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鄧眼看世界
-
2 # 中華辛大仙
漢這個稱呼第一次安在劉邦身上是在鴻門宴之後,項羽分封天下,給劉邦封為漢王!
劉邦第一個進入咸陽後,但是實力不足以和項羽抗衡,所以鴻門宴的故事就家喻戶曉了。
但是劉邦不服氣啊,明明是他先進入了咸陽,最後還要被項羽封王,但當時的劉邦確實是需要隱忍!
劉邦手下的蕭何當時為了安慰劉邦,也是為了給劉邦一個臺階下,說著這麼一句話,這在《漢書·蕭何傳》中也有記載:
語曰天漢,其稱甚美。
這裡的天漢,正是劉邦的志向所在,這句話既能夠安慰劉邦,也能夠給劉邦一個臺階下!
而劉邦聽後,也非常欣慰,於是到漢中去做了他的漢王!從此之後漢這個字就伴隨著劉邦,而劉邦的軍隊也叫“漢軍”!
後來劉邦在漢中發展實力,更任用了韓信作為大將軍,不久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答出了對抗項羽的第一戰!
後面的事情就是項羽最後烏江自刎,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所以,大漢王朝的名稱是與項羽有關係的!
-
3 # 付凱91458867
很多人都不瞭解漢朝國號的事情。
漢朝是中國繼秦王朝之後的又一大王朝,漢朝這個王朝分為東漢和西漢兩部分歷史,漢朝是中國古代國力,那麼被史學家盛讚的漢高祖劉邦為什麼要將自己建立國家的國號定為漢呢?劉邦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東征西戰,中原之地大都遍佈他的部下,但是劉邦本人的生命中卻和兩個地方最有緣:第一個是他出生的地方徐州,第二個則是大漢王朝的都城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地方,要說起來也算得上是和劉邦頗有淵源的,那就是陝西南部的漢中。
熟讀三國曆史的人對漢中這個地方一定非常的熟悉,漢中這個地方是蜀國的北大門,漢中對於蜀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漢中是蜀國的名門,漢中沒有被人攻破,那麼蜀國就能過的安穩,但是要是漢中被人奪走了,蜀國也就要滅亡了,所以阿斗得知漢中丟失之後,沒過多久就投降了,其實,三國爭鬥的政治局面還沒有徹底形成的時候,漢帝劉備曾經也在這個地方居住過,但是他在這個地方過的確不是很順心意,這裡埋藏著他的屈辱和不平。
當年秦朝實施暴政,天下群雄並起而攻之,當年楚懷王和天下各個勢力的諸侯曾經達成約定,不論是誰,只要誰先攻下漢中,誰就能夠成為漢中之王。當時項羽自負,他本身手下也是勢力雄厚,並沒有把一個楚懷王的口頭之約放在眼裡,於是他一路向北,很快就攻取咸陽,把秦朝給滅了。正當他攻取咸陽的時候,劉邦則是悄悄地向西行軍,趁機奪取了關中,成為了所謂的關中之王。項羽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劉邦,竟然真的敢在自己眼皮下奪取漢中,於是惱怒之下否認了之前的約定。
事實上,他們二人之間軍事實力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上面。劉邦的實力和項羽根本不是一個檔次。後來項羽自稱霸王,開始按照西周項羽分封諸侯時,故意把劉邦安排在了非常偏遠落後的漢中,給他封了一個漢王的稱號。其實,劉邦的命算是很硬的,不然早就被項羽給斬殺在鴻門宴上了。事實上,他們二人之間軍事實力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上面。劉邦的實力和項羽根本不是一個檔次。後來項羽自稱霸王,開始按照西周項羽分封諸侯時,故意把劉邦安排在了非常偏遠落後的漢中,給他封了一個漢王的稱號。其實,劉邦的命算是很硬的,不然早就被項羽給斬殺在鴻門宴上了。
雖然高祖那個時候實力單薄,但也是非常有骨氣的,在看到那些沒什麼功勞的六國貴族也得到很大大的獎賞之後非常的氣憤,雖然自己取巧,但是自己也算出兵,幫著滅掉了秦朝,但是自己卻被分到了一個鳥不拉屎的漢中。於是憤怒之下想要和項王大打出手,後來要不是手下勸阻,劉邦也許會動手,但是仔細看來,能夠成為帝王的劉邦,那個時候的反應最大的可能是做給自己的手下看的,讓自己的手下認為主上是個有骨氣的人。其實,漢中這個地方雖然非常偏僻,但是也佔據巴蜀的便利,現在劉邦暫居漢中,休養生息之後,照樣能夠北上伐項。漢中的軍事地位非常的重要,位置也非常的好,它地處在秦嶺的谷地,是關中和巴蜀連通的關鍵路徑,進出巴蜀和中原必須要路經漢中。漢中徹底成為了劉邦最後保命的地方,對於劉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漢中樑田連篇,又有漢水流過,地理位置易守難攻,劉邦只要好好守住這個地方,就算最後沒有能夠伐項,那麼項羽也奈何不了他,最後的結果必定是高祖獨自割據漢中和西南一帶,就如同蜀漢一樣。果不其然,經過劉邦的經營,漢中這塊土地養肥了他的軍隊,充足了他的軍備物資,在這裡,他還遇到了對他至關重要的大將韓信。從史書中不難看出,韓信是劉邦戰勝項羽的關鍵大將。韓信原本想和項王共創大業,但是奈何沒被看上。甚至韓信最後好差點被項王給殺了。天下紛爭,有志者想要跟隨明主建功立業,劉備遇到韓信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劉邦把自己的大業賭在了韓信身上,而韓信也把自己賭在了漢王身上。最後,漢王終於奪得了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名留史書。梳理了劉邦取得天下的過程,其實就能夠看出漢這個國號其實應該是源自漢中這個地方的。因為漢中是劉邦失勢也是劉邦得勢的地方。說國號“漢”取於漢中並不為過。雖然說現在的漢中只是一個三四線的城市,但是在哪三國紛爭的時代,漢中確實極其重要的,是古之大帝劉邦的興起之地。
-
4 # 遊看天下事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
從史記的記載可以看出,劉邦被封為漢王,分封巴蜀之地,而後在張良的周旋之下,才讓項羽同意,將漢中地區也一併賜予劉邦。
根據《漢書·蕭何傳》記載:
羽遂屠燒咸陽,與范增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民皆居蜀。”乃曰:“蜀漢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而三分關中地,王秦降將以距漢王。漢王怒,欲謀攻項羽。
對於劉邦而言,被分封漢中,是充滿屈辱和不平的。
各路諸侯曾經和楚懷王有過約定,誰先打下關中,誰就是關中王。後來雖然劉邦先攻入秦朝都城,但項羽憑藉自己強大軍事實力,不守約定,搶奪關中王名號。
但無論如何,最終劉邦還是暫時退讓,前往漢中,等到劉邦從漢中殺出,以漢軍的名義平定天下,自然而然,就將國號定為漢。
-
5 # in的故事
因為他被封為漢王。如果您對歷史真的感興趣的話,可以讀讀專門的歷史著作。你可以讀讀楊寬,林劍銘,辛德勇,田餘慶,趙冬梅,鄧廣銘,包偉民,陳振,顧誠,樊樹志,黃仁宇等人著作(專家有很多)。還有就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斷代史叢書也值得一讀。讀過幾本之後,你就會發現你對歷史的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
6 # 征服者亞歷山大
項羽是滅秦過程中最大的一股勢力,秦滅後,項羽勢力最大,分封諸侯。項羽最先早把劉邦封到四川,劉邦手下做工作後,項羽把劉邦封到漢中,稱漢王。奪天下後,劉邦定國號漢。
-
7 # 楚塞江郎
因為他未得天下、未定都長安之前,就已經稱為“漢”了啊!國號這玩意兒,總不能開國之被就跟撂燒餅似的翻過來換過去吧?
過去“國號”一旦確立,除非改朝換代,等特別重大的變故等情況,一般二般都是不會換的,古代的帝王認為那樣不吉利!
甚至有些連帶關係的王朝,時隔許久再建國,仍會奉之前本宗、本族前輩原有的國號,以示其紹繼前統。如歷史上的東周、東漢(後漢)、蜀漢、北漢、後漢、後唐、南唐、南宋、南明……等等,不一而足!
-
8 # 又得桃花
因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被封為漢王。和他一樣秦始皇原是秦王,後滅六國一統天下,始稱皇帝,建國為秦。從此秦國變為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從此以後用自己封號為國號的還有很多如隋文帝楊堅承襲其父的隨國公,後改隨為隋,以做國號。李淵為唐國公,建國後亦是稱唐。所以劉邦得天下後以自己封號漢為國號,建立漢朝。
不過,和他們不同的是劉邦的漢王不是承襲的,而是自己打拼出來的。
劉邦他出身農民家庭,後在沛縣任泗水亭長,但一次他押送犯人,卻有人逃跑,在秦時這是死罪,所以劉邦乾脆放了所有人,自己逃到芒碭山。本來劉邦的一生就要東躲西藏的過日子了。可是恰逢陳勝吳廣起義,劉邦組織了三千人響應。後來劉邦有投奔了項梁,此時因功封為武安侯。在之後眾將與楚懷王約定先破咸陽者為關中王。劉邦先與項羽攻破咸陽,並約法三章,贏得民心。
不過,項羽此時實力更強,不願意將關中要塞交給劉邦,便將劉邦封作漢王。劉邦雖然心內不快卻唯有一個忍字。
後來劉邦打敗項羽,奪得天下,在長安稱帝建國為漢。
最後說句題外話劉邦本名不是劉邦而是劉季,就是劉三的意思。
-
9 # 洛小伊呀
漢,在建國之初時其實並無多大深意,只是因為項羽封劉邦為漢王,所以便為漢國。
不過說到漢國,這裡面還牽扯到了一樁公案,那就是為什麼項羽會封劉邦為漢王?
按《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
一開始項羽只是封給了劉邦巴蜀地,而後在張良的斡旋之下,才使得項羽將漢中也給予了劉邦。
其實上述記載還是有點問題,因為若是一開始劉邦只是領巴蜀地的話,那就沒有道理叫做漢王,而是應該叫做巴王,或者蜀王。
雖然看似很可笑,但是按照當時項羽分封諸侯的取名習慣來說,要麼沿襲故有國名,要麼就是以地名稱之。因此在當時劉邦只有巴蜀地的情況下,無論如何都是扯不到漢這個名稱身上的。而只有當劉邦拿到了漢中地後,才真正有了叫做漢王的理由。
所以說很多歷史或許真就是一個偶然,說不定當時如果劉邦真的被封為了蜀王,或者巴王,那麼未來的帝國會不會就是蜀帝國,或者巴帝國呢?當然了,在沒有漢中的情況下,劉邦還能那麼快打出去嗎?恐怕也不盡然。
漢,在建國之初時其實並無多大深意,只是因為項羽封劉邦為漢王,所以便為漢國。
不過說到漢國,這裡面還牽扯到了一樁公案,那就是為什麼項羽會封劉邦為漢王?
按《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
一開始項羽只是封給了劉邦巴蜀地,而後在張良的斡旋之下,才使得項羽將漢中也給予了劉邦。
其實上述記載還是有點問題,因為若是一開始劉邦只是領巴蜀地的話,那就沒有道理叫做漢王,而是應該叫做巴王,或者蜀王。
雖然看似很可笑,但是按照當時項羽分封諸侯的取名習慣來說,要麼沿襲故有國名,要麼就是以地名稱之。因此在當時劉邦只有巴蜀地的情況下,無論如何都是扯不到漢這個名稱身上的。而只有當劉邦拿到了漢中地後,才真正有了叫做漢王的理由。
所以說很多歷史或許真就是一個偶然,說不定當時如果劉邦真的被封為了蜀王,或者巴王,那麼未來的帝國會不會就是蜀帝國,或者巴帝國呢?當然了,在沒有漢中的情況下,劉邦還能那麼快打出去嗎?恐怕也不盡然。
因此這裡需要探討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項羽在本身已經給予劉邦巴蜀地的情況下,又會再次給予劉邦漢中呢?
對於這個問題,史書中也是有充足解釋的。也就是上述《留侯世家》中記載的,張良賄賂了項伯,然後項伯再去求項羽,於是便有了“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
對於這樣的記載,也不能說就一定有問題,但這種記載怎麼看都好像是在小孩子過家家。而且漢中是什麼地方?即使項羽不清楚,但是項羽麾下的那些人呢?他們也不清楚嗎?
漢中乃是故楚之地,是當年秦中國人從楚國手上奪走的,而正是從漢中失陷的那天開始,楚國才一步步走入深淵的。因此即使項羽再犯傻,也絕對不會對如此關鍵的樞紐之地兒戲對待。
再說劉邦,他對於獲取到漢中地又是一個什麼看法呢?
羽遂屠燒咸陽,與范增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民皆居蜀。”乃曰:“蜀漢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而三分關中地,王秦降將以距漢王。漢王怒,欲謀攻項羽。《漢書·蕭何傳》
如上,這裡又記載了另外一個分封劉邦為漢中的版本。而且這裡記載的很清楚,一開始項羽分封給劉邦的地方就是漢中巴蜀地,又因為“蜀漢亦關中地也”(這裡主要還是在強調漢中),所以最終項羽才封的劉邦為漢王。
並且這裡還特別強調了劉邦的態度,也就是“漢王怒,欲謀攻項羽”。說白了,在項羽已經分封給劉邦漢中巴蜀地的情況下,照之前《留侯世家》中的記載,項羽已經做出很大讓步了,但劉邦卻明顯不接受,甚至還要立刻就反攻項羽。
漢,在建國之初時其實並無多大深意,只是因為項羽封劉邦為漢王,所以便為漢國。
不過說到漢國,這裡面還牽扯到了一樁公案,那就是為什麼項羽會封劉邦為漢王?
按《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
一開始項羽只是封給了劉邦巴蜀地,而後在張良的斡旋之下,才使得項羽將漢中也給予了劉邦。
其實上述記載還是有點問題,因為若是一開始劉邦只是領巴蜀地的話,那就沒有道理叫做漢王,而是應該叫做巴王,或者蜀王。
雖然看似很可笑,但是按照當時項羽分封諸侯的取名習慣來說,要麼沿襲故有國名,要麼就是以地名稱之。因此在當時劉邦只有巴蜀地的情況下,無論如何都是扯不到漢這個名稱身上的。而只有當劉邦拿到了漢中地後,才真正有了叫做漢王的理由。
所以說很多歷史或許真就是一個偶然,說不定當時如果劉邦真的被封為了蜀王,或者巴王,那麼未來的帝國會不會就是蜀帝國,或者巴帝國呢?當然了,在沒有漢中的情況下,劉邦還能那麼快打出去嗎?恐怕也不盡然。
因此這裡需要探討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項羽在本身已經給予劉邦巴蜀地的情況下,又會再次給予劉邦漢中呢?
對於這個問題,史書中也是有充足解釋的。也就是上述《留侯世家》中記載的,張良賄賂了項伯,然後項伯再去求項羽,於是便有了“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
對於這樣的記載,也不能說就一定有問題,但這種記載怎麼看都好像是在小孩子過家家。而且漢中是什麼地方?即使項羽不清楚,但是項羽麾下的那些人呢?他們也不清楚嗎?
漢中乃是故楚之地,是當年秦中國人從楚國手上奪走的,而正是從漢中失陷的那天開始,楚國才一步步走入深淵的。因此即使項羽再犯傻,也絕對不會對如此關鍵的樞紐之地兒戲對待。
再說劉邦,他對於獲取到漢中地又是一個什麼看法呢?
羽遂屠燒咸陽,與范增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民皆居蜀。”乃曰:“蜀漢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而三分關中地,王秦降將以距漢王。漢王怒,欲謀攻項羽。《漢書·蕭何傳》
如上,這裡又記載了另外一個分封劉邦為漢中的版本。而且這裡記載的很清楚,一開始項羽分封給劉邦的地方就是漢中巴蜀地,又因為“蜀漢亦關中地也”(這裡主要還是在強調漢中),所以最終項羽才封的劉邦為漢王。
並且這裡還特別強調了劉邦的態度,也就是“漢王怒,欲謀攻項羽”。說白了,在項羽已經分封給劉邦漢中巴蜀地的情況下,照之前《留侯世家》中的記載,項羽已經做出很大讓步了,但劉邦卻明顯不接受,甚至還要立刻就反攻項羽。
同時我們再看當時劉邦麾下大臣的意見:
周勃、灌嬰、樊噲皆勸之,何諫之曰:“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漢書·蕭何傳》
包括周勃、灌嬰還有樊噲等三人都在勸誡劉邦不要輕舉妄動,其實這裡記載的這三個人雖然在後來個個地位尊崇,但在當時地位確實不高。而這裡史家之所以這麼記載,恐怕主要還是為了形容當時大部分人都不贊同立刻反楚。
而既然大家不願意,那就要有理由,因此這裡史家就記載了當時真正能夠說得上話的人的意見,也就是蕭何的意見。如蕭何所說,漢中雖然惡劣,注意這裡說的是“惡”字,那就說明對於漢中巴蜀地的情況劉邦麾下那些人是都清楚的,所以大家其實也不想去。但不去又沒辦法,因為不去就是死路一條。
其實怎麼說呢?要是真開啟,也不見得就死路一條,但蕭何作為劉邦麾下真正的重臣,他都這麼說了,試問其他人還會怎麼想呢?
說白了,漢中巴蜀地確實很糟糕,但為了活下去,那也只能去了。因此在大部分人都沒有戰心的情況下,就算此時劉邦麾下實力真的不弱,但恐怕也很難有勝利的可能,所以劉邦在蕭何的勸說下,只能乖乖去漢中。
對於上述這兩種關於項羽封劉邦漢中地的不同記載,也不能說其中一個就推翻了另外一個,只能說當時的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的鬥爭確實很激烈。
下面再把那兩種不同的記載融合在一起:
也就是說,一開始項羽確實只封了劉邦巴蜀地,而且估計也就是叫什麼巴王或者蜀王之類的名號。於是這就徹底激惱了劉邦和劉邦麾下的那些人,甚至連蕭何在內都準備反楚了。
同時這裡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雖然有所謂的巴蜀糧倉的說法,但至少在秦末,巴蜀糧倉的供應還是很有限的,而且那時候道路交通也遠不如後來,因此只要進去了,那就真的很難再出來了。所以沒辦法,這次劉邦集團確實是被逼到了絕路上了。
然後,可能就是在這期間,張良應該是作為劉邦集團的特使去和項羽方進行接觸,想看看還有沒有挽回的餘地。而因為張良和項伯有故交,畢竟鴻門宴也是他們二人促成的,所以這次張良應該不僅賄賂了項伯,還向項伯說明了劉邦集團的態度,如果項羽方還依然堅持先前的封地方式,那就開打吧。並且這不光是劉邦一個人的態度,也是整個劉邦集團大部分人的態度。
於是,當項羽通過項伯得知那個訊息後,應該是又與范增進行了商談。項、範二人深知,之前分封諸侯已經引起了很多諸侯的不滿了,要是此時劉邦真的反了,那麼其他諸侯會不會趁機作亂呢?這一點誰都無法保證,並且也絕對不是項、範二人願意看到的。因此項、範二人便通過項伯傳達出了他們的最終意見,那就是同意再分封漢中地給劉邦,以撫平劉邦集團的憤怒。
最後,當張良帶著項羽方給出的答覆回到漢營後,便發生了《漢書·蕭何傳》中記載的那一幕。劉邦雖然還是很憤怒,但畢竟已經換來了漢中地,因此包括蕭何等人便不再強求了,畢竟漢中已經好很多了。之前確實到絕路上了,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因此蕭何等人便一同勸說劉邦停止反楚。
以上論述,是結合《史記·留侯世家》(這裡與《漢書·張良》傳中的記載一致)和《漢書·蕭何傳》中的記載後得出的觀點,雖然細節方面可能有問題,但大體上應該就是這樣。
而劉、項雙方針對漢中地的博弈,雖然最終是以項羽方作出了讓步而結束。但正如劉邦所氣憤的,本來給予劉邦的應該就是整個關中,但現在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漢中,至於巴蜀地,有和沒有有區別嗎?難不成要讓劉邦去當成都王嗎?所以這還是項羽讓步的結果,什麼是讓步?本來就是人家的,到最後也才給了一丁點,這也叫讓步嗎?
但無論如何,漢國這下算是名正言順了,畢竟是真正握有了漢中郡。
-
10 # 長安說書人
按《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
一開始項羽只是封給了劉邦巴蜀地,劉邦覺得這兩個地方都是窮鄉僻壤,所以暗中就讓張良去賄賂項伯說服項羽,才使得項羽將漢中也給予了劉邦。這才有了劉邦漢王的由來,不然劉邦可能叫巴王或者蜀王。
曹操封“魏王”,所以立國號“魏”。唐朝也是因為李淵曾襲爵“唐國公”。劉邦建立“漢”,也僅僅只是因為他曾被封為“漢王”。
中國歷史上每個皇帝最怕的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揹負謀逆的罪名。劉邦伐項羽就是舉著討伐逆賊的大旗。
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以義帝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原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
11 # 石頭上有個吉祥物
項羽分封天下,為困住劉邦而故意將其等同於流放漢中,封號“漢中王”!劉邦得天下之後,天下人皆為漢王子民,故稱為“漢”。
-
12 # style南穀子
項羽推翻秦後自稱霸王,把劉邦安排在了漢中,給他封了一個漢王的稱號。
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捲土重來,和項羽一爭天下,楚霸王項羽窮途末路,自刎烏江。劉邦建立新的王朝,即:漢朝。他是以漢王奪得天下,故而,大漢王朝從此誕生。
-
13 # 巨龍騰飛八方來朝
秦滅之後劉邦被項羽分封到漢中!因此劉邦的封國國號為漢,人稱漢王!一統天下後自然就是漢朝了!(請參考戰國時期秦滅六國後天下只剩秦國一個國家了所以也叫秦朝)
-
14 # 南陽獨玉
事實上很多的王朝建立者都是以自己的爵位來訂立自己的國號的,
唐朝為什麼國號為唐,因為李淵當皇帝之前是唐國公。
楊堅也是這樣,成為皇帝之前,是北周的隋國公。
劉邦也是這樣,他被項羽封到了漢中,是漢中王,國號自然就是漢了。
-
15 # 江上俠chenxiliang
劉邦是秦末眾多起義軍首領之一。陳勝吳廣首先在大澤鄉起義,劉邦率領服苦役的農民響應。他隊伍壯大,搶在項羽之前,率軍首先攻入關中咸陽,推翻了秦朝。項羽軍隊是打垮秦軍的主力,軍事實力比劉邦強得多,但他晚入關。劉邦自知軍事實力不如項羽,在劉項爭鬥中韜光養晦,在充滿殺機的鴻門宴中委曲求全,逃過一劫。項羽在當時軍力獨大,自稱西楚霸王。他給眾多反秦義軍分封了18個王國,劉邦被封為漢王,漢王國的領地是巴、蜀、漢中。此後,劉邦聽從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佔了從漢中到關中的要塞陳倉。此後出關向東,與項羽展開了長達5年大戰70多次的楚漢戰爭,最後項羽兵敗自刎。劉邦以漢王身份以洛陽為都,建立漢朝(後遷都長安)。定漢朝源於漢王國。
回覆列表
漢朝的開國皇帝是劉邦,因為劉邦平定關中,項羽封劉邦為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王號為“漢王”,後來劉邦稱帝,國號就立為漢。
劉邦建立大漢帝國,對於建都問題很糾結,他的大多數部下都說,應該建都洛陽,不應該在長安。因為周朝建都洛陽,享有八百年天下。秦朝建都長安,二世而亡。孰優孰劣很明白,一目瞭然嘛。劉邦一聽你們都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此時劉敬前來進諫。
劉敬本名婁敬,齊人,漢五年前去長安服勞役路過洛陽,正好劉邦也在洛陽,婁敬是個拉車的,把套繩一脫,披著羊皮襖來見劉邦。劉邦請他吃飯,問啥事。婁敬說,聽說你想建都洛陽,和周室有一拼。劉邦說是啊,有問題嗎。婁敬說,你奪取天下的路子和周朝不同。
周武王起兵伐紂,八百諸侯前來會盟,一上午就把殷商滅了。姬周建立,為了天下諸侯朝貢方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於是定都洛邑,因為洛邑是天下中心,交通便利。平王東遷之後,天下諸侯從此很少朝貢。並非周德衰竭,而是實力太弱。現在您帶三千人搞定三秦戰勝項羽,五年征戰,百姓流離失所,白骨暴野未收,跟周武王根本不是一回事。長安後有八百里天府,前有函谷關天險,即有輕重緩急,也能閉關固守。與人打架就得扼住對手喉嚨,不扼喉嚨抱後背管用嗎。長安城就是天下喉嚨。
劉邦還在猶豫,畢竟婁敬人微言輕,就是個拉大車的,不能一說就聽。第二天張良給婁敬背了書。張良說洛陽雖好,但四面受敵,非用武之地。長安進可平亂諸侯,退可閉關固守,國防安全才是第一要素。我認為婁敬說的對。劉邦聽了,馬上收拾東西往長安走。賜婁敬姓劉。
其實除了國防因素,劉邦建都長安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劉邦的江山是秦人打下來的。劉邦微時來長安服過勞役,秦人對他很好,並沒有虐待他。劉邦帶領小弟們入關,被項羽分封漢中,想困死他。劉邦在韓信謀劃下困龍出海,佔領長安城,秦人由於曾被項羽坑殺二十萬子弟,又被項羽燒了阿房宮,秦王子嬰還被項羽殺了,因此恨項羽入骨,紛紛參軍要求殺死項羽報仇雪恨,垓下之戰緊追不捨並在烏江邊殺死項羽的五個將軍都是秦人。楚漢相持,蕭何坐鎮關中,糧草兵員源源不斷送到前線,所以劉邦對秦人是非常信任的,因此他願意定都長安城。他早年還曾親眼目睹秦始皇出行的威儀,對秦始皇極度崇拜,所以在長安城當皇帝也算實現了早年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