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器工坊

    明朝和後金之間的戰爭跨時悠久,其中大小戰役幾十場,可以說每一場都有每一場的意義。其時間跨度是從1618年到1632年(32年之後為明清之戰,原諒我強迫症一定要分開),經過比較複雜,所以閒話不多說,現在開講。(註明只講後金和明朝的戰爭,皇太極改元大清之後的戰役在這裡就不說了)

    撫順之戰

    這是明清之間的首次大戰,1618年,努爾哈赤親自率領兩萬八旗勁旅,以所謂“七大恨”誓師徵明。分兵為二,左四旗攻取東州、馬根單;努爾哈赤與滿族諸王率右四旗精銳部隊取撫順。利用化妝成商人的間諜,努爾哈赤拿下了撫順,隨後後金兵與明援軍大戰於撫順城外,明軍陷伏,總兵張承胤、副總兵頗廷相戰死,一軍皆潰。撫順之戰,後金大勝,連下東州、馬根單、撫順三城,俘獲人畜三十餘萬。同年七月,努爾哈赤又親領大軍從鴉鶻關入明,攻破了清河城,副總兵鄒儲賢所部明軍被殲。這一戰以明軍戰敗結束,至此大明震驚,萬曆皇帝有意伐金。

    薩爾滸之戰

    萬曆四十六年冬,明朝調募福建、浙江、四川、陝西、甘肅等地主客兵共約九萬人集於遼東。次年二月,軍分四路,圍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北路由總兵馬林等率領,聯合葉赫兵自開原出靖安堡;中路由總兵杜松等率領,從瀋陽出撫順關;南路由總兵李如柏等率領,從清河出鴉鶻關;東路由總兵劉綎等率領,李朝援軍配合,從涼馬佃出趨寬甸。明遼東經略楊鎬坐鎮瀋陽指揮。努爾哈赤聽聞之後,大笑說:“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然後領兵先進攻杜松主力部隊,三月一日,中路明軍到達薩爾滸。杜松以兩萬人駐守薩爾滸本營,以一萬人攻吉林崖。努爾哈赤分二旗援界凡,親率六旗衝向薩爾滸,大潰明軍。隨即回師夾擊界凡明軍,陣斬杜松,大敗明軍主力。二日,北路明軍與乘勝北上的後金兵在尚間崖和斐芬山接戰。明軍再次敗北,馬林隻身得脫。隨後努爾哈赤轉頭進攻東路明軍,劉綎陷入圍困,力戰而死,全軍盡沒,李朝援軍投降。楊鎬聞三路喪師,急檄李如柏撤軍。薩爾滸之戰,明朝文武將吏死三百餘人,軍士死四萬五千八百餘人,大批明朝精銳部隊遭到剿滅,明軍在遼東的局勢開始由攻轉守。

    開鐵之戰

    萬曆四十七年六月,後金兵萬騎從靜安堡入,乘開原疏於防守之機,一舉而下,明總兵馬林戰死,來自鐵嶺的援兵也被擊敗。七月,努爾哈赤親自領兵攻佔鐵嶺。鐵嶺被圍時,同時向瀋陽總兵李如楨和駐虎皮驛的總兵賀世賢求救,李如楨路近卻不去,賀世賢路遠卻急馳往救,遇到援助後金的東蒙古各部聯軍,大戰一場,因城陷而還。萬曆四十八年,八旗軍兩入明邊,略花嶺山城,俘獲約四百人。同年六月,後金“共二萬餘分為二股,一股自撫順關進境,總兵賀世賢御之;一股從東州地方直抵奉集堡,總兵柴國柱御之”。此後一直到九月,努爾哈赤一直被明軍所敗,形勢對明軍有好轉。不過好景不長,泰昌元年八月(萬曆四十八年八月),熊廷弼因為在王大人屯等十一屯的戰爭中失敗,馬上被彈劾,十月朝廷派袁應泰代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熊廷弼在統治集團政治鬥爭中被擠下臺。在得知熊廷弼被貶之後,努爾哈赤隨即起兵攻明。明天啟元年,三月十日,後金在有利形勢下,開始向瀋陽進軍。努爾哈赤親率大軍順渾河而下,水陸並進,十二日抵瀋陽城下。明總兵賀世賢、副將尤世功等分兵守城。努爾哈赤遣偵騎挑戰,賀世賢率部出城迎擊,中伏敗亡。尤世功出兵相救,亦戰死。十三日後金佔領瀋陽城。此時,明援軍行至渾河,其中川兵(白桿兵)欲營橋北,浙兵(戚家軍)營橋南。後金兵至,先戰以血戰擊敗川軍,後在橋南展開激戰,明軍以萬餘人當後金數萬人,終因寡不敵眾,彈盡援絕,大多英勇戰死,從此戚家軍和白桿兵消失。三月十八日後金髮兵攻遼陽。明總兵官侯世祿、李秉誠等出城紮營與後金兵對壘,。二十日後金兵分兩路攻城,右翼攻東門,左翼攻小西門閘口。努爾哈赤在右翼指揮,金軍堵塞入水口,在城濠乾涸後,用楯車攻城,明軍向城內敗退。二十一日後金髮起更猛烈的攻勢,袁應泰督諸軍應戰失利。傍晚,城內起火,守軍大亂,袁應泰知城已陷,遂自焚。巡按御史張銓被俘,勸降不服,自縊死。瀋陽、遼陽既被攻佔,遼河以東大小七十餘城都迅速降服。後金從此完全走上與明朝爭奪統治權的道路。當年後金遷都遼陽,天啟五年遷都瀋陽。

    廣寧之戰

    遼瀋淪陷後,廣寧成了明在關外的最大基地。時熊廷弼被複用,駐山海關經略遼東軍務,明政府又讓王化貞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廣寧。熊廷弼議用“三方佈置策”,集馬步兵於廣寧,綴敵全力;天津、登萊各置舟師,乘虛入南衛,動搖其人心;而王化貞卻佈置諸將沿三岔河設營,畫地分守,企圖利用遼人對後金的反抗、西部蒙古的援助和降將李永芳為內應,以不戰取勝,對一切防守俱置不問。結果二人因此不和,天啟二年正月,後金開始向廣寧進軍,二十日渡過遼河,包圍西平堡,守將羅一貫城破被殺。鎮武堡、閭陽驛兵皆潰,王化貞棄廣寧,踉蹌而走,至大淩河遇熊廷弼,王化貞痛哭流涕,議守寧遠及前屯。熊廷弼說:“已晚,惟護潰民入關可耳!”二十三日後金下廣寧,並佔遼西四十餘城。因廣寧失守,明朝逮捕王化貞,罷免熊廷弼,並將其斬殺。廣寧之戰後,明朝可以說基本上就丟了整個遼東。

    寧遠大捷

    廣寧之後,孫承宗督師遼東,採用了袁崇煥的建議,檢視以堡壘戰術一步一步推進,從而奪回整個遼東。但是因為和魏忠賢的衝突,孫督師被免職,新上任的高第要放棄關寧防線,讓整個遼東的軍民後撤回關內。寧遠道袁崇煥堅決不後撤,誓死守衛寧遠。1626年,努爾哈赤領兵6萬來攻寧遠,歷經了4日的攻城戰,後金軍傷亡慘重,被明軍用火磚和紅衣炮陣亡1.7萬人。但是後金撤軍後,正趕上天降大雪,海面上凍,後金軍衝上華覺島,對當地居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寧錦大捷

    1627年(明天啟七年、後金天聰元年)五月,皇太極親率後金軍圍錦州,攻寧遠。五月十一日,後金軍直抵錦州,四面合圍。巡撫袁崇煥以寧遠兵不可動,選精騎四千,令尤世祿、祖大壽統率,繞到後金軍後,再遣水師東出相牽制,尤世祿、祖大壽等將要出動時,後金軍已抵達寧遠城下。崇煥與中官劉應坤、副使畢自肅督將士登陴守戰,列營濠內,用大炮轟擊後金軍。而尤世祿、祖大壽等大戰城外,士卒多戰死,仍力戰不退。後金軍於是解寧遠圍,增兵攻錦州,後金士卒損傷無數,錦州終不可破。六月五日,後金撤軍。寧錦大捷之後,後金軍和明軍陷入了拉鋸戰的相持階段。

    北京保衛戰

    崇禎二年(1629)十一月,後金皇太極親自督軍攻入龍井關,以蒙古喀爾沁臺吉布林噶圖為嚮導,攻克洪山口。別將攻克大安口,會於遵化。本月初四日,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入援,於遵化戰死,全軍覆沒。巡撫王元雅、保定推官李獻明、永平推官何天球、遵化知縣徐澤、前任知縣武起潛等,據城拒守,城破皆死。隨後袁崇煥領兵回援,與金軍在北京城下激戰,十一月初一日,袁崇煥的軍隊到達河西務。河西務在天津和北京之間,大約離北京120裡。這時候皇太極軍隊已接近通州,他揣測到了袁崇煥的軍事意圖,不打算在通州跟袁崇煥決戰,而是取道順義、三河繞過通州,直奔北京。十一月二十日,八旗軍兵臨北京城下,袁崇煥率領關寧九千騎兵,於十一月十九日,趕在皇太極之前馳抵京師城下。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極親率大貝勒代善和貝勒濟爾哈朗、嶽託、杜度、薩哈廉等,統領滿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向滿桂和侯世祿的部隊發起猛攻。後金軍先發炮轟擊。發炮畢,蒙古兵及正紅旗護軍從西面突擊,正黃旗護軍從旁衝殺。後金兩軍衝入,邊殺邊進,拚搏廝鬥,追至城下。城上明軍,奮勇彎弓,又發火炮,轟擊敵軍。不久,侯世祿兵潰,滿桂率軍獨前搏戰。城上明兵,發炮配合,但誤傷滿桂官兵,死傷慘重。滿桂身上多處負傷,帶敗兵一百多人在城外關帝廟中休整。第二天,守軍開啟德勝門的甕城,供滿桂的殘兵休養。而此時的廣渠門也發生激戰,莽古爾泰率滿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二千往擊袁崇煥軍,此時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率九千關寧鐵騎屯沙窩門外。這場廣渠門大戰,九千關寧鐵騎血戰數萬八旗軍及蒙古兵,自巳(巳正10時)至酉(酉正18時),炮鳴矢發,激戰8小時,轉戰10餘里。戰鬥中,一敵軍掄刀砍袁崇煥,適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對而折。莽古爾泰箭如雨下,袁崇煥身中數箭,兩肋如蝟,賴有重甲不透。由於袁崇煥身先士卒,拼死力戰,關寧鐵騎倍奮砍殺,莽古爾泰軍被擊敗。袁崇煥部將遊擊劉應國,羅景榮,千總竇浚等,直追敵軍至運河邊。敵軍忙迫擁渡,冰陷,淹沒者無數。此一戰,關寧鐵騎殺敵千計,清軍勁旅阿巴泰、阿濟格、思格爾三部都被擊潰。 關寧兵亦傷亡數百。此役之後,說明關寧防線並不是後金通往關內的唯一途徑,其餘影響不大。

    再往後1632年,皇太極改元大清,明金之戰轉變為明清之戰,在此就不多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理解《易經》中‘‘己日乃孚’’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