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德國人的兵力如果不繞著走能突破嗎?
2
回覆列表
  • 1 # 歷來現實

    “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衝完炮兵轟”,在《團》劇中,我對張譯扮演的“孟煩了”說的這句話印象很深。孟煩了說的是日本人在二戰時期對中國軍隊的普遍戰法。這種戰法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法。

    在岌岌可危的馬恩河和凡爾登時刻,法華人最後終於扛住了德國軍隊的進攻,粉碎了德華人的速戰速決的意圖,造成了兩個重要結果,一是堅持到了一戰的慘勝,二是鑄就了二戰的慘敗。

    一戰的這種戰法是有利於防守一方的戰法,進攻一端都苦無辦法,法華人嚐到甜頭後,認定即將而來的二戰(這可不是“同志們抗日戰爭還有一年就結束了”的梗,一戰結束沒多久,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意識到這事兒沒完)的勝利解鎖密碼仍然是在防守端。一戰結束後,法華人就開始在東北法德邊境構建堡壘,陸軍部長馬其諾上臺後,1930年,法國國會透過他的建議,安排了鉅額撥款,1936年,馬奇諾防線宣告建成。

    馬奇諾防線(Maginot Line)號稱固若金湯,是有一定道理的,該防線共築有5800個永備工事,密度是每公里15個。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300毫米,都能扛住兩發420毫米臼炮炮彈的直接命中。防坦克壕、崖壁、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砦密佈交織,伴以加強的地雷場。

    機械化戰爭是要來的,我們就把這些機械遏制住,這是法國的極端防守思維作祟,同期的貝當元帥的幕僚戴高樂將軍寫了《建立職業軍》一書,建議組建大規模的機械化部隊和空軍等利器。說德華人花15法郎買書回去照貓畫虎拯救了德國,這像是個段子,但德華人多少會從書中得到一點參考倒是真的。

    當法華人意識到德國戰車即將馬上啟動時的1937年,在達拉第總理的主持下,又開始接著馬奇諾防線西北端繼續沿法比邊境打上新補丁達拉第防線,工程一直持續到德國入侵。

    1939年9月,因為波蘭,法國對德宣戰,但法國官兵沒有享受到在馬奇諾防線“打火雞”的樂趣,1940年5月10日,德國250萬精銳強行透過的盧森堡和比利時南部的阿登森林,正是馬奇諾防線和達拉第防線的結合部。

    假如正面強突馬奇諾防線,德華人將遭遇嚴峻考驗。事實上在剛開始的突破階段,德軍進攻了馬其諾防線北端的一座堡壘,炮火持續四天之後,才攻下了駐有107名法國士兵的堡壘,大部分人的死因是著火窒息。

    在古斯塔夫巨炮尚有兩年才能出場的1940年,選擇強突,戰局確實可能轉入到法華人擅長的節奏,德華人勢必付出慘重代價。但關鍵是,既然有漫長的達拉第補丁防線可以突破,德華人幹嘛非要去馬奇諾防線千里送人頭呢?

  • 2 #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1927年,法國決定先在其東北邊境構築梅斯、勞特爾和貝爾福3個獨立的築壘地域,二戰期間的馬其諾防線可謂固若金湯。用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300毫米,能抗兩發420毫米臼炮炮彈的直接命中。馬其諾防線從1928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1930、1940年代貨幣),其名稱來自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姓氏。

    整個馬其諾防線將法國與德國的邊境線幾乎都涵蓋在內。馬奇諾防線共構築各種用途的永備工事約5800個,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15個。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國東部的蒂永維爾。

    防線內的防坦克障礙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砦,並用地雷場加強。

    就整條防線的單個防禦地點而言,也是正面立體防禦的,構成了交叉火力網,幾乎沒有火力死角。防禦的地堡之間透過地道保持聯通,避免了士兵調動時暴露在敵方火力之下。防線的地下建築內,有完整的各種保障措施,除了士兵休息室,食品,彈藥庫,藥品庫,醫院等外,還有人員和彈藥的專用電梯,確保地面防禦公事的補給需要。防線的地下設施中,通道四通八達,較大的工事之間還有軌道交通相連,保證兵員與物資的快速調動。

    假如德軍沒有辦法繞過馬其諾防線,是不是就無法攻破馬其諾防線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上圖是德軍一戰時的防禦公事。馬其諾防線雖然牢固,但是其防禦理論與一戰雷同。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攻防手段也會出現。

    事實上,德軍攻佔這類堡壘也有相應戰法:空降兵登頂作戰或敵後空投作戰。

    在德軍進攻比利時時,曾遇到過類似馬奇諾防線的一個山頂堡壘,德軍在正面佯攻的同時,用空降兵登頂作戰,從堡壘正上方向下突擊,也很快突破了號稱歐洲最難突破的堡壘,這個戰例在二戰歷史紀錄片裡可以找到。

  • 3 # 靳長蘇

    防線主體綿延數百公里,大部分在法國東部的蒂維爾,基礎設施均由鋼筋混凝土建造,堅固異常。高昂的造價使得該防線僅支援法德邊境的防禦,法荷方向上的防禦則基本由當時的英法聯軍負責。

    馬奇諾防線內部幾乎就是一個大型的全方位保障系統,地面部分為裝甲或鋼筋混凝土的機槍和火炮工事,而地下部分又有數層,包括指揮所、休息室、食品儲藏室、彈藥庫、救護所、電站、過濾通風室等,甚至還有有軌電車。

    整條防線共構築各種用途的永備工事約5800個,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厚度達到3.5米,裝甲堡壘的厚度達300毫米,能抗擊420毫米炮彈的直接命中。防坦克障礙物主要有防坦克壕溝、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並配合以地雷場加強防禦。抵禦步兵的障礙物則為金屬樁或木樁鐵絲網,有的鐵絲網段還通電。

    但是法國千算萬算也沒有在法比邊境的阿登高地多做籌謀和防備,德軍恰恰在最不可能的方向上給法國來上了致命一擊。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然後突然偷襲阿登高地,長驅直入法國境內,讓馬奇諾防線完全失去應有的作用,也淪為日後世人笑柄。

  • 4 # 歷史長流水

    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遭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後來,法國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慘重的人人員傷亡,在戰略上採取防禦政策。1929年,時任法國陸軍部長的馬其諾提議在法國東北邊境修建堡壘防線,並獲國會透過。從此,馬奇諾防線開始全線施工,直到1936年完工。

    馬奇諾防線從隆吉永至貝爾福,長達390千米,防線的寬面由縱深4-14千米的保障地帶和縱深6-8千米的主要防禦地帶構成。

    整個馬其諾防線最堅固的是梅斯和勞特爾。在這兩個地域的一些重要地段修建了地面和地下相結合的環形防禦工事群。地上有裝甲和鋼筋混凝土組成機槍和火炮工事群,地下多達幾層。

    地下工事擁有指揮所、休息室、儲藏室、彈藥庫、救護站、電站、通風室等。工事之間均有通道連線,甚至能通電車。射擊工事裡的武器都是由軍事專家精心設計的。

    另外,還修建了大量的防坦克壕、崖壁、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埋設了大量的地雷。防線上遍佈金屬樁或木樁鐵絲網,許多地段修建了通電鐵絲網。

    在馬其諾防線裡,還可以透過通風過濾裝置來防止毒氣的進入,炮手作戰時非常安全,並不直接觀察目標,而是由地面觀察員用潛望鏡觀測,並用電話通知炮手。如果戰時需要狙擊步兵,法軍可以用懸在頭頂上的軌道將坦克炮放回,很快,一挺先進的機槍就冒了出來。馬奇諾防線很多機槍擁有升降凸輪,使得機槍火力能夠覆蓋更大的火力控制區,射出的子彈保持1英尺距地高度。

    即使大量敵人越過了這座地堡,只要指揮室一按電鈕,就能引爆整個地下工事。即使引爆地下工事還沒有消滅敵人,法軍士兵也可以立即從秘密出口撤離,透過一個很小的通道,來到一個垂直的出口。由此可見,馬奇諾防線的設計構想多麼精細。

    事實證明,馬奇諾防線在許多方面是很難攻克的。在大型火炮群和機槍的火力覆蓋下,只要有任何車輛和士兵進入射程內,都會灰飛煙滅。

  • 5 # 四十五度說

    德軍根本就沒有正面突破馬奇諾防線,而是選擇從敘利亞和比利時突破,透過阿登山脈,僅僅花費了兩天時間,就在蒙梅迪附近突破達拉弟防線,緊接著大批德國機械化軍隊就來到了馬奇諾防線的後方,馬奇諾防線自然而然就崩潰了。

    防線從1928年就已經開始建造,當時建造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德軍從東部突破,一直到一九四零年德軍進攻法國時期才基本宣告工程完畢。前前後後一共花費了十二年,基本上是舉全國之力,建造一個牢不可破的防線。防線已分為地上工程和地下工程兩部分,長達數百公里,主要分佈在法國的東部。地面工程的牆體和屋頂厚度達到三點五米,最厲害的不是地上工程程是地下工程。防線內部擁有各式大炮、壕溝,發電站,醫院,工廠,包括了完善的交通,通風透光設施等。完全不像一個短期的避難場所,較大的工事中有軌電車穿梭其中。

    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一直在期待它發揮作用,抵抗住德軍鐵蹄前進的步伐。德軍也知道從正面突破馬奇諾防線簡直難如登天,因此還特意發了巨型坦克和大炮,來對付馬其諾防,最後這兩件黑科技根本都沒有用到戰場上。因為比利時和法國之間地形崎嶇,不適合戰爭運動的開展,法國在邊境修築防線遭到了比利時的強烈反對。這是法國防線的薄弱地區,德軍選擇了由此突破。僅僅兩天時間,德軍仿效施裡芬計劃的曼斯坦計劃,大迂迴大包圍,以三個集團軍繞過馬奇諾防線,直插馬其諾防線的背後,進抵巴黎城下。

    自己國家首都被敵人攻佔,馬其諾防線沒有遭受敵軍炮火的壓制,走在馬其諾防線中的法國士兵也沒有支援巴黎,而是傻傻的在那等著敵軍正面進攻。一直等到法國軍隊總司令撤出命令,他們也沒有等到德軍的到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校園暴力、冷暴力、網路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