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步步為營007
-
2 # 懷鳴Weimy
①說明的是後勤重要。古代的後勤指的是:衣甲、武器、兵馬、糧草和資金。這每一樣都是和國家實力有關。
②美國厲害因為它有先進的科技,充裕的資金,全球建立了保障基地和體系,武力首屈一指。
再回到三國時代。曹魏擁有天下九州其中的六州,人口數量居三國之首,這就是兵源保證,也是稅收資金保證;蜀國和東吳雖然和曹魏領土面積相當,但是蜀和吳的耕種面積不如曹魏,這就是糧草差距;三國時代中原人傑地靈,南方多為蠻荒之地,這就是人才素質差距。
他為什要六出祁山?必須要不停騷擾曹魏拿下西北啊,要不等曹魏安穩發展好了,根本就打不動。沒有西北作為兵馬基地,單憑一個益州,沒法撼動曹魏根基。
所以諸葛亮再牛,也只是在曹魏強大之前延緩蜀國滅亡而已,國家實力擺在那,這就是我們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也是水鏡先生說的:臥龍得遇其主,不得其時
-
3 # 軍事網迷
既使諸葛亮不死,也不能挽救蜀國滅亡,蜀國曆屬於現湖北四川一帶,國運既沒有吳國江南糧倉富強,也沒有魏國江北的大片士地的縱深,加之劉備死後,劉彈庸俗,園運衰落,所有
蜀國的軍政大權全壓在諸葛亮一人身上,事事親力親為,還有一個軍事能力不相上下的司馬懿以之對抗,縱使諸葛亮有三頭六臂,一人之力也難堪國運衰弱!也無法拯救蜀國的滅亡。
-
4 # 湘子177
不能!國雖大,好戰必亡。諸葛亮六出祈山已經把蜀國內經濟掏空,戰士疲於奔命,國內十室九空,神仙難救。諸葛亮亦然。
-
5 # 雨中輕舞
應該可能,首先諸葛亮死後五年公孫淵造反,諸葛亮死後八年曹家司馬家撕逼。諸葛亮死後十五年曹家被司馬家徹底掀翻,大量士族被殺。只要諸葛亮隨便搭上一趟車,都能翻盤。
-
6 # 關河南望
如果諸葛亮知道自己是永生的,他就不會著急北伐。
有很多人指責諸葛亮的北伐,但是很少有人會理解他的想法。
所以諸葛亮趁著還有一口氣,只能去試一試。其實他對蜀國被滅其實心裡也是清楚。他可以不打,那個時候他歲數已經很大了,他可以享清福,當丞相,反正幾年之內還是不能被滅的,幾年以後死了,滅不滅國跟他也沒關係。
但是他是為了蜀國去北伐,不是個人好功。他知道,如果自己活著的時候不能成功,死了以後蜀國就更沒人能成功。所以諸葛亮死的時候把大權傳給了不那麼想打的費禕、蔣琬,而不是願意打的姜維,用意很明顯----我都拼不過,你們就算了吧,就過幾年消停日子,什麼時候被滅什麼時候算了吧。
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涼,誰能體會。
-
7 # 三七配紅花
就算諸葛亮活著,蜀國的滅亡也不可避免。
如果諸葛亮活著,他可能進行第7次北伐。或者第8次第9次北伐。這樣折騰下去,蜀國的國力會變得更為脆弱。
蜀國衰落以後,等著曹魏這邊忙罷了自己的內政以後,騰出手來那麼統一南方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
就算諸葛亮軍事才能再高,也無法阻擋曹魏的多路進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其實諸葛亮活著或死了,對蜀國的影響是不大的。蜀國那時候軍事上已經窮得一塌糊塗,既沒有糧草也沒有兵將。姜維是沒有辦法以後才到沓中去屯田的。如果諸葛亮活著也就是這個樣子吧。到曹魏幾路大軍攻來,諸葛亮抵擋不住滅國,那才是最慘的事情,也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
8 # 小司馬講史諸葛亮如果不死,也不能挽救蜀國滅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歷史人物改變不了歷史發展的基本方向。諸葛亮雖神機妙算,但他一個人挽救不了蜀國滅亡的命運。諸葛亮憑藉其過人的智慧,可以延緩蜀國滅亡的歷史程序。
二、蜀國與吳國、魏國相比,在土地面積、人口數量上相差很大。三國中,蜀國面積最小,人口也最少。在冷兵器時代,人口數量的多少,可以說對戰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蜀國在人口數量上不佔優,也就決定了蜀國士兵人數是魏、蜀、吳等三國中最少的。
三、蜀漢後主劉禪不似先帝劉備英明,他整天吃喝玩樂,近小人,遠賢臣,諸葛亮對此已是心知肚明,可他又能如何。
四、蜀國的人口最少,但蜀國的官吏是三國中人數最多的。這也能反映出蜀漢政權政府機構臃腫不堪,大量的官吏需要政府財政供養,無形中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這無疑會加劇社會矛盾。
五、蜀漢政權內部不團結,小團體鬥爭此起彼伏。
六、蜀華人口少,導致勞動力少,生產的糧食也少。蜀國相比魏、吳,交通不暢,經濟也較落後。打仗時,經常會為糧食的事情作難。
-
9 # 不沉的經遠
諸葛亮不死的話,魏國別說和歷史上那樣發起滅蜀之戰,能堅持下來就不錯了。
諸葛亮在給劉備擬定的《隆中對》中提出等“天下有變”時出師北伐,天下可定。諸葛亮活著的時候,魏國政局一直比較穩定,他沒有能等到機會。但是在他去世5年後,魏明帝曹叡去世,這對於魏國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曹叡不僅是皇帝,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曾經多次親征,應對蜀、吳兩國的北伐。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正是曹叡擊退了東吳的攻勢,司馬懿才能安心死守和諸葛亮對耗。不過歷史上此時蜀漢因為諸葛亮去世,一直沒有對魏國採取大的軍事行動,所以魏國並未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
如果曹叡去世時諸葛亮還活著,那麼此時魏國只有司馬懿一人可以出任統帥,如果蜀、吳兩國同時發起北伐,司馬懿分身乏術。而更糟糕的是和司馬懿一起出任顧命大臣的曹爽能力不足,歷史上曹爽在對蜀、對吳戰爭中都遭到過慘敗,無論讓他守哪一頭司馬懿都不放心。
但是曹爽還喜歡爭權奪利,不僅會給司馬懿各種掣肘,還會積極的把自己那堆狐朋狗友塞到前線各個軍區去奪取權力,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的發揮都要受到影響。
所以司馬懿不僅要面對神一樣的對手,更要面對豬一樣的隊友。最終勢必只能和曹爽攤牌,像歷史上一樣以政變解決對方。不過這麼一來肯定會讓魏國政局動盪,諸葛亮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魏國將面對一個嚴峻的考驗。
而在司馬懿去世的時候,魏國還會再迎來一個新的動盪期,雖然不一定像歷史上那樣發生毌丘儉、諸葛誕的叛亂,但是也不會好過。
所以即使樂觀考慮,魏國能頂住蜀、吳兩國的攻勢,耗到國力徹底壓倒對方,那麼滅蜀的時間肯定也要大大推遲。如果運氣不好,內亂太大,那麼很可能就被蜀、吳兩國給推了。
-
10 # 大夢哆啦A夢
當時的情況東吳晚年的孫權昏庸無道,導致東吳黨羽林立,朝局不穩而魏國雖說去除司馬一家,人才不多,然而蜀國也不見有多少,基本上全靠諸葛亮一個人撐著,繼承者姜維、費禕、蔣琬跟在身邊,但真正學到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諸葛亮的才能再大,一邊要顧著朝堂,一邊要顧著軍事,想要把大軍推到長安城下,也是幾乎不可能的。 相對來說,魏國的綜合實力還是要大於蜀國,沒了司馬懿,郭淮、孫禮、曹真、費耀等人也不容小覷,況且以筆者愚見,郭淮的實力是被極大地低估了的。 不論現代還是古代,小規模的區域性戰爭中,統帥的個人能力是決定成敗較為重要的因素,但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拼的還是綜合國力。在三國時期,北方屬於發達地區,南方是蠻荒之地,人口數量和經濟實力都相差甚遠,而且,北方士兵比南方士兵更善於打陸戰,也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即使諸葛亮沒有那麼早去世,蜀國滅亡的時間雖然會推遲,但結局依然是被魏國所滅,這是必然的。 而東吳將有兩個可能,一是走原來的老路,但因為魏國前期和蜀漢消磨,估計滅亡的時間會稍微拉長几年;二是提前滅國,蜀漢和曹魏一看雙方僵持不下,你殺不了我,我也滅不了你,乾脆休戰,一起收拾東吳的可能性也很大。 至於蜀漢要想一統天下,輔佐劉備的後人興復漢室,除非諸葛亮能向天再借一百年
蜀國滅亡的原因:
1.人心向背,前期人心思漢,曹操挾天子,劉備興復漢室;後期,曹丕篡漢,人民也對漢沒了歸宿感,蜀漢失去政治優勢。 2.關羽大意丟失荊州和蜀漢在夷陵之戰的慘敗,造成諸葛亮著名宏偉的隆中對計劃無法實現其偉大的戰略意圖,並且以此為轉折點,蜀漢政權開始由鼎盛時期走下坡路了。 3.蜀漢主要領地益州地處相對閉塞落後的西南偏遠地區,無論從人口、文化、資源、軍力、人才等等方面,都比不上中原的曹魏和江南的孫吳。 4.蜀漢政權在戰前的軍事上和心理上的準備都很不充分。 5.蜀漢後期在政治上已經趨於腐敗,尤其是在後期的賢臣蔣琬、董允和費禕先後去世之後,姜維長期帶兵在外主持北伐曹魏的事宜,朝廷中已經沒有賢臣輔助。 6.到了蜀漢政權的後期,蜀漢政權內部的政治矛盾非常激烈,尤其是益州土著勢力和外來勢力之間的歷史矛盾。 7.兩次北伐失敗,損耗了蜀漢有限的國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漢的滅亡程序
回覆列表
三國並立,出現的基礎是曹操統一了北方,佔有了大量的土地,人口;吳國也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更重要是有長江天險;蜀國能建立王朝的基礎佔據川蜀之地,地勢險要,以及有諸葛亮這樣的頂級軍師。 諸葛亮如果不死的話,想統一天下,恢復漢室不太可能,但是確保蜀漢江山還是綽綽有餘的。原因有下蜀國山多,地勢險要,想要大規模進攻不太方便,而且蜀國也會做好準備,對方失去先發制人的先機。其次,想要突襲的話,諸葛亮也會考慮到的,怎麼會讓你有機會。再次,諸葛亮在的時候,肯定會想著攻打魏國,曹魏哪裡有精力去攻打蜀國。諸葛亮是偉大的政治家,治國安邦是他的強項,有他在,不會打破天下三分的平衡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