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名藥師
-
2 # 莫亟WHangYTeng
以上這幾種藥屬於質子泵抑制劑(PPIs)即H+/K+-ATP酶抑制劑是一類不可逆型質子泵抑制劑,是消化科常用的一類藥物。從第一個奧美拉唑上市以來,以其抗酸作用強、不良反應少,近30年被大量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等各類消化道疾病。
奧美拉唑(Omeprazole ),由阿斯利康製藥研發,於1988年被批准上市,商品名為洛賽克。此後阿斯利康透過技術改進,分離出了效果更好的奧美拉唑的異構體艾司奧美拉唑(Esomeprazole),並於2000年批准上市,商品名為耐信。
蘭索拉唑(Lansoprazole),由武田製藥研發,於1991年批准上市,商品名為達克普隆。
泮托拉唑(Pantoprazole),由Nycomed GmbH(已被武田製藥收購)研發,於1994年批准上市,商品名為潘妥洛克。
雷貝拉唑(Rabeprazole),由日本衛材製藥研發,於1997年批准上市,商品名為波利特。
艾普拉唑(Ilaprazole),由南韓一洋製藥研發,於2007年在中國批准上市,麗珠製藥獲得了其智慧財產權以及推廣銷售。商品名為壹麗安。艾普拉唑屬於國內的1.1類創新專利藥物,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此外未在國內上市的質子泵抑制劑還有泰妥拉唑、萊米諾拉唑、右蘭索拉唑、瑞戈拉唑、安納拉唑等。
首先在各類質子泵抑制劑上市後人們漸漸從其特異性、差異性和代謝性等特點把其分為了兩代。
第一代包括: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
第二代包括:雷貝拉唑、艾司奧美拉唑、艾普拉唑。
在第一代與第二代差異大致就是:
第一代抑制酸作用不穩定(效果差)、體內作用時間短(體內半衰期短)、起效緩慢、治癒率緩解率個體差異大,有的人用了效果好,而有的人可能就沒什麼效果了。
而造成第一代差異的原因便是人類的基因多型性,一種CYP2C19基因多型性。由於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代謝依賴肝細胞色素P450(主要有兩個同工酶CYP2C19和CYP3A4)進行代謝消除。由於存在多型性,有的人CYP2C19是強代謝型,而有的人是弱代謝型,因此代謝存在個體差異。第二代較少依賴肝P450代謝,個體差異小,與其它物質相互作用少,治療效果更好。
抑酸作用強度依大約次為:艾司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艾普拉唑>蘭索拉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
抑酸作用時間大約依次為:艾司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艾普拉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
PPIs屬於不可逆型抑制劑,那麼也就有可逆性質子泵抑制劑。這便是鉀競爭性酸阻滯劑(P-CAB),該類藥物體內代謝特點為不需要集中於胃壁細胞進行活化,便可結合質子泵抑制該酶,迅速升高胃內PH濃度,而解離後的酶可以恢復其活性。與PPI比較其起效更快升高PH更強。目前上市產品有日本武田製藥的沃諾拉贊以及南韓Yuhan製藥的瑞伐拉贊。
-
3 # 南開孫藥師
蘭索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奧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都是臨床上常用的質子泵抑制劑,屬於抑酸藥,主要透過抑制胃壁細胞上的H+-K+-ATP 酶(質子泵),發揮抑酸作用,它們作用於胃酸分泌的最終步驟,具有抑酸作用強、持續時間長、特異性強等優點,對於基礎胃酸分泌和食物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都有抑制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綜合徵、胃、十二指腸潰瘍等酸相關性疾病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但是它們在臨床應用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今天為大家一一說明:
酸相關性疾病:在抑酸強度方面,艾司奧美拉唑明顯高於其他幾種質子泵抑制劑,雷貝拉唑排在第二位,而蘭索拉唑、泮托拉唑和奧美拉唑的抑酸強度相近。在起效時間方面,雷貝拉唑與H+-K+-ATP 酶的結合位點最多,因此起效最快,5分鐘可達到最大抑酸效果,其他幾種藥物的起效快慢順序為蘭索拉唑>艾司奧美拉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在抑酸持續時間方面,艾司奧美拉唑持續時間最長,其他幾種質子泵抑制劑持續時間相近。因此,在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酸相關性疾病時,應優先選擇艾司奧美拉唑或雷貝拉唑,這兩種藥物可快速有效緩解胃痛、反酸、燒心等症狀,促進潰瘍癒合。根除幽門螺桿菌:體外抗菌實驗顯示,雷貝拉唑對幽門螺桿菌的抗菌活性最強,而其他幾種質子泵抑制劑的抗菌活性相似,因此,應優先選擇雷貝拉唑根除幽門螺桿菌。聯合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種抗血小板藥,可抑制動脈血栓形成,預防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事件,氯吡格雷需要經肝藥酶CYP2C19活化才能發揮抗血小板作用,而質子泵抑制劑是肝藥酶CYP2C19的抑制劑,可減弱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其抑制強度為奧美拉唑>艾司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因此,如果遇到與氯吡格雷聯用的情況,應優先選擇泮托拉唑或雷貝拉唑。兒童用藥:奧美拉唑和蘭索拉唑用於兒童是安全的,使用時應按照公斤體重計算用量,體重<20kg時,奧美拉唑的用量為10mg,蘭索拉唑的用量為15mg,體重>20kg時,奧美拉唑的用量為20mg,蘭索拉唑的用量為30mg,其他幾種質子泵抑制劑尚無相關臨床研究,暫不推薦應用於兒童患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根據妊娠期藥物安全性分級,蘭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貝拉唑為B級,而奧美拉唑和艾司奧美拉唑為C級,孕婦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優先選擇安全性較高的蘭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貝拉唑,此外,這幾種質子泵抑制劑都可隨乳汁分泌,哺乳期婦女應慎用。參考文獻:
質子泵抑制劑臨床應用的藥學監護(2013)
-
4 # 小克大夫
蘭索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奧美拉唑和艾斯奧美拉唑都是屬於臨床上常用的抑酸藥物,其也都是屬於質子泵抑制劑的一種。目前被人們廣為知曉的應該是以奧美拉唑為主的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
質子泵抑制劑的原理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從源頭上進行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抑制 ,從而起到減少胃酸分泌,緩解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患者的反酸,燒心和胃部疼痛症狀,除此之外質子泵抑制劑還可以用到幽門螺桿菌的根除和卓艾綜合徵的治療。
以上的五種藥物可以大致的分為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和第二代質子泵抑制劑兩類,其中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主要是以奧美拉唑,泮托拉唑和蘭索拉唑構成,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的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其價格低廉,更容易被老百姓和一些貧困患者所接受,但是其缺點主要就是起效時間慢,生物利用度不夠高,藥物持續藥效的時間不夠長久,而且在和其他藥物共同使用的時候,還會和其他藥物存在有一定的個體差異,在安全性方面相比較第二代要差。
而第二代的質子泵抑制劑可以有雷貝拉唑,艾斯奧美拉唑,埃索奧美拉唑,相較於第一代的質子泵抑制劑,第二代質子泵抑制劑的缺點就是其價格高昂,尤其是艾斯奧美拉唑和埃索奧美拉唑,但是因為其價格相對要高,所以它的其他方面都是要明顯優於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的,如抑酸的效果更加的明顯,安全性也更高,在和其他藥物聯合使用時不容易產生其他副作用和不良反應,所以可以看到的是,在城市中大部分的人群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時都是以雷貝拉唑為主,而農村卻是以奧美拉唑為主。
在質子泵抑制劑的選擇上,還是應該根據疾病的不同,患者接受程度的不同來進行綜合的衡量。
回覆列表
蘭索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奧美拉唑以及艾司奧美拉唑屬於同一類藥物,這一類藥物叫做質子泵抑制劑(PPIs),質子泵能夠驅動胃壁細胞分泌氫離子,這也是胃酸分泌的最後一個階段,質子泵抑制劑可以阻斷這一過程,所以臨床上主要用於抑制胃酸分泌,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這幾種拉唑類藥物有什麼區別呢?1.它們上市的時間不同,按照上市時間又分為不同代。奧美拉唑於1988年第一個問世的質子泵抑制劑,蘭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於1991和1994年相繼問世,這三個拉唑屬於第一代PPIs。雷貝拉唑與埃索美拉唑於1997年和2000年面世,屬於第二代ppIs。
2.不同代的拉唑區別主要是在於起效時間,作用強度上。第一代起效較慢,需要多次用藥後才可以發揮療效,而且維持時間短,在夜間可能會呈現胃酸大量分泌的狀態,第一代受藥物受食物影響較大,可能影響藥物生物利用度與吸收。第二代相對起效快,維持時間長,而且與食物藥物相互作用少。其中雷貝拉唑起效最快,5分鐘就可抑制胃酸。
3.治療同一種疾病,不同藥物劑量用藥次數不同。
十二指腸潰瘍,胃食管返流以及根除幽門螺桿菌:通常奧美拉唑20mg-40mg/天,蘭索拉唑30mg/天,泮托拉唑40mg/天,雷貝拉唑10mg/天,埃索美拉唑20mg/天。這幾個藥物治療潰瘍治癒率相當,但雷貝拉唑與埃索美拉唑能更快改善症狀。雷貝拉唑首選用於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因為它能夠持續晝夜維持抑制胃酸作用。
4.作用持續時間不同。使胃內pH持續>4,埃索美拉唑可持續14h,雷貝拉唑持續12h,奧美拉唑11.8h,蘭索拉唑11.3h,泮托拉唑10.1h。
5.抑酸強度不同。埃索美拉唑作用強度最大,然後是雷貝拉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與蘭索拉唑抑酸作用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