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戰爭藝術001
-
2 # 道中玄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的雄才大略和治國功勳使後人相當敬佩。但是在晚年他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劉據之後,為什麼還要殺掉年輕貌美的儲君之母呢?
這個問題還得從漢武帝自身經歷說起:漢武帝十六歲登基,登基後尊祖母竇氏為太皇太后,母親王氏為皇太后。這段時期,朝廷的實際權力仍然掌握在太皇太后竇氏的手中,很多國家大事的決策都被太皇太后撐控阻攔。漢武帝很難展開拳腳實施自已的宏偉大業。而且還差點被竇太后廢掉。
等到竇太后去世後,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又有意模仿自己的婆婆,插手干涉朝政。王太后培植的外戚勢力,在竇太后掌握大權的時候,是漢武帝有力的後盾友援,這時也演變成自己的掣肘。這段時間,漢武帝的舅舅田蚡的權力已經快要超過漢武帝了。漢武帝對田蚡的許多舉動,雖然心有不滿,但礙著母親的緣故,只有忍耐。等到漢武帝真正強大起來之後,他的皇后衛子夫與弟弟衛青還有外甥霍去病卻又形成了另外一股實力強大的外戚,雖然這一家還算是老實本分,但是卻讓漢武帝心生疑慮不得不防。害怕漢室王朝被外戚奪走。
所以漢武帝殺死太子之後,眼看自已暮年快崩了,臨死之前他立自己年僅八歲的小兒子劉弗陵為繼承人。緊接著,漢武帝又頒佈了另外一條詔令,那就是殺死劉弗陵的親生母親鉤弋夫人。很多人都認為這漢武帝心太狠毒了:逼死了親生兒子,又殺死自己的愛妃。
其實殺死鉤弋夫人,漢武帝就是為了給兒子今後的事業掃清阻礙。劉弗陵年紀太小,而鉤弋夫人正值年輕,子幼母強很可能就會出現母親把控朝政架空兒子的情況出現。還怕兒子象當年自已被祖母,母親那樣被操控!
漢武帝為了保住漢室封建王朝不毀在兒子這代,所以他要殺死儲君之母鉤戈夫人以絕後患。
-
3 # 五十言
根本原因只有一條,就是太子年幼,害怕外戚專政。劉弗陵被立為太子時,年僅八歲,而武帝此時已經病重。太子在這個年齡即位,根本沒親政能力,這個時候外戚勢力最容易做大,尤其容易被母親架空,因為在朝臣和母親這兩方,小皇帝會天然的選擇相信母親一方。
況且,在外戚干政這件事上,武帝是有過切膚之痛的。他即位的時候,雖然已經十六歲,可朝政大權依然是在竇太后手中,到處掣他手腳。比如他推崇儒術,提拔儒生,可竇太后好黃老之道,於是她抓了兩個儒生的小辮子,質問武帝,“上因廢明堂事,諸所興為皆廢”。好不容易熬到竇太后去世,武帝母親又想學她婆婆,扶持自己弟弟田蚡。比如灌夫不過是在田蚡娶親酒席上使酒罵坐,在母親的逼迫下,武帝只得殺了灌夫。所以,武帝對於外戚干政絕對是深惡痛絕,他絕不允許在自己兒子身上再出現這種情況,果斷殺了鉤弋夫人,以絕後患。
-
4 # 歷史倪說
《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二·漢紀十四》: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住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這一段即是關於漢武帝誅殺漢昭帝劉弗陵之母鉤弋夫人的記錄。
漢武帝徵和二年,太子據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韓說等人誣陷,百口莫辯之際,以誅殺江充等人為由,鋌而走險起兵反抗。
漢武帝一生均生活在權力爭鬥與征伐之中,其警惕與多疑異於常人。此時漢武帝以老邁之軀,且聽信讒言,誤以為太子據謀反,遂即出兵鎮壓,結果太子據兵敗逃亡而自殺。
後來真相大白,太子據反叛冤案昭雪,漢武帝建痛心疾首,無以言表,而建思子宮以寄哀思。
而今漢武帝拖著老邁之軀,且自知油盡燈枯,於後元元年即著手安排後事。
小皇子劉陵為鉤弋夫人所生,雖然僅有幾歲年紀,卻長得身體粗壯,聰明伶俐,深受漢武帝疼愛,欲以其為太子,但劉陵不但年紀尚小,且其母親過於年輕,以至於令周旋於權力漩渦半個多世紀的漢武帝憂心不已,難下決心。
漢武帝準備選擇合適的大臣輔佐劉弗陵。待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漢武帝即藉故譴責鉤弋夫人,並隨即將其打入掖庭獄中,將其處死。漢武帝的舉動令人不解,漢武帝卻有自己的處事道理,他認為自古以來,所以出現亂國之事,均因國君年幼而其母青春正盛。女主一人獨居,一旦大權在握,即會驕橫不法,荒淫穢亂,為所欲為,而無人能夠禁止。呂后專政、稱制即是最好的例證。
-
5 # 講古場
漢武帝準備把皇位傳給小兒子劉弗陵,那麼他就不得不考慮政權交接的問題。劉弗陵年紀太小,十年內很難執政掌權。那麼漢武帝就必須要考慮自己死後,把政權交給誰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漢武帝做了兩件事情:
指定了顧命大臣;殺死了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一、漢武帝選擇了顧命制自古以來,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兩個解決辦法。一個是顧命制,也就是指定顧命大臣輔佐少主,待少主成人後,再還政皇帝,典型的例子就是周公輔成王。再一個就是太后輔政制,由成年的太后輔佐新皇帝執政,典型的例子就是呂后稱制。兩種制度各有優缺點:
顧命大臣撫政,大臣再有權利,畢竟不是一個人掌權,大臣之間可以相互制衡。而且皇帝是君,顧命是臣。所以整體上,君臣之間不會太失衡,顧命大臣也很難一人專權。另外,大臣們平時就是管理國家的主要參與者,擁有豐富的行政經驗。但是顧命制也有明顯的缺點,就是這些大臣必須絕對可靠。如果不可靠,後果很嚴重。比如王莽啦、司馬懿啦、楊堅啦,等等。
再說太后輔政,這種制度的優點就是太后不會有意作出不利於兒子的事情。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太后一般沒有執政的能力,那就不得不依靠外戚。這叫認親不認賢,結果就會使得政治腐敗,國家走下坡路。另外,太后一旦掌握了權力,不會輕易的還政於皇帝。一來,在母親眼裡,兒子永遠是孩子。二來,任何人得到權利,特別是至高無上的權利,都不會輕易放棄。顧命大臣制度下,有規定,皇帝成人後就必須還政,有皇權的威嚴和其他大臣的監督作為保障。可是,當太后掌權後,她既是人君,又是帝母,誰有膽量和能力去要求她還政呢?呂后稱制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所以,在漢武帝有值得信賴大臣的前提下,選擇顧命大臣制,是非常正確的做法。但是,有必要一定得殺死鉤弋夫人嗎?漢武帝為什麼這麼做呢?
二、鉤弋夫人的背景不簡單按照漢武帝自己的說法,他這麼做是因為主少母壯,他擔心鉤弋夫人重演當初呂后專政的一幕。其實,這只是漢武帝對外宣稱的原因而已。首先,鉤弋夫人孃家沒有什麼勢力。鉤弋夫人入宮時,父親就死了。而且她的父親很早就被執行了宮刑,做了宦官。所以,不會有很多的兒女,史書對鉤弋夫人的兄弟也無記載。所以,一個孃家無人的太后,能有多大的隱患呢?其次,漢武帝已經指定了顧命大臣,完全可以在臨死之前頒佈詔書,作出規定,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太后參政。如果這樣做了,西漢也許會延續更長的時間。所以,如果僅僅是因主少母壯,漢武帝沒有必要一定要殺死鉤弋夫人,把事情做的這麼絕。所以,此事另有原因。
這要從鉤弋夫人的入宮說起。漢武帝出巡,到達河間國,有負責占卜的官員說“此地有奇女子”。於是,漢武帝派人尋找,結果就有官員找來了鉤弋夫人。鉤弋夫人不僅相貌驚人,而且還有奇異之處。下生之後,雙手握拳,從來沒有展開過雙手。但說來也奇快,漢武帝伸手一掰,鉤弋夫人的手就好了,能伸開了。不僅能伸開了,而且伸開之後,手裡還有東西,是一隻玉鉤。果然是奇女子,於是漢武帝把她帶進了宮。
這樣的把戲怎麼能騙過漢武帝呢?只不過鉤弋夫人確實很討漢武帝的歡心,於是漢武帝不點破罷了。其實漢武帝心裡清楚,鉤弋夫人雖然孃家無人,但是背後卻有一股政治勢力。也正是這股勢力的精心策劃,才把鉤弋夫人安排在自己身邊的。所以,在自己死後,一定會有人利用鉤弋夫人太后的身份興風作浪。如果不除掉鉤弋夫人,那麼自己指定的顧命大臣們一定會受到這股勢力的威脅,不利於大漢王朝的政治穩定。所以,漢武帝痛下殺手,為顧命大臣們清除障礙。這說明漢武帝確實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在他的心裡只有江山社稷。如果不利於江山社稷,衛子夫也好,鉤弋夫人也好,都可以犧牲。再者,漢武帝充分相信霍光,充分相信自己的眼光,於是,徹底的清除障礙,可以說孤注一擲。還好,霍光完美的完成了漢武帝交給他的任務。不得不佩服漢武帝慧眼識英才的能力啊!
回覆列表
你說的應該是漢武帝殺漢昭帝劉弗陵的親生母親、同時也是他最寵愛的鉤弋夫人。
史載趙鉤弋懷孕十四個月生下劉弗陵,和古代堯帝之母一樣,更令漢武帝對她寵愛有加。然而,深愛著鉤弋夫人的漢武大帝,卻在年老立太子之前,斷然無情地下令賜死了鉤弋夫人。
對於此事,漢武帝有自己的解釋:“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主要有兩層考慮:
一是防止主少母壯,導致後宮干政,外戚坐大。此前,高祖劉邦去世後,呂后專亂政,幾乎把漢朝搞得改朝換代,周勃、陳平等人透過政變,才力挽狂瀾。之後,竇太皇太后以漢武帝年少為由干預朝政,嚴重威脅了漢武帝的皇權。漢武帝立劉弗陵為太子時已年過古稀,而劉弗陵才六七歲,鉤弋夫人二十來歲,正值青春芳華。為避免歷史重演,斷然殺掉了鉤弋夫人。
二是防止鉤弋夫人寡居寂寞,淫亂後宮。這個就不用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