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想說點真話
-
2 # 樹洞心療愈
正如題主所言,現在的抑鬱症逐漸年輕化發展,那如何減少青少年抑鬱症的發生機率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抑鬱症產生的原因。
哈佛大學克雷曼教授把抑鬱症的成因分為三類:
生理因素、社會因素、文化因素。
如果短期內快速增加抑鬱症人群,我猜,更多是文化因素和社會因素。
所以,我們主要來談談社會因素和文化因素。
社會因素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例如,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高考壓力,這一代父母所面臨的生活壓力急劇增加、生活節奏的加快,又轉換成對孩子學習不好將來沒前途的擔心,這種焦慮又加到孩子身上,形成壓力,時間長了,壓力會導致抑鬱。
文化因素這個得從兩方面來談。
首先得得談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的文化中,有對仕途的執著,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家長比較嚴厲,重視學習的原因,另一方面,中國還有一個集體文化的氛圍,強調個人服從於集體,不太喜歡個人意志的表達。這種集體文化意識在亞洲很常見,比如日本。
另一方面,我們還得談談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是一個強調個體的文化。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還有世界文化的全球化,西方文化的不斷輸入,勢必與東方文化產生強烈的碰撞,我們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人,尚且強調個性自由,而與比較集體主義的父母衝突不斷,何況現在95後、00後的青少年?
這種一個家庭幾代人的文化衝突一定會在其自身首先爆發,而尚需融合前,是很容易焦慮和抑鬱的。
生理因素最後來談談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呢,和遺傳、社會因素、文化因素、個人特質等都有關係,表現為抑鬱症發作是體內的“快樂因子”——多巴胺、內啡肽等的減少,身體無力、出現不明原因的不適或疼痛,這又反過來加重了抑鬱。
好了,這就是個人認為青少年抑鬱症增加的原因。
至於如何應對呢?
其實知道了原因,自然很好處理。
尊重多元化的社會和文化變遷社會什麼樣,文化什麼樣,你控制不了它整體對孩子的影響,不去接受和尊重吧。
尊重孩子個性化的發展孩子自我意識上,就讓他按照他的意願發展吧,和他多溝通,多鼓勵,少要求,少控制,少耍大家長威風。
家長的自我成長家長要做到上兩種尊重並不容易,主要是要提起自身的覺察,一旦焦慮出來了、控制慾出來了,馬上覺察。
所謂的自我成長,就是對所有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不帶評判地及時覺察。
抑鬱症孩子及時尋求幫助孩子如果已經診斷抑鬱症,是否服藥遵從精神科醫生的醫囑吧,同時輔以心理諮詢。
好了,這就是我關於“現在的抑鬱症逐漸向年輕化發展,如何控制(減少)青少年抑鬱症(的發作機率)”的回答。
-
3 # 綏格格
答:醫學界認為:“吃過苦的孩子都是樂觀開朗。”
1、抑鬱伴隨著欠Sunny☀️欠豁達❤️欠自律!
2、以前家家戶戶有打孩子聲音,沒有一個想不開。
3、人不吃苦不會成長……
4、蜜罐兒裡抑鬱多,苦水浸泡開朗娃。
5、只有嚐遍生活的苦澀,才知甜蜜的幸福!
-
4 # 藍莓果醬吧
抑鬱症(重度抑鬱症)是一種常見且嚴重的醫學疾病,會對您的感覺,思維方式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幸運的是,它也是可以治療的。抑鬱會使人感到悲傷和/或失去對活動的興趣。它可能導致各種情緒和身體問題,並可能降低一個人在工作和在家中工作的能力。
抑鬱症狀可能從輕到重不等,可能包括:
感到悲傷或情緒低落曾經對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食慾變化-與節食無關的體重減輕或增加睡眠困難或睡眠過多
能量損失或疲勞加劇無目的的體育活動增加(例如,擰手或起搏)或動作和言語減慢(其他人可觀察到的動作)感到一文不值或內思維困難,專心或決策死亡或自殺的念頭症狀必須持續至少兩週才能診斷出抑鬱症。
同樣,醫學狀況(例如甲狀腺疾病,腦瘤或維生素缺乏症)可以模仿抑鬱症的症狀,因此,排除一般醫學原因非常重要。
在任何給定年份,抑鬱症都會影響大約15名成年人(6.7%)。六分之一的人(16.6%)會在一生中的某些時候感到沮喪。抑鬱症可以隨時發作,但平均而言,第一次出現是在十幾歲的青少年到20年代中期。女人比男人更有可能患上抑鬱症。一些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女性將在一生中經歷嚴重的抑鬱發作。
回覆列表
父母必讀!
近十年來確實發現青少年時期發生抑鬱症的比例在不斷增加,不得不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那你怎麼知道你的孩子容易發生抑鬱或者已經有了抑鬱的傾向?
產生抑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孩子的性格問,二是孩子碰到一些無法擺脫的不愉快的社會心理因素。
在兒童時期,孩子他的性格還沒有定型大部分活潑可愛,好動愛玩。而在發育期孩子先逆反然後性格逐漸定型了。當然每個孩子處在逆反期的時的表現方式和程度不一樣,雖然不能說逆反表現強烈的孩子以後更容易發生心理問題,關鍵是看發育以後孩子性格是不是變得更內向了。首先會表現為出現自我封閉,不願意跟生人或者家裡來的親戚朋多接觸,喜歡一個人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玩電腦、手機,沉湎於一個抽象的自我空間裡。其次表現為有種社交的厭煩和恐懼。產生這種表現最根本原因是孩子遺傳的性格決定的,因為他們往往有太多的看不慣,太多不喜歡。既不喜歡和人過分的親密,也不喜歡人家對他過分的關注。這樣孩子會變得內向而越來越孤獨,嚴重的會伴有輕度精神症狀,隨著發育性格逐漸定型了。
這些孩子如果學習的壓力太大,尤其是從普通學校轉到重點學校,周圍的優秀生太多而學習成績跟不上,往往會產生比較大的壓力。尤其有些孩子自身自要求比較高壓力感重,成績跟不上,很容易產生不愉快的情緒。此外也會因為自我封閉,跟同學關係比較疏遠而產生一些隔閡和看法使自己變得更加孤獨甚至痛苦。尤其是在學校裡受到了老師和同學不公正的“對待”更容易發生情緒上的變化。
孩子的臉上就像一個溫度計表現出他內心的情緒,當你發現孩子回家後,不悅,語言更少,甚至問他也不願意跟你多說,你就更引起注意了,必要時應該和學校的老師或者同學詢問一下看看自己孩子究竟有沒有什麼問題存在?
孩子的性格往往跟遺傳有關,那是無法改變的。重要的是孩子後天生活的環境和遭遇,我發現有心理障礙的孩子,往往從小生活在一個家庭非常不和諧的環境中,父母整天吵著離婚或者已經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有自悲感或者自覺遭到歧視。孩子看父親有家暴,他拼命地跑去保護母親,家裡天天吵鬧孩子很無奈,很害怕也很痛苦,乾脆就跑開了用迴避的方式來逃避。這種痛苦發展到後來孩子變得越來越麻木,隨你們便去吧。要知道父母因為感情問題或者婚姻問題,長期吵鬧受到傷害最嚴重的就是孩子,甚至會毀了他們的一生。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父母親對孩子學習抱有的期望值太高,龍和鳳一個學校能有幾個,況且社會上成功人士中有多一半在學校裡並不是龍和鳳,社會化的能力才是工作後個人發展的第一要素,當然還需要機會,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不然會走上歪道。所以我非常反感“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逼著孩子整天只想著怎樣戰勝別人提高自己的成績,一旦成績掉下來,他會覺得非常的痛苦和巨大的壓力感。我們的社會需要的不僅是學習成績好,還有良好的社會適應,富有愛心,思想和人格品質優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年輕人。不少孩子在家長的高要求下,因為學習成績跟不上而產生的雨,我想問一下家長,你要培養一個根本不能適應社會環境工作、不能與同事和睦相處的博士有心理障礙的子女,還是一個有著豐富多彩的生活感覺自己生活的非常幸福,快樂的子女。我常在想生兒育女究竟是為了父母臉面上的光彩帶來的開心還是要子女一輩子,生活在社會上能獲得一種高度的幸福感,愉快感更重要。
其次,我發現過分強勢的母親包括有一部分是父親往往家庭生活並不美滿幸福,這樣的環境下往往會產生一個有心理障礙的子女。孩子小的時候,他只能聽父母的話照辦成人後,他有自己的獨立的思想、思維方式、興趣愛好你還用你的強勢操控他,你覺得他會接受嗎?開心嗎?他會幸福嗎?
因此,幫孩子發育前後,發現他變得內向不願意跟人接觸自我封閉的時候,你要主動採取一些積極的具體的措施,創造條件讓他廣泛的參加各種集體運動,營造一種能夠多和人交往、接觸、溝通的環境,儘早把他從自我封閉中拉出來,這是你唯一能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孩子的社會化能力遠遠高於他的學習成績,要告訴他,這個世界就是有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的人和事物構成的,不可能都像自已一樣因此要學會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人,只有能夠儘快的適應環境才能更快地融入社會環境,找到自我,你才會開心。
總而言之做父母的生兒育女就是要使子女將來在社會上生活中感覺的更幸福更愉快,所以從小就要重視學習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將來孩子在社會生活中更快樂更幸福,這就是父母最大的期望。
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