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仁水樂

    這兩種現象其實歸指的是一個問題,那就是終極關懷。

    生物的生存與死亡,其實也就是自然規律下的新陳代謝。有生則有死,有死必有生。這二者原本是一樣的生命過程。不過,強勢的人類總是重生輕死、愛生憐死、強生弱死。

    死去元知萬事空。

    人到死之末途,世間的榮辱恩怨、是非成敗將要與己無干,別人對自己再也構不成威脅且自己也不可能再對別人有所傷害。是以此時的殷殷叮嚀,在活著的人看來就備顯溫馨與良善。推己及物,鳥雀的死前呢喃,也讓人倍感弱小者的悲哀與辛酸。

    不知回報、感恩的現代人,只有親身領會到親人、愛禽死前的掙扎與乞求,才會對人生重新認識,才能明白終極關懷對人格欠缺的我們來說是那樣的難得與可貴……

  • 2 # Jo美感Bs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

    惡,是後天形成的,為了達到目的而去傷害到別人,惡非本意,也許是形勢所迫,也許是自己懶惰,也許是急功近利,總之在我們看來,大壞人總是不近人情,不做好事,不說真話。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

    但是如果一個惡人,即將死去,那他所追求的利益也就煙消雲散,自然沒有了作惡的動機,加上將死之人往往對自己曾經犯下的惡會有些許悔恨,所以臨死的時候往往也能說出一些真話,表達一些悔恨。

    對於一個長期不做好事的人來說,做一點善良的事很容易就被人發現並擴大,猶如黑紙上的白點。

    所以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3 # TiandirenisAmituofo

    這一句出自於《論語》。論語記載說:孔子的一個弟子曾子患病了,孟敬子去看他。然後,問他有什麼話要說呢?曾子就回答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人在臨終的時候,會語重心長。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每個人自知,這一世生於塵土,歸於塵土,一去不復返,要交代的事情儘快交代,要說的話儘快說,不然就沒機會了。所以,平時藏著掖著,屬於心窩裡的話,就不由自主地要說出來。無論一個人有多好,有多壞,到臨終的時候,都會多少將心窩裡的話掏出來,因為他不想給自己留遺憾。歷史上 記載的“其言也善”就很多。下面舉上幾個例子吧。

    第一,東方朔其言也善。

    東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本姓張,字曼倩,西漢平原郡厭次縣(今山東省德州市陵縣)人。漢武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東方朔終其一身最高職務為一千石的太中大夫,以近侍的身份與漢武帝君臣相伴多年,亦對漢武帝的行為舉措做出了一定影響。

    東方朔利用其接近漢武帝的機會,察言觀色,一有機會便直言切諫。在修上林苑之事上諫武帝戒奢恤民,在昭平君殺人之事上諫武帝公正執法,在主人翁事件上諫武帝矯枉風化,等等。東方朔臨終前規勸漢武帝說:“《詩經》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武帝說:“如今東方朔說話竟如此正經。”並對此感到驚奇。

    第二,曹操其言也善。

    曹操一生縱橫天下,既是傑出的政治家,又是著名的文學家。他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很多的詩句都成為經典。如《短歌行》中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龜雖壽》中的“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等等。但他在臨死的時候,在《遺令》(載《全三國文》卷三《魏武帝》)中說:我在軍中執法,總的來說是對的。至於發小脾氣,犯大錯誤,不值得效法。……婢妾和藝伎們平時都很勤勞辛苦,我死了以後讓她們住銅雀臺,不要虧待她們。餘下的薰香分掉,不要用來祭祀,免得浪費。各房的女人閒著也是閒著,可以學著編絲帶草鞋賣……

    第三,周瑜其言也善。

    周瑜一生為孫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的時候,感嘆自己不如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三國志》)說話令人唏噓不已。

    第四,慈禧其言也善。

    1861年,咸豐皇帝病死後,慈禧唯一的兒子載淳成了皇帝,慈禧也因此升到了太后。但是當時慈禧並未掌握朝中大權,還是得靠奪權。慈禧聯合恭親王成功發動政變才確立了自己垂簾聽政的地位。此後垂簾聽政了47年。期間,其也說出了令華人震驚的崇洋媚外、歧視華人的話語:“寧與友邦,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1901年2月14日慈禧太后上諭》)雖然其主政期間,昏聵無能,禍國殃民,但臨終之時,其言也善。

    1908年11月15日17點(未正三刻),慈禧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慈禧對自己這一生是否定的,對自己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災難是有愧疚和負罪感的。但是,其活著的時候為了爭權奪利和自己的私心私利,絕大多數時間是違背自己的良心做事的。所以其當政期間,給國家和民族帶來了巨大災難,錯過了改革進步的一個好時機。

    第四,孫中山其言也善。

    孫中山為推翻清王朝和復興中華奔波勞累,壯心不已。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彌留之際,曾在三份遺囑上簽名,分別是家事遺書、政治遺書和致蘇聯遺書。其政治遺囑中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其家事遺囑中說:託咐何香凝要“善視孫夫人(宋慶齡)”,“弗以其夫人無產而輕視”。在致蘇聯遺書中說:“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最後說:“和平……奮鬥……救中國!”

    綜上所述,幾乎所有臨終能夠說出話,並想說出話的人,都是“其言也善”。

  • 4 # 悠言悠語

    曾子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在古代的文化背景看待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無論敵人還是朋友亦或是陌生人,在其將死時所說得話都是可以相信的。

    但是這句話在當今的理解就不能單純的如此理解了,下面不射將談談自己的看法,觀點會很新穎,能否理解,就看看官自己了,當然,意見不合但請一笑了之,感謝!

    遮掩的面具至死方摘!

    想必,大家都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越來越薄弱了吧!信任的失去換來的是警惕的提高,大多數人都帶上了無形的面具,遮掩內心,懼怕被人看透,始終有所保留。

    不射自己就是個十分願意與人坦白交流的人,結果就是你把對方當做朋友,他人卻把你當做傻子,一來二去,基本沒法愉快玩耍了。

    這是一個被人所習以為常的死迴圈,一種與猜疑鏈極其相似的死迴圈,一種疾病,病毒讓人只有到死亡的那一刻才能暴露自己的本來面孔,沒錯,這就是現代版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難得活得明白!

    當人擁有慾望的時候,雙眼就會被五彩斑斕所充斥,人們會為了痴迷於自己所想所欲,而變得糊塗,太多的事情彼此糾纏在一起,看不清道不明。

    渾渾噩噩中就是知曉再多的真理,也難以真正領悟,只能在泥潭中摸爬滾打,難得活得明白!

    而當人在瀕死時,慾望成為空談,縱使日後洪水滔天也再無關聯,人才能站在客觀的角度,以上帝的視野重新審視,從而大徹大悟。

    這時人之所言凝聚了他一生的經驗,是其對萬事萬物理解中最具精華的部分。“善”字在文言文中具有“好”的意思,並不一定指待善良,畢竟梟雄將死,你不能指望他說出“普度眾生”的善言,但他所言的肯定具有大智慧。

    在不射個人的角度,我更希望這句話從古至今的理解從來沒有改變,就是那麼單純,但在這個越來越複雜的世界,難能再以單純的目光去看待。

    以上屬於不射個人理解,如有異議,大可反對,我也很希望有人能反駁我,告訴我這個世界並沒有我想象中的複雜。

  • 5 # 辣味餃子餡

    給大家講講我跟我領導的故事。

    單位算是體制內的。我是領導親手招進單位的,也算是對我有知遇之恩吧,本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原則,對於領導交代的大事小事,公事私事,都是認認真真的去辦,不問東西。

    慢慢的領導發現我處理事情的效率比較高,參與的幾個專案也是小有收穫,大老闆也漸漸關注到了我這棵新苗苗。接下去的情節不是領導要辣手摧花了,而是在感覺要冉冉上升的時候我意外懷孕了。當時也是怕“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便早早請了假回家休養待產,直到產假結束回單位上班。

    我升級完回崗位,領導仍舊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各種坑推我去填,各種鍋甩給我背,我默默隱忍,想著考核職稱等等關鍵時刻還要靠領導拉一把。可事實證明我也就是太天真了,我算哪一位啊,哪有什麼拉一把的。

    直到去年領導退休前,因為人事把我工作量計算少了,跑去人事為我出頭,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一句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雖然知道不很恰當,但是到了要從位子上退下來的時候一切爭鬥,一切算計,一切榮辱,都要放下了,那一刻人性本質的善良才能閃現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旅行中你選擇賓館還是青旅或者更低廉的小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