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孔子屬於哪個學派?儒家!他的弟子澹臺滅明呢?自然也是儒家。那麼孔子對澹臺滅明的態度呢?

    澹臺滅明拜孔子為師時,孔子見他長相醜陋,認為沒多大才能。

    這件事很有趣,因為人長的醜,就覺得別人沒真本事,這事想想也是醉了。澹臺滅明真是躺著中槍,為什麼會這樣的呢?

    你還記得一句俗話嗎?字如其人,面如其人。古人覺得一個人字寫的好,那他內心就善良。如果一個人長的醜,他就是天生的蠢才,這件事即便現代人也有人相信。

    可是如果根據這個邏輯推演的話,發明宋體字的秦檜,簡直就是大聖人了。其他還有蔡京和嚴嵩,都是一等一的書法家。

    為什麼孔子會這麼想?不僅因為他那時候沒有科學,更重要的是,孔子有個仇人叫晏嬰,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子。孔子覺得晏子長的醜,所以心眼不好,這是典型的以貌取人。

    結果人家澹臺滅明以一己之力把儒學推廣到了南方的蠻夷之地。

    “怎麼能這樣呢?正人君子難道不應該像我這樣高大威猛帥氣嗎?”孔子暗自想。

    我們言歸正傳,為什麼海昏侯劉賀要把自己跟儒家聯絡起來呢?

    說起來憋屈,他其實當過皇帝,雖然只幹了27天就被廢了,因此又被稱為漢廢帝。而且廢他的人,是一個外人,他是霍去病的同母異父兄弟,叫霍光。

    是不是不可思議,居然霍家能有那麼大的能耐。

    為什麼劉賀會被廢呢?很多人說是因為他昏聵,史書上記載,他做皇帝的幾十天裡幹了一萬多件壞事,一天要做幾百件壞事。

    也就是說劉賀同志上班,每天不吃不喝,熬夜加班幹壞事,你覺得可能嗎?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劉賀不好操控,所以霍光選了另一個人漢宣帝,也就是劉病已。

    如果你是劉賀怎麼辦?自己是前任皇帝,而且還跟霍光關係不好,咋整?

    認倒黴,夾著尾巴做人。

    所以劉賀後來被髮配到了江西,始終小心翼翼做人做事,一不小心居然得到善終了,無疑他是成功的。中國歷史上能善終的廢帝其實不多,沒點生存智慧自然是不行的。

    言歸正傳,為什麼劉賀墓裡會發現儒家的東西呢?

    1.漢代的官學是儒學,所以劉賀表面一直在擁護儒家。

    2.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劉賀無疑想透露給朝廷,他甘心做子民。尤其是劉病已上臺後,一直猜忌劉賀。直到確認劉賀沒有威脅之後,才放心。

    3.劉賀從澹臺滅明那裡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樣是被人不看好,同樣是有苦不能說,所以才會利用儒家孔子和澹臺,以物喻事。

    劉賀彷彿想對世人說:“我知道世人對我的評價不高,印象不好,但其實我並不像史書上記載的那樣昏聵,無能。”

  • 2 # 肥嘟嘟的小不理

    上面的那個鬼谷子智囊團根本就是在誤人子弟。來悟空問答後發現幾個鬼谷子XXX,當時我一直在抵制,因為相信鬼谷子真實存在的人本身腦子就很成問題,看看他們回答的說辭,也是一股濃郁的以無知為榮的風格。可憐的是,一個相信鬼谷子是真實存在的人的扯淡,也有那麼多人相信!可見NC千千萬,現在特別多啊。我以為很有必要繼續普及和啟蒙,否則民哲民科們會繼續禍害文化。

    海昏侯墓地有澹臺滅明,這能有什麼寓意?海昏侯墓是在哪發掘的?江西南昌!這在先秦就是吳國、楚國、越國的領地,而澹臺滅明本人就是這三個國家的文化領導者,海昏侯不弄澹臺滅明的像那才奇怪!

    如果說狀貌甚惡,我還真見過一個,那人駝背得很厲害,臉往左歪,牙也是又黑又爛,身體同樣往左歪,腦袋跟鑽進身軀裡一樣,結果他爹都不願意要他,把他趕出去了。莊子為此寫了《德充符》來談論狀貌甚惡,荀子也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否定外貌和德行的關聯,子高也是一樣,從中很容易看出,當時社會和我們現在沒多大差別,看見外貌極度醜陋的,就像那個敲鐘人一樣悲劇,只有重視德行和品格的人,才會忘記他們形體的醜陋,看到他們內在的美麗。

  • 3 #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關於這個問題,我談坦然自己的觀點,這和漢代以來尊崇儒學以及當時的政治環境決定的,寓意也是明哲保身的一種含義吧!

    自漢武帝以來,經董仲舒的大力倡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下,儒家的思想和文化逐漸成為了官學顯學,也成為當時治理國家的一種手段,上行下效。我們都知道漢代外戚專權、外戚干政是非常嚴重的,孝昭皇帝劉弗陵後,無子嗣,時任大將軍的霍光為首的大臣在天下郡王中遴選新的王位繼承人,我們都知道,大將軍在漢代執掌全國兵權,同時往往掌握朝政,多由外戚充任。大將軍自武帝始封,不常設,只有12人曾經封過大將軍。比如前期的周勃……而此時就是霍光,他掌握天下兵馬和朝政,可謂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又是外戚,大臣多依附他,劉弗陵時期,他雖有所收斂,劉弗陵死後,太后年紀尚輕,難以決斷大事,所以就由他全權決斷,所以他選的第一個繼任者就是問題中所說的海昏侯,前昌邑王劉賀,漢朝受封地建都昌邑 (今山東菏澤市鉅野縣東南)的王室。有父子倆。父親劉髆是漢武帝第五子,史稱昌邑哀王。被霍光迎為皇帝,(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在位,即漢廢帝,漢朝第九任皇帝,但僅在位27日就被廢黜。這時他才19歲,仍舊回去做昌邑王,元康三年被廢為海昏侯,移居豫章國(今江西南昌),直到其死去,也葬在此處,所以才被挖出其陵墓。因為其在位時間短,又被廢黜,所以後世皆成其漢廢帝或者海昏侯。

    據史記載,《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記載:"(劉賀)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也即是說這位皇帝實在荒唐,所以廢了他。按常理講,霍光要繼續把持朝政、獨攬大權就不應該廢了他,而是讓他醉生夢死,只要不太出格,稍微勸解即可,這樣可以得到雙贏的結果,但是霍光卻以他幹了一千多件荒唐事,廢了他。這種說法一直以來都很難被接受,除了不合常理之外,這些事情語焉不詳,有可能這些事並非荒唐事,而是觸及了霍光等人的利益,所以才不得不趁其羽翼尚未豐滿,廢黜昌邑王,另選新君。但霍光不想揹負弒君奪權之名,只好以荒淫無度來廢黜他,這樣大家都是非常贊同的,因為儒家講究禮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講究不僭越禮制,只要說劉賀是個荒淫無度的人,昭告天下廢掉他,就沒人反對了,何況不殺他,讓他回封地,更能彰顯朝廷的仁愛,又是符合儒家的作風的,所以當時應該是沒什麼人反對的。

    為什麼說霍光想把持朝政呢?是有其道理的,從其再次選的繼承人就可以看出,漢宣帝劉詢,這是一個成長在民間的皇帝,霍光就是看中其兩點,來自民間在朝中沒有勢力,又是戾太子之後,可謂根正苗紅,容易被大家接受和同情,所以選擇這麼一個人,更加容易獲得好名聲,又容易操控,甚至還把女兒嫁給他,立為皇后,顯示他的擁君之心和親近之意。但是這位漢宣帝不是省油的燈,很快就掀翻了霍光這艘大船。純是一個扮豬吃老虎的主,從這一點來講,他比昌邑王聰明一些,懂得隱忍,待時而動。雖然昌邑王劉賀也是想扮豬吃老虎,想著一旦登上王位就能夠大權在握,所以登基後就迫不及待地部署剷除霍光的勢力,所以才引起霍光的反彈的。

    至於劉賀被廢后,從昌邑王改為海昏侯,遷居江西,很難說沒有新任皇帝的猜忌和霍光勢力的推波助瀾,所以其內心是非常苦悶的,又或者是抑鬱的。但其還算聰明,除了表現無意爭位的心思之外,還主動搞儒學,把各項禮制都嚴格按照符合自己身份的禮制來制定,不再僭越半步,也不結交他人,終日以讀書為樂。其實讀書是個好事,可以明志啊!

    我們都知道孔子為儒家先師,儒家聖人,而澹臺(Tán tái )滅明是誰?此人大於在前512 年之後活動,具體不詳,只是複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魯國武城(今屬山東臨沂市平邑縣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歲,孔門七十二賢之一。至於其人的事蹟大體如此,《大戴禮記·五帝禮》記載澹臺滅明投師孔子門下,孔子見他相貌醜陋而不願收其為徒。因有礙於自己"有教無類"的主張,勉強收為弟子。後發現澹臺滅明品德高尚、學風端正,於是感慨地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也即是世人往往注重看表面的東西,而不注重看其深層的東西,往往很多人都被表面的東西蒙騙,誤解了很多東西。就比如他劉賀本人,就是被世人誤解的,他本有匡扶天下的大志,卻不得伸展,有沒有自由,所以想借此申訴,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心跡。也從另一方面看出,在他廢黜之後,應該是被全天下公認為荒淫無度的人了,無論走到哪裡都一樣,所以他既憤懣又慶幸,憤懣的是內心的不服,慶幸的是這樣就被人認為沒有威脅,只要他不顯露自己就沒有殺身之禍,可以安然終老。事實也如此。

    其實,他這樣也是想告訴世人,他就像孔子對待澹臺滅明一樣,雖然被第一印象誤解,但始終會被人發現其原本的才華和品質的,儘管他不知道後人挖了他的墓才得以讓其心志明白於天下,或許他當時也就是一種寄託而已。所以可以看出昌邑王劉賀一生是非常痛苦的,也是非常鬱郁不得志的,這或許才是懷才不遇的經典吧!但不管如何,他這一生也是成功的,經歷王侯、皇帝、廢帝、王侯的轉變,仍然能夠善終,在歷史上為數不多!但同樣在歷史上被世人誤解的皇帝卻很多!他也就是其中一個!

  • 4 #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孔子屬於哪個學派?儒家!他的弟子澹臺滅明呢?自然也是儒家。那麼孔子對澹臺滅明的態度呢?

    澹臺滅明拜孔子為師時,孔子見他長相醜陋,認為沒多大才能。

    這件事很有趣,因為人長的醜,就覺得別人沒真本事,這事想想也是醉了。澹臺滅明真是躺著中槍,為什麼會這樣的呢?

    你還記得一句俗話嗎?字如其人,面如其人。古人覺得一個人字寫的好,那他內心就善良。如果一個人長的醜,他就是天生的蠢才,這件事即便現代人也有人相信。

    可是如果根據這個邏輯推演的話,發明宋體字的秦檜,簡直就是大聖人了。其他還有蔡京和嚴嵩,都是一等一的書法家。

    為什麼孔子會這麼想?不僅因為他那時候沒有科學,更重要的是,孔子有個仇人叫晏嬰,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子。孔子覺得晏子長的醜,所以心眼不好,這是典型的以貌取人。

    結果人家澹臺滅明以一己之力把儒學推廣到了南方的蠻夷之地。

    “怎麼能這樣呢?正人君子難道不應該像我這樣高大威猛帥氣嗎?”孔子暗自想。

    我們言歸正傳,為什麼海昏侯劉賀要把自己跟儒家聯絡起來呢?

    說起來憋屈,他其實當過皇帝,雖然只幹了27天就被廢了,因此又被稱為漢廢帝。而且廢他的人,是一個外人,他是霍去病的同母異父兄弟,叫霍光。

    是不是不可思議,居然霍家能有那麼大的能耐。

    為什麼劉賀會被廢呢?很多人說是因為他昏聵,史書上記載,他做皇帝的幾十天裡幹了一萬多件壞事,一天要做幾百件壞事。

    也就是說劉賀同志上班,每天不吃不喝,熬夜加班幹壞事,你覺得可能嗎?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劉賀不好操控,所以霍光選了另一個人漢宣帝,也就是劉病已。

    如果你是劉賀怎麼辦?自己是前任皇帝,而且還跟霍光關係不好,咋整?

    認倒黴,夾著尾巴做人。

    所以劉賀後來被髮配到了江西,始終小心翼翼做人做事,一不小心居然得到善終了,無疑他是成功的。中國歷史上能善終的廢帝其實不多,沒點生存智慧自然是不行的。

    言歸正傳,為什麼劉賀墓裡會發現儒家的東西呢?

    1.漢代的官學是儒學,所以劉賀表面一直在擁護儒家。

    2.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劉賀無疑想透露給朝廷,他甘心做子民。尤其是劉病已上臺後,一直猜忌劉賀。直到確認劉賀沒有威脅之後,才放心。

    3.劉賀從澹臺滅明那裡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樣是被人不看好,同樣是有苦不能說,所以才會利用儒家孔子和澹臺,以物喻事。

    劉賀彷彿想對世人說:“我知道世人對我的評價不高,印象不好,但其實我並不像史書上記載的那樣昏聵,無能。”

  • 5 # 肥嘟嘟的小不理

    上面的那個鬼谷子智囊團根本就是在誤人子弟。來悟空問答後發現幾個鬼谷子XXX,當時我一直在抵制,因為相信鬼谷子真實存在的人本身腦子就很成問題,看看他們回答的說辭,也是一股濃郁的以無知為榮的風格。可憐的是,一個相信鬼谷子是真實存在的人的扯淡,也有那麼多人相信!可見NC千千萬,現在特別多啊。我以為很有必要繼續普及和啟蒙,否則民哲民科們會繼續禍害文化。

    海昏侯墓地有澹臺滅明,這能有什麼寓意?海昏侯墓是在哪發掘的?江西南昌!這在先秦就是吳國、楚國、越國的領地,而澹臺滅明本人就是這三個國家的文化領導者,海昏侯不弄澹臺滅明的像那才奇怪!

    如果說狀貌甚惡,我還真見過一個,那人駝背得很厲害,臉往左歪,牙也是又黑又爛,身體同樣往左歪,腦袋跟鑽進身軀裡一樣,結果他爹都不願意要他,把他趕出去了。莊子為此寫了《德充符》來談論狀貌甚惡,荀子也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否定外貌和德行的關聯,子高也是一樣,從中很容易看出,當時社會和我們現在沒多大差別,看見外貌極度醜陋的,就像那個敲鐘人一樣悲劇,只有重視德行和品格的人,才會忘記他們形體的醜陋,看到他們內在的美麗。

  • 6 #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關於這個問題,我談坦然自己的觀點,這和漢代以來尊崇儒學以及當時的政治環境決定的,寓意也是明哲保身的一種含義吧!

    自漢武帝以來,經董仲舒的大力倡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下,儒家的思想和文化逐漸成為了官學顯學,也成為當時治理國家的一種手段,上行下效。我們都知道漢代外戚專權、外戚干政是非常嚴重的,孝昭皇帝劉弗陵後,無子嗣,時任大將軍的霍光為首的大臣在天下郡王中遴選新的王位繼承人,我們都知道,大將軍在漢代執掌全國兵權,同時往往掌握朝政,多由外戚充任。大將軍自武帝始封,不常設,只有12人曾經封過大將軍。比如前期的周勃……而此時就是霍光,他掌握天下兵馬和朝政,可謂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又是外戚,大臣多依附他,劉弗陵時期,他雖有所收斂,劉弗陵死後,太后年紀尚輕,難以決斷大事,所以就由他全權決斷,所以他選的第一個繼任者就是問題中所說的海昏侯,前昌邑王劉賀,漢朝受封地建都昌邑 (今山東菏澤市鉅野縣東南)的王室。有父子倆。父親劉髆是漢武帝第五子,史稱昌邑哀王。被霍光迎為皇帝,(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在位,即漢廢帝,漢朝第九任皇帝,但僅在位27日就被廢黜。這時他才19歲,仍舊回去做昌邑王,元康三年被廢為海昏侯,移居豫章國(今江西南昌),直到其死去,也葬在此處,所以才被挖出其陵墓。因為其在位時間短,又被廢黜,所以後世皆成其漢廢帝或者海昏侯。

    據史記載,《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記載:"(劉賀)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也即是說這位皇帝實在荒唐,所以廢了他。按常理講,霍光要繼續把持朝政、獨攬大權就不應該廢了他,而是讓他醉生夢死,只要不太出格,稍微勸解即可,這樣可以得到雙贏的結果,但是霍光卻以他幹了一千多件荒唐事,廢了他。這種說法一直以來都很難被接受,除了不合常理之外,這些事情語焉不詳,有可能這些事並非荒唐事,而是觸及了霍光等人的利益,所以才不得不趁其羽翼尚未豐滿,廢黜昌邑王,另選新君。但霍光不想揹負弒君奪權之名,只好以荒淫無度來廢黜他,這樣大家都是非常贊同的,因為儒家講究禮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講究不僭越禮制,只要說劉賀是個荒淫無度的人,昭告天下廢掉他,就沒人反對了,何況不殺他,讓他回封地,更能彰顯朝廷的仁愛,又是符合儒家的作風的,所以當時應該是沒什麼人反對的。

    為什麼說霍光想把持朝政呢?是有其道理的,從其再次選的繼承人就可以看出,漢宣帝劉詢,這是一個成長在民間的皇帝,霍光就是看中其兩點,來自民間在朝中沒有勢力,又是戾太子之後,可謂根正苗紅,容易被大家接受和同情,所以選擇這麼一個人,更加容易獲得好名聲,又容易操控,甚至還把女兒嫁給他,立為皇后,顯示他的擁君之心和親近之意。但是這位漢宣帝不是省油的燈,很快就掀翻了霍光這艘大船。純是一個扮豬吃老虎的主,從這一點來講,他比昌邑王聰明一些,懂得隱忍,待時而動。雖然昌邑王劉賀也是想扮豬吃老虎,想著一旦登上王位就能夠大權在握,所以登基後就迫不及待地部署剷除霍光的勢力,所以才引起霍光的反彈的。

    至於劉賀被廢后,從昌邑王改為海昏侯,遷居江西,很難說沒有新任皇帝的猜忌和霍光勢力的推波助瀾,所以其內心是非常苦悶的,又或者是抑鬱的。但其還算聰明,除了表現無意爭位的心思之外,還主動搞儒學,把各項禮制都嚴格按照符合自己身份的禮制來制定,不再僭越半步,也不結交他人,終日以讀書為樂。其實讀書是個好事,可以明志啊!

    我們都知道孔子為儒家先師,儒家聖人,而澹臺(Tán tái )滅明是誰?此人大於在前512 年之後活動,具體不詳,只是複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魯國武城(今屬山東臨沂市平邑縣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歲,孔門七十二賢之一。至於其人的事蹟大體如此,《大戴禮記·五帝禮》記載澹臺滅明投師孔子門下,孔子見他相貌醜陋而不願收其為徒。因有礙於自己"有教無類"的主張,勉強收為弟子。後發現澹臺滅明品德高尚、學風端正,於是感慨地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也即是世人往往注重看表面的東西,而不注重看其深層的東西,往往很多人都被表面的東西蒙騙,誤解了很多東西。就比如他劉賀本人,就是被世人誤解的,他本有匡扶天下的大志,卻不得伸展,有沒有自由,所以想借此申訴,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心跡。也從另一方面看出,在他廢黜之後,應該是被全天下公認為荒淫無度的人了,無論走到哪裡都一樣,所以他既憤懣又慶幸,憤懣的是內心的不服,慶幸的是這樣就被人認為沒有威脅,只要他不顯露自己就沒有殺身之禍,可以安然終老。事實也如此。

    其實,他這樣也是想告訴世人,他就像孔子對待澹臺滅明一樣,雖然被第一印象誤解,但始終會被人發現其原本的才華和品質的,儘管他不知道後人挖了他的墓才得以讓其心志明白於天下,或許他當時也就是一種寄託而已。所以可以看出昌邑王劉賀一生是非常痛苦的,也是非常鬱郁不得志的,這或許才是懷才不遇的經典吧!但不管如何,他這一生也是成功的,經歷王侯、皇帝、廢帝、王侯的轉變,仍然能夠善終,在歷史上為數不多!但同樣在歷史上被世人誤解的皇帝卻很多!他也就是其中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如何看待翟天臨的學歷問題?想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