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昨夜夢迴

    八百里通天河,唐僧過不去,一籌莫展之際,通天河的原著居民老烏龜,自願貢獻自己的烏龜殼,馱他們師徒過去。

    瞌睡來了有人遞枕頭,此等好事,他們沒理由拒絕,況且這一隻老烏龜,也不像是個法力高強的妖怪,孫悟空先是讓老烏龜發下了一個毒誓,老龜照做,“我若真情不送唐僧過此通天河,將身化為血水”,猴哥再用一根繩子套住老烏龜的鼻子,“解下虎筋絛子,穿在老黿的鼻之內”,雙管齊下,穩穩妥妥,一日時間便渡過通天河。

    做事不圖回報不是老烏龜的作風,它順勢要唐僧幫個忙,“萬望老師父到西天與我問佛祖一聲,看我幾時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

    受了他人恩惠,唐僧滿口答應這件小事。

    但是小事,向來不會記在心裡,唐僧上了靈山後,一心求取真經,早把老烏龜的事情拋諸腦後,這一點,唐僧確實做得不對,所以他該有一難,落在通天河老烏龜頭上。

    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拿出了一個小本本,找了個‘九九歸真’的藉口,把唐僧丟到了通天河邊上。

    真要湊足八十一難,真的不難。

    所以,第八十一難,是觀音刻意為之的,因為她珞珈山蓮花池的金魚,在通天河欺負了老烏龜一家,這是觀音的補償。

    唐僧跟老烏龜,有一點點相似。

    老烏龜要唐僧問如來,它多久才能脫了殼,脫殼在《西遊記》中意味著成仙得道,就像是唐僧,他在凌雲渡上,脫了肉骨凡胎。

    因此,對於老烏龜來說,它的殼,是一道枷鎖。

    當唐僧再一次坐到老烏龜背上時,想必已經明白了這一點。佛教思想中,渡人渡己是分不開的,唐僧能夠成佛,是他取得的真經,可以度化萬人。

    而老烏龜呢?它最先的目標,是脫殼成人,這比成佛簡單多了,所以它大抵把唐僧師徒再一次安然渡過去,觀音菩薩自會出現,幫它一把。

    但是,老烏龜貪得無厭了。

    “……還有多少年壽,果曾問否?”

    生死輪迴是天機,天機不可洩露,況且它當年只是問脫殼之事,現如今老烏龜樣仰仗地利,以背上經書要挾唐僧,唐僧的表現是怎樣的呢?“沉吟半晌,不曾答應”

    佛教喜歡打禪機,很多事情,不會直接用言語表示。

    唐僧的沉吟,是對老烏龜的考驗,如果老烏龜能夠放下,說不定通天河的對岸,就是老烏龜的彼岸,興許能夠超脫生死,也不一定。

    不過老烏龜不懂,他沉入水中,使得真經自此不全,它也永遠是一隻迷茫無助的老龜。

    老烏龜走的很憤怒,唐僧師徒沒有追究它的錯誤,也正應了佛教的一句老話:佛渡有緣人。

    老烏龜縱然會人語,它也沒有人心,更缺少佛心。馱過唐僧,與佛有緣;不馱經書,是修行境界不夠。

    先渡人,再渡己,世間事,大抵如此。

    字面上的意思是,在岸灘上坐了10天,掌握了其中的規律,只需1天,就能走完。

    老烏龜這一關,是考驗唐僧,應該怎麼度他人?

  • 2 # 作家客凌溯

    《西遊記》不是簡單的神話小說,之所以能稱為名著,是因為作者在婉轉地寫當時黑暗的社會,裡面的神佛妖魔也未必就是如此,其實都是人。筆者將要談的神佛妖魔,與宗教無關,只談書中人物,宗教人士請繞行、見諒。

    首先談唐僧師徒四人為何取經。源頭來自西方的如來佛祖,因佛教勢力未廣佈於南贍部洲,這才派觀音籌劃取經安排,宣傳佛教。從金蟬子轉世、李世民還陽、為唐僧買袈裟,到悟空學藝、大鬧天空被壓五指山,再到八戒沙僧參加到取經隊伍,每一處都有觀音的身影,她既是策劃人,也是執行者。取經一行人一路上遭遇的磨難與她有關,也與其他勢力插手有關,無論如何,路上困難重重,終到達靈山聖地。

    取經一行人本各有心思,唐僧是為報答李世民的恩情,孫悟空是想要獲得自由,豬八戒是因為天庭委任安插在取經隊伍,沙悟淨是因為免受穿心之苦回到天庭,小白龍是為贖罪遠離鷹愁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與想法,也正符合了取經計劃的安排。一行人到達靈山之後,才發現想象之中的靈山聖地也如凡塵俗世一樣,索要賄賂,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美好。不過,佛祖確實兌現了承諾,成了五人的正果,都誠心皈依了佛門。

    一行人取經回大唐時,因只經歷八十難,還沒達到佛家講的“九九歸真”之說,取經策劃人觀音這才又給他們添了一難,也就是“通天河遇黿溼經書”。在筆者客凌溯看來,這一難加的也確實巧妙,我有兩個理由:

    一、回唐途中太順利,新增一難有戲劇性。取經一行人十年奔波,才到靈山修成正果,一朝成佛順利回大唐,大多數小說作者都會這麼寫。筆者客凌溯也是一個寫小說的,也這樣寫過,讓人覺得結局太過倉促,有些爛尾的感覺。增加一些困難,更有觀看效果。

    二、呼應通天河遇難情節,作者填坑十分巧妙。當初取經人在通天河一難後,老龜曾讓唐僧幫助他向佛祖詢問自己壽元,唐僧答應後卻忘記詢問,這也是作者吳承恩留下的一個伏筆。取經歸來途中,正好缺少一難,便把此難加入其中,也是給前面填坑,也十分巧妙的把最後一難設定在這裡,劇情新增合理,十分有新意。

    九九歸真,修成正果,書中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心思與目的,也在取經中都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得到了想要得到的東西,也是一種圓滿。而取經成功的最大功臣,不是唐僧,也不是孫悟空,而是策劃人觀音。取經的各個環節,沒有觀音的話,恐怕難以進行,所以她功不可沒。

  • 3 # 醉心創作

    什麼八十一難喲!在我看來僅僅是他們一干眾人在那個圈子裡混所必須遵循的遊戲規則和他們認為合乎“法”理的邏輯數字罷了,那些所謂的框框套套在我們這些局外人看來真的是不容易理解的。我們秉承的辦事原則是花最小的力氣,遇到最少的困難去辦成事。我們不願做事倍功半的徒勞之事,否則會被人嗤笑千古的。然而那些人就不那麼看,他們只囿於他們的那些清規戒律。這或許就是他們與我們“三觀”不同的原因使然吧!

    至於觀音,我認為她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或許從她們集團整體(利益)來講,她是盡職盡責的一員。然而跳出那個集體來看,她做下的不光彩事還是有一些的。具體到這一難來講,她掰著指頭左數右數地,看著就讓人來氣。後來又使法讓四人及經書瞬間變身落湯雞。四人嗆幾口水本無大礙,然而經書(不管這些經書是真是假)就遭了殃了。當然或許這不是真的經書(反正電視劇是這麼表演的),但我認為我們考慮問題時,還是從就認為它們是真經書的角度去思考,如此這般才於我們自己的事業有益。所以我還是認為觀音所在的那個集團好些時候做作確實很不地道,儘管他們自己認為事情本該如此。

  • 4 # 八戒愛咧咧

    世界上沒有什麼好人,也沒有什麼壞人,只不過是:你以為,我以為。

    同樣的,世界上也沒有什麼絕對的利與弊。

    唐僧十世為人,好處是不用九道輪迴、遭受非人之痛,但積弊在於:久墮人倫,有一顆操切、缺德的作死之心!

    為滌其罪責,菩薩以唐僧監護人的身份組織了這場艱苦卓絕、虐心曲折的西遊蠱惑。

    所以西遊路上所有的大災小禍,皆離不開唐僧大大小小的心魔。

    心魔就像讓人超級崩潰的死結,唐僧的職責是專心致志、心平氣和的解開那些死結,而不是婆婆媽媽的去質疑那些惱人的死結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沒有時間。沒有必要。沒有選擇。

    唐僧對死結有一個近乎執拗的認識:只要雙手各執一條細線的兩端,再怎麼隨便抖摟、任意撏扯都不會出現要命的死結!從哲學上背書就是:只要起點是絕好的,終點是正確的,那麼困難與瑕疵就是沒有的,過程就是完美而可以忽略的!

    真特麼閒扯!

    從生活經驗上來說,雙手各執一條細線的兩端,如果這條線很短、很平順,而且線本身不跳、不繞、不扭轉,基本上不會出現死結。可是一旦這條線足夠長,你又死死的攥住線的兩端不放,那麼纏繞與打結就是註定要發生的!

    有意思的是,這種結,既不是活結,也不是死結,而是介於活結與死結之間的活死結!換句話說,只要心平氣和,所有的活死結都可以迎刃而解!

    西遊,就是唐僧手裡的超級長線,81難就是唐僧要解的活死結!

    西遊路上,唐僧是最性急的。一開始條件有限,只能騎最普通的馬,偶爾開一開11號,但自從有了超級小白龍之後,那真是不要命的往前跑!

    但是問題來了,你是領導,你有你的豪華轎跑,可是豬八戒與沙僧卻是11號,尤其是沙僧,還是超級苦逼的負重型11號。你那麼玩兒命的往前蹽,人家能不能吃得消?!凡事總得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諧調好,才是真的好!!

    另外在生活細節上,唐僧也考慮得很周到,徒弟們一路辛苦,作師父的為他們盛一碗飯卻是舉手之勞,所以體恤下屬這樣的人文關切,唐僧也是做得相當好!!

    之間的關係反而更接近了呢!毫不誇張的說,那是真正的老鐵!!

    我想,這就是菩薩這個監護人的最高明之處吧,統領全域性,卻並非亦步亦趨。

    唐僧就像初學開車的懵逼新手,菩薩就是坐在副駕駛座上的黑臉教練。

    一般情況下,教練不動口,不出手,除非……大家都懂得哦,吼吼吼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出去散散心去哪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