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個人覺得寫歷史文學性太高會因情感投入過多影響真實性。魯迅會不會是說《史記》當成文學作品讀很好
12
回覆列表
  • 1 # 蔡少心語

    至於“無韻之離騷”就更容易理解了:《離騷》在中國是何等地位?第一長詩,思想與寫作手法高度統一的巔峰之作,詩人屈原也因它而被我們稱為中國最早的偉大的愛國詩人和浪漫主義詩人。無韻即行文,《史記》是文體而不是詩。但魯迅把它與詩歌《離騷》對等,可見對它評價多高啊!……

  • 2 # 碼123321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這兩句話是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對《史記》這部中國史書第一書的高度、經典、準確的評價。這兩句話既是對《史記》所記史實真實性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史記》一書文彩斐然的高度讚美。這兩句話也是魯迅先生一生中在所有書評裡,給予的最高評語。

    先說“史家之絕唱”。司馬遷祖祖輩輩為史官。正直,真實是史官的標準;仗義直言,秉筆直書是史家的要求。就這一點來說,史馬遷無疑是中國曆代史家中的皎皎者。正因為這樣,在諫官都緘口不言的情況下,他才不惜捋虎鬚,為李陵仗義直言,惹怒皇上,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宮刑對一個男人來說,是多麼大的恥辱啊。他悲憤之餘,並末頹廢,而是發憤著史,十多年裡走遍大漢疆域,查閱了歷代史書典籍,嘔心瀝血,寫出天下第一奇書一一《史記》。《史記》的真實性是不容置疑的,因為司馬遷已無可失了,不怕得罪皇帝,敢於真實記錄歷史。只舉一例,中國進行的夏商周三代的斷代工程,除了考古找實證,專家們都是在《史記》一書裡找依據,找線索。

    次說“無韻之離騷”。離騷是中國歷史上,由個人寫成的第一部最偉大的詩歌和最偉大的文學作品。魯迅先生把《史記》與離騷相提並論,由此可見《史記》文筆之好,文學成就之高,在他心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史記》,尤其是其中的列傳,比現在大多數的短篇小說高明多了。二千多年前寫的列傳,現在去讀依然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還有一點分外令人服膺的,便是它的語言,言簡意賅,淺顯易懂,明白曉暢。

    國學大師,史學泰斗,國寶級人物季羨林,對巜史記》也是推崇備至。他生前給華人開的十本必讀之書中,第一本就是《史記》。

    可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讚譽,《史記》是當之無愧的,無愧於中國第一奇書的稱號。

  • 3 # 大樹作筆

    應當說,魯迅這一評價既讚美了司馬遷的文筆,也肯定了《史記》記錄歷史的真實。

    《史記》是中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同時也是中國傳記文學的開端之作,魯迅先生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從《史記》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兩個方面來評價的。“史家之絕唱”是指其史學價值,“無韻之離騷”指《史記》的文學價值。這其中也涵蓋對司馬遷個人的讚譽。

    “史家之絕唱”的評價頗高,“史家”是說其史學成就,“絕唱”具有“空前絕後”的意思。這不僅是因為《史記》首創了紀傳體通史的這種題材,而且對後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璧”。與司馬遷同時代的歷史學家班固說:

    “《史記》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善,故謂之實錄。”民國大學問家梁啟超也說:“後世諸史之列傳,多借史以傳人;《史記》列傳,惟借人以明史。故與社會無大關係之人,並不限於政治方面,凡與社會各部分有關係之事業,皆有傳為之代表。以行文而論,每敘一人,能將其面目活現。”

    說《史記》為“無韻之離騷”,指它的文學價值。

    《史記》又是一部傳記文學名著,有著很高成就的文學價值。繼承了先秦散文語言生動準確、敘事簡練明達的優秀傳統,奠定了史傳文學的堅實基礎,在散文發展史上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從《史記》開始,中國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性敘事散文。

    《楚辭》是戰國時楚人屈原等作家的作品,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離騷》在文學方面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司馬遷的《史記》也是如此。他運用時代語言,刻畫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生動而簡練。《史記》的人物傳記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節,簡練生動,繪聲繪色,一些人物和故事流傳至今。司馬遷將中國古代散文推向了新的、難以企及的高峰。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都以《史記》為典範。

    由此可見,魯迅對《史記》的評價是十分準確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一評語也具有很高的水平!

  • 4 # 誰是誰的菜

    確實是這樣,本人也有同感。歷史賦予文學性,難免不會偏離其客觀存在的真實性。

    《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成為後世紀傳體史書的典範,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該書記事上起傳說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的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功臣權貴的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言行的事蹟,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

    司馬遷的《史記》是以記錄史實為根本,但他寫的文筆簡潔,語言生動,刻畫人物栩栩如生,所以也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不僅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有力依據,同時也在文學界有著很高的地位,對於後代文學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描寫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所以魯迅先生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人們的說話習慣,側重點往往都在後半句。我想魯迅先生也不例外,他這句話的重點就是“無韻之離騷”。先生提示後人把《史記》當成文學作品讀會更好,當然也絕不能忽略它的史實根本性。

    至於,《史記》有沒有因為其文學性的存在,而給後人呈現一些偏離的史實呢?這好像是一個題外話。其實不然,正是有了一些史實的偏離,才會使“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了側重點。

    但從消極的方面說,也正因為司馬遷在著文的過程中寄託了過分強烈的愛憎,使得他對歷史人物的認識與評價可能偏離相對客觀的立場。

    我們先看一下司馬遷的簡歷。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表面上看來,司馬遷真的是一個不畏權貴、剛正不阿、勇於直諫的忠良之臣。他的史書真實性應該很高,不會有什麼個人主觀因素在裡面,也不會去粉飾歷朝的統治者。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他的確不會故意寫統治者的好話,那是因為他悲慘的個人經歷,使他對統治者,內心充滿了怨恨和不滿。所以他筆下對統治者的描述,難免苛刻一些。相反,對和他有著相同悲慘經歷的人,產生同情和共鳴,從而筆下留情,一味地褒獎他們。

    下面試舉幾例,以說明司馬遷寫《史記》並不是那麼的客觀公正。

    受漢武帝殘害而遷怒於秦始皇和劉邦

    秦始皇,首位完成了華夏大一統的始皇帝,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為大中華幾千年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作了個榜樣。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偉大的王者。而司馬遷在書中卻把秦始皇寫成了一個暴君形象,反而對秦始皇的偉大功績不予歌頌。

    漢高祖劉邦平民出身,文不能書,武不能戰,“智不比張良、勇不如韓信、才不敵蕭何”。但他善用人才,周圍聚集了那麼多安邦定國的良才。利用秦末暴亂之機,滅秦建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劉邦,從一個小小的沛縣泗水亭長,逆襲成開國黃帝,毫無疑問他也是一個成功人士。可司馬遷在史記中,卻把劉邦寫成了一個地痞流氓、無賴的形象。

    還有漢武帝劉徹,在位五十多年,中央集權達到了巔峰。他透過武力征伐的方法將漢帝國的版圖擴大了一倍,奠定了今天大中國版圖的基礎,並且狠狠打擊了北方的匈奴。漢武大帝劉徹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了吧。可司馬遷呢,卻著重描寫劉徹大修宮殿,濫用民力,對其雄才大略、豐功偉業卻輕描淡寫。

    對和自己一樣倒黴、失敗的項羽和李廣卻格外的青睞。

    司馬遷用大筆墨寫項羽死前的悲壯。為了把他寫成一個悲劇英雄,而對項羽的殘暴,屠城,殘殺百姓,活埋秦軍戰俘等卑劣行徑,卻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李廣一輩子沒能封侯,最後自殺,實在是倒黴透頂。李陵是李廣的長孫。司馬遷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這諸多的因素導致司馬遷一定要特意的美化飛將軍李廣。就連大名鼎鼎的衛青霍去病這兩位名將,在史記裡的戲份也沒有一個李廣重。

    由此可見,司馬遷寫史記,投入的個人感情太多了,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客觀公正。魯迅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就是要告訴後人《史記》是一本史書,更是一本文學作品。

  • 5 # 語文新思維

    “史家之絕唱”是讚美《史記》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是史書中最好的。

    為什麼是“無韻之《離騷》”?而不說“有韻”呢?因為《離騷》是楚辭體,通篇帶“兮”(楚地民歌的語氣詞),押韻。《史記》是紀傳體通史,散文化的,不押韻。加上《離騷》是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故稱“無韻之《離騷》”。是讚美《史記》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所以,魯迅先生是從史學和文學兩個角度評價《史記》的。

  • 6 # 斌鄉劉金良

    周樹人老老生是第二個屈原先人!離騷與吶喊。司馬遷先人是真實的歷史記錄人!屈原先人與周樹人前輩是把窮人放在心❤上的人!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 7 # 心畫齋主人

    我覺得這是至今為止對《史記》最簡潔最大的褒獎。

    寫史記的人允許時間地點及事件的零星差錯,但絕不可無中生有的杜撰。魯迅精通《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既對《史記》的史料翔實讚歎,又對文筆的優美喻以《離騷》給予褒揚,可見《史記》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姐妹緣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