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帝國的餘暉

    1883年,為了將越南完全變成法國的殖民地,同時解除越南和清國的蕃屬關係,開啟中國的西南大門,中法兩國爆發戰爭。1885年老將馮子材帶領軍隊在中國鎮南關取得了對法戰爭的勝利,世人本以為清廷可以乘勝追擊,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竟然與法國殖民者簽訂《中法新約》,導致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中國明明已經取得“鎮南關大捷”,還要與法國侵略者簽訂不平等條約。其實事實並不是所看到的那樣,其中也充滿了些許無奈罷了。

    首先從兩國的國情分析,法國那時是一個工業強國,實力強勁,僅次於當時的英國。連那時的德國、美國都無法與法國相比。此時的法國積極在全球搞殖民擴張,地處中南半島的越南已被其視為囊中之物。反觀當時的中國,仍然是一個極為落後的封建農業國。雖然早已開展了以“自強”、“求富”為目的洋務運動。可是隻學器物,不學制度和思想的自強運動,終究治標不治本,無法挽回大清帝國日漸衰落的國勢。這場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的碰撞,處於弱勢的清廷絲毫佔不到便宜。

    其實早在兩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被西方列強實力碾壓,割地賠款,喪權辱國,財政狀況本來就捉襟見肘。要知道打仗本來就是燒錢的活動,打的就是經濟實力。沒有足夠的財政支援,戰爭是無法繼續進行下去。當時的中法戰爭已經持續了兩年,清政府各個方面耗資已達一億多倆白銀,在外面又欠了一屁股債。再打下去不僅本華人民受不了,政府也得關門倒閉。同時由於戰爭後階段是在中國本土進行,法國海軍長驅直入,全殲福建水師,佔領部分中國沿海港口,封鎖中國的對外貿易,使中國陷入了嚴重的危機。清政府擔心再不與法國談判,可能會激起民變和兵變,所以清廷希望抓緊和談,結束戰爭。

    法國這方面也有點吃不消了。畢竟法華人是離開本土遠端作戰,人生地不熟。對戰爭的勝負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加上鎮南關大捷狠狠打擊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使列強震驚!列強們也不希望戰爭繼續下去,如果再打下去,萬一華人獲勝,將大大鼓舞華人反抗西方列強的信心,這對於以後西方列強在華利益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英、美、德等列強積極調停,從中斡旋。

    當清廷乘著鎮南關大捷向法華人提出和談時,法華人就坡下驢,同意和談。最終兩國簽訂《中法新約》,中國退出越南,承認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不久之後,中國西南門戶大開,雲南、廣西等西南幾省逐漸淪為法華人的勢力範圍。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簽訂的第一個不賠款、不割地的條約。中法戰爭以後,中國加緊海防建設,劃臺灣為行省,組建北洋海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因不存在的事物而恐懼,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