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譚小龍29

    一個戰略要地,是否是雙方必爭之地,首要是它處於交戰雙方的戰線上,或者處於進攻方或防守方的進攻或防守節點上。劉表佔據荊州,孫策佔據揚州長江以南,江陵、自然是雙方的進攻和防禦節點,自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孫吳收回南郡,曹魏佔據襄陽,江陵已不處於孫吳外層防禦圈,戰略地位自然下降,除非曹魏奪了南郡,江陵自然成為必爭之地。

    就像白帝城是孫劉戰略必爭之地,合肥是孫曹戰略必爭之地,陳倉是曹劉戰略必爭之地。

    河套平原是遊牧政權和農耕政權必爭之地,函谷關是關西與關東的必爭之地,長江是南北方政權必爭之地。

    一個地方是否具備“必爭之地”,最重要的是它必將處於現在或未來進行戰爭雙方的重要戰略節點上,不能越過,不能失去。

  • 2 # 歷史笑春風

    江陵,當年劉備和孫權拼命爭奪的要塞,突然間變得無人問津,這裡肯定有它內在的原因。

    首先我們要問一下,當年關羽為什麼要出兵北伐?是什麼促使他一定要拿下襄樊?

    這是江陵的軍事地理特點決定的。江陵位於長江北岸,位置孤懸。當年孫劉兩家平分江南後,關羽態勢更為孤立。江陵後無靠山,前面又面對襄樊的威脅,難以持久。因此,沒有襄樊,江陵受敵無法立足。

    孫權奪取關羽的荊州部分後,面對的情況與關羽一樣。但孫權的戰略是全據長江以爭天下的戰略。如果有向北之心,孫權保有江陵必須要爭奪襄樊。但後期經過夷陵之戰,東吳和蜀漢兩敗俱傷,孫權已經沒了奪取天下的能力和信心,唯求自保。相比起東防劉備,夷道比江陵更重要。

    在這種環境下,江陵就成了一塊雞肋,失去了它的戰略價值。它從幾家爭奪的要地變成了無人問津的地方。

  • 3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浪花淘盡英雄,曹操、周瑜、劉備、關羽、孫權,紛紛在江陵城留下了自己的雄心和無奈。

    曹孟德滅吳的基地、江東必保的底線

    江陵的地理位置,我們就不贅述了。

    有兩個重點:1、他是當時荊州最富庶的區域。(而不是政治中心襄樊);2、緊臨長江北岸。由此向東,順流而下,是歷代統一戰爭中北方政權的常規操作;對西,溯江而上,配合北路分頭而進,是歷代平定蜀地叛亂的常規操作,如劉秀滅公孫述、後唐滅前蜀、宋滅後蜀)。

    當年,劉表初入荊州,不得要領。蒯越說:“北拒襄陽,南據江陵,荊州傳檄而定”。在劉表割據時,襄陽與江陵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

    赤壁之戰前,曹操逼降劉琮後,派出虎豹騎,馬不停蹄,直奔江陵。

    赤壁之戰後,周瑜取勝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江陵,親冒矢石,決死拿下。

    因為,江陵,是曹操發起赤壁之戰,討滅江東的出發地。江陵,也是東吳要維持自身安全的生死線!

    周瑜:與時間賽跑的“隆中對”

    周瑜奪取江陵、夷陵後,西川峽口守將襲肅前來聯絡歸降,入川的通道已經開啟!

    鑑於此,周瑜雄心勃勃地提出了“規定巴蜀、次及荊襄“的計劃。

    從江陵開始圖取天下!英雄所見略同!

    趁著曹操新敗關中、西涼又亂的空檔,抓緊時間,入川,隨後進取漢中,連結馬超;隨後,周瑜再與孫權出襄陽北伐,奪取天下。

    可惜,就在周瑜雄心勃勃地準備與曹操“搶時間”時,他直接出局了——病逝。

    在整個階段,周瑜始終駐守在江陵,此時的江陵,已經成為周瑜“規定巴蜀、次及荊襄”的大本營。

    “借荊州”:孫權的無奈

    周瑜的盛年死去,使東吳失去了西進西川的機會。不管是魯肅還是程普,抑或此時還是“吳下阿蒙”的呂蒙,都不具備指揮入川作戰的能力。

    一將難求。周瑜突然死去,使形勢突變。

    更讓孫權感覺苦惱的是:兵力不足。

    赤壁之戰後,周瑜去打江陵,孫權去打合肥。結果,最後居然被四萬援軍嚇得退軍了。

    而正在集中精力打馬超的曹操,也是個有條理的人。他在去打馬超前,特意跑了倘合肥。部署屯田、練兵,那意思是:我先去打馬超,你們在這好好準備,我打完馬超了,你們應該差不多就準備好了,回來我們接著幹孫權!

    這下孫權就頭大了。他總共十來萬人,從夷陵到江東,漫長的長江防線怎麼守得住呢?

    要知道,兩年後的第一次濡須之戰,曹操大軍號稱四十萬!牛皮吹得有點這麼大,嚇的就是孫權!

    無奈之下,孫權採納了魯肅的建議,“借荊州”(其實主要就是江陵附近)給了劉備。以便集中兵力防守東線。

    劉備集團的巔峰:“魔法之城”

    顛沛流離半生的劉備獲取江陵後,開始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大躍進”時代,江陵城,也開始了一段讓人蕩氣迴腸的歲月。

    劉備借得南郡後,很快(211年)就開始了入川戰役。江陵則交由諸葛亮和關羽。

    長於治政的諸葛亮和威震天下的關羽,他們聯手把江陵變成了一個“魔法之城”。

    赤壁之戰及後來周瑜圍攻江陵期間,江陵地區的經濟受到了很大的破壞。龐統說:荊州殘破、人才殆盡。說的主要就是江陵地區。

    劉備入川,帶走了“步卒數萬”。

    進取不利後,又於214年,令諸葛亮、趙雲、張飛入川。總兵力帶走多少不知,但至少僅張飛軍就“萬餘人”,合理的預測是:這支援軍至少2、3萬人。

    我們應該還記得,劉備在赤壁之戰前後兵力是以千為單位計算的。可是,在入川戰役中,從江陵調出的兵馬,動輒數萬!

    關羽也沒有閒著。

    史書對於這段襄樊大戰前,關羽與曹軍在荊州對陣的描寫很少。

    但有幾點依然能看出端倪:

    1、樂進的身份:樂進原先主持對關羽作戰。可是,後來被換到了合肥。由統兵數萬的一方主將,變成了總共幾千人的合肥軍中,張遼的下屬。

    2、曹軍主將的位置:

    劉備初入南郡時:

    曹操方面:荊州方面軍主將位置在襄陽。

    劉備方面:劉備治所在江陵南岸的公安,以關羽、張飛駐江陵。

    關羽北伐時:

    曹操方面:曹仁駐樊城(襄陽以北),以部將守襄陽。

    劉備方面:關羽的位置在江陵,或在打襄陽。

    襄樊大戰時,威震華夏的關羽帶了多少人?史書未詳述。但他俘虜三萬;打得歷經風浪的曹操有了”遷都避禍“的恐慌。兵力不可能太少。

    諸葛亮建立的治政方法,關羽威震天下的勇武軍略。使得以江陵成為了一座魔法之城,以這個魔法之城為起點,實力薄弱的劉備魔法般的強行殺出,鼎足而立!

    呂蒙:東吳最後的大志

    “白衣渡江”後,歷史給東吳打開了一扇大門。

    大約因為襄樊大戰時天災戰禍,襄樊此時後勤緊張。曹丕即位後,居然一度放棄了襄陽。

    襄陽,就這樣拱手讓給了孫權。

    呂蒙的想法是:孫皎駐南郡居中策應;潘璋駐白帝防禦劉備;呂蒙親自坐鎮襄陽,雄視北方!

    這是自周瑜的建議之後,又一個富於進取心的方略。

    可惜,呂蒙很快就掛了···

    東吳的大志,也隨著周瑜、呂蒙等人的離去而遠去了,此後,“限江自保”,成了他們的方向。這,也註定了江陵,由一座“中新之城”變成一座“江北孤城”。

    國之藩表:西陵

    272年的西陵之戰,充分說明了三國末期,江陵與西陵的地位。

    當時,晉分兵攻打;陸抗認為:江陵丟了也能收回,而西陵不容有失!

    緩急之間,地位的差別已經體現出來了。

    更有意思的是,雙方在江陵戰場的玩法,也是很有說明性的。

    晉軍的羊祜說,我們準備決了大壩,好坐船去救援西陵。

    陸抗說:得,不勞您動手,我自己決壩!

    結果,大壩被決,晉軍只得用車運糧。

    這一仗,說明兩點:1、此時江陵的地位已經被西陵取代;

    2、此時的江陵以北,已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邊防前哨城。動輒以水帶兵,是不可能有正常的農業生產的。

    而西陵的正式取代江陵,正是陸遜“國之藩表”的提出。

    由於襲取荊州,東吳同時面臨劉備和曹丕兩面之敵。

    即使吳與諸葛亮結盟後,各以北方為意,但雙方也不可能全不防備。

    同時,在曹魏奪取上庸後,西陵也同時防禦著該方向的魏軍。

    而從軍事上說,西陵對江陵方向又據上游之勢,南郡有事時,又能隨時順溜而下,“千里江陵一日還”,快速支援!

    另外一方面,此時曹魏給東吳的壓力加大。魏趁呂蒙去世,東吳懼劉備之時,奪回了襄陽。

    若非朱然神勇,江陵早已失了。襄陽到江陵之戰,基本無險可守。面對強大的曹軍,東吳把南郡的主將和主力遷移到了江南的樂鄉。江陵,徹底成為了一座前線要塞!

    總的來說,江陵是一座經濟上富庶,軍事上無險的城市。

    在雄心勃勃者手中,它就是夢開始的地方,是進攻的出發地,甚至是“魔法之城”。

    在保守自固者手中,它就是噩夢開始的地方。是江北孤城,甚至是一片“以水代兵”的國土。

    這樣的城市,總是有形形色色的人在此登場,或揮灑夢想,或遺憾千年,他們一起,書寫了繽紛燦爛的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手動檔車,堵車有點兒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