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要違背自己的意願
-
2 # 亦非臺
多大?可能是俄狄浦斯情結。建議請教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那種參加幾個月培訓班就拿證的就免了。最好找科班出身的。
-
3 # 心如蓮花173349538
孩子普遍性的依戀母親,但也不會排斥父親。如果孩子排斥父親,只能靠父親拿出時間來陪伴孩子,用父愛來打動孩子,用軟言來慰俞孩子,讓自己耐心的走進孩子的心靈!
-
4 # 任麗的心靈空間
男孩依賴母親而排斥父親要看看孩子是處於什麼年齡階段。
如果是在3~6歲,這個時期,被弗洛伊德稱為俄狄浦斯期,這樣的關係模式是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
在潛意識層面,男孩為了擁有母親,而把父親當做了一個競爭對手。一方面形成了他對母親的早期依戀,同時,將父親視為強大的競爭對手。
假如在這個階段。能夠多帶孩子進行一些男人的遊戲,比如踢足球等競技性的遊戲,會讓孩子對於父親產生更多的認同。而在遊戲的過程中,父親偶爾示弱,孩子就有可能在內心認為自己很強大,打敗了父親,這樣孩子就有可能在未來獲得更大的成功。
父親是幫助孩子獨立的一股強大的力量。母子關係如果過於黏連,孩子過於依賴母親,長大後,孩子無論是在行為上或者是心理上,都很難離家,他就很難去擴充套件未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另外,由於對母親的依戀,也可能會導致他在未來的婚戀關係上出現困難,他可能會一直想要尋找一個跟母親一樣的女人。而在現實層面,他總也遇不到。或者是婆媳關係出現問題,因為他總是把母親放在第1位。
我們都知道,核心家庭應該比原生家庭更重要,而沒有脫離開原生家庭的孩子,在結婚以後,仍然是自己的父母,看得比自己的小家庭更重要,這就會出現邊界不清,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
5 # 歪理邪說Y
教育只能慢慢引導,重要的看父親對孩子的態度,如果不聞不問,孩子對母親有天然的愛慕依戀,對孩子來說,父親是搶走媽媽的存在,所以對媽媽多依賴,對父親就有多排斥。
-
6 # 情感高八度
陪伴是最好的方式
作為一個6歲男孩的父親,我曾也遇到過你同樣的問題,目前正在積極改善中,效果明顯。我把我的經歷和你分享一下,希望你能得到一些啟發,真正幫到你。其實,總結一句話就是,真正的陪伴。
不喜歡爸爸,只喜歡媽媽因為我的孩子從小就是媽媽在家帶他,而我的愛人在陪伴教育小孩方面真的很認真,可謂無微不至,小孩很依賴媽媽。
而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很少有時間陪伴小孩,有的時候下班早,也想玩會兒手機休息放鬆下,更沒有好好陪他。直到有一次,我問他:“在家裡你喜歡誰?”兒子說:”我只喜歡媽媽,不喜歡你”。後來我問過很多次,依舊是同樣的答案,而且,兒子心裡有什麼委屈從來都只和媽媽說。
我才發現,我和兒子的關係不知不覺中已經越來越遠,這種疏遠的關係不是靠買玩具就能彌補的,而是需要用時間和真心去對待。你以為他還是個孩子,但人性就是感情換感情,和年齡無關,愛他得用他能感受到的方式才有效。
陪伴是最好的良藥接下來的一年裡,我開始放下手機,認真陪他。每天下班回家,總是陪他一起玩玩具、做遊戲,陪他去院子裡騎腳踏車,陪他一起學習,陪他一起睡前看書講故事……是的,把以前玩手機的時間全部用來陪伴他了。
我發現,我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有一天晚上,我和他在院子裡跑步,回去的路上,我問他:“如果爸爸出差幾天,你會想我嗎?”他毫不猶豫地說:“當然啦!我肯定會想你的。”不知道為什麼,那一刻我的眼睛溼潤了,有些內疚也有些欣慰。
感想親子間的關係,是需要用心、用時間、用金錢去經營的,無論孩子多大,只要你真正把他當朋友、當戀人去平等對待,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些聆聽陪伴、多一些以身作則、少一些打罵說教,你會發現,你和孩子,真的會很親很親。
加油吧,朋友!放下手機,你可以的!
-
7 # 花姐姐家庭教育
花姐姐問題分析:
我們把這個問題拆成兩個問題
1.男孩子依賴母親,排斥父親;
2.應該怎樣教育才能促進感情;
花姐姐問題解析:
這個問題我們分成兩個部分來回答:
第一個部分,男孩子依賴母親,排斥父親;
第二個部分,應該怎樣教育才能促進感情。
第一部分,男孩子依賴母親,排斥父親;
因為您沒有說孩子多大,也沒有描述平時爸爸和孩子相處的時長還有相處模式,所以不能給到具體的分析,只能從一個大的框架幫助來給到您一些思路。
一般來說,3歲以前的孩子和母親是共生的關係,所以,這個時期他對媽媽的需求會超過爸爸,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是媽媽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如果3歲以上的孩子排斥爸爸,這時我們就要注意平時的陪伴時間和教養模式了。
具體來說有幾點提供參考:
1.爸爸平時陪孩子的時間有多長?
2.在陪孩子的過程中,爸爸能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嗎,能感受到,並滿足孩子的需求嗎?
3.媽媽對爸爸的態度如何,夫妻關係是否和諧?
4.周圍人對爸爸的評價如何?
以上這些我們可以覺察,反思一下。
以上是對第一部分的解答。
下面我們來看第二部分,怎麼教育才能促進父子之間的感情。
有幾個方法可以供您參考:
1.媽媽要堅持和爸爸做親密的動作,並告訴孩子,爸爸在外面很辛苦,為這個家一直付出很多。
如果孩子抗拒,阻止媽媽和爸爸親密,那我們可以說,媽媽愛爸爸,也愛你,這是不同的愛,但是媽媽是先愛爺爺,才愛你。
假如孩子問他和爸爸你更愛誰,你也可以答覆他,更愛爸爸,可能剛開始孩子很難接受,但是慢慢也會覺得這是好的,因為孩子本質上是愛媽媽也愛爸爸的,久而久之,他看到爸爸媽媽相親相愛,也會覺得這是好的,讓他感到安全。
2.爸爸和孩子的相處模式。
孩子過了3歲以後是需要爸爸的肯定、讚美和認同的,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可以讓爸爸學習一些如何肯定、讚美孩子的技巧,如孩子畫了一幅畫,上面有個飛機,可以說,孩子你畫的這個飛機還有機翼,這個機翼看起來好逼真,你的觀察能力真好,爸爸好高興,而不是直接說,你畫的真好呀,對小的孩子這句話可能夠用,但是孩子大了,可能就會覺得爸爸不夠用心,所以,我們也要注意一下。
-
8 # 中考數學姜老師
作為一個6歲男孩的父親,我曾也遇到過你同樣的問題,目前正在積極改善中,效果明顯。我把我的經歷和你分享一下,希望你能得到一些啟發,真正幫到你。其實,總結一句話就是,真正的陪伴。
不喜歡爸爸,只喜歡媽媽
因為我的孩子從小就是媽媽在家帶他,而我的愛人在陪伴教育小孩方面真的很認真,可謂無微不至,小孩很依賴媽媽。
而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很少有時間陪伴小孩,有的時候下班早,也想玩會兒手機休息放鬆下,更沒有好好陪他。直到有一次,我問他:“在家裡你喜歡誰?”兒子說:”我只喜歡媽媽,不喜歡你”。後來我問過很多次,依舊是同樣的答案,而且,兒子心裡有什麼委屈從來都只和媽媽說。
我才發現,我和兒子的關係不知不覺中已經越來越遠,這種疏遠的關係不是靠買玩具就能彌補的,而是需要用時間和真心去對待。你以為他還是個孩子,但人性就是感情換感情,和年齡無關,愛他得用他能感受到的方式才有效。
如果是在3~6歲,這個時期,被弗洛伊德稱為俄狄浦斯期,這樣的關係模式是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
在潛意識層面,男孩為了擁有母親,而把父親當做了一個競爭對手。一方面形成了他對母親的早期依戀,同時,將父親視為強大的競爭對手。
假如在這個階段。能夠多帶孩子進行一些男人的遊戲,比如踢足球等競技性的遊戲,會讓孩子對於父親產生更多的認同。而在遊戲的過程中,父親偶爾示弱,孩子就有可能在內心認為自己很強大,打敗了父親,這樣孩子就有可能在未來獲得更大的成功。
父親是幫助孩子獨立的一股強大的力量。母子關係如果過於黏連,孩子過於依賴母親,長大後,孩子無論是在行為上或者是心理上,都很難離家,他就很難去擴充套件未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另外,由於對母親的依戀,也可能會導致他在未來的婚戀關係上出現困難,他可能會一直想要尋找一個跟母親一樣的女人。而在現實層面,他總也遇不到。或者是婆媳關係出現問題,因為他總是把母親放在第1位。
我們都知道,核心家庭應該比原生家庭更重要,而沒有脫離開原生家庭的孩子,在結婚以後,仍然是自己的父母,看得比自己的小家庭更重要,這就會出現邊界不清,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回覆列表
這是因為,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母親佔據主導地位,父親要多參與到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當中,而不是隻為某個節點而參與意見,爸爸對孩子教育過程的缺失才是導致孩子疏遠的原因。爸爸要多參與孩子的活動,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多參與社會活動,瞭解孩子的性格,喜好,甚至理想,大一些的孩子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個性,選色,而不是替孩子做某項大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