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國逐鹿

    孫策(公元175—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之子,孫權之兄。當孫策以幾副鎧甲起家,收整軍隊,贏得民心,平定江東時,其實已經算是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了。但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就一再的讓劉備試言當世之英雄,劉備先後說了袁術、袁紹,但都被曹操否認。

    當劉備說孫策乃"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可以算得上是當代的英雄時,曹操卻對孫策十分看不上眼,說:"孫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那麼曹操為什麼不承認孫策是英雄呢?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第一,曹操認為只有龍才可擬世之英雄,孫策難以比龍,因此不承認孫策為英雄。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由此可見,在曹操的心目當中,只有真龍才可以英雄相稱。而更重要的是,曹操與孫堅同為公元155年出生,所以說如果按照年齡論輩分的話,曹操和孫堅是一輩兒的。而孫堅之子孫策,公元175年出生,比曹操小了二十歲,曹操完全就把孫策當做了小輩來對待,自然不會認可他為英雄。

    更何況當時的情景中,很明顯曹操是在試探劉備。他是絕對不會承認孫策為當世英雄的。不然他怎麼向下引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樣的結論,來試探劉備是否有匡扶天下之志呢?並且在曹操的心目中,孫策只是個小輩,在其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孫策還沒有真正的崛起,勢力還有些微弱,當時目光長遠,胸懷大志的曹操自然不把其放在眼裡。且曹操曾經與孫堅一同討伐董卓,自然知道孫堅的實力。面對其子孫策,自然清楚其有多大的實力,也不會對其多加關注。

    第二,曹操認為孫策能夠成功,是因為藉助了其父孫堅的影響力,不是自己拼搏。

    眾所周知,曹操是白手起家,靠自己努力拼搏才打下曹魏一片江山的。雖然曹操祖父曹騰與父親曹嵩都是大官,但是曹操並沒有藉助上一輩的勢力,反而是堅持靠自己的能力,收攬部下,壯大實力。因此來說,曹操對於袁紹、袁術這種依靠顯赫家世,而耀武揚威的人是最鄙夷的。而孫策雖然出身不算顯赫,但是他終究依靠了其父。在孫策平定江東時,其所帶的黃蓋等人馬,都是曾經追隨他父親的老部下。

    畢竟這些老將曾經跟隨過孫堅,本身自然是有真的才幹與一定的號召力。也因此,孫策才能夠在起兵之初就吸引眾多英雄豪傑前來投靠。之後迅速的整合一大批軍隊,使得孫策擁有平定江東的實力。但是如果孫策和曹操一樣,白手起家,相信他平定江東,有此作為的時間會向後推遲至少數年。

    而且孫策征戰平定江東時,面對的敵手多是一些地方霸主,在曹操眼裡就是一些小蝦米一般的存在,確實不值一提。而且孫策當時佔據的雖說是江東地區,但大多數地區荒涼偏僻,曹操自然對其不甚在意,對其不認可也是理所當然。

    第三,孫策自身太過勇猛,而過剛則折,使得其難以承擔英雄之稱號。

    在《三國志》中,曹操的謀士郭嘉曾這樣評價孫策:

    策聽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這也正應和了劉備對孫策的評價"血氣方剛"。而孫策最終的結局也與郭嘉評價的那樣,孫策被刺客刺殺而死。孫策是一員猛將不假,但他性格暴躁不知變通也是真。曹操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不對其多加關注。

    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樣,曹操認為"能升能隱"之人才能被稱作英雄。但孫策顯然不是這樣的人。他雖然能征善戰,但卻缺乏智慧,不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更不要說能屈能伸了。在目光長遠的曹操眼中,只有懂得保全自身,不將自己置於險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劉備就是這樣的人,因此曹操承認劉備是英雄,但孫策一不善於曲伸,又缺乏智慧,暴躁冒進,這樣的人,怎麼會使曹操承認其為英雄呢?

    由此可知,雖然孫策以幾副鎧甲平定江東,但因孫策藉助了其父孫堅之勢力,又多能少謀,不符合曹操對英雄的評判標準。因此曹操才不認為孫策乃當世之英雄。

    你是如何看待孫策的?

  • 2 # 不應該32

    因為劉備194年得徐州,孫策200年才打下江東。徐州和江東有多大差距,看看漢書地理志關於人口怎麼說

    徐州彭城郡497840

    東海郡1559357

    琅邪郡1079100

    廣陵140722

    徐州總人口3277019

    江東會稽郡1032640

    丹陽郡405171

    豫章郡351965

    廬江郡457333

    江東總人口2247109

    劉備白得一個都比江東多一百多萬人口地盤,孫策還要拼命的去打下來,這麼一對比孫策差的太遠了,劉備人望很高,很容易得到別人支援,所以劉備走到哪都能賺便宜。

    而孫策不行凡是要靠打,天下這麼大,一點一點打天時上已經輸了,地理上江東不出戰馬,旁邊各種山越經常下山打劫,限制了江東發展。人和上就很難說了。

  • 3 # 開心的益達

    煮酒論英雄只是小說三國演義根據三國志杜撰出來的,並不是史實。

    據陳壽《三國志·先主傳》所載:“曹公自出東征,助先主圍佈於下邳,生擒布。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曹公遣先主督朱靈、路招要擊術。未至,術病死。先主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根據《先主傳》所記,煮酒論英雄並沒有論英雄,而是曹操直接對劉備感慨天下英傑只是自己與劉備,像袁紹一般的人不足為慮。參考當時距離袁曹官渡之戰日近,曹操對劉備的話多有自勉鼓勵或者安撫屬下的考慮。也可能喝高了兩人的商業互吹。

    孫策是不是英雄,我們可以客觀的看看他的身平,其父戎馬一生,博得江東猛虎的威名,最後身隕峴山。孫策當時才17歲,三年後,20歲的孫策為袁術南南征北討,打下赫赫威名。又過了一年開始自己創業,橫掃江東,為孫吳打下了基礎。江東當時雖為一群臭魚爛蝦,但也有劉繇 ,笮融,薛禮,陳瑀,鄒倫、錢銅、王晟、嚴白虎等勢力,都被小霸王橫掃。後又打敗劉勳黃祖奪得江東六郡,可見孫策武功之盛。而二十多歲的曹老闆在幹嘛,在洛陽做他的紈絝子弟,每天走馬飛鷹。和同年齡的孫策比就是個臭弟弟。

    最後,孫策人緣也不錯,能引來周瑜張弘王朗等一流人才投奔,正是是英雄識英雄。連袁術麾下的大將橋蕤、張勳等也都敬服孫策。袁術也常嘆息說:“如果能讓我生兒子像孫策一樣,我就算死了也沒有怨恨了。”曹操聽聞孫策平定六郡,嘆息說:“猘兒難與爭鋒也!”於是,把弟弟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自己的三子曹彰娶孫賁的女兒。命揚州刺史嚴象推舉孫權為茂才,併發出征闢孫權、孫翊到許都,想以此拉攏和牽制孫策的勢力。如果曹老闆真的看不起他為何又要發出這種感嘆,孫策最後想襲擊許都,也讓曹老闆彷徨不前。

  • 4 # 使用者遵化楊哥

    青梅煮酒論英雄,說白了不過是曹操劉備兩個人說的話,沒有歷史依據可查,更多的可能是作者自己帶有政治分歧演化出來的段子而已,事實是,劉備不是沒有過地盤,而是曾經許多次擁有廣冒得地盤,但都由於經營不善讓自己弄丟了,而且劉備手下能人濟濟,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魏延等優秀將領,事實上也沒有奪得天下,到死都是偏安一隅,說白了沒有開疆擴土的能力而已,反觀孫策,躋身於袁術的門下,被當做棋子一樣為袁衝鋒陷陣,後來透過借來袁術的不過3000老弱殘兵不就打下了江東那片廣冒得一片土地,那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你把那三千兵給劉備試試?看看能不能打的下來?這樣的人不是英雄?

  • 5 # 使用者吉祥如意392

    孫策有很多長處,故能橫掃江東。一是很好地繼承了父親孫堅的基業。孫堅在江東有著較高威信,江東父老鄉親對其佩服有加,關鍵時刻都能夠挺身而出為之效力,手下也有程普、韓當、黃蓋這樣的能征慣戰之將,眾多家族兄弟也非等閒之輩,孫氏實力相當強大。孫堅雖死,其子孫策並不孤立,股肱和幫手很多。二是孫策勇猛善戰。孫策素有小霸王之稱,打起仗來驍勇無比,而且身先士卒,令部下佩服,敵人膽寒,孫策帶動了整個軍隊,接連克敵制勝,平吳滅越,橫掃江東。三是孫策能夠忍辱負重,臥薪嚐膽。比如屈膝於袁術帳下,用玉璽換取軍隊、戰將,養精蓄銳,以待天時,最終一鳴驚人,成就大業。四是孫策也能夠禮賢下士,親賢重才。比如重用周瑜,義收太史慈,為東吳的帝業奠定了人才基礎。五是能夠充分利用長江的天險進行防禦,發揮地利優勢,做到進能攻,退能守,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孫策雖然是一代英雄,優點突出,但缺點也過於鮮明,最大的缺點就是過於剛猛,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也由此導致喪命於小人之手。在這方面,遠不如其弟孫權。曹操看透了孫策這致命的弱點,認為孫策太不完美,早晚要吃大虧,因此在青梅煮酒時,不認可孫策是當世英雄。

    七律:有感小霸王孫策

    少年隨父徵四方,

    平吳滅越威名揚。

    驍勇善戰匹項羽,

    親賢重才賽孟嘗。

    怒斬許貢釀隱患,

    屈殺于吉埋禍殃。

    失手小人英年逝,

    弟承基業創輝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挺好》這部電視劇有哪些情節反映了當今社會現實和人性問題?你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