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悟書山

    經常聽到一些老師和家長抱怨孩子們粗心,在做題時,好多並不是不會,錯的多半是一些最簡單最基本的題目,甚至漏題沒有做。

    粗心是一種不良習慣,小學生活潑好動,情緒不穩定,熱情高但生活閱歷相對欠缺,遇到問題時心情較為緊張,因而容易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會形成粗心的不良習慣。

    其實,粗心並非偶然,簡單的表面現象背後有著外在的客觀原因和內在的心理原因,教師和家長要共同努力,採取一定的策略來減少粗心的現象。

    一、   孩子粗心的原因

    1.  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與注意力有密切的關係。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視知覺把收到的資訊傳遞到大腦進行分析時,資訊會受到干擾,就容易出現錯誤、遺漏或遺失,從而導致粗心問題的出現。

    從生理層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 歲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數在走路前沒有充分爬過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學習中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身體的協調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動,妨礙了他們從外部世界獲取有用的資訊,許多感官資訊未能傳遞到大腦,從而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

    視知覺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點、動點的跟蹤(視覺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認出兩個相似的字(視覺辨認),能否迅速記住剛剛所看到的數字(視覺記憶),在下筆時手眼是否協調(視動協調)。每一個孩子的視知覺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孩子的視知覺能力達不到同齡水平,就容易出現粗心的現象。

    2. 知識點掌握不好造成認知不清。一些孩子對學習新知識不夠重視,重點難點渾然不知,知識點的掌握上凌亂無序,方法點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將一個個的知識點,連線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說起來懂了,具體卻又講不明白,如果課後不及時鞏固複習,學到的零散知識很快就會忘記。因此作業考試中必然出現差錯和漏洞。

    另外,在數學學習中,有的孩子由於對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數學學科的抽象性、邏輯性都很強,這些孩子不能清晰準確掌握數學概念法則。如果對待這些差錯和漏洞的態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錯就會越來越多,漏洞就會越來越大。這樣的知識狀況就會對以後新知識的學習造成障礙,結果可想而知。

    二、糾正孩子粗心的三種方法

    1. 養成良好習慣。

    有時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錯誤實際上是任務太多,孩子心急,沒有養成良好的及時糾正錯誤的習慣。平時做事情都有老師和家長來協助其檢查錯誤並改正,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檢查與改錯的習慣。因此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幫助孩子養成檢查自己作業的好習慣。家長不要代辦而是督促孩子自己去檢查,培養孩子自己檢查自己改正的能力。

    2.端正學習態度。

    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缺乏學習動機,情緒低落,往往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很多小學生做題,把“6”看成“9”,把“÷”當成“+”。你給他指出,他會毫不在乎地說,有什麼了不起,我本來會做的。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都不會很難,你與別人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告訴學生,粗心大意是不良學習習慣中的一種,良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無論從長遠來看還是從目前孩子的學習狀態來看,粗心都是應該糾正的。

    3.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為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老師可從以下方面使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充分利用好一節課的前二十分鐘;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要靈活多樣,讓智力活動和實際操作相結合,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幫助學生樹立“參與課堂”的學習態度,喚起學生對學習自覺的責任感;鍛鍊孩子防止外來干擾的能力。

    4. 給孩子改正的時間。

    低年級孩子,知識結構尚未形成,思維定勢也不明顯,作業出錯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題目孩子都做錯了,就簡單歸結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我特別反對父母過多批評指責孩子作業粗心,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因為他們需要依賴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長渲染錯誤的嚴重性,主觀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觀上不僅不能解決粗心問題,還嚴重地強化了孩子內疚、驚慌、恐懼的心理,進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態。

    粗心是低年級孩子的通病,我認為,作業做錯了,就事論

    事、有錯改錯。孩子改正錯誤的過程也是探索成功的過程,隨著他們身心的發展,粗心問題是能克服的。老師和家長應對孩子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多表揚幾次,他就會增強信心,久而久之對克服粗心產生了興趣。反之,當學生屢次粗心時老師和家長只是訓斥恐嚇,會讓學生感覺自己天生如此,自信心嚴重受損,甚至會更加粗心。

    在引導學生克服粗心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

    1.教師和家長不要動不動就以粗心為理由批評學生,這樣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考試過程中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類的心理要求上,這樣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現更多不必要的錯誤。

    2. 對學生的粗心,儘量不要採取正面懲罰的方式,以避免對學生粗心的強化,而是可以運用正強化的方法。

    3.在平時的學習中幫助學生養成檢查自己作業的好習慣。很多家長都願意為學生檢查作業,以為這是對學生負責,殊不知這樣學生就養成了不細心檢查的習慣,要讓學生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從家長做起。

    4.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用自己的細心去感染學生,比如把家裡佈置得井井有條,建議學生學會自己整理東西、收拾房間,培養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責任感。

  • 2 # 九秋之菊

    我們都知道,粗心大意會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嚴重的後果,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改在這個毛病呢?

    1.從生活細節中培養孩子的細心

    從小事抓起,由小到大,循序漸進,是養成孩子細心、認真的重要途經。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透過小事不斷的積累,大腦皮層會不斷積累訊號,從而形成為思維定勢,這種方法也叫習慣成自然。

    孩子的心理還不成熟,一味講大道理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不如從身邊的小事來要求他,比如要求他每天臨睡前收拾自己的書桌,早晨上學前檢查一次書包,看學習用具是否都帶上,如果沒有丟三落四,可以適當表揚,出現問題幫他改在。孩子一旦反覆將這些小事做好,就會逐步改在粗心的毛病。

    2.排除影響孩子細心謹慎的干擾

    在孩子專心致志做事的時候,一旦受到外界干擾,就會心煩意亂,很難做到全神貫注,或是被外界的某種現象吸引,從而放下手頭 的事情,過後再做時,就會出現粗心而導致的過錯。

    比如孩子在寫作業時,父母不要在一邊大聲打電話、玩遊戲、看電視、吵架等

    3.使認識到粗心可能導致的不良後果

    有的孩子認為粗心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不會影響到學習、生活,因此凡事大大咧咧,父母發現孩子有這個毛病時,要注意糾正,用生活中的例項向孩子證明,小粗心或帶來大惡果,比如某個學生因為粗心,考試時答題卡塗錯,造成高考失誤;某個工匠因為少給木船上一個鉚釘,船在海上航行時出現故障等等,實列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一旦意識到粗心可能帶來的惡果,孩子就會刻意去改正。

  • 3 # 妮兒的老父親

    首先要說的一點是,粗心並不是毛病,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已,更嚴格來講,歸結到性格因素可能更為合適,有些人,就是太天生大大咧咧,不拘小節,性子急。這就需要我們家長進行引導培養:

    1、從專注力下手。孩子們小的時候,專注力都不太好,有些父母又喜歡打斷孩子的專注行為(這裡的喜歡可能真的是無心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專注力不夠的慣性作用,會直接導致孩子做事不專心,而不專心的副產品之一就是粗心。這樣,我們就需要從培養專注力入手,解決粗心的問題,做事專心,思考會更加全面,也就會越來越細緻。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玩遊戲的時候,孩子都會比較專注,而這時候,大家很少發現他們是粗心大意的。

    2、幫助孩子完善思維過程。孩子們在小的時候,思考問題,做事並不會考慮太過周全,即使我們成年人,也有時候也同樣如此。那麼,我們在解決專注力的同時,就需要從思維過程,思維方式去幫助孩子。當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事先詢問一下他們想怎麼做,中間會出現什麼問題,有哪些困難,做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事情做完幫助做一下回顧,這有點像管理當中的PDCA。從小事入手,逐步擴大,就能慢慢改善。

    3、緩解壓力,遇事不慌。當然有些情況難免被急事打的手忙腳亂,粗心大意就在所難免了,有些時候,我們家長自己做事就比較著急,遇到有壓力的事情,更容易慌張,這就很容易影響到孩子。這時候,我們面對孩子時,調慢節奏就顯得異常重要。

    4、行為、性格塑造。行為好改變,性格卻比較難,除非遇到重大事件或者變故。這就需要我們從行為上面多去下功夫,逐步讓行為塑造性格。讓孩子多做一些需要耐心、精細化的事情,敢於讓孩子們實踐。

    粗心大意,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或多或少的改變,著急並不能解決問題,這點尤其體現在考試當中,我相信大部分孩子由於粗心大意而做錯的題目會伴隨他們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初中階段。您所謂的改掉需要很長的時間。我記得我是到了高二,才基本能保證會的題目不出錯的,剔除掉了粗心而失分的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皂ph值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