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小柯南

    司馬懿有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當時曹魏政權屢屢受到諸葛亮北伐的威脅,曹魏委以司馬懿重任。在抵抗諸葛亮的戰爭中,司馬懿在軍中積累起很高的聲望。

    另一方面,自曹操一代之後,曹氏宗親人才凋零,沒有能掌管大局的軍事人才。大多數曹氏宗親躺在祖輩的功勞簿上作威作福,司馬懿平時言行謹慎,不居功自傲,得到朝中很多仕官的支援,其隱忍的性格也消除了統治者不少猜忌。

    最終司馬懿裝病騙過了當時掌權的曹爽,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奪取了曹氏政權的果實。

  • 2 # 笑傲江湖149553812

    毛澤東說:“槍桿子裡出政權”,所以兵權對於王朝更替、政權更迭的意義不言而喻。司馬懿是怎樣把兵權弄到手的呢?

    少年英才:三國是一個出神童的時代,讓梨的孔融、稱象的曹衝等,當然還有司馬懿。公元179年,司馬懿出生於今河南溫縣,他比孫權大3歲,比諸葛亮大2歲,和曹操、劉備、孫堅相比,他們是三國第二代能人。司馬懿的父親叫司馬防,官拜京兆尹,兄弟八個,被稱為“司馬八達”,司馬懿尤為出眾,《三國志》評價“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少年司馬懿未必有稱王稱帝的宏願,但絕對和諸葛亮一樣,有匡扶天下的大志。

    初出茅廬:公元201年,司馬懿22歲,當時曹操任大司空,覺得司馬懿口碑和名聲都很好,打算請他出仕做官,被司馬懿稱病推辭了(最會裝病了,後面還裝病賺曹爽)。當時的司馬懿覺得天下形勢還不明朗,曹操與袁紹鹿死誰手還不確定,是一個非常審慎和有戰略定力的人。公元208年,司馬懿29歲,赤壁之戰曹操敗北,強制司馬懿做官,任命為文學掾(參謀、秘書之類),後來讓他與太子曹丕往來遊處,官職慢慢升遷,最後做到了丞相主簿(掌管文書的高階佐屬)。

    初露鋒芒:公元215年,司馬懿36歲,當時曹操平定漢中時,司馬懿隨軍,獻上了他初出茅廬後的第一個奇計,讓曹操攜漢中大勝之軍,攻擊蜀中未穩劉備,徹底平定西南,剷除禍端。但曹操卻來了一句“人苦於不知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創造了一個“得隴望蜀”的著名成語。如果此計成功,劉備極有可能在益州站不住腳,也就沒有後來的三分天下了。司馬懿眼光之獨到、計策之狠毒,絕不在諸葛亮之下,成功晉升為與曹操、諸葛亮、魯肅並列的三國四大戰略家之列。但是讓曹操也意識到了司馬懿的不凡,發現了他有“狼顧之相”,有稱王稱帝之能,並警示曹丕要防備司馬懿。緊接著,司馬懿出了第二個奇計,曹魏屯田制,歷史影響十分深遠。特別是關於發動襄樊大戰,威震華夏,曹操幾欲遷都,司馬懿又一次展示令人驚歎的戰略才能,認為“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結果呂蒙襲殺關羽,蜀漢從此沒落。

    水漲船高: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司馬懿41歲,被封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仕途從此風生水起。一年後,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公元225年,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仕途更加平步青雲。特別是曹叡繼位後,與曹真、陳群、曹休併為輔政大臣,開始位極人臣。

    初掌軍權:公元226年,孫權來犯,司馬懿擊退孫權、諸葛瑾、張霸三路大軍,從此初掌軍權。公元227年,孟達反叛,司馬懿閃擊孟達,讓他開始有了軍功,展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公元230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後,魏明帝曹叡決定出兵伐蜀,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曹真、張郃兵分三路會攻漢中,後無功而返。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作為統兵主帥,在曹真之後第一次獨立指揮大軍與諸葛亮對壘,最後蜀軍糧盡退兵。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與司馬懿對陣五丈原,最後諸葛亮油盡燈枯、蜀軍無功而返。公元238年,司馬懿出兵遼東,斬殺公孫淵。魏明帝在位的12年,司馬懿南征北戰,建立了卓越功勳,積累了崇高的個人威望。

    韜光養晦:公元239年,魏明帝死後,幼主曹芳繼位,司馬懿和曹爽同為託孤大臣,位極人臣。從239年—249年,曹爽和司馬懿進行了長達10年的權力爭奪拉鋸。剛開始,曹爽和司馬懿並駕齊驅;之後,曹爽大權獨攬,司馬懿韜光養晦;曹爽在沒有節制的權力上,變的為所欲為,縱容手下,逐漸丟失威望民心,時人為之謠曰:“何、鄧、丁,亂京城”。公元248年,曹爽不放心司馬懿,派人探望,司馬懿裝病賺曹爽,讓曹爽放鬆了警惕。

    突然發難:公元249年正月,曹爽帶著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病的都快要死了的司馬懿突然活過來了,帶領三千死士突然發難,控制京城,和曹爽談判。騙了曹爽後,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等;魏帝曹芳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加封食邑二萬戶,特許奏事不名,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從此,司馬懿真正的大權在握,擁有了殺伐決斷的權力和改朝換代的實力。

    所以,司馬懿掌握兵權,始於魏明帝登基初期,但那時候,魏明帝大權在握,隨時可以奪走司馬懿的兵權。直到公元249年的高平陵政變,司馬懿才真正的完全掌握了兵權。人生於世,其實輝煌的時間也就幾年而已,一生其他時間都是在為這最輝煌的幾年做積累而已,所以,勝敗榮辱,還是應該看淡些,因為我們不知道那輝煌的幾年會是什麼時候。而這時候,同齡人諸葛亮已經長眠地下15年了,連小他8歲的曹丕也長眠地下23年了,只有孫權暫時還活著,活著真好,活著就有希望。

  • 3 # 蘇沉船

    司馬懿是憑才華得到曹丕直接授予兵權,他在曹操、曹丕執政的時代展示過非常過人的才能,司馬懿就職軍事、文書、參謀、檢察、行政多方面工作,是一個全能的多面手。

    當時受到重視的劉曄、董昭、趙儼、杜畿、陳群都很有才幹,但沒有一個人像司馬懿這樣是全能型人才。

    以司馬懿的才能加上和曹丕的關係,自然而然在曹丕稱帝后成為輔政大臣。司馬懿在曹丕時期轉任撫軍、御史中丞、尚書僕射等工作,也展示出多面才能。別人多是在一個部門混到老,只有司馬懿可以在任何不同的部門都能發揮出才能。

    曹丕最早是把司馬懿當蕭何來用,曹丕負責率軍親征,陳群隨軍排程,司馬懿留守後方管理行政事務。

    《晉書·宣帝紀》:六年,天子(曹丕)復大興舟師徵吳,覆命帝(司馬懿)居守,內鎮百姓,外供軍資。臨行,詔曰:“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天子自廣陵還洛陽,詔帝曰:“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於是帝(司馬懿)留鎮許昌。

    這個模式是曹操時代一種翻版搭配,他們的作用相當於:

    曹丕=曹操,率軍親征四方。

    司馬懿=荀彧,坐鎮後方執掌行政。

    陳群=荀攸,隨著出征,擔當謀主。

    曹真=夏侯惇,統領中軍兵權。

    曹休=曹仁,坐鎮一方。

    劉曄=郭嘉,籌謀劃策。

    在曹丕臨死前,司馬懿、陳群、曹真都獲取了禁軍兵權與行政大權,曹休原本就掌控東南大軍。

    曹叡上位後反而開始削弱司馬懿實權,把司馬懿外放出中央去荊州領兵,這時司馬懿看上去兵權更多,卻丟掉了中央執政實權。曹叡反倒把陳群留在中央,將司馬懿和陳群的位置調轉。

    隨著曹休、曹真早早病逝,滿寵、田豫身為外將,常常受到朝中之人誹謗,兵權無人可委,司馬懿于軍中的聲望也就越來越高。司馬懿就憑藉這個特殊的政治環境積累到極高的名望,隨著司馬懿遠征遼東大破燕國,魏國中已經沒人敢跟他比軍功。

    按常理司馬懿身為外臣,已經不在輔政大臣行列,因為劉放、孫資懼怕新上臺的夏侯獻、曹肇、秦朗等人報復他們,就藉機促成司馬懿回朝輔政一事。

    司馬懿能篡權的主因還真不是兵權,而是讓他重新掌握中央執政權,獲取了左右魏國決策的權力,在朝中積累到政治人脈和聲望。

    曹丕的外甥荀霬是司馬懿的女婿,也就是荀彧的孫子,陳群是荀彧的女婿,理論上司馬家、陳家就是親曹家族,四家形成政治聯姻,因為在政治層面司馬家和曹家從來都不是對立了,才更令人防不勝防。

    司馬懿的上位更多還是權力失衡所導致,原本曹真、曹休、陳群可以做到制衡,曹丕給司馬懿兵權一點問題都沒有,可是曹叡死後就沒人能制司馬懿,司馬懿內心的慾望也就被放大了。

  • 4 # 鴻哥iouyh福小鋪

    說來話長,簡單扼要的說司馬懿取兵權的道路就是三顧茅廬的2.0版本。

    諸葛亮如何讓劉皇叔三顧茅廬,司馬懿就是如何讓曹魏不得不拱手將兵權送交到他手中。

    而後鞏固之路可以參考諸葛亮在白帝城,即便劉備都曉得諸葛亮對其身後的可怖,但也無可奈何,司馬懿也是一樣,就算曹魏明知道兵權授予司馬懿是非常不妥,但奈何還是不能取回。

    這就是高手的厲害之處,想要的東西,對方只能乖乖送上來,而且還得跪求收下,即便知曉此舉是愚蠢至極,但仍然不得不完全依賴仰仗。

  • 5 # 種地的秀才

    在當時三國的局面下,曹魏的對外戰爭主要是針對蜀漢,司馬懿深知身當對戰蜀漢重任的,實際上就掌握了曹魏的軍事重心,掌握、利用曹操的戰略方針加上自己的經驗和見解,反對對蜀的戰略進攻方針,把曹真推下臺,自己就擔任了防蜀得重任,利用職權發展自己的勢力,把那些一心忠於曹魏政權的人,利用諸葛亮這把刀一一清除比如張郃,之後堅壁固守拖死諸葛亮,防禦方針完全成功,便在實際上掌握了曹魏的軍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對網路歌手有什麼看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