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可愛的嚶嚶醬
-
2 # 大王教育
家長在孩子成長中扮演的角色不僅是父母,也是朋友,更是啟蒙老師。個人建議不應該給孩子過多的灌輸思想,孩子的智力開發情商成長都需要孩子自己摸索,多讓孩子用腦,多和孩子溝通及糾正錯誤的思想。如果一味地給孩子灌輸思想觀念只會讓孩子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按你所限定的思想裡面進行自己的活動,雖然說這一般是不會錯的,但是極大的限制了孩子的自主獨立性,不僅是想象力創造力,還有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性。這就像傳統的應試教育,都是過來人,你覺得這樣好嗎?這樣的做法只會讓本應該會是音樂家藝術家思想家科學者的孩子去考公務員,不覺讓人惋惜,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諾貝爾如此稀少的原因。未來是孩子的,現在的你正在讓孩子的未來更有可能性。
孩子的路終究要自己走,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將會是越來越重要。你該做的是積極引導,把孩子帶回正軌才是你的正軌。不要怕孩子走彎路,在挫折中成長的孩子比在順境中成長的孩子強大太多太多。
-
3 # 陌然ning
我覺得孩子吧,應該有孩子的位置,教育很重要,在不同的階段給他合適的教育觀念,但不要超出孩子的極限,就比如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報道說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參加的各種補習班特長班把孩子爺爺奶奶忙的星期天都沒有時間休息,個人覺得這樣的教育超出了孩子在他們那個年紀應該承受的,父母愛孩子,希望孩子成為人上人,但這樣的教育方式還是不合適的。教育很重要,但要分什麼階段給予什麼樣的教育觀念。
-
4 # 育兒新世相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問一下各位有沒有聽過一句話“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相信大家從小就知道這句話吧,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這個問題是不是和題主的問題,表達的意思不相上下。“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就是在給孩子灌輸觀念性的事物,這真的是對的嗎?我們不妨來剖析一下。
在這種教育觀念的充斥下,為了孩子不落後於其他人,為了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我們開始過早的讓孩子接受知識教育。童年時期接受少年時期的教育,也就是,幼兒園教育開始小學化。現在很多幼兒園大面積的移植小學課程,孩子們可能學會了一些知識,在上重點小學的時候多了一點保障,但是孩子的內傷卻沒人知道。除此之外,父母給還給孩子報了各種輔導班、才藝班,小小的年紀就背上了沉重的書包,東奔西跑參加於各種學習,剝奪了本來屬於童年的悠閒時光,不斷給孩子灌輸觀念性的事物。
我們在這種的教育觀念下,只關注孩子技能的成長,卻不曾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可能很早就開始對自己缺乏信心,覺得自己不行,每天生活沉悶,心情抑鬱,也過早的接受著殘酷競爭帶來的心理壓力。相對於無憂無慮的童年,孩子們擁有的知識的豐富,卻換來了性格的缺陷,不得不說這樣的代價實在是不小。於是,我們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害怕失敗,害怕遭到父母批評,害怕同同齡人相比,不敢嘗試,不願接受挑戰,不願付出任何努力。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與我們父母的思想價值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童年恐慌不自信是我們強加給孩子的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鎖,也越來越嚴重影響著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相對於我們,似乎美國父母做得更開明一些,他們更願意教育孩子,成為他們自己希望成為的人。他們告訴孩子要活出自己的人生,你可以開花店,當售貨員,學習美容美髮,飼養動物,這些都是有前途的工作。不像我們只允許孩子做非凡的人,這樣片面的價值觀不僅無法實現,最終還可能害了孩子。
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片面的價值觀?價值觀是指導人行動的思想觀念。追求成功和勝任感是一種價值觀,而一定要出人頭地,就是一種片面的價值觀。希望體現人生價值,是一種價值觀,而過分重視名利則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這種種片面的扭曲的價值觀,正是出現童年恐懼的思想根源。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幼兒園的集會上,上主席臺講話的都是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孩子,被選為家長代表的也都是各界的成功人士,知識分子,平凡的人,農民階層是不被矚目的。
相對於以上這樣片面價值,日本人反而做的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在日本的幼兒園,要求小朋友尊敬一切與你有關的工作人員,比如吃完飯要向廚師鞠躬,感謝他們做了那麼好吃的飯。放學的時候,又向門衛叔叔說再見,要對打掃衛生的阿姨問好等等。而我們的幼兒園,孩子只對教自己的任課老師主任和校長表示尊敬,對其他人一概視而不見,這種輕視底層勞動者,一味追求高社會地位的價值觀,就是片面的價值觀。
有一個小朋友,回家告訴媽媽,我不想當將軍,我只想當一名普通計程車兵,也可以保家衛國。聽到這句話後,媽媽非常生氣,對這個孩子一頓呵斥,直接回擊到:怎麼生了個那麼沒有出息的你!不斷的告訴他,想做什麼事,就一定要做那個最好的、最棒的,這樣你才可以讓人尊敬,受人愛戴,作為父母我們也會為你而自豪。或許這種做人就要做人上人的思想,我們從小也在被自己的父母灌輸,現在又灌輸給自己的孩子吧。這種觀念正確嗎?我覺得不全對,也不能說它錯,但是對於孩子自己的人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因為在小的崗位,也有存在的價值,任何人的選擇都值得尊敬,您說對嗎?
人們常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等觀念,其實也很有問題,為什麼非要當狀元呢?如果說因為愛一行而幹一行,那種對事業的熱愛已經足夠了,那為什麼一定要當主角?為什麼一定要向上爬才是好士兵呢?我們的家長就常常被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左右。當孩子對我們表達,媽媽,我喜歡彈鋼琴,這個願望已經很好了,我們只要鼓勵他們,充分享受音樂的美好,也就足夠了。為什麼一定要強調,好啊,那你要爭取當個最優秀的鋼琴家。這樣的要求難道不就是在給孩子製造恐懼和壓力嗎?
大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別人的聲音總是大於自己的聲音及成長的主動權較低。父母,老師,社會,都不由自主的誇大了學習的壓力和學習不好可能導致的後果,讓孩子將學習視為一種沉重的負擔,而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常常能聽到父母這麼嚇唬孩子,你要是不好好學習的話,連掃馬路的工作都找不到。你現在不聽話,不努力以後怎麼辦?睡馬路喝西北風嗎?稍一犯錯誤,甚至還不知自己犯了何種錯誤的孩子,一下子就被說成沒有前途,連生計都成問題的沒用的人。難怪孩子也覺得自己毫無希望,而想要放棄自己了,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對於以上這種觀點很多家長也是成反對態度的。因為,我們現在的思想觀念與認知系統,基本上是受我們父母影響而形成的,但是在接觸一些高等教育和書籍之後,我們認知系統也會隨之改變。對於孩子教育和價值觀的塑造上也會發生改變。現在已經擁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願意傾聽孩子自己的想法,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一個不聰明的人可能熱情勤勞,能吃苦,很踏實。一個不會琴棋書畫的人,也可以是很好的手工業者,很好的服務人員,很好的管理人才。一個不愛讀書的人,可能更願意參加社會實踐,從事與運動技能有關的職業。
我們生來具有不同的天賦和能力傾向,用統一的標準要求所有的孩子,既不科學,也不人道。所以,聰明的父母深知,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也是一位好士兵,他們會在適合自己的位置,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他們的人生依然可以精彩,他們的未來也可以很優秀!對於孩子教育,不僅要因材施教,還要知行合一,同時父母要一身作則。最終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回覆列表
要看給孩子灌輸什麼樣的觀念,小孩子還沒有樹立正確的三觀,所以大人要去引導,灌輸一些好的觀念。
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千萬注意不能灌輸以下三種觀念。
一、給孩子灌輸窮的觀念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長大會養成白眼狼、不孝子,怕孩子慾望無底線,為了讓孩子知道錢的來之不易,知道父母的辛苦,這些父母就不停的孩子面前哭窮。父母的這種言行就是在給孩子灌輸窮的觀念,這樣只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錢是來之不易的,會讓孩子對錢充滿渴望。
當孩子有了金錢匱乏的觀念後,將來會嚴重的影響孩子的眼界和格局。比如孩子會自卑、虛榮、貪婪……
二、給孩子灌輸不如人的觀念
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似乎是很多父母的共性。再優秀的孩子在某一方面也有短板,總有佔下風的時候。家長頻繁的拿孩子和他人的長處比較,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如人,將來遇事就愛退縮。另外,家長對孩子的頻繁否定,容易讓孩子產生不健康的嫉妒心,也容易讓孩子失去自我。
三、給孩子灌輸負面的觀念、下負面的結論
比如孩子做什麼事情沒做正確,家長就生氣責罵:“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像這種家長不會有效的溝通、不知道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只是一味的責罵孩子,給孩子下結論。這樣既傷孩子的自尊,又暗示了孩子笨。
像這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很深遠和可怕的,家長定論孩子笨,孩子會真的認為自己就是笨,然後往笨的路上越走越遠。
再分享一個超好用的手機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小朋友的用眼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