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劍倚天77530517

    《水滸傳》裡的一百單八將裡,要推其首領宋江,因為宋江一直是被其他梁山好漢所推崇的"公明哥哥",足見宋江的威望之高了。在宋江掌管梁山之後,就預見性的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聚義"與"忠義"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眾好漢"聚義"的初衷就是殺富濟貧,推翻宋朝趙家皇帝,而"忠義"就不同,就是忠於宋朝皇帝,不做所謂的"逆臣賊子",以達到拜官封候的罪惡目的!而宋江恰恰就是這樣的投降派,並且很有先見性的知道梁山起事很難成功,便帶著梁山好漢去朝廷招安,其結局之悲慘,可想而知!這就是投降派的下場!!!

  • 2 # 樹先生的鞋子

    《水滸傳》是公認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不少思想史家、文學家在開列的“青少年必讀書目”中,都有《水滸傳》,金聖嘆更是認為,《水滸傳》在“懲惡揚善”,對人的教化作用上,與“四書五經”相同。 “《水滸傳》有大段正經處,只是把宋江深惡痛絕,使人見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從來人卻是不曉得。”(《讀第五才子書法》,下引文同) “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時遷、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 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底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 《水滸傳》只是寫人粗鹵處,便有許多寫法。如魯達粗鹵是性急,史進粗鹵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鹵是蠻,武松粗鹵是豪傑不受羈絆,阮小七粗鹵是悲憤無說處,焦挺粗鹵是氣質不好。 《水滸傳》一個人出來,分明便是一篇列傳。至於中間事蹟,又逐段逐段自成文字,亦有兩三捲成一篇者,亦有五六句成一篇者。 《水滸傳》寫一百八個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樣。若別一部書,任他寫一千個人也只是一樣,便只寫得兩個人也只是一樣。” 金聖嘆有很多地方畫龍點睛,把全書人物、故事貫穿一線,使人讀之,不覺其繁複,只覺其精彩。記得從初中時就開始粗讀過《水滸傳》,後來在高中階段,隨著“評《水滸》,批宋江”運動的開展,又翻閱過該書。應該說,對該書的故事情節、人物性格還是略知一二。這次閱讀,距離初中時的第一次閱讀,時間跨過了近40年,這些年來,尤其是大學畢業後,工作之餘,閱讀是我生活的常態,就如一副楹聯說的:“非關因果方為善,不計科名始讀書”。但老實說,從沒有讀過像金評《水滸傳》如此精彩絕倫的書籍。讀這本書,就像臺灣哲學家錢穆先生說他自己一樣,此前儘管讀得爛熟,“卻如同未讀”。足見金評的過人之處。“金評水滸”告訴我們這樣幾條重要資訊:一,一部《水滸傳》,施耐庵著力描寫,也是最被褒揚的成功人物是武松,其次是魯達和李逵。二,《水滸傳》表面上看是頌揚宋江的忠義,實際上是無處不在張示宋江之惡。在上梁山之初,就把晁蓋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待到晁蓋死後,更是肆無忌憚地明確要“替天行道”,除了不遵守晁蓋遺囑,讓出“第一把交椅”外,還運用各種權術,穩固自己的地位。三,《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最讓金聖嘆敬佩的作家了。他對《水滸傳》的故事情節的安排無不讚美有加,對每位人物出場和個性都有獨到的點評。甚至某個人物的某一件事,相隔了好幾章,金聖嘆都能使其前後貫通,渾然一體。四,金聖嘆點評《水滸傳》,儘管在每章的開頭有總評,文內有插評(和眉評),然而更多地從文章技法、結構、語言風格上評點,而對其每個章節的中心思想卻涉及得並不多。這應該是金評水滸的一個小小的缺憾。五,金聖嘆指出,雖然晁蓋是作者憑空加上的一百單八將之外的重要人物,但晁蓋的死,宋江卻有間接地謀殺嫌疑。因為自從宋江上山後,每有戰事,宋江都要極力阻止晁蓋下山,表面上看是愛護晁蓋,擔心他的安危,實際上卻在“架空”晁蓋,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唯獨曾頭市一戰,宋江沒有勸阻,晁蓋一去就中了毒箭,回山不久就去世了。 當然,讀過金聖嘆的評點,回頭再細想。《水滸傳》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很多地方這些所謂的“好漢”常常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他們不但動輒濫殺無辜,而且動輒就同時把被殺物件剜心割肝。宋江用各種極端的手法騙取一些官員上山,這些被逼無奈上山的英雄卻對宋江沒有異心,沒有怨言,這是不可思議的。再就是,在“三打祝家莊”一場戰役中,不但殺死了扈三孃的未婚夫祝彪,而且被魯莽的李逵殺死了扈太公一門老小,這扈太公不是別人,正是後來梁山泊的一員重要頭領一丈青扈三孃的老爹。然而沒見扈三娘對李逵有任何不滿和要復仇的意思,並且聽從宋江的安排,嫁給好色之徒矮腳虎王英。這些明顯的疵點和結構上的漏洞,雖然沒有被金聖嘆點出,卻是不能自圓其說的。再就是金聖嘆指出的另外幾處缺憾:史進尋王教頭不見,一憾也;張青店中麻殺一頭陀,竟不知名姓,二憾也;祝家莊祝氏三傑的武師欒廷玉死得不明不白,沒有交代,三憾也。有此三憾,就不能說《水滸傳》完美無缺了吧?順便說一下,周錫山先生點校,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金聖嘆全集》編校粗疏,錯別字滿篇,浪費紙張和金錢,千萬別購買。嶽麓書社出版,羅德榮點校的《金聖嘆評批本水滸傳》,雖是橫排,但把金聖嘆批文全用紅字型標出,看上去賞心悅目,值得擁有一套。我為了不留遺憾,又購買了鳳凰出版集團(原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陸林先生點校的豎排本《金聖嘆全集》,錯別字很少(並非沒有),值得收藏。

  • 3 # 鳳凰涅槃雙魚座

    行者武松 大智大勇

    看破紅塵 削髮為僧

    招甚鳥安 先見之明

    替天行道 痴夢成空

    忠義堂噱 惑其神經

    單臂擒臘 誰與爭鋒

    奈何梁山 亦崇功名

    八百水泊 再無英雄

  • 4 # 風影谷

    要說誰最有先見之明還真不好說,因為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一樣,行為就不一樣,沒有辦法比較。但是有這麼幾位不得不提,他們算是很有先見之明的了:

    第一位是智多星吳用,是梁山上的元老級人物。在水滸中,吳用本是一個落魄秀才,在晁蓋的村子裡當鄉村教師,應該說和晁蓋的關係非常要好,要不然晁蓋也不會將奪取生辰綱的事情告知吳用,雖然吳用的計謀並不怎麼高明,但畢竟還是成功了。在宋江來到梁山後,吳用很快就洞悉了宋江的抱負和意圖,那就是要透過詔安來達到做官的目的。作為晁天王同甘苦共患難的弟兄,吳用本應及早將宋江的想法告訴晁蓋,用自己的才智輔佐晁天王對抗宋江。那樣的話,宋江是不會有機會做大的,晁天王慘死的悲劇就可以避免。宋江的結局要麼下山,要麼鬱鬱而終,其他人跟著晁天王,雖然沒啥大的作為,但卻能夠一直過著天天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逍遙日子,這也是魯智深、武松、三阮、李逵等大多數梁山好漢上山的目的。

    但吳用作為一名從小接受儒家思想薰陶的知識分子,內心是非常渴望做官去有所作為的。所以他選擇站在了宋江的一邊,幫助宋江收買人心,架空晁蓋,並設計除掉了晁蓋這個詔安路上的最大的絆腳石,最終詔安成功。雖然吳用的行為讓人很不齒,但不得不說,吳用確是很有眼光的,具有先見之明的,他看出晁蓋雖然忠厚義氣,但胸無大志,跟著他是不會有前程的,只能幹一輩子的黑社會,而吳用的選擇實現最終實現了目標。

    第二位是公孫勝,入雲龍公孫勝本是個道士,也是因為生辰綱結識了晁蓋、吳用等人,同吳用一樣,也是梁山上的元老級人物之一。與吳用不用的是,公孫勝作為道士,與儒家弟子有著天然的區別,他並無拜相封侯、封妻廕子的想法,而與晁蓋等人是比較相似的。作為晁蓋的親信下屬,他也早早的看清了宋江的真實面目,便找個理由尋仙問道去了,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成為宋江撈取政治資本的犧牲品,落了個好的結局。

    第三個最重要的就要算宋江了。宋江在上梁山之前,就已經宣告遠播了,黑白兩道,朋友無數,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宋江的先見之明瞭,為什麼要處心積慮的結交這麼多人,明顯是為以後做大事鋪路。晁蓋請宋江上山,宋江為什麼要拒絕呢?正是因為宋江看得遠,他明白落草為寇不會有好的結局。

    在他被逼無奈上了梁山後,從一開始就在考慮梁山的發展問題了。一開始就確定了透過壯大力量、震懾朝廷、爭取談判、實現詔安的這一條曲線報國的策略。他做的每一件事,從誘降朝廷軍官、賺人上山,到除掉晁蓋、招兵買馬等,都是圍繞這一主題。

    宋江作為梁山的決策者,可以說,為梁山選擇了一條最為明智的路。如果不詔安,結局只有兩個,要麼散夥,亡命天涯,要麼被官兵剿滅,身首異處。拋開宋江的人品不論,宋江絕對是一個有謀略、有遠見、有抱負的領導,放到當下,他絕對會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 5 # 史得其說

    《水滸傳》中有先見之明,能預測未來的人有兩位:一位是五臺山智真長老,一位是二仙山羅真人。這兩位一僧一道,曾點出天機,道出宋江等人最後結局,這兩位屬於不世出的隱藏高人。若是縱觀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中,最有先見之明的我認為是入雲龍公孫勝。此人正是羅真人的徒弟,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本身就是半仙之體。本為修道之人,因生辰綱一事,應七星聚義。鬧江州之後,以歸家探母為名,脫離梁山。直到高唐州,為破高廉法術,兩度請得公孫勝出山。破遼之後,公孫勝成為第一位離開梁山的人,回到二仙山跟隨師父繼續修煉。公孫勝在羅真人身邊,羅真人會把其中一些預測的事情告訴公孫勝,讓公孫勝遠離梁山這個“火坑”。而公孫勝也能看出宋江等人的結局,既然無法改變,那就功成身退。所以,我認為公孫勝是最有先見之明的,也是我最佩服的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冷藏庫控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