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學攬勝

    宋詞主要有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類,無論哪一派都會有讓你心之嚮往的畫面。

    第一,婉約派談兒女情長的多,所以想要一段纏綿的愛情,就讀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周邦彥、李清照、李煜、歐陽修等。當然,本人首推李清照,絕對是把談情說愛寫的最好的詞人。

    李清照的代表作,不用我說相信你也知道了。是的,就是《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你自己想想這有多愜意,多浪漫。和自己心愛的人,喝著小酒,划著小舟,不知不覺就到了湖中間。好吧,接下來你自己腦補。

    第二,豪放派談家國天下的多,所以想激發個人志向,就讀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辛棄疾、蘇軾、陸游等。本人首推蘇軾,放在現在,他絕對是個心靈雞湯高手,專治各種頹廢。

    蘇軾的作品很多,首推《江城子·密州出獵 》: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 蒼,錦帽貂裘,千騎 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他你不用看,就看一個狂字,你通宵加班都有勇氣了。

  • 2 # WJ水清哥

    會遇到而且很渴望。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果能在大美宋詞裡,和陶淵明做個鄰居,還管什麼車房鈔票啊……

  • 3 # 任性的文字江湖

    《山 家》

    【唐】張 繼

    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

  • 4 # 無語言樂

    有啊!宋代本身就是一個令人羨慕的朝代,雖然周邊列國環伺,但大宋,尤其北宋卻是個文人生存的黃金時代,沒事可以和柳永一樣上青樓,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也可以和蘇軾一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還能和李清照一樣泛舟湖上,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像歐陽修一樣,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大宋的山水,靜謐,恬淡。讓冬日霧霾下,每人行跡匆忙,朝九晚五的都市人,真的心嚮往之!沏一壺茶,焚一注香,讀段《金剛經》,彈一古曲,書一卷文!穿著漢服,而不是必須挺著才顯莊重的西裝,可以騎馬,也可以騎驢,不會遇到堵車或者限號!然後赴宴,或者郊遊,也沒有門票,更不會有景區擁擠的人流!多好!

  • 5 # Su木溪

    我覺得在大美宋詞裡,我們肯定能遇見自己嚮往的生活的。

    首先不說別的,就自然環境而言,大宋的自然環境比起現代社會可要好很多。

    在大宋不需要經常戴口罩出行,也不需要在家裡安裝什麼空氣清淨機,出門想看山就能看到山,想玩水就能看到水,非常自由愜意,怎麼會不喜歡?

    在大宋出門就能看到許多花花草草,而不像現代社會,出門除了鋼筋水泥還是鋼筋水泥,大宋就算有建築,那也是和周圍的風景相互映襯的。

    看看宋詞裡對景物的描寫,美得像幅畫,這樣詩意的環境,怎叫人不向往?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單是一句月華如練,就能勾起人們對大宋的月的好奇。

    其次古人的詩意生活也是非常令人嚮往的。古人沒事到處遊山玩水,賦詩作畫,真是把生活過成了一首詩啊。你且看清照的生活: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樣的詩意生活很少有人不喜歡吧?

    古人約個會也是很會挑地方的,什麼“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想想都很浪漫了。

  • 6 # 珍妮原創文學

    不管任何朝代,每一首詩詞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作者的生活狀態和真摯的感情。或對朝廷的不滿抨擊,或歌頌純潔的愛情,或表達深厚的友情……也許千百年以後,人們還會在宋詞中找尋到自己的影子和嚮往的生活。

    宋詞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婉約詞人李清照和豪放詞人蘇軾。

    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中描述了一種慵懶愜意的生活。昨晚下著小雨,颳著大風,“我”喝著美酒,不知不覺睡著了。早上醒來,睜開惺忪的睡眼,問著身邊的人,“院子裡的海棠掉了一地嗎?”……

    再來看蘇軾的《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首詞表達蘇軾懷才不遇,宦途沉淪,最後情願歸隱山林,醉酒度日,怡然自得的心境。懷才不遇,歸隱山林,又何嘗不是現代人所向往的人生呢?

    這是我自己填的《蘇幕遮·鄉關殘荷》:

    憶垂髫,尋鳥語。十里蕭蕭,數棟新樓佇。夢裡荷塘,惟剩殘枝舉。

    鎖淒涼,浮白羽,玉藕佳餚,蓮子如心苦。六月行舟花下雨。朝暮徐徐,無數瀟湘女。

  • 7 # 段若蘭46

    有,很想穿越到宋朝。想想那種生活也一定會很愜意。“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在江河交錯水網縱橫的江南水鄉,搭一竹廬,伴一方墨,一張琴。左鄰柳詠,李清照。右鄰蘇軾,辛棄疾。閒時與左鄰喝酒划船,“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哇,神仙一樣的生活。”與右舍評詞論政。時年過節,再邀一群好友張先,晏殊,歐陽修,范仲淹登高望遠遊呤詩作曲。漫步在朦朧煙雨小橋流水的鄉間,欣賞那曲徑迴廊竹籬花影,這樣的生活醉生夢死又何妨。

  • 8 # 惠雲

    在宋詞裡遇見內心的嚮往,我選擇蘇軾的《阮郎歸 初夏》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鉉。碧紗窗下沈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蟬聲乍歇,四周一片靜寂,輕柔的音樂起而未起。

    碧紗窗下,香菸繚繞,晝眠將醒未醒之時,敲棋之聲落。

    微雨打荷,翩然欲舉。石榴花宛如燃燒的火焰,鮮豔奪目。

    一雙纖手弄清泉,瓊珠四射,大珠小珠落玉盆。

    好一個,心曠神怡,悠閒自得!

  • 9 # 秋風秋雨聽秋聲

    我比較偏好陸游和唐婉的那兩首《釵頭鳳•紅酥手》,《釵頭鳳•世情薄》。當然單獨欣賞陸游那篇寫於沈園的詞還不盡興,沒有他的夫人唐婉和的那首《釵頭鳳•世情薄》,唐的前篇只是念念自嘆,悠悠而恨的一篇詞而已。陸與唐在沈園偶遇,陸隨揮"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詞篇。抒發了內心的"一懷愁緒"怨嘆"錦書難託"最後以"莫,莫,莫"的無限悔恨之情來結束詞篇,讀來另人扼腕嘆息。唐婉回府後怨恨難解,遂和了《釵頭鳳•世情薄》詞一首。全詞哀婉動人,直抒胸臆,美輪美奐。把內心世界的繁複恨怨直喧紙上"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字字直白,信手拿來。給陸游的前篇詞作了心注!我以為,沒有唐婉這篇續和不行,紅花雖好,無綠葉襯之,孤也!唯有將二人的詞合而讀之,才具珠連壁合之譽,相映生輝之妙,這是我對宋代大美宋詞裡陸游唐婉這兩首詞偏好的原因之一。至於內心向往這種生活(或情調)我以為大可不必啦!(簡論)

  • 10 # 白溪釣客

    會。

    明月別枝驚鵲,淸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茆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一一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雪鐵龍天逸怎麼開省油c5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