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儒姐在北京

    楚漢議和還不到兩個月,劉邦便組織了韓信、彭越、英布三路大軍會合一處, 在韓信統率下,追擊項羽。公元前202年,項羽被漢軍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韓信在垓下的 周圍佈置了十面埋伏。

    項羽的人馬少,糧食也快吃光了。他想帶領人馬衝殺出去, 但是漢軍和各路諸侯的人馬層層包圍,項羽只好回到垓下大營,吩咐將士小心 防守。 這天夜裡,項羽在營帳裡愁眉不展。他身邊有個寵愛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見他 悶悶不樂,便陪伴他喝酒解愁。

    項羽要虞姬離開垓下,回彭城或是回她的故鄉,虞姬溫柔地加以拒絕。要死就 死在一起,她的念頭非常單純。項王戰死,她也不獨活。到了午夜,只聽得一陣陣西風吹來,風聲裡還夾著歌聲。 項羽仔細一聽,歌聲 是從漢營裡傳出來的,唱的都是楚人的歌曲,楚軍士兵那本已冰冷的心,頓時有如 春回大地,冰消雪融,流水淙淙,萬物蘇生;他們好像回到了故鄉的村莊,看見了 那熟悉的山水、田野、牛羊,家鄉父老的一張張笑顏、企盼的目光……楚軍士卒不 覺坐起身來,不顧嚴寒,走出營帳,向漢軍營寨遠眺。

    項羽聽四面到處是楚歌聲, 失神地說:“完了!恐怕劉邦已經打下西楚了!漢營裡怎麼有那麼多的楚人呀。”項羽愁緒滿懷,忍不住唱起一曲悲涼的歌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唱著唱著,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旁邊的虞姬和侍從也都傷心地哭了起來。 當天夜裡,項羽跨上烏騅馬,帶了 800個子弟兵衝出漢營,馬不停蹄地往前跑 去。

    天亮後,漢軍才發現項羽已經突圍出去,連忙派了 5000騎兵緊緊追趕。項羽 一路奔跑,後來他渡過淮河時,跟著他的只剩下100多人了。但後面的追兵又圍上來了。項羽對跟隨他計程車兵們說:“我從起兵到現在有8 年了,經歷過70多次戰鬥,從來沒有失敗過,才當上了天下霸王。

    今天在這裡被 圍,這是天要叫我滅亡,並不是我打不過他們啊!”項羽說罷又幾次衝出重圍,一直到了烏江(在今安徽和縣東北)邊。此時,他 的身邊只剩下20幾個人了。恰巧烏江的亭長有一條小船停在岸邊。

    亭長勸項羽馬上渡江,說:“江東雖然小,可還有1000多里土地,幾十萬人口。 大王過了江,還 可以在那邊稱王。”項羽苦笑了一下說:“我當年在會稽郡起兵時,帶了 8000子弟渡江。

    到今天他 們沒有一個能回去。我一個人回到江東,即便是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也 沒臉見他們呀。”項羽說完跳下馬來,對亭長說道:“我知道您是位長者,我騎這匹戰馬已有5 年,所向無敵,曾經一日行走千里,不忍心殺掉它,就送給您吧。

    ”項羽把戰馬送 給烏江亭長後,令騎士全部下馬步行,跟追上來的漢兵展開肉搏戰。他們殺了幾百 名漢兵,楚兵也一個個倒下了。項羽受了十幾處創傷,最後在烏江邊拔劍自殺了。項羽死後,楚地全部向漢軍投降,唯魯地不降。

    漢王率大軍想要屠城,兵至曲 阜城下,還可聽到城中的絃歌誦讀之聲,認為魯人堅守禮義,為君主死節,便拿出 項羽的人頭令魯人觀看。 魯地父老見項羽已死,這才投降漢軍。當初,楚懷王曾始 封項羽為魯公。

    項羽死後,魯地最後投降,因而按照魯公封號應享有的禮義,將項 羽安葬在谷城(今山東東阿南)。漢王為項羽發喪,灑淚而去。項羽的各支宗族,漢王都不加以誅害。劉邦封項 伯為射陽侯,項襄為桃侯,項佗為平皋侯,但都賜姓為劉。

  • 2 # 錦小馬

    四面楚歌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在大多數情況下,都用來形容絕境,沒有任何機會和孤立無援,這種情況被稱之為四面楚歌。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這個時候,西楚霸王項羽率領的楚軍因被漢軍包圍,這時候漢軍唱起楚歌,採取攻心計。楚軍士兵在被圍的情況下,而且缺糧少吃。很多士兵,在外征戰多年,紛紛開始思念起了家鄉。由此楚軍軍心大亂,不戰自潰。這時候對於項羽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本來就在不利的情況下,然而自己的內部又開始崩潰。

    自己心愛的女人虞姬也自殺了,項羽帶著一部分殘兵敗將,開始突圍。最後也沒有成功,後來我們都知道了事情的結局,留下了名傳千古的,烏江自刎的故事。

    四面楚歌對項羽,是絕境,自己最後的一次希望,也即將破滅。也可以這麼說吧,項羽的生命也可以從此進入倒計時,就算項羽是無敵的,但他終究是不是停不下來的機器。就算項羽不自刎,也會被漢軍一輪一輪的車輪戰耗死。周圍的漢軍看著他都紅著眼睛,此刻的西楚霸王,也是他們榮華富貴的階梯。

    心愛的女人死了,兄弟也戰死了,有的部下背叛了,還有的跟著他,不離不棄的戰友,兄弟。這屍橫遍野的場景,可能吧,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也有些厭倦了。烏江亭長的勸阻下,也沒有登上船。而是選擇了保留西楚霸王的最後一次尊嚴。

    霸王烏江自刎也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傳說,時隔千年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西楚霸王的霸氣。和歷代史學家對他的敬仰與敬佩!

  • 3 # 江漢秋穎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老百姓實在無法忍受秦朝的殘暴政權,全國各地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反抗和推翻了秦朝的統治。在這些起義的隊伍中又以項羽和劉邦最具有實力,因此到後期也就變成了項羽和劉邦兩人爭奪天下,問鼎江山。

    “四面楚歌”這個典故就出自項羽與劉邦爭奪江山社稷的最後一場“垓下戰役”。項羽和劉邦本來約定以鴻溝(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也稱“楚河漢界”。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建議,不能留給項羽喘息的機會,應該趁項羽疲憊,衰弱的時候消滅他。所以趁著項羽撤兵後退的時候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一起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最後在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包圍了項羽的部隊,並設定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牢牢圍困住。

    哪個時候,項羽經過多次連續的戰鬥,手下計程車兵已經非常疲憊,人員也銳減,糧食又沒有了,所以士氣非常低落,到了夜晚,圍困項羽部隊的漢軍又唱起了楚國的民歌。項羽計程車兵聽見四面八方飄來的楚國民歌,本來已經身臨絕境,心無鬥志。這時候飄來楚國的鄉音,人人禁不住開始思念家鄉,想念親人,心如刀絞,痛哭流涕。所以項羽的部隊開始兵心渙散,士氣全無,士兵們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就連項羽自己聽到楚國民歌也以為楚國故地已被劉邦佔領,以至於大驚失色。《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最終由韓信導演的這場“攻心戰”徹底的瓦解了項羽部隊的鬥志,逼迫項羽突圍,後來也自刎於烏江邊上。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一首《垓下歌》,描述了當時自己在垓下所面臨的困境和心境。想曾經叱吒風雲,笑傲群雄;現如今英雄末路,壯士扼腕,面對自己的愛姬卻是無法保護,無力迴天,只能百感交集,發出無奈的感慨。怎不叫人唏噓!怎不叫人感嘆!

  • 4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很多喜歡古代軍事和歷史的人都聽說過一個成語“四面楚歌”,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用來形容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困難局面,這個成語還跟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有關。

    這個故事發生在楚漢爭霸的時候。我們都知道,秦朝滅亡後,中華大地上陷入了短暫的分裂局面,項羽分封諸王,封自己為楚王,把劉邦打發到蜀中當了漢王。項羽本來以為天下無憂,可以過自己的享樂生活了,但是沒想到劉邦是一個有野心的人。

    劉邦年輕的時候在家鄉就是一個地痞、無賴,趁著秦末亂世,也參加了起義軍,還拉起了一支勢力不小的隊伍,為消滅秦朝做出了很大貢獻。之後被項羽發配到蜀中後,也沒有灰心,因為他不像項羽志只在一隅,他的目標是全天下。

    所以劉邦在蜀中並沒有認命,反而一直臥薪嚐膽,暗中積蓄實力。之後韓信暗度陳倉,帶領漢軍走出了蜀中,開始爭取天下。一開始劉邦的勢力遠不如項羽,但是在韓信、張良、蕭何等人的輔佐下,漢軍屢屢擊敗楚軍,實力漸漸超過了楚霸王。

    公元203年,韓信制定了十面埋伏計策,讓士兵故意去激怒項羽,還編了一段民謠: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項羽被氣得失去了理智,率兵殺到垓下,直接掉進了韓信的包圍圈。

    楚霸王項羽雖然勇猛無敵,帶領手下不斷衝殺,勢必要取下韓信的人頭,但是無奈韓信早已佈下十面埋伏的天羅地網,就等著項羽一頭鑽進來。項羽衝殺了一陣又一陣,但是敵人卻殺之不盡,自己反而漸漸被韓信包圍起來,四面都是埋伏,項羽只好就地紮營。

    韓信把項羽包圍後,並沒有急著進攻,他想用最小的代價瓦解項羽這最後一支軍隊。夜裡,韓信讓士兵學著楚人的腔調,唱楚人的歌。項羽一聽,很是吃驚:漢軍中這麼多楚人,難道楚軍都投降漢軍了。項羽尚且如此,他手下計程車兵就更是被瓦解了鬥志,沒有再戰之心了。

    就這樣,韓信用“四面楚歌”計策順利瓦解了楚軍的戰鬥力,擊敗項羽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項羽被追殺到烏江,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與虞姬雙雙自刎而死,劉邦奪取天下的最大阻礙就這樣死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空軍的最大型運輸機是什麼型號?目前發展到什麼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