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詩文雜記

    要知道文人畫是什麼,得先知道什麼是文人。文人是指封建社會時期計程車大夫,讀書人,詩人等,總體來說就是有文化修養的人。而文人所作的畫通俗也就叫文人畫。由於文人的特性,他們的畫也就帶走一定的特性。

    最典型就是品格高雅,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一般多見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等。由於文人飽讀聖賢詩書,清高飄逸,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

    一般都是融於詩書畫印為一體,給畫注入思想,增添靈性,畫不單純是畫,而是作者的思想表達和品格展現。

  • 2 # 炎黃藝術

    文人畫的特點

    文人畫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多種因素促成的一種文化現象,它有著一個演進過程,可以追溯到漢代。文人畫的理論發展,蘇軾是奠基人,發展完善於董其昌。

        蘇軾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第一個比較全面的闡明瞭文人畫理論,確立了一種中國文人畫的審美標準。主張以詩入畫,詩畫一體。蘇軾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後世稱王維為文人畫的鼻祖。他還主張,“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蘇軾在論述中提到,“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又言,“時時出木石,荒怪意象外。”主張追求神似和尚意,“象外精神言外意”的意境。

         董其昌發展完善了文人畫理論,他提出了“文人畫”的概念,進一步探索了文人畫的形式語言,肯定文人畫筆墨形式所具有的獨立價值;在審美境界上,董其昌主張以淡為宗,推崇古人,堅守了中國傳統文人清高、淡泊的審美格調;董其昌系統推出了以純文人畫為主的“南北宗論”,以佛家禪宗分南北而喻,認為畫家也應該分南北兩宗,這對文人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近代陳師曾在《文人畫之價值》中提出“文人畫四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總結前人,文人畫應具有以下特點:

    1.深厚的文化學養;

    2.體現出精神思想和人生境界;

    3.淡泊高雅的審美格調;

    4.紮實的書法和筆墨功力;

    5.追求以形寫神的筆墨情趣。

    與同道共勉。

  • 3 # 吉祥如意鄭先生

    從文人畫的歷史沿革來看,文人畫要必備幾個特點。

    學養深厚

    封建士大夫既是經科舉制度層層選拔上來的,那麼文才必須是為官的基礎。要想胸有韜略,腹中需壘起萬卷詩書。這樣的人畫出畫來,不叫“文人畫”也會文氣十足。

    言之有物

    古時的文人畫不是忙三火四畫出來立馬就要賣錢的,而是興之所至,信筆拈來,承載的是亦憂亦樂,表達的是真性真情。所以後人才能從八大山人的鷹眼中看出睨藐不屑來。

    格調高雅

    翰墨丹青古來即稱“雅好”,“雅”人之“好”的標尺,就是格調。這和畫家的人品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畫家接受的教育和所處的環境。對格調的賞析與賞析者的品位有極大的關係,即俗語所說“好畫還需識者看”。

    文人畫是一種綜合型藝術,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是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的集中體現,尤其和書法的關係更為密切。書法中的點、線和筆畫間組合不但是構成藝術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欣賞物件。運筆的疾徐輕重,點線的疏密粗細所形成的特有的節奏和韻律,要能體現出畫家創作過程中特有的心態、氣質和個性,並將這些與所表現的事物的形神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心手相應,氣力相合,跡雖斷而氣連,筆不周而意周。

    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畫更注重水墨的運用,講究墨分五色。王維之所以受到蘇軾、董其昌的極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後期創作中開水墨畫的先河。文人畫家所以重水墨而輕色彩,這同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觀念和審美觀念有直接關係,即傳統繪畫一直不曾把真實地再現事物的表象作為創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內在神韻作為最高的藝術追求。基於這種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學思想,即摒棄華豔,唯取真淳,講究繪事後素、返樸歸真、大巧若拙等等,這些都成為文人畫家在藝術上的自覺追求。

    古代文人畫

    文人畫特色和體系的形成,又與文人士大夫將繪畫視為精神調節手段有關,創作對這些畫家來講,起到的不過是一種精神舒絡的作用,這樣,不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簡單的工具(筆、墨、紙),最概括的語言(黑、白、灰3色),傳達出最深切的感受,就成為創作中的必然的選擇。

  • 4 # 自性花開

    文人畫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發展變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有形式,從字面來解釋可以明白的說其是文人所畫的畫,這可以告訴我們什麼呢?其一,這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們業餘遣興所畫,而非專業畫匠所為,其二,這種畫的作者通常自身文化修養較高,所以作品更能體現出其文雅性,輕形重意,以形寫意,其三,它往往以書入畫,講究毛筆線條特有的書法美,不屑於繪畫主體的描摸。

    文人畫多是強調作畫者的主體精神意志,所以與畫匠以及西方繪畫以物象再現為巳任的所謂專業繪畫形成了明顯的不同,且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及其書法藝術而產生了特有的審美形式,即中國畫講究的筆墨: 線和筆畫組合,不但是構成藝術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獨立美學價值的欣賞內容。運筆的疾徐輕重,點線的疏密粗細所形成的特有的節奏和韻律,要能體現出畫家創作過程中特有的心態、氣質和個性,並將這些與所表現的事物的形和神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心手相應,氣力相合,跡雖斷而氣連,筆不周而意周。

    文人畫特色和體系的形成,是文人士大夫將繪畫視為精神調節手段,創作對他們來講,起到的不過是一種精神舒絡的作用,如此,不為物役,不被法拘,以最簡單的工具(筆、墨、紙),最概括的語言(黑、白、灰3色),傳達出最深切的感受,就成為創作中的必然的選擇。

    基於文人畫的特徵,又決定了其在題材選取上有趨同傾向,即山水、花鳥、尤其梅蘭竹菊等成為傳統的表現題材。相對來講題材是比較狹窄的,為了克服這一侷限,題款在創作中起到了深化主題、豐富意蘊的重要作用。相同的題材,透過具有不同含意的題款,可以揭示出每個作者(或同一個人不同作品)的不同的創作用心和藝術追求。

    1、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抒發“性靈”感知或個人抱負。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2、有意境是文人畫的特色,有著從情感到氣格的“境界”追求。作畫和看畫共同身臨其境,向審美活動的深層次發展:一是親近自然,迴歸自然,和大自然合一,達到主客觀世界與時共進光景常新的境界,謂之新;二是潛移默化在真境、神境、妙境的高深境界之中,陶冶情操,淨化心靈,達到精神境界的昇華!

    3、文人畫是一種綜合型藝術,集文學、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為一體,是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的集中體現,尤其和書法的關係更為密切。

    文人畫在北宋產生之時,主要指的並非是一種鮮明的繪畫風格,而是士大夫階層對自身創作活動的一種認同和期許,並以此和那些職業畫家劃清界限。之後,經過南宋、元代、明代,文人畫的概念不斷變化發展,文人畫與院體畫、畫師作品之間的關係變得愈加複雜微妙。北宋大家蘇軾對於士人階層的推崇,在董其昌的南宗北宗論中得到一種新的迴響。

    美學研究人的解放和自由,文人畫恰恰體現於此,它不斷降低視覺效果,不斷從技術裡面解放出來,不斷把詩、文學、和人的格調以及人的韻味加進去;甚至讓它變為一種象徵主義,梅蘭竹菊、歲寒三友(松、竹、梅)的題材即是以物喻人的象徵。

    文人畫追求的不是繪畫技巧本身,而是“畫外之意”。這“畫外之意”,便是“文人畫”含金量高於“畫工畫”的根本原因所在。畫內之境可描,而畫外之境難求,因為“畫外之境”需要豐厚的學養、生活積澱才能達到。

    原創,圖片來自畫家姜寬繪畫作品

  • 5 # 泰沂山人

    文人寫意,就山水而言,以文為質,以心取象,不在形以,而在意象之境也。造林木則求其姿韻,營山丘則尋其向勢,使雲煙則藏其氣象,抱朴守拙,性歸雅素,下筆不為時風所動,用墨不為塊壘所塞,意酣神暢,紙上自然獲採得意。是以為文人畫筆!由是,又豈以文人匠人身份為之別也!

  • 6 # 石能言藝術

    答:一,文人畫是封建社會計程車大夫畫,官僚畫。

    二,文人畫屬業餘畫,它是封建社會士大夫們搞管理工作累了茶餘飯後消遣的筆墨遊戲。

    三。文人畫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和今天文藝為人民服務是對立的,屬於封建社會留下的糟粕。

  • 7 # 硯耕堂主人

    要弄清楚什麼是文人畫其實很簡單,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文人,還要弄清楚“文人”一詞的反義詞“文盲”一詞。然後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文人畫,就是有著滿腹的文采和豐富的文化修養的人畫的畫,其作品要求詩書畫印都要精到,而且還要達到常人無法超越的境界,如:八大山人,黃公望,黃賓虹,張大千,齊白石等等,舉不勝舉。

    那麼那些佔山頭,扯大旗,吹牛逼的文盲畫哩,在這個時代那就更加是舉不勝舉了。為了不引起有些人的不安,也就不再舉例了,你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溫室效應會導致升溫,那溫度最高能到什麼程度?對人類生產生活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