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剎那之情
-
2 # 宣謠別老閣
災難降臨之後,人們再不會對那些銀幕上製造出來的虛構災難熟視無睹了。但面對災難,任何人都不會坐以待斃——“笑對人生”才是此時人性最好的見證;經歷災難之後的我們,只有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才能在廢墟上重建美麗家園。天崩地裂也好,末日降臨也罷,再大的災難都敵不過人類頑強的生命力,滿目瘡痍的廢墟都會因此而變成另類的美麗風景。
天災·地球“玩笑”下的頑強人生地球原本是人類的伊甸園,但它有時也會像個耍脾氣的大孩子,不時地和人類開玩笑,而它每次的“玩笑”動靜都不會小,人類總是成為它“玩笑”之下的犧牲品。電影人也不知疲倦地在大銀幕上,讓地球乃至宇宙恣意地跟人類開著“玩笑”,提前預告著即將到來的的災難,而人類卻用最原始的本能和最頑強的生命對抗著地球的“大玩笑”。
震撼人性銀幕預告:《日本沉沒》(Sinking Of Japan,日本,2006)、《天地大沖撞》(Deep Impact,美國,1998)、《地心毀滅》(The Core,美國,2003)真實記錄:1976.7.28中國唐山大地震、1999.9.21年中國臺灣大地震、2008.5.12中國汶川大地震島國日本是地殼運動最活躍地帶,日本人總是擔心未來某日將會被洶湧的大海淹沒,這個“大和民族”最擔心的災難在電影《日本沉沒》中提前展現無餘。日本人充滿憂患意識,美華人也似乎隨時都在擔心“世界末日”的降臨,此型別的銀幕製作也屢見不鮮——《天地大沖撞》預演著那個傳說已久“彗星撞地球”的恐怖預言,《地心毀滅》則是虛構出來的“地核停運”的可怕流言。但無論來自宇宙的威懾也好,來自地球本身的威脅也罷,電影人對“世界末日”之說從沒停止過。
乘風破浪銀幕預告:《完美風暴》(The Perfect Storm,美國,2000)、《海神號歷險記》(Poseidon,美國,2006)真實記錄:2004.12.26印尼海嘯2004年,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海嘯襲擊了風景如畫的印度尼西亞海灘。大海有時平靜如少女般純情,有時卻像猛獸般吞噬著人類的生命。
可人類卻在遇難的同時,不斷向恐怖的海難發出最嚴峻的挑戰,由此創作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蹟——《完美風暴》讓我們見識了大海肆虐的恐怖同時,也讓我們震撼於人類在身處險境,與災難之間毫無顧忌地生死較量;《海神號歷險記》讓我們上了一堂絕處逢生的求生教育,感受到困境中“人之初,性本善”的真諦……就像李連杰在2004印尼海嘯中拼了命地保護女兒一樣,每個漂泊在海難之中的生命都是個奇蹟。
挑戰颶風銀幕預告:《龍捲風》(Twister,美國,1996)真實記錄:2005.8.25美國奧爾良颶風“卡特里娜”2005年,世紀颶風“卡特里娜”襲擊了美國新奧爾良,死傷無數。可能美華人太大意了,早在1996年一部以颶風為題材的電影《龍捲風》並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才會受到如此之大的嚴重後果。
人類天生愛冒險,追逐那些遙不可及或極為危險的事物。《龍捲風》的主角更另類——他們追逐的是實實在在的龍捲風。片中主角那冒險的舉動,卻實在令人欽佩。面對災難,依然會有少數一些“逆風前行”的勇敢者。可惜片中那個被冒險投入龍捲風中的收集風暴資料的儀器“多羅茜”,只不過是電影的專屬品,如果它真的能夠變成實現中研究成果,或許真的能減輕“卡特里娜”的危險係數呢?
人禍·“惡果”之下的孤獨星球天災是大自然的規律,不可避免;但人禍卻是人類自身造成的“惡果”。當“惡果”越積越深,人類只能“自食惡果”,承擔無法挽回的後果。但就算“惡果”無法挽回,人類也要在“末日”降臨之後坦然面對、樂觀處之。電影人用無數範例提前預告、警示人類——如果環保問題不從當下開始被重視,即將到來的未來世界將是個孤獨星球。
地球生病銀幕預告:《驚變28天》(28 Days Later,英國,2002)、《漢江怪物》(The Host,南韓,2006)、《我是傳奇》(I Am Legend,美國,2007)真實記錄:2003“非典”肆虐恐怖病疫肆虐和因汙染嚴重而造成惡果的題材也是電影人熱衷的主題,此類的災難片也讓人們重新反思自身於社會中的地位問題。“非典”期間,應時應景的英國災難片《驚變28天后》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生命的意義。片中情節與“非典”如出一轍,來自猴子身上的病變讓曾經繁華的紐約在短短28天之間變成一座“死城”;南韓災難片《漢江怪物》更加令人毛骨悚然,那隻因漢江被長期汙染而變成的怪物肆無忌憚地穿梭於漢城,讓原本喧囂熱鬧的漢城瞬間陷入死寂。
幸好這只是虛構的電影情節,但如非典般的病疫也曾的的確確地發生在眼前。面對“白色恐怖”的災難,人類的感情可能會因此重創而顯得不堪一擊。但電影《我是傳奇》卻給了我們另一個生存下去的理由。了無生機的城市中,唯一的生存者如何樂觀地面對這寂寥的世界——他一個人駕駛著跑車在空曠的街道上橫衝直撞,尋找生命的刺激;在廢墟的戰鬥機上打Golf,尋找生命的愜意;用珠寶裝飾他的堡壘,尋求生命的情趣……即使面對災難,我們都要以樂觀心態面對,畢竟生活還要繼續,樂觀才是我們活下去的勇氣。
世貿崩塌銀幕預告:《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美國,2006)真實記錄:2001.9.11美國紐約世貿中心遭到恐怖襲擊2001年9月11日,是全世界人民最觸目驚心的日子。當那架有恐怖分子操控的波音747客機瘋狂地穿過美國紐約高聳入雲的世貿中心的剎那,全球人民都跟著紐約市民一樣目瞪口呆。
電影《世貿中心》以紀實的方式,記錄下這真實也最動人的時刻。向來喜歡用現實事件來抨擊政治的大導演奧利弗·斯通,這次卻選擇以最樸實的人類本色述說著這次因恐怖襲擊造成的無法挽回的“人禍”。影片源自現實生活中加入救援行動的消防隊員約翰和威爾以及他們妻子的真實口述,最真實地還原了事件發生時的所有細節。電影雖然只從一個細節事件入手,但卻極盡地表現出紐約市民對待“9·11”恐怖襲擊的態度——即使繁華城市頃刻間毀於一旦,卻無法毀掉人類對生命的渴望,以及對重建繁華的信心。
世界結冰銀幕預告:《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美國,2004)真實記錄:溫室效應“地球變暖”問題早已被環保專家提出很久了,但這個概念由於過於虛幻而只能變成是一句軟弱無力的口號,沒人真的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實質性,它的嚴重性也一再被忽視。但我們卻在災難片《後天》中見識到了它的危害性——因為溫室效應瞬間爆發,頃刻間全球氣溫驟降,而使整個地球變成了恐怖的冰雪世界。
導演艾默裡奇對影片中的災難直言不諱:“這樣的事並非聳人聽聞,因為它真的會發生在我們眼前。”他認為,美華人民在環保方面早就走在了政府前面,可惜的是,當年奉行環保主義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戈爾敗在布什的手下,而布什上任後卻削減了環保經費,而使世界變成如今這副模樣,“溫室效應”等環保問題也成了無足輕重的事情。他正是希望透過電影讓觀眾關注“溫室效應”、關注環保,注意到它將帶來怎樣的惡果。《後天》的海報上那隻手執火炬、類似自由女神模樣快被淹沒的雕像,顯然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也許這就是導演的用心良苦吧?
回覆列表
誠邀。
樓主的問題應該是自然災難的電影吧,自然滅害什麼意思我真沒搞懂。
自然災難是人類無法避免或對抗不了的災難,一般自然災難就有很多種,比如:地震、海嘯、颱風、龍捲風、泥石流、旱災、水災等,這些災難一旦出現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當然關於自然災難的電影有很多,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那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吧。
我覺得最大型場面最恢宏的一部必然是《2012》,這部電影一上映就在全世界引起山呼海嘯般的反應,甚至有人為了躲避末世花光了所有繼積蓄,然後躲在了山裡。然後就是《後天》這部電影,裡面展現了人們進入冰川時代的一幕,也是比較震撼的電影。
第三部當然就是《日本沉沒》這部電影,場面也是比較恢宏的,展現了日本人對於身處海洋包圍的家鄉最根本的擔心。
當然也還有很多小型一些的災難片,如《唐山大地震》,當然這是真正發生過的事情,值得人們去反省與紀念,還有《超強颱風》、《龍捲風》、《天崩地裂》、《活火熔城》等等。
前面這些災難電影都是屬於大自然災難,除了大自然災難當然還有外太空自然災難,比如《天地大沖撞》、《世界末日》,這兩部是屬於隕石危機,也算自然災難。
有的網友說還有《獨立日》,但我不贊同,這雖然也算災難,但這是屬於外星入侵,不屬於自然自發型災難。
除了隕石災難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災難,就比如說最近大火的《巨齒鯊》、《極度恐慌》、《環太平洋》系列、《環大西洋》、《生化危機系列》、《哥斯拉》、《太陽浩劫》《殭屍世界大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