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意識成交創始蔣明紅

    這個問題好“高大上”……畢業於MBA的蔣老師還是試著來回答這個財經領域的專業問題。

    產學研合作模式,早在經濟類的很多教科書上就有了……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今天,如果我們還來探討產學研的理論,可能就不是蔣老師回答這個問題的“初衷”了……

    蔣老師只是抓住這五個關鍵字——“企業為核心”。既然是這樣我們是否可以把“突破產業壁壘,以產學研合作模式當成一個平臺來經營呢?

    怎樣來操作呢?

    1.團隊組合。分角色:

    ❶專家(或大學教授)一般以理論為主來研究一些突破產業壁壘前沿性的問題;

    ❷企業家。總是站在企業(或實業)能出效果的角度,執行力也比較強。

    再好的理論一定要在實踐中出效果才是最實用的……是這樣的嗎?

    2.主張競合。現實中的企業多數是“各自為政”;這樣不僅會浪費很多資源,同時也是形成產業壁壘的重要因素。多數企業試圖打敗競爭對手……

    這讓我回憶起自己在2004年開創環保專案時,把競爭對手“全軍覆沒”了……最後我只有“獨孤求敗”!那時才去讀MBA。

    當我讀完MBA之後,才知道一定要分給競爭對手“一杯羹”;“眾人拾柴火焰高”!有競爭對手一起宣傳,人多力量大,競爭對手“死了”,一個人做宣傳推廣,這樣的力量畢竟有限……由此,形成產業壁壘也是自然……

    有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一個老闆和另一個老闆在一條街上做同樣的生意。做得好的這個老闆是怎麼做的呢?他們雖然都做同樣的行業,做得好的老闆,總是在“篩選”他的客戶,被他“篩選”掉的客戶,他就送給競爭對手……最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

    從這個故事給到我的啟發是:在這個社會上,個人是做不完所有的事,這種競爭合作的模式在21世紀的今天是值得推崇的。

    其實一個好企業,本身團隊組合非常重要。我們試想一群“牛人”在幹一件事情,一定會“得心應手”……是這樣的嗎?

    產學研的合作模式一定會“打破傳統”的產業壁壘與利益相關者一同把自己的“絕活”貢獻,而為社會創造更多有用,且實用的價值……

    上述是蔣老師一些膚淺的認識,不知達到提問者的需求了嗎?

    蔣老師是站在企業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不一定全面,畢竟蔣老師不是全才……蔣老師的“絕活”是將“人性營銷”用於企業,讓企業更快速的出效果,實現中小企業創業者的夢想!

    如果突破了產業壁壘,將產學研的合作模式以平臺的模式來打造一個企業,又有了“人性營銷”將會是什麼效果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吐蕃存在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