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誤入蘭途

    太多了,進貢天朝的財寶奇珍數不勝數。李世民就收到兩個波斯美女,覺得好奇關進籠子生怕會咬人。朱棣的寵妃好多都是北韓進貢的,但隨著朱棣的駕崩也一起殉葬長陵。

  • 2 # 卡拉波水晶之塔

    中國古代的屬國有好多朝貢的公主,朱棣的生母就是北韓人,他本人也有很多北韓嬪妃。我們外嫁叫和親,內娶稱朝貢就是了。

  • 3 # 洛水清風

    歷史上強漢盛唐和親的事屢見不鮮,有的是被逼無奈,有的是為結秦晉之好,主動和親的。其實,除了漢族送公主和親之外,外族送給中原皇帝的美貌如花的青年女子也不再少數。不過這不叫和親,叫做進貢。如東晉時,東南亞送給皇帝的“黑美人”,唐朝時,進貢的波斯女郎,明朝時,皇宮中更是不乏北韓女子。

    今天要說的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香妃。

    凡是看過《還珠格格》的觀眾都清晰的記得,在乾隆的後宮中,有一位異域風情的美女,這位美女的在劇中的出場方式也極為惹眼,進入宮中後她的言行舉止也十分奇特,這就是來自遙遠西域的維吾爾族女子,叫做和卓氏。

    歷史上,沒有關於香妃的隻言片語。據《清史稿·后妃轉》記載:容妃,和卓氏,回部臺吉和扎麥女,初入宮,號貴人,累進為妃。因此,有專家斷言:傳說中所謂香妃的原型就是容妃。

    和卓氏進宮後,她身上獨有的體香,以及與漢人、滿人完全不同的美,就徹地征服了風流成性的乾隆皇帝。她先被封為貴人,日後晉升貴妃,也就是容妃。關於容妃為什麼被成為“香妃”,有專家推測:當時維吾爾族盛產香料,維族女子也喜歡用香料,所以,容妃身上帶有香氣也就自然而然了。

    歷史上,香妃並沒有被皇太后處死,相反皇太后對她還不錯。乾隆對香妃更是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每次出行,必帶香妃,對她是有求必應。不僅如此,乾隆還貼心的為她的生活考慮,請了一位能燒她家鄉菜的御廚,寢宮中的一切也按照她家鄉的風俗陳列,為了緩解香妃的思鄉之情,乾隆特意在宮中為她建造了一處維吾爾風格的建築。這樣備受寵愛的生活一直持續到她去世。她去世的時候,已經80高齡的乾隆對她依依不捨。

    按照她家鄉的習俗,人死後是要被運回家中的,但是乾隆捨不得她走,命人 用木頭刻了一個栩栩如生的香妃,就這樣假的香妃被裹好送回了家鄉,而真香妃則安葬於乾隆的陵寢中。

  • 4 # 陶如格

    娶來的外族公主,很少能當正宮,在史官看來這些就不算大事,懶得記上一筆;天朝公主(不管是不是正牌)外嫁那可就不得了了,史官總得寫點什麼...

  • 5 # 瀚海說史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縱觀中國歷史,只有西魏和北周時期有史料記載有外族公主嫁過來跟咱們和親,漢人王朝幾乎沒有記載有外族公主嫁入給咱們和親的。

    歷史上我們都有送公主到外族和親的例子,在春秋戰國時期,公主成了政治品,用來對外聯姻,因為熱播而讓人熟知羋月就是楚國的公主,嫁給了秦國國君。

    到了漢朝,把公主嫁到匈奴以達到分化的目的,透過政治聯姻,希望以和親的形式分化瓦解匈奴。漢朝曾經有過連嫁兩位公主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給烏孫國這樣的小國。

    以後的朝代也有很多把公主嫁到外族和親的例子,唐朝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人。那麼基本上都是咱們送美女給別人,為什麼就沒有人給咱送呢?

    第一個是輩分上的問題,如果娶了外族公主,那麼就會顯得自己低人一等,因為那個時候就得叫別人一聲舅舅,輩分上瞬間就拉低了。

    第二個就是保持皇室血統的純淨。中原王朝講究的是血統的純潔,認為血統亂了就可能出大問題,因為這個公主的孩子是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到時候他將以外甥的身份與外族打交道,地位無形中就降低了。

    第三個就是因為語言、風俗、生活習慣等都會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在語言溝通上,雞同鴨講式的生活真的很無趣。風俗以及生活習慣不適應,也是難以改變的。

  • 6 # 沉墨I方之城

    歷史上多得很的外族女子送到中原王朝來,這和中原王朝送女去外族和親其實是一個道理,只是說法不同,女子的地位不同罷了。

    和親政策歷來就是中國古代中原王朝對外族政權聯盟的一種手段,這種和親的政治手段應該是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在諸侯紛爭,戰國林立的時代,各個國家為了加強國家聯盟,確保自己國家的外部穩定,往往使用最為經濟的手段——和親,簡單的說就是國與國之間建立親戚關係,大家都成親家、孃舅、翁婿等等關係了,國與國之間的事情就好說了,至少能夠減少戰爭爆發的機率,大家都能有紐帶和關係進行溝通。

    這樣的和親政策在那個時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比如燕與齊,秦與楚,他們的國君後代不是表哥、表弟就是舅舅、外甥的。這樣的政策雖好,但是在對國家大政,國家生死存亡上面依舊不好使,親戚歸親戚,該出手時還是會出手,甚至是出死手的。

    到了大一統王朝時期,這樣的和親政策依然存在,但主要是針對兩方面了:外族和親緩和國家關係;內部和親聯盟政治勢力。

    外族的和親盛與漢朝,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當時的北方遊牧民族太過強盛,隨時都有可能入侵中原,朝廷雖然不至於亡國,但是經濟破壞嚴重,人民受侵害輿論不好,於是漢朝就拿出了中原王朝的殺手鐧——把敵人變女婿。

    此時的和親政策更多的是漢朝送公主去給遊牧民族首領當老婆,以確定親戚關係,緩解雙方的軍事壓力,雖然短時間有效,但是長久以來遊牧民族由於不受中原傳統文化教化,不怎麼遵循這種翁婿之禮,公主照收,搶劫繼續。

    這樣的和親政策斷斷續續一直延續,直到清朝都還運用過。參見《康熙王朝》電視劇康熙嫁藍齊兒給葛爾丹。

    那麼回到題主說的問題上,有沒有外族女子和中原王朝進行和親呢?那是肯定的,連中原王朝這麼強大的帝國都使用這種和親手段,周邊的那些附庸小國肯定也是有樣學樣的,送女人比刀架脖子上要好太多。

    只不過,這外族送女子與中原政權和親,地位就不同了,有點像進貢的形式,說白了,就是給皇帝送送外族美女開開洋葷,至於這個女子什麼地位,你皇帝看著辦,反正不可能是皇后,畢竟皇帝要保證皇室血統的純正性,不可能正個混血兒出來登基稱帝的。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外族入供中原王朝的女子就有大明的北韓國送的高麗妃,清乾隆的香妃等等。

    無論是和親也好,進貢也罷,一切都是國家實力說了算,實力強大,女人過去是王后;實力弱小,女人過去是玩物,但都是政治的犧牲品。

  • 7 # 小熙為人人

    歷史上有外族公主到中國來和親的,比較有名氣的就是香妃了。

    據《清史稿·后妃轉》記載:容妃,和卓氏,回部臺吉和扎麥女,初入宮,號貴人,累進為妃。

    香妃的原型就是這個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名叫和卓·伊帕爾罕,維吾爾族人,回彊王阿里和卓的女兒。

    (香妃還原圖)

    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叛亂,乾隆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爾汗的哥哥圖爾都因配合清軍作戰有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後,乾隆封封圖爾都為一等臺吉,圖爾都為表謝意,送妹妹伊帕爾罕氏給乾隆聯婚。

    香妃的故事早已隨著《還珠格格》的播映而家喻戶曉,在此便不多贅述,咱們且談一談有關香妃身上的謎。

    『』香妃真的香嗎?

    『』香妃到底葬在哪裡?

    一、香妃真的香嗎?

    這個乾隆最有發言權,但他已經不在很多年了。看來,我們只能翻歷史了。

    據考證,香妃之名最早出現在光緒十八年(1892),《西疆雜述詩》卷四“香娘娘廟”中有“紛紛女伴謁香娘”一語。

    其間寫到:“香娘娘,乾隆年間喀什噶爾人,降生不凡,體有香氣,性真篤,因戀母,歸沒於家。”

    “香妃”之名的廣泛流傳是在1914年,故宮古物陳列所發現一幅年輕女子的戎妝像。畫像下面有字:“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薰沐,華人號之曰香妃。”

    從此以後,香妃名聲鵲起。

    人真的有體香嗎?根據人的生理,每個人都有“人味”,人的汗腺、皮脂腺,會分泌出氣味;人的五臟六腑也有氣味表出體外。

    比如有的人身上有甜味,一種楓糖味,這實際上是一種病態,叫“楓糖尿病”。

    香妃身上的香味是否屬於自身分泌的氣味呢?如果有的話,可惜失傳了。

    據說,長期吃素的人,身上的氣味就好聞,也許,香妃是位素食者也不好說。

    有人說,身上用香料或用沐浴露有香味,這種原因就不能考慮了!人家都說了,不假薰沐,就等於把這一個原因給否了。

    二、香妃葬在哪裡?

    香妃墓有三處,新疆的喀什、北京陶然亭北和遵化清東陵。

    新彊的十有八九是後人杜撰的。北京的的確是女子之墓,被稱為香冢,有人說是香妃的墓。但作為大清皇妃,葬在荒草堆中?此說不可信。

    遵化境內的清東陵比較靠譜,乾隆帝的裕陵建在那裡。《大清會典》等官書、《昌瑞山萬年統志》、《陵寢易知》等書都有文字記載,還附有葬點陣圖。清宮檔案中也有容妃遺物、送葬情況等資料。

    1979年10月,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在容妃地宮中,找到了遺骨和頭髮,還發現了一些有價值的文字。

    這一切都是香妃葬在清東陵妃園寢內的鐵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日產車的噪音問題可以解決嗎?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