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海風清

    東漢董卓挾持漢獻帝遷都並沒有取而代之,遷都並不是朝代更替,何況西漢後面是東漢,東漢後面的統一政權是司馬家族的西晉

  • 2 # 大思糊

    首先我認為這個問題就有問題,西漢在史上又稱為前漢,是劉邦所建立,至漢哀帝時,外氣干政,王莽篡位,建新朝,西漢覆滅,所以就沒得西漢嘍。

    東漢是劉秀所建,到後期又是外戚干政,但是東漢一直都在,知道曹丕時,漢獻帝退位,曹丕建立魏,東漢才算沒了。

    所以董卓又沒稱帝,也沒有改國號,所以東漢還是東漢。

    董卓雖然殘暴,但是還是很有頭腦的,他也知道如果稱帝,天下必會大亂,而且當時廢漢少帝的時候就和袁紹鬧得不愉快,如果稱帝只會讓自己死的更快。

  • 3 # 大鵬說國學

    不要這麼搞了,從劉邦到劉備都是漢

    只不過後世為了區分到底是哪一個漢,防止混淆,正史是《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劉邦的西漢史書是《漢書》,劉秀的漢,也就是我們說的東漢是《後漢書》,劉備的漢,西南偏安一隅,就是蜀漢了《三國志》,先主傳就是劉備傳記!

    後面還有個劉裕的後漢!

  • 4 # 播玉齋

    謝友相邀!

    西漢和東漢是史學界對於這兩個封建王朝的習慣稱謂,其稱謂的由來也的確是以定都位置區分的。但應該注意,他們之間雖然有許多聯絡,實際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歷史朝代,只不過兩個王朝的國號都是“漢”而已。且不說董卓挾持漢獻帝只是短暫西遷,既便是長期定都於此也不會把此段歷史再稱“西漢”,那樣對史學研究顯然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干擾。事實後來許多劉姓的開國之君都以“漢”為國號,他們只不過以皇族後裔的身份籠絡人心而已。後來的南漢、北漢、蜀漢大都如此。

    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雖然也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人,但因經歷王簒政,當時的西漢政權早已不復存在,劉秀以平民起家,透過農民起義建立政權,雖然延用了國號“漢”,但其性質決非繼承和復辟,仍然是開創性的。這一點與武氏還政於李唐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後人既便建立的漢朝,重新定都長安也不會以“西漢”相稱的。而漢獻帝是當時名義上的皇帝,是東漢皇室的謫傳天子,他代表的仍然是東漢王朝,政權沒有發生更迭,決不會因其遷都長安而改變對這一王朝和歷史時期的稱謂的。

  • 5 # 四川達州人

    東漢西漢蜀漢,是後面的稱呼。隋唐時期都是稱呼前漢、後漢、季漢。因為五代還有後漢北漢,所以才稱呼西漢東漢了。

    當時的政權,還是叫大漢帝國。

  • 6 # 中行偃1

    答:當然是東漢了。政治制度、體制、人事管理、法律、官吏等等國家之本都沒有變!不過就是治所從一個地方遷到另一個地方而已。而且,血脈還是劉秀的血脈,又不是劉邦的後代!!!怎麼能成了西漢?

    這裡需要提及一下,劉秀與劉邦有沒有什麼血緣關係?根據目前史料的記載,劉邦與劉秀中間隔著三百多年的距離,但是他們分別開創了大漢王朝,為百姓打造了一個太平盛世。即使有什麼血脈關係,也不過是道聽途說、牽強附會的或者說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所謂“漢室宗親”罷了……有關劉秀是劉邦後人之說雖然有過記載,但是,基本上都不採納!一句話,沒什麼血緣關係!

    劉邦和劉秀同樣都是平民出身,同樣都需要推翻暴政的統治,在他們的身邊同樣有忠臣良將的陪伴,這才是他們真正的關係。

  • 7 # 張思遠33

    東漢末年,董卓遷都長安,應該還是東漢,雖說董卓篡權,這段時間,董卓廢少帝,立新帝劉協,就是漢獻帝,群臣激憤,很是氣憤,面對董卓的囂張氣焰,一起指責,你不得不佩服,古代的這些漢臣,還真有不怕死的,根本不畏懼董卓的高壓,大有灑盡滿腔熱血之勢,於是董卓大慨殺戒,殺盡洛陽宦官,叫親信呂布殺死執金吾丁元,逼走袁紹,毒死少帝,何皇后,當著會餐群臣斬殺不服的群臣,手段極其殘忍,縱兵在洛陽搶劫,放火燒燬洛陽城區,挾天子以令諸侯,引起諸侯共同討伐,這才脅裹獻帝遷都長安。這一段時間並沒有廢除東漢的國號,只是漢獻帝成了傀儡,權利全落在董卓囊澤。

  • 8 # 客家小火

    董卓只是亂政,並沒有篡權,更沒有改國號,也不過把漢獻帝的辦公地址換了個新地方。

    毫無疑問,這段時間當然還是東漢!

  • 9 # ww3721王建文

    中國歷史教課書確立東漢從王莽的新朝滅亡二年後,公元二十五年開始到公元二百二十年都是東漢時代。不論何進專政,董卓專制,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時代,都是東漢未年。

    只有到二百二十一年曹丕登上皇帝,劉協禪讓皇帝,才是真正進入三國時代,只有60年實際意義。三國是根據《三國志》而來。作者陳壽 記載了魏文帝曹丕黃初元元(二二一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

    根據歷史慣例 國家教課書是到魏帝曹奐禪位於司馬炎的265年。而人們卻是以《三國演義》為映象時代,從漢靈帝劉宏當政167年開始,到司馬炎統一中國的二八O年為三國時代。故事與都教課書有很大錯異。

    歷史是連續的,都是一環連一環,有因果關係因該從長期看問題,才能看得清楚問題本質,想得深刻,搞懂明白。

    歷史上董卓是皇甫嵩部下。189年在鎮壓西涼韓遂邊章叛亂立大功,成為幷州牧。上任時自己軍隊要交給皇甫嵩,董卓不交。說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關係太好,都要為我賣命,我乞求帶這土兵去幷州。這樣好孝力邊垂。皇甫聊叫父親皇甫嵩趁機除掉董卓,父卻不聽。

    只上奏朝廷,靈帝也只是下詔責備董卓。還是讓他帶伍幹人向幷州出發,半道上皇帝就死了。董卓走到在河東郡就不走了,何進掌權,調董卓進京。以逼迫何太后誅殺宦官。

    董卓也上書彈劾中常侍張讓等人,可何進又在陳琳的勸說下反悔,要種劭勸阻董卓進京,要求董卓討伐流亡匈奴單于夫羅。董卓更不聽從。上書辨解,率軍進入河南,迫於董卓進軍壓力。何太后同意罷免宦官們,趕出宮外。董卓在洛陽城外時,種劭出城勞軍,再次要求董卓撤軍。董卓指使土兵威脅種劭,種劭大怒斥責董卓,董卓理虧才後退到洛陽的夕陽亭外。

    八月二十五日,何進進宮被重新進宮太監們害死。袁紹率軍殺死所有宦官放火燒燬了南宮,使張讓和段矽劫持少帝劉辨和劉協出逃。董卓之弟董旻,與何進部將吳匡等聯合攻殺何進之弟何苗。

    董卓望見洛陽上空濃煙滾滾,知道朝廷發生重大變故。快速進軍抵達顯陽苑,打聽到張讓劫持皇帝劉辨上了北芒山就追去。劉辨見到飛馳而董卓大軍嚇得大哭,崔烈要董卓迴避,董卓罵斥”你們國家大臣,不能匡扶王室,致使國家動盪,天子流落在外,你們哪有讓人退兵的理由。董卓先拜見劉辨,又看劉協。一同入城。董卓問事變經過,劉辨卻語無倫次,而劉協卻清楚表述出來。

    劉協又是董太后託養的和他同族,就想讓劉協當上皇帝。董卓收編何家兄弟的軍隊,讓呂布殺害執金吾丁原,吞併幷州張遼的軍隊,掌握洛陽所有軍權。開始想挾天子令諸侯。

    鮑信不肯歸附董卓,要袁紹將董卓引誘出來殺掉。袁紹不敢,鮑信棄官逃亡。董卓免出司空劉弘自己成了司空。董卓要立劉協為帝。袁紹不同意,差點動武后,說要請示太付袁隗,雙人反目拿著佩刀作揖而去。

    董卓找袁隗,袁隗卻同意。袁紹也棄官逃至冀勃海郡,盧植也反對,也棄官逃亡。

    九月一日,劉協正式登基為獻帝。董卓開始由司空改為太尉,成前將軍,加賜斧鉞,虎賁,郿候,聯合黃琬楊彪平反了很多冤錯案,提撥他們子孫為官,也選撥大量有能力的名士擔當各地要職。親近周毖,伍瓊,何顒,鄭泰。使蔡邕成最為親信,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走的袁紹,王匡,鮑信等給以太守以示和解。但軍隊有土兵劫掠富戶,搜到財物,姦淫婦女,還偷靈帝陵珍寶,加上他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董卓在朝廷中的權勢,己經如日中天,使人惡毒,使反抗力量快速聚集起來。

    張揚,曹操,衛茲招兵買馬,寫檄文召天下英雄對抗董卓執政。橋瑁也偽造三公文書傳單陳述董卓罪惡,呼喚各地起來反董卓,要復劉辨的帝位。董卓令李儒毒殺劉辨,以斷絕橋瑁反董聯軍的政治企圖。可使各地反董之勢,如野火燎原。更加高漲。關東各州政府以袁紹為盟主。有酸棗聯軍,河內聯軍,魯陽聯軍三處反董勢力。曹操和廣陵張超,陳留張邈,兗州刺史劉岱亦加入,在酸棗舉兵反董。

    190年二月董卓看到反董軍事形勢嚴重,提出遷都長安的計劃。黃琬楊彪反對被免職,又殺了周毖,伍瓊洩憤。2月十七日,東漢朝廷迀到長安未央宮,董卓還在洛陽用軍隊驅趕洛陽百姓,導致大量百姓喪命。國家圖書館蘭臺的藏書絕大半損失殆盡他下令放火焚燒宮殿,官府,民宅。土兵土匪趁機搜刮財物,使洛陽變成二百里廢墟。還讓呂布挖掘帝王公卿陵墓,獲取珍寶。又還襲擊潁川郡縣”二月社"的匯會百姓,對外宣稱剿滅叛賊得勝歸來,把劫掠的女人分給上兵享用。董卓還姦淫公主,宮女。

    曹操率軍進攻董軍,想佔領成皋縣,被徐榮領兵大敗,曹操中箭被曹洪所救免死。董卓率軍渡過孟津,擊敗王匡軍。孫堅率領荊州,豫州軍北上洛陽。也在梁縣被徐榮擊敗。

    孫堅再次率軍北上,胡軫呂布迎戰在陽人聚,被孫堅擊敗,董卓自封太師,派李催前勸降孫堅,被堅決拒絕。孫堅率軍抵達大谷關。距洛陽九十里地。董卓親自率軍同孫堅交戰,敗走長安。孫堅得入洛陽。董卓留下牛輔,李傕,郭汜,張濟,董越在三輔阻擋孫堅軍隊西進。長安的董卓已經群叛親離,在伍孚刺殺失敗後罵道,汝亂篡主,罪盈惡大,今是吾死日,故來誅奸賊耳,恨不車裂汝於市朝,以謝天下。表面看似他的親信的司徒王允卻說服了呂布刺殺董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電影《小委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