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生秋死
-
2 # 九門提督坎震離
只要人性無法改變,這事兒就解決不了。導致經濟危機的原因很多,最關鍵就是人性的貪婪,高度逐利且追求利益最大化。
我們以現在的房地產為例,這簡直就是可以導致經濟危機的導火索。如果沒有調控,放任自流,我們都會瞬間被洗劫一空。
一套房子實際成本是多少?在農村自己修一套房子,60萬帶裝修,基本可以到200平米了。但是在城市呢?60萬差不多就是夠首付還剩一些。但是房子被不斷炒作,升值,一套房子價值上幾百萬。
深圳一套小房子2000萬+。房子的實際成本沒有那麼高,房子最核心的還是居住價值。這是他的根本。當它作為一種資產,一種隱形資產的承載物,遠遠超出了其實際價值。
我們很多人都會感覺很有安全感,我有一套房,價值上千萬。一下是千萬富翁了。你沒有變現的時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房子仍然只是使用價值。只有賣出去,才會成為真正的收入。一千萬是個什麼概念?一千萬一個小城鎮3口之家一輩子都賺不到那麼多錢。
當突然有一部分人選擇賣掉房子獲取實際利益的時候,本來這是沒有什麼太大影響的。但無奈的是,我們的房地產業發現,這賺錢太容易了,就拼命多修房子,多賣房子,多炒房子。供遠遠大於求了。
我們現在不買房子就難道沒地方住了嗎?不是。我們現在人口老齡化,提倡生二胎,如果人口增長,需要那麼多房子,但現在在減少啊。房地產商是不會考慮這些問題的,只要能現在賺到更多錢,管他呢。
經濟危機,潛在的問題就出現了。大家都買了好幾套房子,但沒那麼多人想買,或者想買買不起怎麼辦?降價?自己成本都那麼高,升值,更加買不起。只有捏在手裡慢慢賣。
如果有人開始拋售,只需要一點點風吹草動,大家發現海水褪去,剩下的就是一地雞毛,經濟危機就爆發了。
如果人真能按照市場需求來供應,而不是以逐利為根本目的。經濟危機才不會爆發。奈何做不到啊。
-
3 # 掙扎的小二郎
個人認為羅斯福新政是資本主義方式的改良,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危機,只是緩解經濟危機,因為生產資料私有制沒有改變。
-
4 # vipplus
不能。
首先,羅斯福新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
其次,私有制不改變,社會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存在的話,經濟危機是不能消除的。不管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一樣。
-
5 # 小蟲讀史
說到羅斯福新政,我們還得從經濟大危機說起。
股市大崩潰——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二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經濟欣欣向榮,當時美國國內普遍認為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永久上升階段,1929年赫伯特·胡佛在總統就職典禮上也講話說:“我對國家的未來沒有憂慮,它充滿希望,前途光明。”但是,沒過多久,他就慘遭打臉,而且還啪啪響。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國華爾街股票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股價狂跌。股票持有者瘋狂拋售股票,股市崩潰,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一開盤,立即掀起了瘋狂的拋售風暴。數百萬投資者指示他們的經紀人拋售股票,股價平均下降12%。正如文學評論家埃德蒙·威爾遜所說:“宛如地裂天崩,到了世界末日。”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二”。作為經濟繁榮的寒暑表的股市崩潰後,一夜之間,“繁榮”景象化為烏有,全面的經濟危機接踵而至: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劇增,人民生活水平驟降;農產品價格大跌,很多人瀕臨破產。美國曆史上的“大蕭條”來臨了。
胡佛政府的政策
面對如此嚴重的經濟危機,胡佛政府卻頑固堅持自由放任的政策,拒絕用聯邦政府的權力進行救濟,反對開設國家企業以緩解失業問題。他相信政府的主要職能是保證個人自由和公民的機會均等,堅決反對聯邦政府直接干預社會經濟生活。結果是生產日益萎縮,失業者日益增多,社會矛盾日益加劇,政治危機日益嚴重。憤怒的美國民眾把經濟危機的罪責歸結多總統本人身上,以胡佛名字為基礎的新詞彙不斷湧現。露宿街頭的人把一份舊報紙蓋在身上保暖,就成了“胡佛毯”;無家可歸者、失業者在城郊或市內臨時搭建的棚屋被任命稱為了“胡佛村”。
但是,胡佛在處理經濟危機上,他使聯邦政府做得比之前任何一屆政府都多,他是美國曆史第一位主張聯邦政府有責任干預經濟突發事件的總統。他向國會提出增加公共設施投資,鼓勵地方政府支援公共建設專案,他還同意設立20億美元的復興金融公司,以向銀行和企業提供貸款。
羅斯福新政
胡佛的小規模干預,沒能緩解經濟危機。在持續的大蕭條中,美華人渴望以為新的總統帶領他們走出危機。富蘭克林·羅斯福出現了。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宣誓就職當天,就透過廣播向全華人民宣佈:“這個偉大的國家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它會復興和繁榮起來。因此,讓我首先表明我的堅定信念: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一種莫名其妙的、喪失理智的、毫無道理的恐懼,它會把轉退為進所需要的種種努力化為泡影。”羅斯福的這一講話給了人們以信心。
當然,光靠講話增加信心是不可能走出經濟危機的。還得靠一系列措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羅斯福新政”。1935年以前為新政的第一階段,著重在復興;1935——1949年為第二階段,著重在改革,而救濟則貫徹新政始終。具體為:
整頓財政金融。主要是透過整頓銀行、統制貨幣、改革銀行體系等措施恢復銀行正常的信貸活動, 重建人們對銀行的信心。放棄金本位制, 實行美元貶值, 刺激出口;擴大聯邦儲備委員 會(美國中央銀行) 的權力;管制證券業。
調整工業生產。國會通過了《全國 工業復興法》等法案, 要求企業按部門就產品的產量、價格等制定公平競爭法規, 以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法案還規定了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標準,承認勞動者有組織起來與僱主集體談判的權利。
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政府開展大規模的救濟工作, 通過了《社會保障法》, 採取社會保障措施,對失業者老人和殘廢者給予一定的保險金,以使他們在事業或生活無助 時能夠渡過難關, 政府還舉辦了許多公共工程, 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1935,羅斯福簽署了《社會保險法》,為失業者和 老年人提供了救濟金和養老金。同年,美國國會又透過《財產稅法》。 它規定對盈利超過15%的公司徵收超額利潤稅;對5萬美元以上收入者徵收超額累進稅, 使社會財富的再分配稍顯公平。
新政的作用
新政有效地阻止了經濟危機,使國家在經濟泥潭中免遭進一步淪陷,並使某些領域出現了有限的甚至或奇蹟般的復甦跡象。但直到1939年底,大蕭條時代的許多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主要農產品仍然大量過剩;工商業也沒有完全恢復,工業生產指數仍然略低於1929年的水平;國內仍有15%的人群處於失業狀態。大蕭條時代的結束,應歸功於1939年二戰戰備開始後國防開支大幅度增加而產生的刺激作用。
新政無法從跟不上行解決經濟危機
而且,新政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這從新政的目標上也可以看出一二:大力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區域性改進壟斷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舊的社會制度的個別壞的方面,限制舊的社會制度的個別極端的表現。因此,新政只是對資本主義的一次小的區域性調整,他無法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因此,新政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
-
6 # 萬事皆空70
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不過這屬於相對過剩,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透過有效需求不足理論解釋了經濟危機發生的原因,按照凱恩斯的理論,人們天然上有儲蓄傾向,這會在全社會造成需求缺口,造成部分產品賣不出去,這就是經濟危機發生的原因,解決的辦法就是政府增加支出,彌補需求缺口,
1929年,從美國開始,爆發了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在危機中,美國經濟遭到重創,股市暴跌,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工人失業,這是傳統的政府不干涉經濟的古典經濟學無法解釋的,美國政府對這種情況束手無策,
在這種情況下,奉行政府幹涉經濟的羅斯福以絕對優勢當選總統,羅斯福上臺後,立即實行羅斯福新政,主要措施有,整頓銀行體系,復興工業,調整農業政策,讓農民減耕減產,穩定農產品價格,推行以工代賑,政府投資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羅斯福新政其實就是凱恩斯理論的具體實施,核心就是增加政府支出拉動經濟,美國的許多基礎設施比如高速公路,就是那個時候建立的,
羅斯福新政實施後,美國經濟迅速穩定下來,並逐漸恢復增長,隨著二戰的爆發,美國工業生產線更是全力開工,失業率幾乎為零,在二戰後,其他國家紛紛學習美國的經驗,全世界再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經濟危機,不過會發生金融危機,不過金融危機與工業產品過剩的經濟危機是不同的概念,
回覆列表
羅斯福新政增加政府對經濟直接或間接干預,緩解了大蕭條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
當然新政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新政所造成的政府和巨大的赤字開支,大大擴大了聯邦的權力,降低州與地方政府及個人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