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劍動天下
-
2 # 寒冬9300574292975
不是的,為了爭奪皇權,阻止了清朝發展前途勵志圖新,使大清步入水深火熱大倒退更頑固不化走回更元始時代。被群狼撕扯而百無一能任人宰割,賣國求安享樂生活養了滿朝蛀蟲國勢枯萎難經風吹雨打。
-
3 # 優己
錯!實際上是為了防止光緒被變法派架空。我們來比較一件事那就是君主立憲制跟被慈禧垂簾聽政對於光緒本人來說有區別嗎?肯定是一點變化都沒有。但是呢,權力卻從慈禧轉移到所謂的變法派手裡了。拋除變法派有漢人的身份,權力肯定不在愛新覺羅手裡了,作為皇權的主要決策者,慈禧太后肯定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
其次,變法派動機不純。慈禧實際上並不反對變法,在一開始的時候慈禧甚至是支援變法的,慈禧在這一方面並不是封建頑固派,這倒是有點顛覆我們的傳統觀念。比如,我們來看慈禧的一些行政舉措與歷史功績,鎮壓太平天國,廢除滿人帶兵的特權,大量起用漢軍漢將;開展洋務運動,派學生出國留學,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開辦學堂等等;組建北洋水師,東南水師等兩艦隊。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慈禧做到了她那個時期所能夠做的事了,戊戌變法從本質上看並沒有在國民經濟、軍事領域方面有所圖強變化,而僅僅糾結於慈禧掌權,要架空她推翻她,這就是所謂的君主立憲。
最後,變法派是賣國賊。變法派主張割讓新疆給沙俄;割讓東北給日本;割讓兩廣給法國;割讓福建浙江給英國;割讓山東給德國。目的是換去列強的支援,推倒慈禧,然後變法派自己當皇帝或者攝政君。所以,於情於理,除掉變法派是對的!
-
4 # 歷史軍魂
戊戌變法得罪的人太多,因此在推行的過程中引起了後黨官僚極度的恐慌和不安。後黨為了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極力反對新政,同時挑唆慈禧太后阻撓和破壞戊戌變法。作為清朝最高統治者的慈禧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新政一開始就千方百計地削弱帝黨的勢力,並控制了人事權和軍權。
戊戌變法開始之後,慈禧太后強迫光緒皇帝一天之內連下三道“上諭”:第一道為免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翁同龢的職務,並驅逐回籍;第二道為新授任二品以上的官員必須到慈禧面前謝恩,從而控制人事權,以堵塞光緒皇帝破格任用維新人士的渠道;第三道為任命慈禧的親信榮祿為智力總督,統領董福祥的甘軍、聶士成的武毅軍、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津京地區和華北地區的軍權牢牢控制在慈禧的手裡。除此之外,慈禧的親信還控制了京師和頤和園的警衛權。
-
5 # 陳悅漫步海邊
歷史上並不存在什麼中美英日合併計劃,慈禧太后在1898年9月21日出手軟禁光緒帝、捕殺譚嗣同等維新黨人,其最直接的原因實際上是為了自保,更深遠的原因,則是對光緒帝和維新黨人的種種行政措施不認同。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開啟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此後,光緒帝信任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物,推動非常激進的改革措施,可以視為是甲午戰爭後為挽救、改變中國命運所作的一次重要嘗試。
不過戊戌變法的政策激進,不僅得不到守舊派勢力的支援,甚至連清政府中的改革派官員也對維新加以側目,慈禧太后更是明裡、暗中關注著維新變法的事態發展。當維新變法在重重阻力下難以實質推進後,尤其是慈禧太后對維新變法的反感態度日趨明顯後,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黨人決定採取軍事手段,將被他們視為維新最大阻力的慈禧太后直接誅殺,即所謂的“圍園殺後”計劃。
因為維新黨人缺乏政治和軍事經驗,計劃不密,得知了此事的慈禧太后震怒不已,由此才導致慈禧直接出手中止了戊戌變法。
-
6 # 金兔歷史
所謂的“中美英日合併計劃”,原諒本人見識短淺,實在沒聽說過,也不想去百度,因為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壓根與此無關。
當時維新派人士想幫助光緒帝奪得實權,就想拉攏袁世凱。於是,1898年9月18日這天,譚嗣同等人就親自到袁世凱所居住的法華寺,並且把光緒帝的打算一五一十的都告訴給袁世凱。
20日這天,袁世凱似乎還拿到了光緒帝密詔。
但袁世凱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也有一定的政治眼光,他不會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幫助光緒帝,這時候,就得表明立場了。
於是,袁世凱帶著密詔前往天津,把事情的始末都告訴給榮祿,而榮祿當夜連忙坐專列回宮報告給慈禧。
慈禧沒有想到平時唯唯諾諾的光緒會有這麼大膽的想法,作為一個在宮廷鬥爭的“常勝客”,慈禧當即立斷,發動戊戌政變,把光緒囚禁在了瀛臺,並出動3000軍士全城抓捕維新派人員。
至此,持續了103天的戊戌變法即以失敗告終,這場變法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慈禧一開始也是支援的,但實在太過於激進,且變法的主要人物光緒沒有實權,觸及到太多頑固派的利益,這也就是為什麼戊戌變法不能成功。
-
7 # 鄧海春
題目中這個所謂的“合併計劃”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一個“瓜分計劃”。光緒二十三年(1897)十一月,以德國強佔膠州灣為訊號,列強展開了在中國強佔港灣、劃分勢力範圍的活動。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到了危亡的時刻。
光緒皇帝是為了阻止別的國家來瓜分中國,才決心衝破慈禧和頑固派的重重阻力,決意變法。光緒透過慶親王奕劻轉告慈禧:“我不能為亡國之君,如不與我權,我寧遜位。”慈禧聽到這句話後,非常吃驚,繼而怒火中燒的吼道:“他不願坐此位?我早不願他坐之!” 這說明慈禧及其同黨早已在暗地策劃著廢立光緒的陰謀,慈禧真恨不能立即把光緒從寶座上拉下來。變法圖強的呼聲響徹朝野,甚至某些很有實力的封疆大吏也呼籲朝廷變法圖治。慈禧深知公開對抗決非良策,逐漸冷靜下來,經過和奕劻的一番密謀策劃,一個計劃形成了。
慈禧對奕劻說:“由他去辦,俟辦不出模樣來再說。”擺出一副秋後算帳的架式。最後,慈禧面帶著一股陰冷的笑意,讓奕劻轉告光緒:“皇上欲辦事,太后不阻也。”
從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6.11)頒佈《明定國是詔》,到八月初三日(1898.9.18)光緒皇帝失去權力,變法持續了近一百天,故又稱“百日維新”。
光緒皇帝原定於八月初五(9.20)接見伊藤博文,初八日(9.23)接見李提摩太,目的在於一方面聽取他們對中國變法的意見,同時準備聘請他們為顧問。
經過慈禧授意,在榮祿、奕劻的嚴密部署下,御史楊崇伊於八月初三上密摺,“籲懇”慈禧即日訓政。為確保奪權成功,榮祿、奕劻等調兵遣將。這一天,榮祿連發三封電報,以英國軍艦突然入泊塘沽口內為藉口,派人遣書袁世凱,令其“即日回防”。又調董福祥進駐京郊長辛店,部分軍隊進入北京城,又調聶士成軍十營進駐天津陳家溝,以鉗制袁世凱的新建陸軍。 當一切佈置就緒時,慈禧即接受後黨官僚的“籲懇”,即日發動政變,秘密接管了權力,也就從這一天起,光緒失去了處理政務的實際權力。八月初五按計劃於勤政殿接見了伊藤博文,但是在慈禧的嚴密監視下進行的。上圖伊藤博文
八月初六(9.21),慈禧宣佈重新垂簾於便殿訓政。慈禧把奕劻等人召集到便殿,置竹杖於座前,令光緒跪於案旁。慈禧對著光緒破口大罵:
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為?諸臣者,皆我多年曆選,留以輔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竟敢聽信叛逆蠱惑,變亂典刑。康有為是個什麼東西,能勝於我選用之人?康有為的那一套,能勝於祖宗所立之法?你竟如此地昏憒,不肖乃爾!
痛斥過後,慈禧命人將光緒送進瀛臺涵元殿。從此,光緒就被長期囚禁在這裡,那座作為瀛臺與岸上唯一通道的板橋也被慈禧命人撤去。慈禧對此還不放心,又派去心腹太監嚴密監視著光緒的一舉一動。光緒被困於孤島之上,除了慈禧在見朝臣時要把他拉出來擺擺樣子而外,不能出瀛臺半步。
回覆列表
不是,這是兩碼事。
歷史上的戊戌政變,是指1898年6月至當年9月發生在清朝內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向以光緒皇帝為首的改革派人士發動的一場血腥政變。
當時,光緒皇帝知道清朝統治集團已經處於風雨飄搖,分崩離析之際,就不得不採納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等人的改革建議,於是進行了一場聲勢不小的維新運動,又稱戊戌變法。
這一場維新運動,是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透過光緒皇帝,來進行倡導學習西方的科技技術,政治制度,文化教育,以發展農、工、商三大行業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因為這場維新變法的實行,會觸犯和損害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甚至是身家性命,所以,慈禧太后等人暗地裡發動戊戌政變,把光緒皇帝軟禁,殺害掉戊戌六君子,只有康有為、梁啟超兩人逃脫掉。
結果,這一場僅進行了103天的維新變法,就變成震驚海內外的戊戌政變,意味著中國的政治改革失敗,讓國家繼續處於多事之秋,令人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從以上可以看得出來,不管是百日維新,還是戊戌政變,都沒有跟所謂的中美英日合併計劃有關係,但不能完全否定其中就沒有利益往來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