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看影視的小哥
-
2 # 月亮之上有愛
張騫出使西域,也是一波三折,先後兩次被匈奴人扣押,也沒有完成漢武帝交代的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人的任務,但是卻讓西漢王朝開闊了眼界,西域第一次出現在中原王朝的版圖。
蘇武,學生時代曾經學過《蘇武牧羊》,作為漢朝使節,面對匈奴人的威脅利誘,始終能夠堅定理想信念十九年不變,持節不屈,真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實乃漢使典範。
張騫和蘇武,都是西漢王朝的英雄人物,他們做出的貢獻非常傑出,值得歷史和今人銘記,我們不能簡單量化二人的貢獻,同時也不能武斷地認為誰的毅力更強,我認為能夠戰勝自己面臨的困難,就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不論你我,不論貢獻大小,不論時間長短。做好自己,就是好樣的。
-
3 # 張生史話
謝謝邀請!首先讓我們簡單的瞭解一下張騫和蘇武二人的生平簡歷吧。先說說張騫吧。張騫是漢朝陝西城固人,漢武帝時被奉派出使西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聯合大月氏國,共同對付匈奴,給匈奴以兩面夾擊,以徹底將其擊敗。於是張騫率一百多人的使臣團隊從出安出發於尋找大月氏國,遺憾的是大月氏此時已被匈奴滅國西遷至伊犁一帶,他們的故地已被匈奴佔據,當張騫一行經過此地時,正好被匈奴人抓了個正著,匈奴人於是將張騫一行困於匈奴之地,為了使他臣服,還給他取了妻子,十年後張騫趁機逃脫西行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國,不幸的是其時大月氏的居地又被烏孫國佔領,它又遷到更北更西之地,此地因遠離匈奴,烏孫的侵撓,加之土肥水美,烏孫國王欲在此定居,已無意報滅國之仇,張騫一行只得遺憾離開,經大月氏來到大夏,在大夏停留一年多才返回,在歸程之中,張騫改道從南路依傍南山,但仍被匈奴抓住,又拘一年多,後來,匈奴發生內亂,張騫終於再次逃脫,於公元前126年回到長安,這次出使張騫雖然沒完成任務,但卻對西域的地理,物產,風俗等得以全面瞭解,他將這些情況彙報於漢武帝,為以後漢朝征服匈奴,同西域的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此次出行時所帶一百多人,回來時,只剩下他和堂邑父及他匈奴的妻子。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之一是聯合烏孫國夾擊匈奴,此次他率領三百多人的使團,使者每人帶兩匹馬,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連城。此次聯合鳥孫的目的雖沒完成,但其二目的欲使西域各國成為漢朝的外臣基本達到,這次出訪了西域各國,更深一步瞭解了各國的風土人情,更強了漢同西域的進一步交往,其中烏孫還派幾十人的使國同張騫一同回漢互訪,其後各國都派使臣來漢朝,從此自長安經西域的交通便正式開通,後來這條道路又經西域傳播到中亞,非洲,歐州等成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可以說““絲綢之路建立”張騫功不可沒,而他那種矢志不渝,勇於探險,敢於拼搏的精神也光耀華夏,名著千秋
說完張騫,我們再簡單地瞭解一下蘇武吧,蘇武也是漢武帝時陝西人,一次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卻被匈奴扣押,後來匈奴單于透過高官厚祿,金錢美女利誘他,蘇武不為所動,匈奴人又把他囚於地洞之內,蘇武也頑強不屈的生存了下來,見於蘇武軟硬不吃,匈奴單于更加尊重蘇武的忠君愛國之心,不忍殺之,又給他一群公羊,說等羊下羔之後再放了他,在嚴寒的西伯利亞,蘇武渴了抓一把雪,餓了吃野鼠洞裡的儲藏果實,他時刻心繫大漢,不忘自己是漢臣,他睡覺時握著符節,醒來時又柱著符節,終於經歷近二十年的苦難生活,在漢朝的施壓下,被匈奴釋放。蘇武牧羊,不忘自己國家,不辱使命,對自己祖國忠誠不二,任爾高官厚祿,金錢美女,任爾百般刁難,千難萬險,氣節不變,浩氣長存。張騫和蘇武,都是我大漢民族的驕傲,中華民族英雄,他們錚錚鐵骨,頂天立地,不畏艱險,不畏強權,頑強堅韌,百折不回,堂堂正正,不辱使命,他們同文天祥,岳飛一樣都是我華夏民族的英雄,民族的脊樑,民族的驕傲,如果有人問張騫和蘇武誰的毅力最強,我可明確的告訴他,他們的毅力都是最強的,因為他們同樣的矢志不渝,頑強堅韌,同樣的名彪青史,光耀華夏,同樣的激勵後人,不畏艱險,克服萬難,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頑強拼搏!
-
4 # 蚊子De文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阿文!本文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轉載,歡迎關注。寧念本鄉一捻土,休戀他國萬兩金。這是《西遊記》裡唐僧去西天取經走的時候,唐太宗送給唐僧的一句肺腑之言。而後唐太宗又問唐僧此去西天幾時回來?唐僧答:三年足矣。踏遍千山萬水,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可返唐之時已有十四個春秋了。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乏有恆心、有毅力、百折不撓、永不退縮的人,比如阿文這次要講的西漢時期的兩位“唐僧”,張騫和蘇武。要說民族氣節、忠心不二、大毅力,我個人覺得兩個人不相上下。除毅力、氣節、忠心之外誰貢獻最大,首屈一指是張騫,我們接下來了解一下張騫和蘇武的使命。
從秦朝開始,歷朝歷代在北邊最頭疼的就是匈奴問題,匈奴就像我們學的一首詩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從漢朝開始就又打殺、又和親、又送糧送錢、可是這匈奴就是一頭白眼狼,沒有感恩之心。而且居無定所,你打他跑,毫無章法可言。所以漢朝也在尋求各種方法,張騫和蘇武就是漢朝和匈奴之間友誼的橋樑。經得起誘惑 耐得住寂寞
張騫是陝西漢中人,從小就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而且為人沉穩,不是毛毛躁躁之人。所以漢武帝派他去尋求軍事合作伙伴,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匈奴就像瘋狗一樣,見誰咬誰,大月氏部落就是受害者,張騫歷經千辛萬苦,而且被匈奴還囚禁了10多年。但是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可惜的是大月氏後來偏安一偶,並無復仇之心。雖然張騫並沒有促進大月氏和漢朝聯盟,但是張騫摟草打兔子,把西域的所見所聞、風土人情、包括天馬,汗血馬等良種馬傳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蘿蔔和地毯等傳入到了內地,豐富了漢族的文化生活、經濟生活,而且張騫為中國的絲綢之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蘇武是陝西西安人,和張騫一樣,也作為外交官出訪了匈奴。和張騫的命運沒有什麼不同,同樣因為種種原因被扣留在了匈奴的地盤。整整19年時間,不斷有漢奸離間他、不給飯吃、用美色誘惑他,還放出了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的狠話,但蘇武還是不忘故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故土難離,家長的山山水水、人情冷暖,永遠是我們心中的最後一片淨土。就猶如張明敏唱的一首《我的中國心》一樣,我永遠是華人。河山只在我夢縈
祖國已多年未親近
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洋裝雖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國印
我是阿文,是一位歷史愛好者,並不是歷史大咖,碼字不易。希望大家多多支援,多多關注,一起探討歷史的奧妙!
-
5 # 經典守望者
首先,需要比較的背景問題,各位賢達已經論述完備,不再贅言,這兩位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脊樑,都具有超凡的毅力和過人的忠貞。但要強分二人高下,在下認為張騫勝於蘇武。
第一,二人出使的時間點不同。建元二年(前139年),張騫第一次出使,率領100多名隨行人員,匈奴人堂邑父為嚮導從長安出發前往西域。西行進入河西走廊。這一地區自月氏人西遷後,已完全為匈奴人所控制。當時是軍臣單于掌政,可以說是匈奴非常強盛的時期。張騫一度被俘,此時張騫被殺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但是張騫卻保留了自己的志節。在逃離匈奴之後,折向西南,進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過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直達大宛(今烏茲別克費爾幹納盆地)。這是一次極為艱苦的行軍。大戈壁灘上,飛沙走石,熱浪滾滾;蔥嶺高如屋脊,冰雪皚皚,寒風刺骨。沿途人煙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資準備又不足。張騫一行,風餐露宿,備嘗艱辛。乾糧吃盡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殺禽獸聊以充飢。不少隨從或因飢渴倒斃途中,或葬身黃沙、冰窟,獻出了生命。須知,這時的西域大漠可以說是徹底的無人區,如果沒有過人的毅力是絕對堅持不下去的,開創這條絲綢之路,確實是奇蹟。
而蘇武是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此時的匈奴已經被漢武帝擊敗,勢力大損,且鞮侯單于即位後與漢朝的關係十分恭順。如果不是蘇武的使團隊伍中出現了勾結匈奴內部反叛勢力的副使張勝,匈奴是絕對不敢扣押蘇武的。可以說,蘇武雖然被囚,但是卻沒有性命之憂。
第二,從漢朝對於兩人的態度看來,張騫回到漢朝後,官拜太中大夫,爵封博望侯。蘇武回到漢朝後,僅僅官封典屬國。後來在宣帝時才被封為關內侯,終身也沒有被封為列侯,比張騫可以說低了一大截。雖然,張騫有軍功在身,但是蘇武也有擁立漢宣帝劉詢的功勞。由此可見,漢朝中央對於這兩人的態度也是有所區別的。
回覆列表
張騫出使西域雖然幾經周折,到達了大腕國,雖然大腕不同意聯合大漢帝國東西夾擊匈奴,但完成了漢武帝鑿空西域的歷史任務,對西域的人文、地理、生活習慣有了直接的認識,對於漢武帝下決心與匈奴決戰起了決定作用。蘇武出使西域,沒有到達西域就被匈奴扣了,十八年在貝加爾湖牧羊,面對威逼利誘始終不投降,這種氣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千百年來被人們一代一代傳頌。但是就任務本身而言,出使的任務沒有完成。
而蘇武當年出使匈奴之時,才40歲,正值年富力強,回來時滿頭白髮,憔悴不堪,垂垂老矣。蘇武的官職並不大,但他的悲慘遭遇和剛直不阿的精神倍受世人的憐惜和敬仰,天下人無不為其堅貞不渝的民族氣節而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