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拈花不笑112693312

    第一,不是華為蹭小米熱度,是自媒體蹭華為熱度,特朗普的宣傳 國家媒體的貿易戰報道,都把華為提到了風口,自媒體寫華為是為了增加閱讀量自己獲利,帶上小米是可以激起更多華為粉絲和使用者的興趣順帶也讓小米使用者來看,畢竟小米是網際網路公司,網路使用者也不少,明顯你這個自媒體也是這麼幹的!

    第二,華為公司確實比小米公司時間久,記住是公司,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差不多同時開始的,小米前幾年更是比華為紅銷量國內第一,後來被趕超,我也不好說什麼,畢竟原因很多

    完畢

  • 2 # Lscssh科技官

    這個裡面其實涉及到很多問題,這裡面有蹭熱度的,有水軍營銷的,也是廠商競爭手法之一,當然也包括有人就是為了秀優越,如果要擴展出來說,包羅永珍這一詞形容其實不為過。這裡我來就裡面的內容聊幾點!

    1、蹭熱度:這點其實很普遍,就好像我在悟空答題一樣,我也經常選擇華為、小米這些相關的內容來回答,為啥,就因為這兩家的關注度高,看的人多!所以,很多媒體都會抓著這2家的內容進行報道,甚至不排除一些人在文章中帶節奏,從而讓雙方的支持者進行對槓,從而提高他文章的閱讀量。這種事情真實太多了,隨便一抓一把,畢竟自己以前就是這個行業混的,太清楚不過了。

    2、粉絲秀優越:這個其實就是米粉花粉相互秀優越,畢竟這兩家其實都有黑點,雙方粉絲其實都能找到對方的不足之處來批判指責,然後再秀一下自己愛豆的優勢。

    當然,小米和華為這兩家也都是有自己優勢的地方,小米的東西的確價效比好,至於華為在智慧手機發發展更是實力的體現,不誇張的說未來更是能引導整個行業發展。這種情況下,雙方粉絲互黑,相互秀優越就再也不足為奇。

    3、水軍營銷:各個廠商在營銷時搞水軍其實是常態,雖然當前被實錘出來的只有三星工讀生時間,但就現實狀況而言,國內廠商肯定也是有水軍存在的。水軍嘛為了引導輿論想搞個大新聞,那肯定得秀自己廠商的優越處,同時再找個競爭對手來批判一下。而當前小米和華為作為競爭對手,雙方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只是在競爭上以前是華為追小米,現在是反過來成小米追趕華為。

    4、友商正面競爭:這個嘛看看小米高管們在微博上的操作就行了,可以說全員出動,不斷拿華為的產品來說事,不斷DISS放大華為產品上的一些缺點。這個其實就是小米競爭上的需求了,目前處於弱勢追趕的狀態,就只能靠這種模式來不斷碰瓷給自己製造話題,製造熱點,同時順帶給自己產品出貨。

    一句話總結來說,將華為和小米比較核心都是為了熱度,只是由於參與其中的人不一樣,想要透過這種熱度達成的目標不一樣!水軍要的是輿論導向,媒體要的是流量,廠商要的是提高自己產品的銷量,粉絲是為了自己的優越感和滿足感!

  • 3 # 小伊評科技

    01

    華為研發智慧手機的歷史和小米並無太大的時間差,完全可以算作是一個起跑線上的對手。

    題主這麼說可是有些有失偏頗了,自華為在1987年再深圳成立以來距今確實已有30餘年,然而我們需要知道一個情況是,在華為成立的近20年間它的主營業務是行動通訊業務,根本沒有涉足手機業務,華為的手機業務事業部成立於2003年也就是公司成立的16年後,而華為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手機則是在2009年釋出的U8220距離小米釋出小米一代手機也不過是早了一年多一點罷了。

    而且早年的華為手機業務的發展並不怎麼出色,甚至在2008年華為Quattroporte任正非原本打算出售華為的手機業務,只不過沒有出手成功罷了。這些也都足以證明,華為和小米的起點基本就是一樣的,甚至可以說華為智慧手機在早期的發展還不如小米手機。

    華為在2009年釋出的第一款智慧手機U8220,曾經以價效比著稱

    而且題主的另外一個觀點其實也是錯誤的,如果我們可以以成立時間的長短來衡量一個手機企業實力的話,那麼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才應該是霸主吧,但是結果呢?所以本身就不應該以公司成立時間來作為一個參考的物件,這本身就是不具備任何意義的。

    02

    小米可不是“寒門學子”,反而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品牌

    雖然近些年小米給人的感覺有一種草根迅速崛起的既視感,然而如果我們熟知小米的成長曆史的話就會發現,小米不僅不是“寒門學子”反而是一個妥妥的“超級富二代”。

    在小米成立的時候,其創始人雷軍先生已經是金山公司的懂事長,是一個比馬化騰馬雲出道都要早的成功商人(曾經馬雲還找過雷軍拉投資,但是被雷軍以這個人不靠譜為理由打發走);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也都是在某一領域有著極高威望的“大拿”,比如林斌先生曾任Google的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黎萬強曾是中國最早進行人機互動的專業人員之一;周光平曾是摩托羅拉的個人通訊事業部研發中心總工程師及硬體部總設計師等等。

    所以說小米的起點其實非常高,並不比當年的華為手機差多少,甚至還要更加的有活力一些。所以小米本身就具備和華為一教高下的實力。

    03

    華為和小米手機曾經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最起碼也都保持了君子的剋制,然而這一切在2017年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因為在這一年華為榮耀出貨量直逼小米。

    在2011-2013年間華為手機的品牌認知以及口碑是遠不如小米那麼出色,華為更是直接模仿起小米的模式創造了榮耀品牌直接和小米在價效比市場廝殺,這可能也是小米和華為產生主要矛盾的起始點,不過在那個時代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的體量和出貨量都很有限,所以雙方都保持了君子的剋制甚至還表現出了某種互相鼓勵的意味。

    然而這種蜜月期並沒有保持太長的時間,從2016年開始,華為榮耀的出貨量直逼小米,再加上當時三星由於受到Note7爆炸門的波及從中國市場潰敗,為了搶奪原本屬於共同的敵人三星的市場,小米和榮耀就開始了”斯比”之旅,而高管們之間的互相指責也帶動了粉絲之間的互相敵視,所以榮耀和小米就成了一對冤家,慢慢的也就演變成了華為和小米之間的間隙。

    總而言之,華為手機業務和小米的手機業務本身就是同處一個起跑線上的任務,之所以目前華為能夠大幅超過小米主要還是因為戰略不同罷了,華為更重視技術積澱以及整合產業鏈。而小米更加重視輕資產運作以及資本投資,所以說這兩家企業的戰略重心本身就是不同的,雖然目前小米在手機業務上無法和華為匹敵,但是小米在AIOT物聯技術方面的探索在國內也還是首屈一指的存在,所以這兩家公司都值得我們尊敬。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 4 # 先森數碼

    看到這個問題有點拉偏架,所以我發表一點點個人愚見,覺得我說的不對的多批評,我一定虛心接受。

    為什麼將30年的華為和不到十歲的小米進行比較,是為了蹭熱度還是顯示華為的優越感?

    這句話不管怎樣理解都像是小米佔了華為的便宜(蹭熱度自然說明小米厚臉皮,顯示華為的優越感不過是想強調華為現在是中國產老大),所以這種說法我個人是不贊同。因為按照這種理解,任何手機廠家和蘋果比手機都是顯示蘋果的強大,難道都是自取其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還沒PK之前就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兵家大忌,所以小米與華為對比並沒有什麼優越之分,只是大家作為同行,恰好就成了對手。

    首先、小米算是國內最早一批做智慧手機的廠家,中華酷聯當年還在做運營商定製機的時候,小米就提出了“為發燒而生”的理念,與三星和HTC之流安卓旗艦機進行PK,是國內第一個做旗艦機的手機廠家。所以在智慧手機的功勞簿上一定有小米的一筆,畢竟將三星趕出中國市場的最大功臣不是華為、是小米。

    可見小米在歷史底蘊上並不輸國內任何手機廠家(魅族除外),在整個手機市場的存在感並不低,甚至比華為都還有歷史悠久。通俗的說,小米做智慧手機已經有9年了,但華為做智慧手機也不過9年左右,而且一開始就是還是做電信的運營商定製機,做高階機的歷史比小米還短,這優越感從何而來?

    其次、一個公司的偉大與否不應該看公司的成立時間,華為的30年相比起小米的9年確實有很大優勢,但比起諾基亞、摩托羅拉、蘋果這些手機品牌30年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諾基亞成立於1865年,到現在已經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諾基亞做手機做通訊的時候華為還沒成立,但現在的諾基亞在手機業務上已經幾乎為0了;再說蘋果是在1976年創立的,不過40多年,連諾基亞的零頭都不到,但取代諾基亞的就是以蘋果為首的智慧機。

    中國最牛的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也不過20歲,但能否認阿里巴巴的成就嗎?肯定不能。20歲的阿里巴巴跟30歲的華為比起來華為就一定是贏家嗎?所處的領域不同,所以不應該以“時長論”來判定優越感。

    最後、小米的主業是做手機,而華為的主業是通訊(手機業務去年已經佔到三分之一,今年比重還會繼續增加)而小米與華為作對比的只不過是手機板塊,同行是冤家,難免會有摩擦。按照這種邏輯,那很多成立一兩年的新品牌還與華為、小米做比較。華為還碰瓷蘋果、三星這樣歷史更久的公司。

    總之一句話,只要進入同一個行業,不管有沒有底蘊,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難免會有磕碰,碰瓷只不過是執照營銷熱點罷了,更多是在碰瓷時有針對性的挑選對手,並沒有誰高人一頭的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在龜缸中種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