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ebra聽我說

    父母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是一定要有原則!

    現實生活中,孩子調皮搗亂不聽話時,爸媽們還是會忍不住脫口而出,“你再不聽話我可生氣了啊!”。

    用“生氣”來鎮壓孩子,表面上看似乎還有效果,可是父母如果常常用情緒控制孩子,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01

    上次朋友聚會,朋友帶著自己剛滿4歲的小女兒一同參加。

    當大家都坐定飯桌前時,小女孩就對媽媽說說:“我要吃冰淇淋”

    媽媽對她說“大家都要開始吃飯了,現在不可以吃冰淇淋。”

    小女孩聽到媽媽的拒絕,突然就開始大哭起來,一直大喊著“我要吃冰淇淋!”

    朋友嚴肅警告她,“你這樣我可是生氣啦!”

    小女孩一聽,直接坐在地上撒潑耍賴。最終受不住女兒的哭喊轟炸,答應她,便瞬間終止了哭聲。

    朋友尷尬的笑了笑,說“這孩子平時在家也不這麼鬧人,誰知道今天是怎麼了……”

    我想,大概是因為小女孩知道在這樣的聚會環境下,所以才會如此鬧人。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孩子察言觀色的能力,孩子是非常聰明的,他們能夠透過一次次試探,迅速明白家裡每個人的底線在哪裡。

    02

    我想這樣的場景我們都不陌生,孩子在公共場所倒地撒潑,要零食要玩具,而家長就會礙於臉面,滿足了孩子的需求。

    孩子一哭鬧,家長就滿足,那麼從此孩子便早早地學會了這套規則,運用自如。家長一味的降低自己的底線,孩子接受的資訊是透過這種方式能成功地“交換”到需要的東西。

    還有一些家長,會用跟孩子談條件的方式來滿足孩子的需求。

    “你把作業做完了,就可以看半小時電視!”

    “你先把這個吃了,我就帶你去買玩具!”

    “不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今天就沒有睡前故事了。”

    這個場景熟不熟悉?

    這看似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說好聽點是獎勵,說直白點,就是交易。

    03

    朋友家的兩個孩子,為了能讓他們和睦相處,朋友對老大說“你們兩個保證不吵架,就獎勵一個蛋糕,如果其中一個人哭了,就沒獎勵”。

    或許原本兩個孩子一起玩,吵吵鬧鬧也是成長中的一種學習,但是當父母如此的制定這項規定,硬生生的就把這份人際交往的磨合經歷變成了一種交易。

    為了獲取蛋糕,才不得不去遷就忍讓,時間長了,孩子為了獲得獎勵,還會和父母繼續談條件。

    可是父母忘記這一點:兩個孩子和睦相處不是一件需要獎勵的任務,而是一種享受共同成長的生活經歷。

    很多父母,在孩子頑皮的時候,不自覺的就會跟孩子談條件,與耐心的教導相比,這種方法簡單粗暴、立刻生效,但圖省事,往往意味著後患無窮:孩子也就越來越懂“交易之道”,越來越“狡猾”。

    04

    懂得底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慣子如害子,無原則的袒護,只會讓孩子更任性更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為他人考慮,不知何為底線。

    或者跟家長的意見產生分歧,家長就用和孩子講條件的辦法來解決一時的問題;

    我們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跟孩子交待清自己的底線是什麼,讓孩子清楚,不要輕易的觸碰到底線,那樣會受到何種懲罰。

    家長也要堅持原則,不能孩子一哭一鬧就圖省事降低自己的底線。對的就一定要堅持,這樣才能建立起孩子的是非觀和底線。

    0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更是其性格的形成,品行的養成的基地。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天性,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正確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家庭教育中,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建立和制定規則”。讓孩子從小就有“規則意識”,明白“事事有規則、人人有任務”。

    點滴生活皆教育,父母在生活中以身作則。越是細微小處,越是對孩子的教育。

    教育是牽著蝸牛散步,教育是積累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教育是漸變的過程,不是一夜之間。

    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都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想改變孩子,第一步,是從根本上徹底改變家庭教育。

    你給孩子什麼,孩子就給世界什麼。

  • 2 # 奶爸說帶娃兒

    你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還是有條件的?

    準確的說,既是無條件的,也是有條件的。

    第一個、無條件的

    什麼是無條件呢?

    1.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或者她的到來是被動的、沒有選擇的、不可逆的一次旅行,高不高興,快不快樂,對父母滿不滿意,對出生環境喜不喜歡都是隻有無條件接受的“義務“,而沒有自我選擇的權利。不能“退換“。

    2.從父母的角度來說,父母選擇生養子女是為了傳宗接代,亦或是為自己晚年養老送終,還是為了傳承家產或技藝。都無不是一種“自私“的行為。為了這份“私心“父母當然要無條件的去愛自己的子女。

    第二個、有條件的

    1.從孩子的角度,成長的環境是在有限環境下生長的,貧賤也好,富貴也貴,都是一定的有限條件。父母的脾氣秉性是否與自己和諧還是彼此充滿矛盾衝突,這也是“命中註定“的。

    2.從父母的角度,培養孩子是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物質資源是否充足呢?只能盡力而為。父母的教養能力也只能是“順其自然“。這是父母的被動有條件。還有是父母的主動有條件的行為,那就是為了教育孩子,故意設計的成長“障礙“。

    做什麼事兒都沒有絕對,自然規律就是相互的轉換之中。對於孩子的愛也是一樣,每當父母一旦認為自己是“對“的時候,就要思考一下,這是真的嗎?

  • 3 # 俗人情懷

    世上每個為人父母者,都是無私、無條件的:愛著自己的兒女們。

    在民間有句俗語:莊稼是人家的好,孩子還是自己的好。

    這種血濃於水的親情天底下無可比擬,父愛高如山,慈母恩比海深...

    時間的流逝,許多往事已經淡化了,可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顆星星永遠閃亮,那便是親情,時間可以讓人丟失一切,可是親情是割捨不去的,即使有一天,親人離去,但他們的愛卻永遠留在子女靈魂的最深處。

    ——高爾基

    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長輩對晚輩的溺愛代代相傳,歷久彌新,有嚴教、有寵愛,既是有些人的不盡如人意,也多是恨鐵不成鋼之意。

    這世上完全沒有不願兒女成材成氣候的父母!

    我們應感恩父母,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無盡的愛,無私的給予我們建立起溫暖的小家庭,才使我們有顏面對社會。我們要感恩,感恩父母給予兒女們辛勞無私的奉獻。

    也許,你的父母沒有給你創造多少財富,請不要抱怨,他們以儘自己最大的能力。

    這世上有太多的無奈,不是普通百姓能抗拒得了的,平凡的人們都以盡最大的努力,在爭取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家園。

    人們大凡有一點能給兒女爭取的財富,哪怕流再多的汗水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有這樣一對夫妻,養育了三個兒子,就老大還聰明伶俐,老二和老三的智力有些遲鈍。前幾年,父親領著三個兒子下小鐵礦,賺了不少的錢,給老大蓋房、娶了媳婦,又到處張羅給老二老三找媳婦,有人介紹了一女子,〈精神有點問題〉老二較憨厚,就讓給了三兒。老三和那女子,一個憨一個臆,結婚沒到兩年鬧出了不幸,那女子跳坑溺水而"去"。

    現在,老大已分開單過,這兩個憨兒跟著老兩口在過,他的父母為此兒都要急風了,還四處張羅著給兒找媳婦。

    這充分說明:父母對兒女們的溺愛,是無止境的。雖然他們的兒子那樣不盡如人意,作為父母還是要操心到無能為力。

    "可憐天下父母心"!

  • 4 # 清風水興

    對於孩子的愛是應該是無條件還是附加條件,這個問題,我這樣認為;

    血緣上,我們應該是無條件的去愛孩子。不管他是對錯,他是好壞。我們都應該包容。

    但是。從孩子未來的發展,從一個家長對社會的責任來說,對於孩子的愛不能是無條件,他是要附加條件的。

    中國是一個講究忠孝禮義仁智的國家,每個人都是社會人,所以孩子從小就得從社會責任去培養,如果孩子所作所為與這些社會責任違背時,我們就需對孩子的愛附加以社會責任,為什麼這樣,我以忠孝來舉例,因為自古以來孝與忠是緊緊相連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孝與忠衝突的時候,首先要選擇忠這是社會的要求。

    針對個人來說,我們的要求自己孩子要考敬,我不說孝順,但必須要有孝敬。內心孝敬父母,才能對國家要忠誠。

    那如果孩子做不到這一點。我們養的孩子,對於自己,對於國家都是無用的。那甚至會造成禍害。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老舍先生有一篇懷念父親鞭笞之恩的文章,感謝父親對有錯誤的自己鞭笞警醒,所以父母。擔當著教育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的責任,那麼我們對於孩子就不能是無條件的愛。就是要求他忠,要求他孝,要求他禮,要求他義等等,所以這樣這種愛就不是無條件的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heshy採訪說:faker是我的目標,只有拿到三冠我才有資格跟他比,你覺得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