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安—豐鎬遺子
-
2 # 寶樹白石
一邊是外敵,一邊是內寇,誰都是要明朝的江山。
崇幀帝看得很清楚,明朝的江山完了。
如果和李自成結合,滅亡也可能要晚一點,一但給李自成成功,江山就是李自成的了,大明朝將變成大順潮,明朝的滅亡註定了。
崇禎帝絕望了,明朝的腐敗已經變成腐爛,沒有希望了。
絕望的崇禎帝只有死,天意要他死。留下這片大好河山你們去奪吧,你李自成不是要嗎,朕給你,滿搭子不會饒過你得,你也將隨著我的江山,和我一同死去。
而那些貪官汙吏,你們不是要金銀財寶嗎?
你們也將受到嚴厲的懲罰,當然不是我,而是滿搭子將沒收你們的所有。你們也將在我死後不久也將死去。
崇禎帝懷著絕望吊死煤山,結束了明朝一百多年的統治,江山易主。
-
3 # 王斌兔斯基
首先,崇禎並沒有拒絕。注意看史料記錄。
今後,闖復令杜勳求成,莫敢奏。內侍微言之。上召入,勳言李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受封后,願為朝廷內遏群賊,外製遼瀋,但不奉召入覲。因勸上如請為便。上語魏藻德曰: “今事已急,卿可決之。”藻德默然,曲躬俯首。時上憂惑,於坐後倚立,再四以詢。藻德終無語。上謂勳曰: “朕即定計,有旨約封。”大怒藻德,推御坐仆地,入宮。看到沒,崇禎開始不知道李自成派杜勳來傳話,但是有人悄悄告訴了他。之後崇禎去問魏藻德如何應對,而作為當朝首輔的魏藻德一聲不吭。崇禎問了好幾遍,魏藻德都不說話。
魏藻德為啥不說話呢?
因為崇禎這個主兒是個真正意義上的“昏君”,此人最喜歡做的就是食言自肥,把責任往外推,把鍋往外甩。但是吧,他又是皇帝,大家平日裡只能忍著。
到了李自成兵臨城下,崇禎問計魏藻德,如果魏藻德應對得當,也不會有什麼賞賜;但是如果魏藻德出的主意出了岔子,那崇禎必然會拿他當替死鬼。
更何況李自成就在城外,與其伺候這個崇禎,不如直接調頭去拜李自成的碼頭。實際歷史上,魏藻德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而崇禎呢,則在等不來魏藻德這個背鍋俠的回覆後,不得不自己下令說:朕即定計,有旨約封。
大白話就是,老子同意了,去下旨吧。。。
不過,城外的李自成已然等不及了,北京城破,崇禎也只有自殺一途可走了。
-
4 # 鋒楓2016
有兩點要求崇禎帝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一、割讓西北一地。明朝是歷史上有了名“不割地,不賠款,不求和”的王朝。割地被認為是奇恥大辱,明朝歷代皇帝都堅守住了這一底線。崇禎帝極寧願君王死社稷,也不願屈膝求和。萬安不然將關外土地割讓給滿清求和然後集中全力,早就將李自成消滅了。
二、拿一百萬兩銀子犒勞李自成大軍。這不是不同意,而是大明真沒錢。明朝末年,朝庭財政壞死,大明朝自崇禎年起就收不上稅,雖然從萬曆年末向天下加徵“三餉”,但收上來的銀兩仍不夠支撐龐大的遼東戰事。各地明軍欠響事件時有發生,因欠餉暴發計程車兵譁變此起彼伏,或投降滿清,或淪為賊冦,燒殺搶掠。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大明的穩定和安全。1644年元月李自成率百萬大軍向北京殺來時,崇禎急令朝中文武,皇親國戚捐資助餉。大臣們各種哭窮,最後勉強捐了二十多萬兩。
面對李自成鉅額的軍費勒索,崇禎就是有心答應也無能為力!
-
5 # 我真的需要愛
說真話 李自成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願意和一個失敗者的崇禎和談 已經難能可貴了 滅了你 得到的比跟你和談要多的多 後來的確是 滅掉了崇禎為首的明朝 在北京刮出幾千萬兩白銀 比和談油水可多 李自成的和談有自己的算盤 他不是不想滅掉明朝 是知道自己的幾斤幾兩 自己治理不了國家 後來也的確證明他不行 在加上大明朝二百多年皇權威勢還是在的 作為一個造反的心裡多少有點虛 而在戰略上 經歷了寧武關一戰 李自成怎麼也沒有想到 大明朝到了今天還有如此拼命的去捍衛者 周遇吉 他幾乎是以壓倒性的兵力強行攻下來的 傷亡很大 一個寧武關如此 後面的一個個關口 恐怕到北京自己也就剩不下什麼了 更何況還有江南呢 一個連開封城攻打起來都費勁的李自成明白自己的斤兩 所以與其這樣不如拿點錢 回去做個土皇帝 誰知道後面的局面那麼戲劇性 大同總兵姜瓖和宣府總兵王通的降書 險關要卡投降了 剩下的除了昌平遇到點反抗 幾乎如入無人之境 完全出乎李自成的想象 加上身邊一幫子狗頭軍攛掇 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崇禎看到這些條件心中也是一陣竊喜 作為一個城下之盟 已經是相當優厚了 可問題是眾正迎朝的崇禎 會把君臣關係處的那麼僵 他總是問臣子可一言決之 可他忘了 這滿朝文武在他十幾年殺伐荼毒之下已經變得謹小慎微毫無承擔責任感了 混日子已經成為常態了 整個官僚階級在大明朝二百多年的強制教育此時已經變成了腐敗不堪 無法在有什麼進展了 於是機會就在這一次次推諉中劃過了 大明朝再也沒有機會拯救自己了 崇禎和大明朝的皇子皇孫和官員們曾幾何時一致認為李自成只是打擾了一下大明朝這桌宴席 可事實證明 大明朝這桌宴席該買單了
-
6 # 司馬長史
一、崇禎並沒有拒絕,而是李自成斷了議和的想法。
二、崇禎帝還有贏的資本,並幻想能贏。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兵臨北京城,後派杜勳與崇禎帝談判,企圖制定和約,杜勳在太監王承恩的帶領下見了崇禎帝,並向他說李自成的要求:大明向大順割讓西北,並犒賞大順軍銀百萬,從此分國而王,大順軍可幫明廷剿滅群寇和清剿清軍。
此事事關國體,崇禎一時拿不了注意,便問魏藻德,魏藻德只是個溜鬚拍馬的人,這時一言不發,使崇禎帝急的團團轉,只好向杜勳說自己沒想好,等想好了再頒旨。
李自成收到杜勳回話後,遂斷了議和之念,後攻入了北京城。
原本崇禎帝有機會打贏李自成的,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帝試圖依靠北京城堅固的城防抵擋流寇,再憑藉三大營和吳三桂得關寧鐵騎與李自成決一死戰,但是城裡出了內奸,三大營也潰敗,吳三桂拖延不前,以致北京城沒有守住。
北京城攻破後,萬般無奈的崇禎帝上吊自殺。
-
7 # 史論縱橫
其實李自成要是真的直接退兵的話,崇禎會不同意,只不過李自成提的要求,崇禎無法答應,也不敢答應,而且誰知道李自成是不是緩兵之計,為了麻痺崇禎呢?
李自成這樣的人,說話是萬萬不能信的,跟土匪講信用,你不是開國際玩笑呢嘛!
早年間明軍吊打農民軍的時候,不是沒抓住李自成過,之所以沒殺李自成,就是想要從心靈上感化李自成,結果李自成來了一個詐降。
身處險境都能詐降,如今優勢佔盡豈能說話算數。
而且李自成開的條件也挺高“勳言李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受封后,願為朝廷內遏群賊,外製遼瀋,但不奉召入覲。”
三點,割讓西北,軍費百萬,不奉召。這幾條看似簡單卻沒有一條是崇禎能夠答應了的。
割讓西北這個,大明祖訓不割地不賠款,如果明朝能夠議和,崇禎早就和皇太極議和了,再說這一百萬兩白銀,崇禎也整不出來啊,崇禎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發軍餉了,而且,崇禎一年的稅收也就四百萬,那還是崇禎初年年景好的時候,崇禎十年以後,天災人禍不斷,就是一百萬崇禎也湊不出來啊!
李自成之所以會有這個城下議和,在於李自成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打下北京,這是李自成第一次打到北京,據說前面蒙古後金多次攻打北京都沒有打下(李自成的軍隊從來就沒打過類似薩爾滸,松錦這樣的大戰),所以有點觸。而且,農民起義出身的李自成和他的將領們目光都短淺,想要見好就收。
崇禎之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還不議和,也就是豪賭,如果三路勤王部隊從天而降,那麼,將扭轉局面。
誰知道北京城門直接被明朝守將打開了城門,崇禎一氣之下煤山自縊。
回覆列表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曾派使者杜勳與崇禎皇帝朱由檢談判,要求崇禎賜地封王,則李自成可以幫崇禎消滅滿清八旗和國內其他義軍,《懷陵流寇始終錄》中記載:“勳言李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受封后,願為朝廷內遏群賊,外製遼瀋,但不奉召入覲。”
李自成為何要與崇禎談判呢?李自成的一席話,可謂洩露了天機:“陝,吾之故鄉也。富貴必歸故鄉,即十燕未足易一西安!”.看來李自成只想鎮守一方,衣錦還鄉罷了。
可惜崇禎沒有答應李自成談判條件。若是答應李自成割據西北,與滿清八旗對戰,崇禎皇帝坐山觀虎鬥,在收拾殘局,重整河山還是有希望的。那麼,崇禎皇帝為何沒有答應呢?《明史》可以給我們答案!
《明史》記載:“上召入,勳言李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上語魏藻德曰: “今事已急,卿可決之。”......藻德終無語。外城遽陷。上聞變,登萬壽山…”
“今事已急,卿可決之。”這句話是什意思?就是“不用問我,你們自己看著辦就行了”。這是崇禎的一貫做法,相當於現在“酌情處理”,大臣戲唱好了,便可以歸功於自己的“天聰聖明、沉機獨斷”;萬一大臣戲唱砸了,立馬斬首示眾。魏藻德最做為首輔,能活到現在,也是千年的“老狐狸”,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肯定不幹。李自成得不到信,攻破北京城,崇禎上吊,魏藻德投降李自成,討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