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人一品

    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對顧命八大臣中的七人都進行了嚴肅的處理,偏偏對景壽只是有一點小小的懲戒後,就把他提拔起來,而且恩寵不斷。這是怎麼回事呢?

    (慈禧劇照)

    1861年8月17日,31歲的咸豐帝在熱河因病去世。

    咸豐帝在臨終前已經把後事做了妥善的安排:

    一是立皇長子載淳為繼承人。

    二是考慮到載淳才6歲,不具備親政的能力,所以替他安排了輔政八大臣,他們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和焦佑瀛。

    三是交給皇后鈕祜祿氏一枚“御賞”的印章,同時又交給載淳一枚“同道堂”的印章。交待御旨上沒有加蓋這兩枚印章,都不作數。當然,由於載淳年紀小,所以他那枚印章交給懿貴妃(後來的慈禧)掌管。

    咸豐帝之所以這樣安排,是有他的道理的。

    一方面,懿貴妃為人強勢,一直有參政的野心。他擔心子幼母壯,會出現外戚干政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學士肅順在朝中勢力強大,也讓咸豐擔心他會重演多爾袞、鰲拜等人幹權攝政的歷史。

    所以,咸豐思來想去,決定讓他們互相牽制,這樣才不會對載淳的帝位產生威脅。

    然而,讓咸豐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剛駕崩,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便發生了權力之爭。

    隨後,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地篡奪了政權。才被任命的顧命八大臣,無一例外地都淪為了階下囚。

    (景壽劇照)

    以慈禧心狠手辣的性格,對和她爭名奪利的八大臣,當然恨不得斬盡殺絕。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她不僅對御前大臣景壽從寬處理,在她垂簾聽政的漫長歲月裡,還對景壽恩寵不斷,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景壽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於世宦之家,父親是工部尚書博啟圖。

    早年,道光見景壽長得眉目清秀,很喜歡他,特意命他在上書房和皇子們一起讀書。

    1845年,壽恩固倫公主到了婚嫁之年。

    由於壽恩固倫公主的生母是道光寵愛的靜皇貴妃,再加上道光也很疼愛她,所以就把她指配給了景壽。這樣一來,景壽就成了身份顯貴的固倫額駙。

    咸豐繼位後,對景壽更是恩寵不斷,先是授予他蒙古都統一職,次年又提拔他為御前大臣,不光如此,還賜給他入八分王爺才能享用的紫色韁繩,以示恩寵。

    景壽之所以深得咸豐恩寵,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景壽說起來是咸豐的親姐夫,但他為人低調,平時少言寡語,從沒有藉著外戚的身份胡作非為。

    二是,景壽任勞任怨,咸豐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從來沒有怨言,且對咸豐非常忠心。

    三是,咸豐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去世得早,咸豐是由靜皇貴妃帶大的,由於靜皇貴妃對他視如己出,給予了他很多母愛,所以他對靜皇貴妃充滿了感激之情。

    因此,景壽在咸豐在位時,不光地位顯赫,還深得咸豐器重。當英法聯軍攻打北京城,咸豐逃往熱河時,自然他要隨駕左右。

    如此也就不難解釋,為何景壽能位列顧命八大臣之一了。

    (肅順劇照)

    慈禧在處置顧命八大臣時,也體現了她高超的政治能力。為了不引起朝廷動盪,她僅處死了核心人物肅順、端華和載垣,剩下的人中,4人分別被革職流放。唯有對景壽只是削職,並保留公爵和額駙的品級。

    縱是如此,慈禧還是很快就恢復了他的官職,並仍把紫色韁繩賜給他。

    次年,慈禧又授予景壽領侍衛內大臣。

    當時,慈禧最寵愛榮壽固倫公主。雖說榮壽固倫公主是恭親王奕的女兒,但她從小就被慈禧當女兒一樣養在宮裡,所以身份非常高貴。

    慈禧為了籠絡景壽,又特意將榮壽固倫公主下嫁給了他的兒子志端。

    1874年12月,慈禧再次任命景壽負責神機營事務。

    慈禧之所以對景壽恩寵不斷,其實可以從慈禧給景壽的罪名中窺出一二,那麼慈禧究竟給他扣的是什麼罪名呢?

    慈禧在給景壽定罪的時候說:“身為國戚,緘默不言。”意思是說,你身為皇親外戚,可是你竟沉默不語。

    也正是“緘默不言”,讓景壽不僅保住了性命,而且還得到了慈禧的原諒。慈禧對他進行小小的懲戒後,便很快就恢復他的官職,並對他恩寵不斷。

  • 2 # 九命貓耳

    咸豐皇帝當年在熱河行宮駕崩的時候,欽點了八個顧命大臣為贊襄一切政務,這八個顧命大臣分別是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和焦佑瀛,以肅順為首。

    後來慈禧太后,慈安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扳到了顧命大臣,三人被殺,其餘的或者流放,或者罷免,總之他們的下場都不是非常好。

    而這個景壽雖然在當時被解任,可是第二年,景壽就被重新啟用為領侍衛內大臣,管神機營事務,職位不低,可見其受寵之深。

    那麼,景壽為什麼沒有被慈禧處死,為什麼沒有被流放,反而還會有這麼大的恩寵呢?

    第一,景壽是咸豐皇帝的姐夫,也就是是當時大清王朝的駙馬爺,屬於外戚,他當時根本當不了顧命大臣的,當時最應該當顧命大臣的就是奕訢,可是肅順與奕訢不和,絕對不會讓奕訢在八大顧命大臣之列的,說白了,他就是被肅順拉進來打醬油的。

    第二,景壽在行宮的時候就是陪太子讀書的,他根本就不想當顧命大臣,是肅順非要把他拉攏進來的,所以私心裡景壽是根本不願意的,一開始他就不願意跟他們排成一隊的,所以,他私下裡與慈禧通風報信也說不定。

    所以表面上看,好像景壽是肅順一邊的,實際上,景壽反而是慈禧那邊的,所以也就是後來七個大臣被處死或者流放,只有他一人獨獲恩寵的原因。

  • 3 # 溫讀

    說是極大的恩寵,這道不見得,只能說當時的慈禧沒有將事情做絕。

    在近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慨,他們說清朝的滅亡不是因為慈禧,而是當初咸豐皇帝在去世的時候,沒有教好的劃分朝中的勢力以及政治力量,所以才會釀成了晚清衰敗的大禍。其實我們去細細品來,這句話彷彿是有那麼一點道理的。

    當時的背景

    在咸豐十一年的時候,這位皇帝的生命已經到達了盡頭,雖然他的內心多有不甘、雖然他貴為天子,但是生命的規則就是如此。他在臨死之前,辦了一件影響極為深遠的大事,這件大事便是任命了一個以八人為“核心”的顧命大臣集團。這八個人分別是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

    “顧命大臣”在清朝以前就出現過這樣的名詞,以及官職,之所以立出這樣的大臣,其實就是皇帝擔心自己在駕崩後,新皇帝的年齡太小,不足以完成,以及運轉這個國家的任務,所以他才會立起這樣一個職位。

    大家在看到這裡的時候,一定會想,這些大臣難道不會做一些別有用心的事情嗎?當然,你所考慮到的事情,咸豐帝其實也已經考慮到了。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在立這些輔佐幼君的大臣時,首選一些“根正苗紅”,且極為被自己信任的人為職。而且他將“顧命大臣”的人數增加到八個人之多,其實就是一種讓他們之間相互牽制,相互干預。畢竟一群人都是有自己思想的,而且官職、官位還有背景大都旗鼓相當,所以他們便會誰也瞧不起誰,從而會有矛盾。畢竟有“矛盾”便是這位即將駕崩的皇帝所希望看到的,因為如果他們和和氣氣,且抱成一個大本營,這讓幼小的皇帝怎麼辦呢?

    除了這些外,皇帝為了能夠進一步的制約這些大臣,他分別讓自己的皇后和貴妃各掌了一個印,並且規定,大臣們商議的結果,如果沒有蓋上這兩個印,便視為無效。

    這就無形中制約了大臣們的權力,從而使得他們只有了建議權,沒有了決定權。

    而且,皇帝將這兩個印分別賜予皇后和皇子也就是幼帝,當中也是大有文章,其實他也是害怕出現後宮亂政,所以才會想要用這樣的方法來制衡和制約這兩個女人(畢竟當時的皇帝還年幼,將這個章賞給皇帝,也就等於是慈禧在把控),同時也是為了在這八個群臣中保護她們。可這樣的做法等於是將權力白白的送給了這兩個女人,也讓後來的慈禧有了機會。

    景壽的無為之道

    在他的同僚們因為有了這樣的官職和地位後,自然是沾沾自喜,且驕橫的不得了,但是他卻感覺到了當中很深的危機。之所以他能夠感受到這當中的危機,那是因為他的懂分寸。要知道,就是憑藉著他的資歷來說,是根本不可能擠入這樣一個權力圈子的,而他的擠入,恰恰就給了他一個警報,那就是這裡面有問題。在皇帝在立八個大臣的時候,除了景壽以外,很多人都猜到了,而在公佈名單的時候,卻有了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要知道,人們在最初猜測名單的時候,恭親王這麼一個有實力的幹才,是一定可以進入到輔政的行列中的,可是命運似乎和他開了一個玩笑,他並沒有進入。這就使得景壽清楚的知道,他們這些大臣存在的意義。這個意義便是牽制這些皇帝的弟弟,牽制住後權。

    也正因為如此,就在其他七人積極的,為了自己的應有“權力”而和這些太后和親王據理力爭的時候,他卻默不發聲、不說一言,久而久之這就使得,慈禧對他的定義便是“沒有威脅”。

    在後來慈禧發動了政變,並清算了這些顧命大臣時,只是對景壽網開一面,留下了一條命,並在後來還委以重用。

    所以,景壽的倖存,其實是離不開他的無為和裝傻。

    除了此點外,還因為這些人都是先帝所託,如果都殺完了,難免會有輿論壓力,所以才她才沒有對景壽下手。

  • 4 # 無宇倫比cy

    景壽有自己的一套,他是駙馬爺,他不想在顧命大臣和慈禧姐妹之間得罪人,看著他是顧命八大臣,其實他心裡已經站隊了。就是慈禧姐妹的人!所以夠了那七大臣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唯獨他得到重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韋德和詹姆斯來說,征戰NBA這麼多年,哪一時期是他們打得最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