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筠140652061
-
2 # 匯雁1
因為每天,我都是守在中央第八頻道,那裡一直連讀播放著另一部電視劇,叫做《馬蘭謠》。
這是一部歌頌已故氫彈專家《林俊德》,為中國國防事業獻身一生的光輝事跡。
-
3 # 影視口碑榜
《娘道》這部劇播出時曾被很多觀眾詬病三觀不正,《娘道》的豆瓣評分僅為2.6分,口碑是真的被《正陽門下的小女人》甩了不止10條街,但這部劇在播出時曾實力碾壓《橙紅年代》、《你遲到的許多年》等劇屢屢獲得收視冠軍。而反觀《正陽門下的小女人》這部劇,正能量、三觀正、演員演技也是加分項,但在收視上,目前《正陽門下的小女人》是沒有超過《娘道》的。
被稱為精神糟粕的《娘道》為何反而比正能量滿滿的《正陽門下的小女人》更有受眾?
首先還是在年代劇的觀眾基礎上,年代劇一般都會被定位於“媽媽劇”,中老年群體是這類劇的主要粉絲,而《娘道》正是抓住了中老年人“親情”這一感情支點將其深化放大,所以即使是三觀被詬病有問題,但《娘道》還是有其觸點能打動觀眾的。
其次,勵志、堅強、勇敢是每個人都向往的品質,但恰恰的,很多人都是在不斷的妥協、苟且中庸庸碌碌的走過半生,有時候人是需要一個宣洩口的,而作為年代劇,《娘道》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比《正陽門下的小女人》更現實、更貼近當時的年代,所以明知道《娘道》有糟粕的地方,但從情感上,年齡大的一些觀眾更容易在《娘道》這部劇中找到情感的共鳴。
《娘道》也好,《正陽門下的小女人》也罷,受到觀眾好評的作品自然是好作品,正能量的積極東西自然是一部劇核心不可或缺的東西,但是尋求感情的支點和觸點,也是一部劇打動觀眾的關鍵所在。
-
4 # 字斟劇酌
讓“代際消費鴻溝”再次為公眾所熱議的,來自於郭靖宇導演的電視劇《娘道》。這部以黑馬之勢衝出的電視劇15日收官,單日最高2.373的CSM 52城收視率是其交出的靚麗成績單,但與此同時,“三觀不正”的《娘道》被網友批評“貶低女性”,在豆瓣與貓眼分數分別低至2.6與5.4。
以中老年群體為主的銀髮觀眾,與90後與00後的“九千歲”們,圍繞女性形象的塑造唇槍舌劍。而接檔的《正陽門下小女人》,再度稱霸同時段小熒屏,則被“九千歲”視為《娘道》的正面案例,“請郭靖宇導演看看這部劇,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批判封建思想”。
就像年輕人調侃的“老年人表情包”一樣,涇渭分明的代際審美,使得同樣的內容產品在不同人群眼中面貌各異。
《娘道》“把毒瘤扮成了鮮花”擅長在時代風雲中展現個人命運的郭靖宇導演,不知不覺間拍出了一部爭議性極大的作品。《娘道》開播之時,一腔怒火的郭靖宇發文怒批收視率造假,引得廣電總局下文規範;而在《娘道》收官之時,關於劇集是否宣揚封建糟粕的批評鋪天蓋地。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娘之道,哺而無求,養而無求,捨命而無求。”郭靖宇試圖在《娘道》中塑造這樣的女性形象:
家境貧困的瑛娘淪為“河姑”,大難不死後又被認定為“妖女”;入門八年連生三女,遭婆家厭棄,丈夫為此與大家庭分庭抗禮;丈夫被人陷害亡故,被迫帶著三個女兒流落江湖;本就生活困頓,還被心生恨意的小叔子設計坑害,陷入牢獄之災;日寇來襲,兒子竟然認賊作父,她還是堅守底線,甚至代替兒子接受審判……
宣揚女性犧牲、母親偉大的苦情戲,成為《娘道》從頭至尾揪心的故事主線,賺取了觀眾大把眼淚。但最讓豆瓣文青們反感的,是《娘道》塑造出默默為丈夫為孩子奉獻一生甚至生命的女性形象,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古舊價值觀。
網友們難以理解,為什麼到了2018年,竟然還會有“夫為婦綱”的道德綁架,還要宣揚“母以子貴”的價值觀念。豆瓣上滿屏的一星評論,都無法表達出網友的怒火:“沒想到在21世紀,還有宣傳封建思想的電視劇。”“難道女性的意義在於傳宗接代嗎?這部劇一直在物化女性,其歧視女性的糟粕思想無法洗白。”“大清已經亡了,卻還把女人當做生育機器。”
弔詭的是,《娘道》在收視率上卻一騎絕塵。收官之時該劇釋出訊息稱,收視率雙臺32天破1、單臺10天破2,無論是CSM 35城、全國網還是酷雲衛視實時直播關注度來看,《娘道》都穩穩佔據TOP 1的C位。
口碑與收視率的極大反差,正顯示出文化產品的“代際消費鴻溝”。依舊活躍在客廳文化舞臺中央的中老年人,牢牢把控著對遙控器的“主權”,在民國大戶的愛恨情仇中不可自拔;而擅長使用小屏的年輕人,在有濃厚社交氛圍的影評網站上揮斥方遒,對“中年瑪麗蘇”的三觀不正進行猛烈抨擊。
《正陽門下小女人》彌合代際差?如果說《娘道》收視率走高,來自於郭靖宇編織出了頗具故事性的民國故事,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大戶內鬥與抗日傳奇,塑造出迎合價值觀的傳統女性;那麼看慣了“大女主”,喜歡在黑化、反殺、封神的劇情中獲得“爽感”的年輕人,早已無法接受“用婦德教壞小孩”的電視劇,自然齊刷刷打出了一星。
接檔播出的《正陽門下小女人》,在某種程度彌補了代際審美差異。有鮮明主旋律色彩的《正陽門下小女人》,同樣是時代劇。與《娘道》的民國背景不同,其故事在“三大改造”特殊歷史背景下展開,新中國建立後的女性形象自立自強,已經與“生育機器”徹底劃清界限。
縱橫交錯的衚衕裡,藏著煙火氣濃厚的老北京。《正陽門下小女人》正是在天生適合當做戲劇舞臺的酒館中,用小人物故事勾勒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代群像。無論是“公私合營”還是“自然災害”抑或特殊的“十年”,都與虛浮的都市情感劇背景迥異,這是掌握客廳文化的主力軍所喜聞樂見的。正如2017年二輪劇《情滿四合院》意外走紅一樣,家長裡短的雞毛蒜皮中,藏著中老年人最愛的生活煙火氣。
作為一部以女性為主要刻畫物件的電視劇,《正陽門下小女人》還與以往的“大女主”不同。不依賴於男性力量獲得成長,也不仰仗命運的突然垂青而逆襲,隨著時代前進而成長的典型人物徐慧真,有堅守做人底線的道德標準,以及越挫越強的茁壯生命力。“勵志”是《正陽門下小女人》最典型的影像標籤,也符合“三觀正確”的價值評判。
至此,前後播出的《娘道》與《正陽門下小女人》,雖然均是霸屏的電視劇作品,卻有截然不同的輿論生態。在《正陽門下小女人》的標籤頁下,豆瓣網友們把它與《娘道》進行比較,“頂天立地的大女人”與“恪守婦道”形成鮮明對比。
豆瓣8.1分的《正陽門下小女人》,似乎彌合了影視消費的代際差異。
內容消費的“重新部落化”某種角度來看,《正陽門下小女人》與《娘道》兩相對比,能被視作影視消費代際鴻溝的典型案例。其眾說紛紜的巨大意見差距,描摹出不同圈層之間“雞同鴨講”的離散狀態。在社會變革走向縱深、移動網際網路不斷推進的當下,審美乃至三觀走向差異化已勢不可擋。
以年齡段來劃分,已經年近六旬的60後,歷經了經濟短缺時代,享受到改革開放第一波紅利;而70後掌握著當下社會的重要資源,位居各個關鍵性崗位,代表著主流價值;曾被視作垮掉一代的80後,如今已是城市中產最主要組成部分;而90後與剛剛登上歷史舞臺的00後,需要面臨的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不同年齡圈層有著認知、生活方式、價值觀、生活狀態等巨大差異,投射到內容消費領域自然千差萬別。
CNNIC報告指出,移動網際網路在年輕化使用者之外,已經迎來了一大波“銀髮族”。資料顯示,2012年以來,手機網民數量增長79%,老年網民數量增長則達到了130%。被稱作“數字移民”的中老年人,在利用社交功能上與年輕人相差無幾,甚至還擁有獨特的圈層文化。以表情包為例,“為我們的友誼乾杯”,“網路一線牽、珍惜這段緣”成為中老年網友的“心頭好”,而在年輕人的網路語言世界裡,這些專屬中老年的表情包,帶有莫大的調侃意味。
就像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所預言的那樣,人類社會經歷了“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三種社會形態,數十億網民基於興趣組成一個又一個獨立而互不打攪的部落,它們平行運轉、互不往來。“重新部落化”的人們,在各自的圈層中圈地自嗨,反倒別有一番天地。
“網際網路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型別,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於文字數碼化、書籍影象化、閱讀網路化等發展,文藝乃至社會文化面臨著重大變革”。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所言,正描摹出內容創作者所要面對的全新世界。
這段時間,屢屢看到有人把《娘道》和《正陽門下小女人》兩部劇進行對比,說前者跪舔封建糟粕,而後者宣揚的是女性的獨立自強。
回覆列表
雖然《娘道》稱不上上乘之作。但《娘道》是反映那個年代的故事,藝術本來就有點誇張,這樣的映娘不足奇怪。編導的本意也是為了塑造一個為了子女,連自己命都可以不要的母親,體現了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正陽門下小女人》本來對此劇抱有很大希望,因為是年代劇,咱們這歲數的人愛看,還有喜歡的男女主角飾演者蔣雯麗,倪大紅,田海蓉。到目前為止很失望!一是京味兒不足,二是這幾位主角扮嫩後的臉讓上不忍直視,三是昨天我也看邊恍然大悟,為什麼彆扭?原來是兩位女主角不像老北京的小市民,像兩個風塵女人,像從良的青樓女子,那種眼神,浪笑,做派,定位錯了!不知後面的劇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