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來聊聊歷史

    漢朝初年國力衰弱,而戰爭是耗費國家財力的重要因素。政治經濟環境讓漢初沒辦法組織軍隊深入大漠和匈奴大戰。

    當時多年的戰亂導致漢初經濟以及農業發展都很凋敝,史記就記載了當時漢高祖劉邦在上朝時找不到4匹毛色一樣的馬來拉車,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養馬業畜牧業的低迷。

    而匈奴是遊牧民族,他們在秦漢之際建立了北方第一個軍事帝國,實力強大。他們的軍事能力從商周時期開始就已經遠遠強於中原地區政權。且不說少數民族從外貌以及體格上本身比中原的漢族要強壯一些,最重要的是由於其遊牧民族的原因,馬在其日常生活當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戰爭當中他們大多於馬上來揮刀動武,稱為騎兵。而騎兵與步兵相比有著顯而易見的優勢。而漢初時並不具備與之相抗衡的騎兵,連馬都不多無法供皇室禮儀而用,何況是投入戰爭當中呢?即便是說有很多赫赫有名的武將,但是幾名武將無法代表整個漢初時整體的軍事實力。

    同時漢朝建立之初,中原地區並不穩定,劉邦在穩定中原統治之餘很少有餘力再靠戰爭的形式去跟匈奴抵抗,而我們現在所知的名將大多參與的是穩定中原的戰爭。漢初多用和親的方式來到達鞏固邊疆的目的。

    而到了漢武帝時期,正是因為漢初所採用的輕搖賦稅,少有戰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文景之治“,使得當時的手工藝以及農業得以恢復,經濟十分繁榮,這時才有了財力去壯大軍事實力,尤其是這一時期的騎兵登上歷史舞臺,使得漢朝軍事實力大大增強,與匈奴進行了多次戰爭,並且取得了勝利。

  • 2 # 未濟

    西漢初年實力不行

    雖然劉邦打敗了項羽,但是西漢的綜合國力還不足以與匈奴大戰。打敗項羽是有很多因素的,項羽失去了人心,項羽決策也失誤,很多原因加在一起,打敗項羽不代表就能打敗匈奴。而即使是項羽得了天下,他也不能打敗匈奴。這不是個人勇武的問題,匈奴騎兵強大,項羽就算是再破釜沉舟,難道每場仗都這麼打嗎?整體實力是硬傷,騎兵和匈奴沒法比。而且要想主動出擊匈奴,難度很大。漢武帝時期,很多將領要麼找不到路,要麼在沙漠裡不適應。最後漢武帝深入大漠,動用了很多物資,漢武帝雖然打過了匈奴,卻也使得大漢消耗了巨大財力物力人力,最後連漢武帝都下罪己詔了。所以,沒有那麼多年的休養生息,是不能有這個實力的。蕭何在後方準備物資,要是沒有那麼多,巧婦也不能為無米之炊。

    劉邦不放心韓信帶兵

    打下天下之後,劉邦最愛忌憚的就是韓信。韓信的軍事才能,可以說比衛青霍去病還要厲害,我個人是這麼認為。劉邦自然是不敢讓韓信帶兵打匈奴。韓信帶兵,不能把匈奴徹底打敗這是肯定的,但是至少可以擋住匈奴。讓匈奴不能隨意侵犯。但是劉邦還是想先鞏固自己的皇權,韓信這麼厲害,哪個皇帝能放心呢,很可惜。

    張良的謀略偏向於陰謀

    張良很厲害,很聰明,但是張良的謀略多是用來解決事務上的事情,就是說,張良不是用來打仗的。對抗匈奴,很多還是軍事上的,張良就算是出謀劃策,也不一定有方法對付匈奴。畢竟匈奴打的是運動戰,騎兵優勢很大。張良未必有對付匈奴的辦法。何況,張良還走了,不想兔死狗烹。

    最後就是劉邦的決策了

    劉邦深陷白登之圍,他知道了匈奴的厲害。同時也是清醒地認識到了和匈奴的實力硬差距。打仗打的就是兵馬錢糧,漢朝剛經過大戰,人口少,物資匱乏,糧食也少,這些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所以劉邦定下了休養生息的國策。劉邦也不是怕,而是知道目前確實打不過。只能和親,換取和平。

    漢初三傑很優秀,但是由於實力的差距,劉邦的各種心思,他們三個是不能一起協同打匈奴的。想把三人聚在一起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就算厲害也沒用了。

  • 3 # 北冥說史

    西漢初年不攻打匈奴的原因不是打不過,而是劉邦這時的重心放在平定各個異姓諸侯上面。

    很多人認為,漢朝初年,民生凋敝,經濟遭到很大破壞,劉邦這時無力和匈奴對抗,只能委屈求和,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劉邦如果率領各路大軍向對付項羽一樣對付匈奴人,真的打不贏嗎?那是不可能的。

    漢朝初年,經濟再衰敗,難道還比不上一個不事生產,只知道搶劫的遊牧民族嗎?

    匈奴再強,難道還強的過西楚霸王項羽嗎?

    秦朝建立後,秦始皇讓蒙恬北擊匈奴,打的匈奴倉皇逃竄,按照賈誼的說法: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蒙恬劇照)

    秦朝軍隊這麼變態,還不是被項羽破釜沉舟打得大敗嗎?

    項羽這麼厲害,還不是被劉邦逼得烏江自刎了嗎。

    項羽烏江自刎到劉邦白登山之圍只剛剛過去兩年而已,難道劉邦的軍隊已經虛弱到連匈奴都打不過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我們看看劉邦建立漢朝後都發生了什麼?

    (漢朝成立當年)故臨江王驩為項羽叛漢,令盧綰、劉賈圍之,不下。數月而降,殺之洛陽。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其秋,利幾反,高祖自將兵擊之,利幾走。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楚王信迎,即因執之。七年(漢朝成立兩年後),匈奴攻韓王信馬邑,信因與謀反太原。《史記·高祖本紀》

    漢朝剛剛成立兩年,就有這麼多謀反或者意思謀反的事情,劉邦哪有心思對付匈奴呀?

    如果他真的把全部心思用在匈奴身上,那些異姓諸侯王趁機造反的話,漢朝很可能就完了。

    所以,劉邦也不傻,他不想跟匈奴糾纏,只想把全部心思放在剷除異姓諸侯王上面,把諸侯王都換成姓劉的人。當然,事實證明,劉姓的諸侯王也不靠譜,他們還造成了後面的削藩的麻煩,那就是後話了,也是劉邦沒想到的。

    有人很可能就問了,既然劉邦打得過匈奴,那白登山被包圍七天七夜又是怎麼回事?

    我們細讀史書的話,就會發現,其實劉邦當時遇到了惡劣天氣,很多士兵手指都凍掉了,劉邦不得已才有些冒進,結果傾巢出動的匈奴人包圍。劉邦寧願跟匈奴人講和,也要先擺平自己的內部威脅。

    會天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圍我平城,七日而後罷去。《史記·高祖本紀》

    大家肯定都明白了,劉邦才是“攘外必先安內”的鼻祖。

    (白登山之圍)

    至於有人說,劉邦死後,匈奴冒頓單于給呂后寫了一封十分無禮的信件,呂后都忍下來了,不能說明漢朝打不過匈奴嗎?我們來看看信裡面寫了什麼:

    孝惠,高後時,冒頓寢驕,乃為書,使使遺高後曰:“……陛下獨立,孤憤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漢書·匈奴傳》

    冒頓單于信裡面說:陛下(呂后)您一個人孤孤單單,我看著也不高興,咱們沒有辦法自我娛樂,不如互通有無吧!

    這番話可以說十分下流了,但呂后還是忍了下來,不忍又能怎樣,真讓樊噲率領十萬軍隊去攻打匈奴嗎?

    (冒頓單于)

    匈奴最擅長就是游擊戰,你根本就得不著影兒,很可能就陷裡面去了。一幫子劉氏宗親可都盯著皇帝寶座呢?呂后哪敢冒險呀!

    因此,西漢初年,劉邦不攻打匈奴,不是打不過,而是要穩定漢朝內部形勢。到了漢武帝時期,不論是異姓諸侯王還是同姓諸侯王都解決了,才會不惜代價地跟匈奴決戰。

  • 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首先,劉邦在初期對匈奴的政策確實是非常強硬的。高祖六年時期,韓王信勾結匈奴造反。漢高祖劉邦大怒親自率軍32萬出征匈奴。剛開始劉邦可以說是戰無不勝。但之後劉邦因為輕敵大意導致劉邦自己帶著先鋒騎兵被圍困在白登山上。經歷了七天七天之後,最終向冒頓單于的閼氏行賄,才得脫險。白登之圍後,劉邦認識到僅以武力手段解決與匈奴的爭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後的相當一段時期裡,漢朝主要採取“和親”政策籠絡匈奴、維護邊境安寧。而和親也幾乎貫穿了整個漢朝統治期間。

    為什麼劉邦認為單純以武力解決匈奴不可取呢?首先漢朝天下剛剛平定。整個國家極度的虛弱。也極度的貧窮。經歷了秦朝末年的亂世,又經歷了楚漢爭霸的混亂時期。天下百姓都經歷了長時間的戰火洗禮 一方面他們厭惡戰爭。另一方面由於戰爭導致百姓傷亡慘重,農耕收成缺乏。國民厭戰,糧草缺乏這怎麼打?其次,打仗就是打銀子。漢朝才剛剛建立國庫裡空蕩蕩的都能跑馬了。沒有軍費就無從談起對匈奴作戰的計劃了。 而且漢高祖時期最直接的一個難題就是沒有戰馬。從劉邦的白登山之圍就可以看出來。一方面漢軍的實力確實要比匈奴強大。但吃虧就吃虧在漢軍騎兵稀少。匈奴打不過漢軍就跑。漢軍走了匈奴人又回來。匈奴人激動性太強劉邦根本抓不住他們。其次,還拿白登山之圍來說,但還是劉邦帶著先鋒騎兵被圍困。如果漢軍有大規模的騎兵的話就可以迅速增援。匈奴也沒有辦法圍困劉邦。正是因為劉邦把騎兵都帶跑了。而剩下的步兵緊趕慢趕也沒來得及救援劉邦。這才導致劉邦被圍困。漢武帝后來都匈奴實行主動作戰,第一步不也是買馬養馬嘛。說到底劉邦還是窮。國力不允許。劉邦再英明神武,臣子們再能幹也白搭。

  • 5 # 蔣九葉

    西漢初年,各地異姓王雖然基本已經消滅,但常年以來的戰爭,導致國力空虛,而且各異姓王的殘餘勢力沒能徹底剪除,也沒有優異的騎兵隊伍,能與機動靈活的匈奴軍隊抗衡,雖然文臣武將皆強大,但兵力國力實在不足以支撐長期與匈奴周旋作戰的條件,更別說消滅啦。故此,西漢初年不得已,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恢復國力,安定臣民,休養生息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老是嘔吐噁心沒食慾,吃什麼東西可以幫助增加食慾有對寶寶健康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