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紅色的音樂

    首先,秦朝初期設天下行政區為三十六郡,下設縣,這是當時朝廷規定的行政區劃,而九州是大禹時期劃定的,在秦朝已經不作為官方的行政區劃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天下劃分的越來越詳細,劃分的州數也越來越多。所以史記上說秦始皇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而不是秦始皇分了九個州,然後州下面又劃分了三十六個郡。這是你所提的問題本身的錯誤所在。如果以大禹劃分的九州在當時的地理情況大約是這樣的:冀州,為現在的河北、遼寧、內蒙一帶,在戰國為燕趙之地;兗州,為現在的山東西部、北部一帶,在戰國為齊國之地;青州,為現在的山東半島一帶,在戰國為齊國、魯國之地;徐州、揚州、荊州為現在的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戰國為楚國之地;豫州,為現在的河南一帶,在戰國為魏國、南韓之地;梁州,現在的四川、雲貴一帶,在戰國時期屬巴蜀古國;雍州,現在的陝西、甘肅及以西的地區,戰國時期為戎狄所在。秦朝統一全國後,在這些地區設立郡縣,三十六郡只是秦始皇最開始所設的數量,後期超過四十八個。秦始皇所劃諸郡與九州的大致關係如下:冀州有燕趙之地,郡數最多:有太原郡,雲中郡,邯鄲郡,鉅鹿郡,雁門郡,代郡,常山郡,廣陽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兗州有齊國北部之地,主要的郡有:齊郡,濟北郡;青州兼有齊魯之地,主要的郡有:琅琊郡,膠東郡、薛郡(魯國故地);徐州有部分楚國之地,主要的郡為東海郡、泗水郡;揚州是楚國最東邊的土地,春秋時期的吳越之地,主要的郡有會稽郡、九江郡、衡山郡荊州是楚國的核心地帶,主要的郡有南郡豫州是當時的中原地帶,戰國時期有魏國、南韓和楚國的一部分,主要的郡有:南陽郡、陳郡、上郡,河東郡,東郡,碭郡,河內郡、三川郡,上黨郡,潁川郡;梁州有黔中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現在的大西南雍州有九原郡,當時是匈奴所在。當時的梁州、雍州還是莽荒之地,故行政機構很少,有湊數的嫌疑。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未央宮主372

    公元前221年,秦國最後滅齊國,秦王朝建立。秦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綰請封諸皇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贊同。丞相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廢除分封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縣制度。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取消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下設縣,這是當時朝廷規定的行政區劃。隨著時間的推移,天下劃分的越來越詳細,後秦朝南並五嶺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陰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後陸續分析出東海、恆山、濟北、膠東、河內和衡山等郡。京畿地方為一特殊區域,由內史統之,故稱內史,其區域相當一郡,皆直轄於中央政府。至此,增設至四十餘郡。

    郡以下設縣或道。縣是秦朝統治機構中關鍵的一級組織,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機構中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個單位。內地設縣,邊地少數民族地區設道。滿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不滿萬戶的設縣長。令、長為一縣之首,掌全縣政務,受郡守節制。縣令下設尉、丞。尉,掌全縣軍事和治安;丞,為縣令或縣長的助手,掌全縣司法。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縣以下設鄉、裡和亭。鄉和裡是行政機構,亭為治安組織。鄉設三老、嗇夫和遊徼。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稅收,遊徼掌治安。鄉以下為裡,是秦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裡設里正或裡典,後代稱里正、裡魁,以“豪帥”即強有力者為之。其職能除與鄉政權職能大體相同外,還有組織生產的任務。此外,還有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叫做亭,亭有長。秦規定,兩亭之間相隔十里,設亭長。亭遍佈於城鄉各要地。

    下面暫依四十八郡的說法列出秦郡如下:巴郡(今四川閬中以東) 江州(今四川重慶江北) 蜀郡(今四川閬中以西) 成都(今四川成都市) 隴西郡(今甘肅臨夏以西) 狄道(今甘肅臨洮) 北地郡(今寧夏青銅峽以東) 義渠(今甘肅寧縣西北) 太原郡(今山西境內) 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 雲中郡(今內蒙古大青山以南) 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東北) 邯鄲郡(今河北尋河南) 邯鄲(今河北邯鄲市西南) 鉅鹿郡(今河北白洋淀以南) 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 雁門郡(今山西省北部) 善無(今山西右玉縣南) 代郡(今山西東北東北部及河北一部) 代(今河北蔚縣) 常山(今河北正定南) 不能確考 上郡(今陝北至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烏審旗) 膚施(今陝西榆林縣東南) 河東郡(今山西沁水以西,黃河東) 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東郡(今山東東河以西,河南延津東) 濮陽(今河南濮陽縣南) 碭郡(今安徽碭山西) 碭(今安徽碭山縣南) 河內郡(今河南中部) 朝歌(今河南淇縣),一說今武陟西南 三川郡(今河南靈寶東) 滎陽(今河南滎陽) 上黨郡(今晉西北地區) 長子(今山西長子縣) 穎川郡(今河南登封以東) 陽翟(今河南禹縣) 漢中郡(今陝西西南,湖北西北) 南鄭(今陝西漢中市) 南郡(今湖北武漢以西,襄樊以南) 郢(今湖北江陵) 黔中郡(今湖南洞庭湖以西) 黔中(今湖南沅陵縣西) 南陽郡(今湖北北部、河南西峽以東) 宛(今河南南陽) 陳郡(今河南淮陽、太康、西華等縣) 陳(今河南淮陽) 薛郡(今山東新汶、棗莊、濟寧之間) 魯(今山東曲阜) 泗水郡(今安徽淮河以北) 沛(今江蘇沛縣東) 九江郡(今淮河以南及江西大部) 壽春(今安徽壽縣) 會稽郡(今江蘇長江以南,浙江金華以北) 吳(今江蘇蘇州) 長沙郡(今湖南洞庭湖以南及江西西部) 臨湘(今湖南長沙) 衡山郡(今湖南衡山周圍) 邾(今河北黃崗南) 東海郡(今山東費城以南) 郯(今山東郯城西) 齊郡(今山東境內) 臨淄(今山東臨淄北) 琅琊郡(今山東沂源南,臨沂北) 琅琊(今山東膠南) 膠東郡(今山東平度等縣及迤南) 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 廣陽郡(今河北境內) 薊(今北京市西) 上谷郡(今河北張家口以北,北京昌平以北) 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 右北平郡(今河北薊縣東,遼寧大淩河上游以南) 無終(今河北薊縣) 遼西郡(今遼寧大淩河以西,河北遷西以東) 陽樂(今遼寧錦州西北) 遼東郡(今巡寧大淩河以東) 襄平(今遼寧遼中) 閩中郡(今福建及浙江寧海以南) 冶(今福建福州) 南海郡(今廣東珠江三角洲) 番禺(今廣州) 桂林郡(今廣西境內) 廣鬱(今廣西凌樂東)象郡(今廣西西部,越南北部和中部) 象林(今越南廣南濰川南茶養地方) 九原郡(今內蒙古河套至包頭) 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 濟北郡(今山東境內) 博陽(今山東泰安)。

  • 3 # 綏綏默默

    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取消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有嗎三川、河東、南陽、南郡、九江、鄣郡、會稽、穎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琅邪、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過西、遼東、代郡、鉅鹿、邯鄲、上黨、太原、雲中、九原、雁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部、黔中、長沙凡三十五,與內史為三十六郡。

    我把後來設立的郡又統計了一下,後來設立的更多(關中地區有內史直管、隴西郡、上郡、北地郡、雲中郡、九原郡、新秦中郡,河南地區有三川郡、潁川郡、碭郡、東郡、薛郡、東海郡、四川郡(西漢誤作泗水郡)、淮陽郡(西漢誤作楚郡)、南陽郡、臨菑郡、濟北郡、博陽郡、琅琊郡、即墨郡 、膠西郡 、城陽郡,河北地區有河東郡、河內郡、太原郡、上黨郡代郡、雁門郡 、邯鄲郡 、鉅鹿郡、恆山郡、清河郡、河間郡 、廣陽郡、右北平郡、上谷郡、漁陽郡、潦西郡、潦東郡,淮漢以南有漢中郡、蜀郡、巴郡、南郡、九江郡、衡山郡、會稽郡、長沙郡、巫黔郡、洞庭郡、蒼梧郡、象郡、南海郡、桂林郡 、閩中郡)。京畿地方為一特殊區域,由內史統之,故稱內史,其區域相當一郡,皆直轄於中央政府。

  • 4 # 藍環魚

    西域,西域在唐朝時才屬於朝廷管轄。

    秦統一後群縣制遍行於全國,司馬遷曾經說秦始皇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晉書》以為統一後有所增設,有四十郡之多,王國維等人對此又不相信,所以究竟有多少郡,比較難確定。

    秦在滿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不滿萬戶的縣設定縣長,為一個縣的最高行政長官,縣令下設立丞,尉,縣尉負責一縣的軍事和治安,由於秦王朝政具有軍事專治的特點,所以縣尉的任務特別繁重,一切的軍事,治安,管理等等的任務都需要完成,稍微有一點差錯就要受到嚴厲的制裁,由於縣尉的任務較重,所以每一個縣的縣尉都不止一個人,可能有3到4個。

    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縣制,秦朝統一後,採用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使用郡縣制,郡,為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級地方行政機構。

    郡縣制確認後,中央對地方的統治力度大大加強,中央對地方下屬進行考核,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獎賞,同樣的,如果說郡縣制大大改變了秦朝的政治,那監察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央派郡監監察地方官員,有權可以處理有罪的官員,這樣就讓對方對中央的政策進行了一次很好的貫徹和執行,同時也為後來幾千年的地方行政體制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客信條操作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