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0517599371

    首先,App獲取個人資訊必須徵得使用者同意,是政府的要求

    我們開啟一個App時,會彈出一個需要使用者確認的框,上面會寫需要你授權個人資訊的讀取許可權,這個措施本來的目的,正是限制App過分獲取我們的個人隱私。有些App開發者為了達到一些非法目的,會過分的讀取個人資料,舉個例子,之前市場上有一個電子相簿App,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居然會偷偷讀取個人銀行賬號資訊,這樣肯定是不合理的。因此,為了限制這種行為,政府要求所有App必須明確徵得使用者同意才能獲取對應許可權。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要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

    其次,App只能獲取必要的許可權

    題主說的打開個連結看文章也需要獲取個人資訊,這樣肯定是不對的,我推測可能是後臺下載了App偷偷在手機裡安裝好了,然後等你點選看文章時,再假借文章之名讓你點選同意獲取,最後許可權實際給到了那個非法App上。正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國家連續釋出了《個人資訊保安規範》、《網路安全實踐指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基本業務功能必要資訊規範》等多項法規,對App可以獲取哪些使用者資訊進行了嚴格限制。

    補充說明:法規內容涵蓋金融借貸、網上購物、短影片、新聞資訊、地圖導航、網路約車、即時通訊社交、社群社交、網路支付、快遞配送、餐飲外賣、交通票務、婚戀相親、求職招聘、房產交易、汽車交易等 16 類常用移動 App

    比如金融借貸類的App,只能收集手機號碼、賬戶資訊、身份證資訊、個人徵信資訊等在內的7項內容,如果App獲取的資訊超出了這些範疇,使用者可以向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進行舉報。我平常上網下如果發現了此類現象,都會順手舉報出去,我們的一個小小的善舉,有可能幫忙他人避免受害,畢竟網路安全人人有責。

    最後,App過多獲取資訊危害很多

    有些朋友可能覺得個人資訊又不值錢,給他們也沒啥,反正我的錢都在銀行裡存著,又丟不了,這個想法就大錯特錯了。舉個典型的例子,大街上經常會遇到掃碼裝App送小禮物的,推銷人員幫你裝好App,接下來App會蒐集包括銀行卡賬戶、個人通訊錄在內的所有資訊,最後這些資訊被層層販賣給一些電信詐騙商。這些人的套路千奇百怪,有的可能假冒你向你父母要求匯款,有的可能經常打推銷電話給你,有的可能在你網購時建立假的付款碼替換真的,誤導你把錢付給騙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晉南北朝時出現過哪些直接間接拯救了漢人避免滅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