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愛喝水果茶
-
2 # 虛胖哥
我覺得包貝爾和鄧超一樣,只要不演喜劇演技還是可以的,演電影和電視劇哪怕你是影帝也要鮮花配綠葉,就像周星馳和吳孟達一樣。
-
3 # 張家輝53
我認為是沒有的,很多的喜劇來源於悲劇,喜劇之王看上去是喜劇,其實裡面有很大的小人物的悲劇,包貝爾演了那麼多喜劇,結果演成了悲劇,如今,能演到讓觀眾都認可的壞人,他是成功的,沒準以後他得獎後會說:我演了這麼多喜劇,結果換種悲劇反而火了,嘿嘿
-
4 # high電影
說起包貝爾,相信很多影迷對他的演技都不敢恭維,尤其是前段時間由他導演主演的《胖子行動隊》,被網友一致貼上了油膩膩的標籤。
但是這次包貝爾可謂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他飾演的黑心富二代趙泰讓小麥隔著螢幕都想逮出來暴打一頓!玩笑歸玩笑,能把一個反派演繹到讓觀眾恨得牙根兒癢癢的程度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包貝爾做到了。
而且事實證明包貝爾在這部電影當中的演繹影迷們十分買賬,因為在之前的電影當中,包貝爾總是飾演一些傻傻的,憨憨的角色,已經在影迷心中定了型,但是這次包貝爾選擇去飾演一個放蕩不羈,黑心狠心的富二代,也可以說是對自己演藝事業的一大突破了。
總而言之,包貝爾飾演的這個角色並沒有拖垮王千源,反而為這部電影增添了不少看點,相信大眾對於包貝爾的印象也會大為改觀。
-
5 # 殺姐電影
除了中國產恐怖片,有一種電影,也是網友炮轟的主戰場——
國版翻拍。
翻拍自《家族之苦》的《麻煩家族》,日版評分8.1,國版4.5。
被人吐槽:演技拙劣像看劇。
國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日版評分8.3,國版6.3。
遭受詬病:結尾一跪尬滿屏。
前不久的《來電狂響》,目前分數6.0,而原版高達8.6。
又被質疑:毫無內涵low到爆。
看樣子,歐美日韓的“舶來品”,中國產翻版連及格分都難?
還真別說,前兩天的一部翻拍片,讓殺姐改觀了——
《“大”人物》
本作翻拍自,南韓影史票房第四的警匪片《老手》。
劇情因一樁離奇的跳樓案而起,相當於電影版“我爸是李剛”。
主要講述了一個老刑警克服重重阻礙,抓獲富二代真兇的故事。
首先,解答一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這部片好不好看?
好看,而且殺姐非常篤定。
因為它醫好了了,中國產翻拍的三種病。
病症一,潦草選角
翻拍電影有時就像“戴著鐐銬跳舞”。
因為整個創作過程,都是在已經影視化的原版做調整。
那麼選角,就是翻拍首要的難題。
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文化背景。
想找到完全對等的演員,太難。
而且《“大”人物》這頭的情況並不樂觀。
兩大男主。
劉亞仁VS包貝爾。
且不說劉亞仁,差點捧走今年的戛納影帝。
我們的包貝爾,此前可是個作品均分不過5的選手。
黃政民VS王千源。
這兩位都是“影帝級”,演技方面實力相當。
但王千源此前的角色,大都帶著點邪氣。
根據他在《龍蝦刑警》中的表現,這次再演刑警,不免讓人擔心。
可《“大”人物》做出了合適的改良——
修改角色的屬性。
劉亞仁塑造的富二代,英俊且乖戾,走的是斯文敗類的“雅痞風”。
包貝爾則放大了原版的自卑心理,變得更加狂躁易怒。(嚴重懷疑是本色出演)
不說超越原版,但包貝爾至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演繹。
黃政民飾演的刑警,直率暴躁,玩的是另類刑警的“破格梗”。
王千源卻選擇了更極端的工作狂路線。
這種修改反倒讓國版刑警的查案動機,顯得更充分。
另外,梅婷的客串驚豔不小,王迅中規中矩,就是王硯輝怎麼看都不象個警察。
其實翻拍的選角,未必要和原版多貼近。
只要角色能說服觀眾,即合理。
病症二,亂改劇情
雖說國版翻拍對於原劇本的框架,未作改動。
甚至有些橋段,都是連鏡頭和臺詞都沒改的“照抄”。
但殺姐發現了本片編劇在改編上的“巧”心思。
原版的老刑警叫徐道哲,沒太多內涵,就是個人名。
而國版的老刑警,改名孫大聖。
顧名思義,“懲惡揚善,斬妖除魔”本就是他的天則。
另外,片頭緝拿偽鈔犯的部分,以四格漫畫的方式呈現。
(抱歉沒找到圖)
這裡,是區分主角開頭以一敵十,但後來狼狽不堪的神處理。
不過,在本土化方面,國版拆遷和學區房話題的引入,有點分散注意力。
而且這兩個話題淡化的賊快,有點強塞的意思。
當然,考慮到國情,南韓總想“往上黑”的部分,我們無法複製。
這也直接導致了,原作“貧富差異”主題的部分缺失。
這是《“大”人物》的遺憾,也是大家的遺憾。
病症三,瞎換主題
每部合格的商業片,都需要一套完整的價值觀。
你至少得跟觀眾講清:
對錯與善惡。
既然原版已經成功,這個“中心思想”就不用動了。(也不知道<來電狂響>哪來的勇氣)
這一點,導演五百(再次強調,不是伍佰)清楚的很。
因此,即便我們發現了主角和劇情的許多小改編。
但所有的情節,依然圍繞著“貧富”和“錢權”展開。
就連原版開頭的偷車案,都被改成了偽鈔案。
《“大”人物》相比《老手》,扣題更緊密。
這裡需要插一句,其實《老手》用的全是《新警察故事》裡的套路。
《新警察故事》才應該是這個系列的起始,感興趣的點個“好看”,我們單開一篇聊。
別看殺姐誇了這麼多,其實這部片還有一個致命傷:
跳樓案男子的家庭,根本沒有表現出追兇的動機。(如果我看漏了,請指正)
這裡,原版是用家庭中的媽媽主動找刑警,溝通簡訊的疑點說明的。
但翻拍的呈現,總給殺姐一種,被害家庭想要接受富二代收買的感覺。
如果緝拿真兇,從頭到尾都是男主的一廂情願。
那這部片的價值觀,就徹底崩塌了。
綜上,殺姐給這部翻拍打7分。
雖然說《“大”人物》在創新度上,比較差。
但它整體的改編,從選角,到劇情,再到主題,都非常有誠意。
這兩年,殺姐被太多的包裝、噱頭和博眼球的陣容,吸引過,坑騙過。
卻被《“大”人物》的“小”誠意,真正打動了。
回覆列表
首先《老手》這部片子沒看過,也就無法比較,但單從大人物這部電影看王千源和包貝爾還演得可以,看之前本來期望值就不高,但看下來還算可以,感覺王千源和包貝爾二位的演出還是用心的,走心的表演,不像2018年年底某部電影宣傳力度大,可完全無法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