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72045592
-
2 # 運動康復陽
負責膝關節曲的主要肌肉是膕繩肌,與之相拮抗的肌肉主要是股四頭肌。
所以主要應該強化膕繩肌,拉伸放鬆股四頭肌。
-
3 # 骨科黎博士
人體站立時,骨盆、膝蓋以及腳踝基本是一條直線。
如果膝蓋進一步向後伸直超過5度,大腿和小腿形成一個類似“C”的弧形,就形成了膝蓋超伸,也叫膝過伸、膝蓋反弓。(如圖1)
膝超伸的原因有很多,如膝關節韌帶鬆弛、肌肉不平衡、受傷造成的膝關節不穩、產後骨盆前傾/前移、功能性扁平足、運動或不良姿勢等都會導致膝關節超伸。
其中肌肉之間的關係就表現為:
1)大腿前側肌肉,如股四頭肌肉過度緊張縮短
2)大腿後側肌肉,如大收肌、股二頭肌太弱被拉長
同時,對小腿肌肉也是有影響。(肌肉分佈看圖2)
膝超伸的不良影響,還是得關注。
膝超伸會提高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風險;且運動時膝蓋骨都會過度靠近大腿骨而出現過度摩擦,時間一長出現膝蓋疼痛。
-
4 # 教練Jack
如果單從膝關節來說;膝關節超伸的原因主要是:
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緊張和較短;
大腿後側的股二頭肌鬆弛和較長;
小腿後側的比目魚肌力量較弱;
但是,往往身體很複雜,膝關節的問題可能是其他部位,比如骨盆有問題導致的,所以只有整體評估才能找到問題根源。
-
5 # 廣東佬欽哥
膝關節超伸是由很多原因導致的,天生膝關節韌帶鬆弛、肌肉的不平衡、受傷造成的膝關節不穩定,產後骨盆前傾/前移,功能性扁平足,運動或不良的姿勢習慣等都會導致膝關節超伸。具體表現為:大腿前側過度緊張縮短,大腿後側肌肉太弱被拉長。
只要是大腿後側股二頭肌和內收肌群弱,大腿前後肌群不平衡出現的一種體態問題,建議平衡訓練多強化內後側肌肉,平常多做一些內夾的動作和直腿硬拉
膝超伸,可能很多人都聽過。但膝超伸具體又是什麼呢?如何自測是否有膝超伸?膝超伸有什麼徵兆?又該如何糾正?
膝超伸是什麼?
在正常的中立位站姿中,我們膝關節應該處在一個放鬆、非鎖死的狀態,從側面看,髖、膝、踝三個關節應基本在一條直線上。然而,當膝蓋向後頂死時,髖關節前移至膝關節相對位置的前方,足部著力點移至前腳掌,這種狀態一般被稱為膝關節超伸。
膝超伸帶來的,除了體態上的變化,還會使膝蓋的穩定性和控制力都變差,甚至有可能造成損傷。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膝關節超伸?除了少數先天和病理的原因外,絕大部分超伸可以說是相關各個肌肉群相互間的不平衡所導致的。
膝關節是由股骨和脛骨形成的鉸鏈關節,有四條主要的韌帶提供穩定。它們包括:前十字韌帶(ACL),後十字韌帶(PCL),內側副韌帶(MCL)及外側副韌帶(LCL)。ACL 位於膝關節裡面,從股骨(大腿骨)後側穿過並連線到脛骨(小腿骨)的前面。
膝關節承擔著大部分的體重,而它在承重和運動時,主要依靠軟組織來穩定和協調。正常情況下,股骨和髕骨應該是在關節面均勻接觸的,重力會平均分佈在整個支撐面上。然而,一旦膝蓋超伸,重力就全壓在了關節前側,成為膝關節病痛的誘因。
膝超伸的原因?
膝關節超伸是由很多原因導致的,比如天生膝關節韌帶鬆弛、肌肉的不平衡、受傷造成的膝關節不穩定、運動或不良習慣。
髖部伸肌過弱
我們身體的主要髖部伸肌包括:臀大肌和膕繩肌(股二頭肌、半膜肌、半腱肌)。
膕繩肌收縮使膝關節屈曲,股四頭肌收縮負責使膝關節伸展。在我們走路、跳躍和跑步時,作為主動肌的股四頭肌的向心收縮,不斷為我們提供推進力,而股四頭肌的拮抗肌——膕繩肌,就時長處於放鬆的狀態。
久而久之,主動肌(股四頭肌)就會變得緊張,而膕繩肌會逐漸變的虛弱,繼而增大了膝關節超伸發生的可能性。
而臀部,雖然是人體中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但大多數人的臀部都極度虛弱。臀部力量不足不僅會影響體姿、還會增大受傷和疼痛的風險,限制運動能力、力量和發力以及體形的發展。
足背屈能力過弱
足背屈能力?聽起來很拗口,其實就是指足部向回勾的能力。小腿太緊,就會限制腳踝足背屈的能力,也就是下圖腳向後彎曲的角度,正常的角度通常為20度。
足背屈的動作,在走路、跑步、跳躍,甚至是深蹲時都會需要,當足背屈受限時,身體就會從其他方面對活動度進行補償,如在上臺階,下蹲(這類小腿位於腳前方的)動作中,就會給其他支撐關節帶來更大的壓力,如膝關節。
站立時腓腸肌過弱
小腿肌肉對人體站、走、跑、跳都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站立時,小腿肌肉要適度等長收縮以維持腳踝的穩定。如果腓腸肌過弱,站立時,膝關節就會向後頂會把腓腸肌上下兩端拉長。
而當膝蓋前側感到難受時,身體就會本能地用腓腸肌發力,把膝關節儘可能拉回正常位置,減少膝蓋前側的壓迫。從而形成了小腿由鬆弛(弱)到緊張(僵)的過程。
站立/行走時核心沒有收緊
日常中,不管是站立還是走路,核心力量都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穩定性較弱,恥骨過分下拉,束脊肌縮短,導致腰椎擠壓,腹直肌拉長薄弱無力。 就會造成腹部前突,腰椎前凸,膝蓋超伸。
如何簡單自查是否膝超伸?
如果你中了至少2條,就很有可能存在膝超伸的症狀:
1. 自然站立時,膝關節向後鎖死;
2. 自然站立時,骨盆習慣性向前移(小腹挺起);
3. 穿平底鞋或光腳站立時,感覺足部主要靠前腳掌承重(重心前移)。
膝超伸的徵兆
如果在上面的自測中,並沒有發現絕對相符的現象,但要是有以下的情況,也需要引起注意:
膝關節疼痛
前面已經提到,因為不正常的站姿體態,身體需要過度收緊股四頭肌來維持平衡,同時小腿後側肌肉緊張,小腿前側(脛骨前肌)無力,在下蹲或者下臺階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膝關節代償,產生損傷。
功能性扁平足
我們的足部像拱形橋一樣呈現弓弧形,是身體穩定的保障。足弓是關節、韌帶和肌肉構成的一個整體系統,它的彎曲和彈性可以適應不平地面,起承重和減震作用。足弓的生理弧度發生任何改變,都將影響足弓的承重功能、走、跑和體態的維持。
膝超伸會引起足底或小腿後側筋膜過度緊張,導致足跟支撐不足。由於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引起足弓下陷,內側腳弓幾乎或已經平貼在地面上,造成功能性扁平足(下圖右)。
腰痛
由於膝蓋超伸,需要重心前移來維持平衡,繼而引發骨盆前傾,引起腰疼。
腿型問題
為了維持身體平衡,繼發性出現腿型問題。
小腿肌肉發達/僵硬痠痛
膝超伸如何糾正和康復?
改善膝超伸,我們需讓較強、過度緊張的肌肉放鬆,讓較弱、過度拉伸的肌肉得到適當的鍛鍊。
慢慢改變足底承重方式
正常情況下,我們腳底的承重應當均勻分佈在足跟與前足之間,如下左圖。
如果足底或小腿後側筋膜過緊,就有可能引起足跟支撐不足。為了平衡,身體可能會採用骨盆前移或前傾的姿勢,讓整個重心更多落在前方,長此以往,使力線更多穿過膝關節前部,導致膝過伸。
所以,針對過緊的足底筋膜,可以使用網球或者Golf球滾足底,放鬆筋膜。
滾動時,足底會有很明顯的壓痛點,先大面積滾,再重點滾壓痛點。
拉伸小腿後側/大腿前側
按摩、拉伸緊張的小腿後側、大腿前側肌肉,提高它們的靈活性。
小腿拉伸
大腿前側拉伸
增強膝關節穩定性
日常中,加入增強膝關節穩定性的訓練動作。
※ 彈力帶螃蟹走
※ 彈力帶站姿髖關節外展
※ 單腿木箱起立
※ 鐘錶式VMO訓練
(股內側肌肌力強化訓練)
※ 登箱階梯
加強過弱的肌群
透過臀橋加強大腿後側肌肉的力量,強化膕繩肌、臀大肌和股四頭肌。
※ 臀橋
※坐姿單腿彎舉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體態
被膝過伸困擾的人,往往因為關節穩定性和神經肌肉控制力差,沒有正常體態的概念,在日常各種動作中都會無意識的出現膝關節過伸,長此以往便會愈發嚴重。因此,在日常中,就要時刻提醒自己採用正確的站姿、走姿,在大腦中有意識的進行糾正。
考慮其他部位的代償效應
正如此前提到的,足部承重問題會導致膝超伸及其他問題,因此需要整體分析體態,不侷限於問題部位。人體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機體,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後另一個環節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整體調節也是必要的。
注重運動前的膝關節熱身
膝關節是人體內最大、最複雜的關節,承擔著大部分的體重,它承重和運動時要依靠軟組織來穩定和協調,所以也非常容易受傷。所以,當膝關節不適時,一定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