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李貴初原創詩詞

    鷓鴣天

    破笛吹星一枕煙,

    三更約夢五更眠。

    青山霧疊靈山外,

    白髮斑分黑髮前。

    春是客,月為氈。

    醉生夢死畫神仙。

    鶯啼花落空憐惜,

    綠柳池塘夜夜寒。

    詞林正韻第七部

    貴初於五月十六日

  • 2 # 詠雪言文

    馬槊

    春秋誰主浮?還看沙場兵

    馬蹄聲聲響,不聞敵國聲

    將軍沙場笑,槊馬未開鋒

    鼓聲響如雷,提槊揚馬去

    沙場幾來回,誰敢言不敗?

    圖源來自於百度百科

    馬槊分槊鋒與槊杆兩部分,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類武器。馬槊正是為了適應漢末以來越來越強大的重灌騎兵、披甲戰馬。馬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稜,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面。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在破甲的槊之下,一擊而破。來源於百度百科

  • 3 # 國禮藝術家範志禮

    對仗在詩詞和對聯中也叫對子句。上下句子用詞猶如相對的儀仗隊,兩兩相對,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遵守平仄規則。古代有專門的書籍可以參考。對仗句子要寫得朗朗上口,避免晦澀的詞彙

    除遵守平仄,寫格律詩時還要對句相對,鄰句相粘。每一聯兩句屬於對句。而上一聯的尾聯與下一聯的首聯屬於鄰句。意思是:對句要平仄相對 ,鄰句要平仄相同。郭沫若還強調不能因詞害義,要形式服從內容。最近我釋出的一條徵聯,上聯:中華復興百業興旺人人爭當奮鬥者,徵集下聯,至今還沒人對上。我這裡考慮了兩個答案,可供欣賞參考。上聯:中華復興百業興旺人人爭當奮鬥者,下聯:國運昌盛萬家盛達個個喜念幸福經。上聯:中華復興百業興旺人人爭當奮鬥者,下聯:世界和平萬家平安戶戶喜奏幸福曲。

  • 4 # 老街味道

    問題:如何寫好對仗詩詞?

    前言

    詩的對仗和詞的對仗略有不同。

    從廣義來說,對仗就是對偶。古人有儷對、儷偶、對仗、駢偶、隊仗、排偶等說法,不但用於詩詞中,也用於文章中,特別是駢文。

    狹義的對仗,是用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除了以上的要求外,平仄也有要求,律詩要求平仄相對,詞的形式更多一些。

    一、對仗/對偶 出現很早

    詩經中就有了很多對仗的例子,例如: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漢朝司馬相如《子虛賦》中:

    浮文鷁,揚旌栧。張翠帷,建羽蓋。罔瑇瑁,鉤紫貝。摐金鼓,吹鳴籟。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 謝靈運的《登池上樓》,幾乎每兩句都對仗: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格律詩出現以前的對仗並不講究平仄相對,但是到了齊梁時期出現了永明體以後就嚴格多了。開始注意平仄相對。

    二、格律詩的對仗

    永明體的詩人們開始注意對仗的聲律協調,格律詩的平仄相對一直延續到今天。不過籠統的說,例如五言句中的1、3有時候不太嚴格, 2、4、5相對比較嚴格。

    例如:律詩的四種基本句式:

    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也可以平平仄仄仄,三仄尾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也可以【仄】仄仄平仄 ,半拗體

    例如庾信的《詠懷六首之六》, 詩人們很注意平仄相對:

    日色臨平樂,風光滿上蘭。南國美人去,東家棗樹完。

    抱松傷別鶴,向鏡絕孤鸞。不言登隴首,唯得望長安。

    到了唐朝科舉的時候,進士科靠詩賦,律詩和律賦,詞性、平仄是一絲不可出現錯誤的,白居易在貞元十六年(800)省試的試帖詩是《玉水記方流詩》: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矩浮光灩灩,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紋異,縈迴水性柔。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三、對仗的不同種類

    對仗的種類比較多,常見的有幾下幾類:

    1、工對

    工對不僅要詞性相同,而且門類相同,古人為了應付科舉考試編輯了不少這樣的書,我們稱之為類書,分了很多門類如:天文、時令、地理、宮室、器物、衣飾、植物、動物、方位、數量等

    古人作詩用同一門類的詞語相對被稱為工對,例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窗含、門泊等都是非常工整的對仗。但是柳、天,雪、船相對就比較寬了,不在一個門類裡。

    2、 寬對 鄰對

    詞性的大類別相同,小類上有所不同,例如元稹《早歸》的第三聯,魚和露相對,水和衣相對:

    春靜曉風微,凌晨帶酒歸。遠山籠宿霧,高樹影朝暉。

    飲馬魚驚水,穿花露滴衣。嬌鶯似相惱,含囀傍人飛。

    往寬裡說,名詞對名詞就可以算是對仗了,門類可以遠隔千里,例如水和衣相對。

    3、流水對

    流水對是比較高階的對仗,寫好不容易。一般的對仗上下聯是並列的關係,流水對前後意思連貫如流水,顛倒後語意就可能不通了。

    最有名的就是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4、扇面對

    扇面對在詞裡用的非常多,例如: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古詩裡最有名的是白居易《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絃。

    5、借對

    字詞本身意義並不相對,甚至詞性都不一樣,但是因為是多音字或者多義字,詩人硬是拉郎配,杜甫《曲江》中"尋常"一詞具有多種含義,一為"平常",一是"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詞,後者是數量詞: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杜甫的另一首《九日》: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分在此處是仄聲, 是本分的意思,與動詞“開”詞性不同,但是分是多音多義字,有動詞的分開之意,於是杜甫拿來對仗了。今天寫詩的詩友果敢這樣用,說明對於詩詞造詣較深,不過很可能會遇到其他“詩人”的批評: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6、當句對

    當句對,是在句子中自有對仗 ,例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既是上下聯對仗,而且也是當句對:巴峽對巫峽,襄陽對洛陽。

    7、錯綜對

    上下聯需要對仗的詞語,所處的位置卻不相對,例如唐朝詩人李群玉《同鄭相併歌姬小飲戲贈 》 :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 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憐賦客,爭教容易見文君。

    第一聯: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六幅湘江水對巫山一段雲,六幅對一段, 湘江對巫山 ,位置不相對。

    8、偷春對

    五七言律詩對仗在中間二聯,如果第一聯對仗,中間聯不對仗叫做偷春體,比喻成先於春天偷開的梅花。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因為第一句是平收押韻,因此第一聯的平仄不相對。

    9、詞中的對仗

    詞的對仗非常寬鬆,不避諱相同的字,平仄可以不相對,同一首詞對仗的位置也不同,可以對仗亦可以不對仗。

    例如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前三句對仗: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而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前三句不對仗: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

    關於詞的對仗可以看看我的文章:《詩詞格律 以《沁園春》為例3分鐘說明白詞的對仗》

    結語

    初學格律詩儘量練習工對,但是優秀的詩人往往使用善於使用寬對,對聯過於講究工整 有雕琢痕跡,甚至為了工整而犯了合掌的嫌疑。

    詞的對仗要求不嚴,平仄上要依照詞譜來填寫,是否需要對仗可以依照古人的慣例,例如鷓鴣天的第3、4句大多數詞人是對仗的,那麼我們不妨也儘量對仗,如果不願意對仗,也可以。

    三四句對仗的《鷓鴣天 》其一(宋·朱敦儒)  

    草草園林作洛川。碧宮紅塔借風煙。雖無金谷花能笑,也有銅駝柳解眠。春似舊,酒依前。何妨倚杖雪垂肩。五陵俠少今誰健,似我親逢建武年。

    三四句不對仗的《鷓鴣天》 其四(宋·朱敦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江寧區女孩被室友追求者連刺十幾刀!事後室友卻失聯了,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