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官永雄

    這裡要區分的是抑鬱症和抑鬱情緒。

    如果只是短期內會出現心情低落,做事積極度下降,整個人都不開心的情況,能夠自己慢慢走出來,透過與朋友交流,出去旅遊散心,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然後慢慢地會能夠自我緩解的話,這種情況更多的是抑鬱情緒。

    如果是長時間(超過兩個星期)情緒低落,對各種事情都沒有興趣,工作生活都受到了影響,甚至不能正常生活,並且自己沒有自我調整的能力了,或者自我調整之後依然沒辦法改善,還是一直情緒低落的話,那這種情況之下,需要去看醫生,由醫生來確診是否屬於抑鬱症。如果是的話,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這個好轉還是比較快的。

    有很多人一聽到情緒低落,心情不好就說自己是抑鬱症,這是明顯的消極的自我暗示,不斷地給自己說得更嚴重,這反而會讓自己的情緒更受影響。

    (文中圖片均來自百度)

  • 2 # 一境心理

    不會。變成抑鬱症,這裡頭有個量變到質變的情緒能量積累過程。

    所以有情緒,但情緒透過一些有效方式釋放了,那麼就不會對軀體形成壓力。比如透過無傷大雅的發脾氣,嘮叨或者傾訴,思考,跑步幹活,最後釋然了或者不想了。

    但如果情緒積壓在心,久不得發,又透過胡思亂想來試圖消化,結果越想越亂,失去了大腦自由的空間領域,給身體也持續施壓,終於有一天到達大腦空間與軀體承受的極限時,就成抑鬱症了。

  • 3 # 遙遠的鐘聲A

    抑鬱症的形成肯定是由於長期心情不好導致的。在前面的回答中我己詳細講解了抑鬱症的形成原因和表現症狀,以及治療對策,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煩請大家到我的回答中尋找答案。

  • 4 # 深讀影片

    根據權威資料統計,全球大約有10%的人患有抑鬱症,也就是說,每10個人裡,就有一個人得這個病!

    而且,每100個抑鬱症患者中,竟然就有65個左右的人萌生過自殺的念頭!

    這樣看,你就明白抑鬱症其實離我們很近對不對?

    那麼,迴歸正題,抑鬱症真的是心情不好引發的嗎?深讀君這就來給你八一八!

    抑鬱症這個傢伙最牛掰的,是隱藏了身世,至今都沒人敢拍著胸口確定它是怎麼來的,你說神不神秘?

    不過再狡猾的狐狸也會露出尾巴,就有那麼幾位更牛掰的科學家,根據一些蛛絲馬跡,追查到了抑鬱症的身世。

    於是江湖上有了些關於抑鬱症來歷的傳說,醫學上叫做假說。

    其中最出名的假說,就是單胺假說。

    單胺假說指的是,由於大腦中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這幾種單胺類的神經遞質減少,導致了抑鬱症的產生。

    那麼神經遞質是什麼呢?大腦傳遞各種指令時,是靠神經細胞一個接一個傳遞的,而在神經細胞之間充當傳令兵的,就叫做神經遞質。

    其中有一類傳令兵,叫做單胺類神經遞質,它主要與人類的心境、情緒、認知有關。

    而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以及多巴胺就是這類傳令兵的成員,專門負責傳遞開心、興奮的指令。

    好了,他們的名字太長了,你記著費勁,深讀君說著也麻煩,以後咱們就叫它們“快樂速遞”吧。

    一旦“快樂速遞”的含量減少了,開心的指令就沒辦法完整傳遞了,人就容易不開心啦。

    發現這個假說的專家們就認為,人之所以得抑鬱症,就是因為“快樂速遞”這三個神經遞質減少,從而讓人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專家們除了假說,也基本搞不清楚人到底為什麼會得抑鬱症。但深讀君還是能告訴你,誰更容易得抑鬱症的。

    第一,抑鬱症有遺傳傾向。研究表明,血緣關係越近的人,抑鬱症的發病率越高。

    如果父母有一方是抑鬱症患者,那麼子女的患病率高達14%左右。

    只是目前還不知道具體是哪條基因攜帶抑鬱症的基因序列,而且,這種遺傳的說法仍有爭議:

    抑鬱症患者的孩子患病率高,到底是因為基因的影響還是成長環境中耳濡目染造成的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眼看著爸爸媽媽每日活在抑鬱症的痛苦裡,心情難免會受到影響,長期下來,潛移默化,即使不被“傳染”,也很難成為一個活潑的人。

    第二,神經結構及功能改變。情感中樞神經系統,大概有認知和調節這兩種主要功能,分別用來認識事物和調整心情。

    剛好抑鬱症就是認知系統出錯了,看啥都不爽,心情摔了一跤就調整不回來了。

    “那為什麼認知系統會出錯啊?”答案來了:如果前額葉、丘腦、腦幹、小腦等腦組織發生損傷,就會帶來一系列看不見的連鎖反應,情感中樞系統也會跟著發生障礙。

    再跟著深讀君梳理一下他們的關係:腦組織損傷,導致情感中樞系統受損,從而影響認知和調節功能,造成抑鬱症。

    第三,內分泌紊亂。這就牽扯到各種激素了。有雌激素、生長抑素、褪黑素等等。

    雌激素絕對是搗亂的主角,無論是升高還是降低,都能讓人情緒低落;

    生長抑素就是分泌“快樂速遞”的開關,生長抑素降低,“快樂速遞”就實行了計劃生育、降低更新率,直接導致抑鬱;

    褪黑素也挺牛的,你能不能睡得著覺就看他了,要是褪黑素分泌減少,那就等著失眠吧。

    看出來了吧,激素這種連顏值都沒有的傢伙,作用還挺大的,尤其關係著情緒,牽扯著抑鬱症呢。

    第四,應激事件。

    “抑鬱症?你說她抑鬱症了?”“不會吧,多開心的姑娘啊,人美心也美,愛說愛笑的”“聽說,失戀了吧,談了八年呢……”“以前都好好的,怎麼說抑鬱就抑鬱了呀?”

    是的,這就是應激事件,應激顧名思義就是出乎意料,讓人猝不及防。

    當人突然遭受離異、喪偶、破產、重病等應激事件時,心理承受不了打擊,就容易患上抑鬱症。

    吹了那麼多大道理,咱還是來說點實際的吧。

    吃藥沒效?副作用一堆?停藥就復發?這才是抑鬱症正確的治療方法!

    抑鬱症屬於精神疾病,所以用藥和感冒發燒這種普通疾病是有區別的。

    “用了快一週的藥,怎麼還沒效果?”

    起效慢,正是抑鬱症疾病用藥的一個典型特點。

    精神類藥物不像消炎藥那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正常情況下,一般半個月左右起效。

    如果醫生給你開了抑鬱症的藥,千萬不要因為短期內覺得沒效果而產生懷疑、繼而放棄服藥啊!

    “我吃了抗抑鬱藥,都五天沒大便了!”“怎麼看東西越來越模糊?”

    放心,這都是抗抑鬱藥的副作用。

    抗抑鬱藥是個奇怪的傢伙,它真正的藥效與副作用是相伴而來的。副作用出現了,證明藥效開始發揮作用了。

    有些人害怕藥物副作用,而放棄服藥,這是不對的,副作用是抗抑鬱藥正常的反應啦。

    “我吃了好幾年的藥,一直沒發作,藥,我就停了吧!”

    自作主張停了藥,結果怎樣?就是復發啊!抑鬱症捲土重來啦!

    精神類疾病的藥物,用藥週期可不是以天為單位的,也不是以月為單位的,人家是以年為單位的好嗎!

    擅自停藥的結果就是復發,還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焦慮不安、睡眠質量下降等現象。

    那要怎麼停藥?當病情穩定了,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直至停藥。

    比如每次服用兩片的藥可以先減為一片,再減成半片,再慢慢慢慢停藥。

    “聽說抑鬱症是很容易復發的,是嗎?”這個還真的是呢。抑鬱症治癒後,三年內複發率高達89%。

    這也是抑鬱症最討厭的地方,好不容易好了,又復發了,治了又好了,好了又復發了。

    好好壞壞,時好時壞,把人揉搓於股掌之間。

    大家必須要認識到,抑鬱症這個疾病的性質就是這樣的,就是一個容易復發的疾病。

    不要整天擔心自己是不是會復發,越有這樣沉重的心態,戰戰兢兢地過日子,就越是容易復發。

    如果能夠坦然面對,接受這個現實,心情放鬆點兒,反而會好很多。大不了就是繼續吃藥、繼續看心理醫生啊。

    除了剛才說的隨便停藥是復發的重要誘因外,還有一個重要誘因就是單一治療。

    前面說了,抑鬱症是心理和生理同時出現問題才導致的。

    心理問題是需要看心理醫生的,比如關於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如何建立Sunny心態。而生理上的治療就是按照醫生要求服藥。

    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聯手,才能對抗抑鬱症。單獨的吃藥和單獨的心理治療都是搞不定的。單一的治療方案很難激發患者的自愈潛能,所以很容易復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芍藥花和牡丹花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