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心書法

    《樂隊的夏天》就是這麼一檔節目,它透過綜藝的方式,把31只大部分具有較高水平的樂隊,帶到觀眾的跟前,愛奇藝熱播榜第一位,綜藝排名第八,豆瓣評分7.2,收視和口碑都是一馬當先。《樂隊的夏天》和《中國有嘻哈》

  • 2 # 叫我大師傅

    若論口碑來說,我覺得和以往還有一檔節目,中國好歌曲,一樣的高口碑綜藝,不同的是一個是網綜,一個是央視平臺的,可惜的是好歌曲只舉辦了一季,樂隊夏天的吳青峰曾在好歌曲是幫唱嘉賓,可惜論火熱程度,不如這就是街舞,中國有嘻哈這樣的節目,或許是現在主流群體是00後,他們接觸了更多型別,也更有對自己喜歡東西的主見,不管怎樣,請樂隊的夏天保持這樣的水平,這一季即將完結,期待下一季,讓樂隊文化成為中國樂壇中一抹閃亮的色彩,迴歸他本來的位置和影響力!

  • 3 # 火星大辣條

    我之前一直沒有看這個綜藝節目,前兩天閒著沒事,開啟看了幾期,發現真的超級棒。

    對我來說最大的看點就是每支樂隊的服飾,我是一個外貌協會,要求是海歸先生的,穿著真的太時尚了。

    還有特別喜歡馬東老師做的節目,後期剪輯的效果特別棒,讓你看起來非常的舒服,還有請了高曉松老師做評委,每次聽他說話都覺得特別享受。

    還有很多老歌,用樂隊的方式演繹出來會讓你想起曾經失去的青春,這就應該是很多人都喜歡看的原因。

  • 4 # 愛看綜藝yy

    《樂隊的夏天》,有樂隊的常態

    近年來,有很多平臺都曾嘗試做過關於“樂隊”的節目,但最終都變成了食之無味的棄物(具體哪幾個我也不舉栗子了,並不是想diss誰)。但《樂隊的夏天》顯然是抓準了樂隊的脈絡:

    首先,在這個節目裡沒有空洞的談理想,因為真正的樂隊只是透過他們的音樂作品製造理想,從不在言語上堆砌詞彙來闡述理想,所以,拋開空中樓閣的縹緲著眼樂隊本身,這樣的做法,很樂隊!

    其次,將不同風格和型別的樂隊湊在一起,並不刻意進行分類、不去強調誰更勝一籌,只靠音樂實力來說話。而且,剪輯之後,呈現出來的節目,依然保留了很多樂隊性質的語言方式:直白、鮮活。如果你經常跟樂隊的樂手們在一起,你會發現,這就是他們的常態。

    《樂隊的夏天》,請用綜藝的眼光看待它…

    大反是這個節目裡第一個被安排登臺的樂隊,他們演完之後,我發了友圈說:葉景瀅的鼓,如果在專場或音樂節會比節目裡solo的更好,更盡興。

    就是如此,因為這並非是一場音樂節,也並不是一場演唱會,從演出空間、演出裝置到演出氛圍都不是同一個維度,在節目裡只能儘可能呈現出當下條件最適合的狀態。所以,我們不必苛責。那種“這一點都不搖滾”、“太不小眾了”……OK,如果你不要求大排檔做的餐飯與米其林餐廳同級,拜託也請對綜藝寬容。

    至少我相信,用心的樂迷朋友們都可以從節目的片花裡、從舞臺背景效果裡看到對很多經典樂隊的致敬元素。細微之處見本質,《樂隊的夏天》的確是一群懂樂隊的人在做的節目。

    《樂隊的夏天》,他們身上有我們的縮影

    張亞東:他代表了一個行業態度。在給“邦邦樂團”建議的時候,無論從成員的個人發展還是經紀公司層面,都給出了行業從業者最善意的態度,這就是樂隊圈子的特點,他們希望有更多出色的人才湧現出來,大家彼此交流、包容共進,而非此生彼亡的市場競爭。

    高曉松:傳道授業解惑的科普角色,能夠讓大家更沉浸在節目體驗中,可以說曉松老師幾乎零瑕疵的交流應對,讓這個節目更為生動。而他的經歷和經驗,往往能夠直抵一個樂隊最核心的部分,柔軟且舒服。

    吳青峰:音樂人本體。能夠站在音樂人角度來考慮和表達想法,讓節目本身多了一面鏡子的作用,在綜藝的基礎之上能夠引發音樂人群體的思考:何謂堅持、何謂改變、何謂發展,是他們可以碰撞出來的東西。

    馬東:從音痴到樂迷,我想這將不僅僅是這個綜藝節目帶給馬東老師的改變。也是《樂隊的夏天》能夠帶給更多人的改變。或許資深樂迷會覺得馬東老師的一些問題很“小白”,但恰恰如此節目才會有看點。哪一個資深樂迷不是從小白成長起來的吶?

    喬杉:看似打醬油的詼諧角色,確實實在在的迷過很多樂隊。這樣的人或許是你,或許是我,更有可能是隨便一個某人…無論社會角色是怎樣的定位,內心中對樂隊是充滿信心和激情的。

    《樂隊的夏天》,希望你保持創立的定位,繼續做下去,不要在意或好或壞的評價…

    《樂隊的夏天》,希望你會火起來,但不火也沒關係,懂的人懂、欣賞的人欣賞就好…

  • 5 # 小邊看綜藝

    《樂隊的夏天》熱播,搖滾樂隊會大火很難說。這個節目會火倒是肯定的,但是搖滾想回到80-90年代那麼火,不可能。過去搖滾能火是時代的產物,當時百廢待興,無論是人還是那個時代,胸腔裡有一股子氣,需要發洩出來,而搖滾是最好的代表。那一代的搖滾是反抗的搖滾,是吶喊式的搖滾,現在你讓誰反抗?反抗什麼?吶喊什麼?節奏強烈,表達直白,剛勁有力的搖滾可以有所保留,但是絕不是一成不變,如果是不和時代妥協改變,那麼搖滾勢必還是過去的頹廢狀態,不是一個綜藝節目能就救的了的。以面孔樂隊為例,面孔樂隊的表演,是專業人士的各種誇,但是年輕觀眾不買賬。《樂隊的夏天》是由張亞東,高曉松等專業人士為點評嘉賓,他們手握50票,給面孔樂隊就投出了47票,可見專業的音樂人是認可面孔樂隊的。第二部分的投票來自專業樂迷,這是有一定的音樂根底的人投出的票數,他們是僅次於張亞東等專業音樂人的樂迷,他們手裡握有40票,有36票就投給了面孔。從這兩部分可以看出,面孔在圈子裡很受歡迎,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但是最為重要的是市場不是嗎?專業人士認可,市場不認可也是白搭,因為你的作品是要拿給市場檢驗的。第三部分的票掌握在100位觀眾樂迷手裡,他們的100票有多少投給了面孔呢?只有43票。可見傳統搖滾在今天,是圈子認可,年輕觀眾不買賬的時代。所以想要達到過去搖滾的巔峰,以過去的形式是行不通的。但是,這次的《樂隊的夏天》殺出了幾匹黑馬,一個來自縣城的,下鄉演出的樂隊—九連真人讓我們眼前一亮。還有斯斯和帆兩個連大舞臺都沒有登上過的樂隊,風格清奇,很多人都喜歡。所以,我看好《樂隊的夏天》,但是如果還是過去式的搖滾,那麼沒戲。但如果是像剛才提到的那兩支樂隊的形式,我想結局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 6 # 藝人九指琴魔

    我93年組過樂隊,幾年後解散了!之後夜場做過幾年樂隊!都是各地樂手湊在一起!然後04年就單飛了,如今看了(樂隊的夏天)老哥幾個雖然不在一個城市但又要從新組隊了!所以我非常希望樂隊以後一直能火下去!現在的音樂太口水了!

  • 7 # 視覺訪

    由愛奇藝、米未聯合出品的S+級(重量級)網綜《樂隊的夏天》開播即引來一波吐槽,隨著節目重心從“綜藝”向“音樂”傾斜,口碑逐漸回暖,在6月8號第三期播出後,網友紛紛表示:“嗯,真香”。

    曾經小眾的“嘻哈文化”“電音文化”經過網綜的大眾化手法的包裝之後走進大眾的視野,也證實了自身巨大的商業價值。

    作為曾打造出現象級網綜《奇葩說》的米未傳媒此次試水小眾音樂領域,能在同質化嚴重、審美疲勞的音綜紅海中成功開疆拓土嗎?

    1.從綜藝環境和音樂市場轉向預判風口

    從前些年音樂選秀類綜藝的火爆,到專注於嘻哈的《中國新說唱》、電音音樂的《即刻電音》,可以看出細分化和專業化正在成為當前音樂節目的發展趨勢。

    以中國的人口基數來看,即使曾經再小眾的圈層,都不會太小。小眾題材反而是一個精準的切口,甚至可以說綜藝節目內容越單一,傳播就越精準。

    如果說音樂節在80後群體中還是文青標榜自己的工具,那麼在90、95後中已然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的代名詞了。Livehouse和音樂節這種與獨立音樂關係密切的消費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注重現場體驗的精神娛樂方式年輕人所喜愛。獨立音樂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

    可以說,新生代群體的成長是獨立音樂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樂隊背後的音樂精神屬於每個時代的年輕人,年輕人開始有天然破圈可能。

    因此,米未和愛奇藝也正是抓住了這種正是抓住了這種個性化與私人化偏向,用一種新的形式將這種小眾內容展現在大眾面前,甚至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獨立音樂文化中。

    2.從陣容配置、視聽呈現上打造極致體驗

    《樂隊的夏天》節目組前後籌備8個多月時間,從全國1000多個樂隊中挑選出31支樂隊。

    其中既有自成立已經30年,被稱為“中國樂隊的活化石”面孔樂隊,還有反光鏡樂隊,新褲子樂隊,鹿先森樂隊,痛仰樂隊,旅行團樂隊……

    有人說,“觀看《樂隊的夏天》,就彷彿是在翻閱一部屬於中國的當代獨立音樂文化發展史。”這些樂隊展現了包括但不限於朋克、流行搖滾、金屬、說唱金屬、復古迷幻搖滾、Funk等等不同的現代音樂風格。

    而如何將這些樂隊的表演更好地呈現出來,現場的氛圍和節奏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為了保證高水準的現場演出,節目組請來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音響師金少剛擔任音響製作人。在每一期正片開始前,節目組提醒觀眾要使用耳機或者音響觀看,努力塑造最為接近現場的音樂品質。

    此外,在第一期被觀眾詬病“後期剪輯碎片化、依靠打懷舊牌支撐”後,節目組迅速將重心從娛樂性轉到了音樂性。樂隊演出的時長佔比增加,演出精彩程度也有了巨大的飛躍,實現口碑逆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學生打老師這件事你有何感想?你經歷過校園暴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