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念冥想大師
-
2 # 心靈之窗一星果
俗話說高處不勝寒,你能享受孤獨,享受寂寞,象徵著你更理性了,更成熟了。
1.人生的一個過程是很有意思的。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幼年時喜歡做什麼?20-30歲時喜歡做什麼?當然到了40歲時你現在的狀態很正常。50~60的時候你就會更加的從容。當你70-80歲時就會開始回憶與想念很多老友與過往的事情,90歲以上就又會有童真感,因為此時你真能看透與放下很多俗事。當然,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老年人的心態也還是有很大差別,不能一概而論。
2.獨處是給我們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提升自我,更深刻的認識自我。不斷地靜思,讓自己更好的走好人生後面的路程。
4.獨處不代表著不融入社會,不結交朋友。而是結交三觀相合朋友,摒棄無意習性,選擇更精緻的生活。
有空多誦讀推薦經論,相信對你有益。《心經》《金剛經》《成唯識論》
-
3 # 天天小店
僅從這一句話很難說,心理正常不正常。
我們判斷一般的心理問題,主要從心理活動是否有衝突,不良的情緒持續的時間長短(一般要在持續一個月以上或者間斷持續兩個月),看是否在理智的控制之下,工作效率降低,不良情緒的影響是不是僅侷限在當初的事件本身。如果是嚴重心理問題,這些情況會稍微嚴重一些。心理問題根據嚴重程度是這樣劃分的:
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官能症→精神障礙
我們一般正常人,通常的心理問題主要是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
人到中年,有豐富的閱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比較大。不喜歡社交喜歡獨處,可能是由於壓力過大,知己的朋友太少,壓抑的情緒無處釋放等原因。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就體現在社交方面。如果他長時間的這種狀況,可以尋求一些幫助,釋放壓抑的情緒或者壓力,或者旅遊或者其他的方式。
-
4 # 隨風飄散的自由自在
前半生看慣了人生的世態炎涼 ,不如獨處。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用其他人在旁嘮嘮叨叨,如非必要不去應酬聚會。這種生活狀態是大城市人的日常啊!沒什麼好奇怪的。
-
5 # 天涯明月186
這不能說不正常。喜歡獨處是性格特點。喜歡交往也是性格特點。只有好壞之別,並無正常與非正常之分。人人都遵紀守法,出來一個小偷,這不正常。一個四十歲的男人喜歡獨處,是其性格,有時是無奈,迫於生活壓力,喜靜而不好動;有時也是一種追求,比如,靜心參悟人生,或到靜處修心,修煉。
讓一個好動的人,安靜下來,比較難。而讓一個好靜的人動起來,也比較難。好動還是喜靜,是在長期生活過程中形成的。有一定的穩定性。若要改變,也非易事。
選擇靜或是動,是自身權利。都沒錯。都正常。
-
6 # 暖心心理
我感覺,現在的你應該更加沉穩,更加成熟了,或許一般的場合,你如果覺得沒有現實意義的話,你就不願意去參加了,我覺得這代表了你的成熟,你的穩重,只要這種社交對你的生活產生不了負面的影響,我覺得你不喜歡去參加,那就尊重自己內心的意願,不去參加好了,這不存在什麼問題,而是一個人自主感增強的體現,也說明你活的更自由了,你的生命更綻放了,我認為這是一個好事。
你說你40歲之後喜歡獨處,正好我今年是42歲的,我體會了一下這兩年我的生活,我發現我也是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了,有時候就是一個人靜靜的坐在辦公室裡,什麼也不去想,充分享受一個人待一會子那個時光,我覺得也很愜意。我們每個人都是追求心靈的自由的。特別是40歲之後,隨著年齡的增加,很想拋開世俗的一些煩惱,讓自己的心靈靜下來。所以我覺得獨處也不是什麼問題。如果有機會,就充分的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吧!
-
7 # 老俞177829369
不太正常,人是群居動物,社交也是人的一種生存手段,在這個變化莫測的社會里生存的人,單靠你一個人去單打獨鬥,決非上策,一點勝算都沒有,要學會協同發展,左右逢源,取長補短,採陰補陽,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一個比較滿意的結果,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條條大路通羅馬,你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想社交,時間長了,你就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井底之蛙了,一點好處你都撈不到。
四十不惑,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壓力山大,一個家庭的頂樑柱,稍微有點風吹草動,整個家庭就會動盪不安的。所以你還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容不得你半點的疏忽與馬虎的。想要躲清靜,想要金盆洗手,歸隱田園,最起碼還要再熬十年的時間,等到五十歲過去了,才可以做提前退休的準備工作。
人的一生很短暫的,幾十年的工夫彈指一揮間的事,說什麼前世今生的人,那都是胡扯蛋的事情,一輩子幾十年的時間過完了,你就什麼東西都不剩了,赤裸裸的來,赤條條的去,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儘量讓自己活得精彩一點,千萬不能委屈了自己,老天爺安排你為人一世,一定是有所用意的,決不會讓你白跑一趟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所以,社交這種東西,不是你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而是你必須要去面對的事情,人吃五穀雜糧長大,每天都要吃喝拉撒,要生存下去,你就必須要去面對大眾的,要不然你到哪裡去刨食呢?老天又不會掉餡餅,不想社交除非你能做到像神仙一樣,不食人間煙火,否則,你又怎能做得到不去面對別人的呢?做人還是要做一個正常的人比較好,要不然你長期不與人打交道,那你就會得封閉症的,封閉症時間長了就會轉化為抑鬱症的,真正到了那個時候,那你可就真的是無藥可救了。
-
8 # 做個說書人
雖然,人是群居動物,但是人也是高階動物。
隨著年齡長大,往後人生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我們不在喜歡湊熱鬧,拒絕一些無效社交,獨自一人,安靜的思考、看書,這沒什麼錯,我覺得是正常的。
當然,正常的社交,比如部門聚會、家庭聚餐這些還是要有的,如果這些也拒絕,那就有點過了
- END -
回覆“股票”,即可獲得23本股票書籍
回覆“創業”,即可獲得20個小本專案
讓我們,一起分享更多知識,共同成長
-
9 # 簡一的慢時光
四十歲,不惑之年,對人生,對過去、對未來相信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思考。
二十歲時以為愛情是人生的全部,能與愛人耳鬢廝磨、朝朝暮暮便是一生一世。四十歲後才知道沒有愛情,人生依然可以安穩幸福。二十歲時朋友是人生支柱,可以抱頭痛哭也能同享快樂。四十歲後才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能雪中送炭的可能是一年只問候一次的知己。二十歲時以為父母永遠不老,累了病了總有爸媽在家等著,四十歲後才知道父母的陪伴有多麼珍貴,滿頭的銀髮總刺痛雙眼。偶爾你也會緬懷青春,追憶愛情,父母老去、朋友離開、曾經的夢想都讓你惶恐,揮霍掉的時光亦不可能再重來。只是傷感過後,你依然要前行,此時你的人生已經揹負著重擔,再也無法回頭。
你心中無比明白,你已不在是二十歲的你,不再盲目衝動,不再輕易承諾,你開始瞻前顧後,凡事斟酌,少了意氣風發,多了成熟穩重。這時候的你,更願意獨自享受時光,午後黃昏,沏一壺茶,開啟一本書,放上一段音樂,恍惚間,時光停留,這便是“現世安穩,歲月靜好”了。
所以,獨處有何不妥?遮蔽掉吵雜的聲音,丟棄無聊的應酬,擁有更多面對自己的時間,聽聽內心的聲音,找回真正的自己。
每個人只有學會了和自己獨處,才能更好的與他人相處;學會了好好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他人!我是文顥,願意和你一起讀書、讀人、讀事!
-
10 # 許君老師說心理和管理
就不喜歡社交喜歡獨處而言,正常。
首先,心理問題多半會從下面四方面去考慮:
第一,情緒有問題,比如抑鬱、焦慮、痛苦等;
第二,持續時間,一般保持負面的狀態超過一個月,就有問題;
第三,負面狀態自己走不出來;
第四,社會功能受損,如學習工作效率下降、逃避見人等。
其次,每個人心理活動表達不同。有些人心理活動明顯表露在外,既傾向於外部世界,這些人被稱為性格外向者;有些人的心理活動很隱藏、含蓄,即傾向於內部世界,這些人被稱為性格內向者。內外向沒有好壞之分,只是表達不同。在人群中,極端的外向型性格和極端的內向型性格很少見,大部分人屬於中間型別即性格兼有部分外向型和部分內向型的特點,或者屬於偏外向型或偏內向型性格。不同場合、不同的年齡段,內外向也不一樣。四十歲的你可能正好屬於內向表達為主的時候。
最後,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的角度,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從低往高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只有當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才會出現高層次的需要。四十歲的你,在社交需要上可能已經滿足,正在追求尊重的需要或自我實現的需要。
回覆列表
人到中年,各種生活壓力撲面而來,也就是說或多或少將面臨各種社會生存生活的各種挑戰!
四十左右,上有年邁的父母雙親下有子女的撫養,本身人就需要不同的各種調整,所以放棄一些無用的社交,把主要精力放到自我心靈對話和溝通上面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喜社交喜獨處,只要自己能夠承受獨處時的各種寂寞和孤獨,不給自己帶來所謂的負面心理影響,也是可以的。但人不能夠因為獨處不社交而讓自己落寞和心情不好,因為這也是抑鬱的評判標準之一,如果感覺到自己獨處心情不好以至於不想說話,不想動,那就徹底不行了,還需要放開自己,積極的融入社會中去,總之,都要切實關照好自己的心情,根據自己的心情評判到底是好還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