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嗯嗯嗯嗯嗯嗯嗯嗯dhh

    還好吧代表什麼意思?意思是指這是華人表達不滿意時一種普遍的語言習慣。意思是這件事與自己的期待並不十分相符,但是我勉強能夠接受。那麼到到底是哪些部分不滿意呢?如果我說出來,我又擔心傷害你。所以我用:“還好吧”來表達,既保護了自己,又不至於讓你覺得我太挑剔,但是這樣的表達方式,無法讓對方瞭解你的真實意圖,反而會容易引起很多誤會。這裡給樓主舉一個我在地鐵上親身經歷的親子對話:地鐵站裡,電梯上,聽到我身後一位五六歲的孩子在和媽媽進行著下面的對話:兒:“我現在就是有點困,想睡覺。媽媽,你呢?”母:“還好吧!”兒:“什麼?”母:“還好吧!”兒:“你說什麼?”母:“還好吧!”兒:“‘還好吧’是什麼意思,媽媽,你困嗎?”母:“還好。”兒:“你想睡覺嗎?”母:“有點兒想。”兒:“你也有點困是嗎?”母:“嗯。”對話結束,母子倆都不說話了。這是一場真實的對話,看到這種情景,我的內心很不平靜。對孩子,我既心疼又佩服。心疼的是孩子只是想要知道媽媽的真實感受,但是一直得不到媽媽正面的回覆;佩服的是,當孩子得不到媽媽的正面回覆,而且無法理解媽媽口中的“還好吧”是什麼意思時,一直沒有放棄,不斷追問,直到他得到了媽媽“有點困,有點想睡覺”這個近乎真實的迴應後才肯罷休。我佩服的是孩子的堅持和智慧。對媽媽,我更多的是引發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媽媽當然知道孩子想得到的是自己困與不困的感受,而自己到底是困還是不困,這個感受自己很清楚。為什麼媽媽不能明確的告訴孩子,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用“還好吧”這樣一句模稜兩可的話迴應自己五六歲的孩子呢?媽媽不能真實表達的背後,是出於哪種顧慮?她在掩飾什麼,害怕什麼?是否,真實的表達出我們的感受,我們會失去某些東西,會影響我們內在的安全感?我知道,這不是那位媽媽的錯。因為不論是我們從小接觸的教育,還是整個社會文化,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感受並不重要,一旦我們開始說真話,我們將得到的有可能是別人的批判,指責,我們無法接受那樣的結果。比如孩提時期的我們,如果坦誠地告訴家長:“學習太辛苦了,我不喜歡上學”,得到的有可能是:“不上學你想幹嘛?長大了去放羊嗎?”那時候我們就學會了,如果不想面對那樣的指責,我們只能將自己的感受深深隱藏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相對安全。比如工作中的我們,如果對老闆說:“我真的不喜歡這份工作,我煩透了每天加班!”得到的結果有可能就是老闆的一句冰冷的回覆:“那你別幹了,捲鋪蓋捲走人吧!” 那樣的結果令我們恐懼極了,所以我們寧可忍受著對工作的不喜歡,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以為這樣我們才能夠維持生活。 這到底是誰之錯?如果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承擔者,追根溯源,可能要找到上古時期了,可能要追溯到有了人類開始。所以,這個責任,我們只有自己承擔起來。記得哪裡看到過這樣一句流行語:“不是你的錯,但卻是你的責任”。 為什麼父母要承擔起這份責任來?因為你選擇了做父母,你選擇了不再因為不會表達所帶來的悲劇在你的孩子身上繼續上演。所以我們需要從自己做起,學著去感受自己,認識自己,學著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讓孩子感受到有個人願意去讀懂他,他便不再需要用叛逆,發脾氣,甚至各種各樣我們父母無法接受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就像地鐵上的這對母子,如果,媽媽在聽到孩子說自己很困的時候,能夠給孩子一個正向的,明確的迴應:“哦,寶貝你困了是嗎?今天確實玩的太累了,媽媽也有點兒困了。”是否,比那句“還好吧!”更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和關注呢?所以,為了對我們為人父母的這個選擇負起責任來,為了讓我們的下一代收穫更多的平靜與喜樂,是否,我們有必要學習一些專業的家庭教育知識呢?既讓自己少走彎路,又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這是我在地鐵站裡的一點小小的思考。分享給大家,供大家一起學習和探討。!!準確回答了還好吧代表什麼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試述網路資源和資料庫的優勢?如何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