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言共論觀天下

    無論說什麼還是做什麼,大多數人還是離不開他所處的時代和現實給他設定的框框。

    如果我是戰國時一個楚華人,生於斯,長於斯,必然對楚國充滿了認同感。

    春秋戰國期間,雖說數百年的諸侯混戰,侵略與亡國的故事不斷髮生,但作為戰國七雄的諸侯國,畢竟已獨立、強大了多年,他們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強大的國力,在眾多諸侯國間有著很高的地位,因此,他們的國民也不同於那些夾在大國中間朝不保夕的小國的國民,他們有著足夠的國家認同感和自豪感,願意為保國家獨立披甲執戈上陣殺敵。

    一個長時間分裂的國家,久而久之,人們就會接受分裂的現實,從而認同現狀。春秋戰國數百年的分裂,那時的普通人們早已經忘卻了統一,忘卻了那個名義上、名存實亡的周朝。因為與他們聯絡最密切的就是他們所在的諸侯國,潛移默化中,諸侯國國民的身份認同,中央政府的虛無,保家衛國戰爭的此起彼落......這一切的一切都強化了人們對於所處諸侯國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作為一名當時的楚華人,我在國內原本有著穩定的工作與生活,我的家在這裡,我的親人在這裡,我的根在這裡,而一個外國軍隊卻要掀起烽火,挑起戰爭,打破我們原有的生活秩序,那麼,應對辦法只有一個——拿起武器消滅他們!

    到底是譴責侵略還是歌頌統一的回答應該是很清楚了。

    此一時,彼一時,一切要看當時的實際情況。又有多少人能夠超脫時代和現實來考慮問題呢?

  • 2 # 國病

    戰國時期的人與今天的人思維是不一樣的。

    周朝八百年都是分封成列國存在,商代目前看也是一個邦聯制政體。在秦之前有統一概念的大概要上推至炎黃時代了。炎黃時代的文化確實存在於後世的各個文化體系裡,這說明的確存在一個時期是統一的。炎黃時代距離戰國末年可能好幾千年曆史。這麼長的分裂期戰華人這麼會有天下一統的概念?

    目前破譯的歷史看,那個叫做棄的后稷被拋棄就是分裂的開始。后稷的後人直到大洪水爆發才報了仇,將對方大鯀族一分為二發配東北和四川。等到若干年後四川的大禹重新發跡將帝堯集團的人如法炮製一分為二發配到西部。又經歷了夏商周,直到秦漢才實現中原漢地的統一。就是說那時的人是沒有天下一統的想法的。

    對於楚華人而言更加不願意。楚人比任何一個諸侯國都要具有想要維持楚國的願望。屈原這個愛國者,也只是愛楚國。陳勝吳廣這種下層楚人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是為了恢復楚國。最後秦確實也是被以楚人為主的舊貴族所滅。楚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楚國內部存在著舊制文化,是一種血親族群為結構的平等制度。之所以楚人有那麼強烈的家國情懷,就是因為楚人在部落內部擁有平等。否則下層民眾又怎麼會有楚國情懷。楚雖三戶大概就是指存在三個大族群體系。目前發現苗瑤、泰族、畲族都是楚人。他們大多遠走沒有融入漢文化,因為不願意執行你的等級制度。但有的得勢的楚人又都走向秦制,比如劉邦。

    我若是楚華人我也會反對強秦的,就像我生為華人怎麼會接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躪。這是一個熱愛家園的人的必然反應。從宏觀看,當然秦實現天下一統是對中國有好處的。畢竟結束了連年戰亂,畢竟後世持久存在和平時期。項羽重新分封,結果就是再次爆發戰亂。歷代都證明了這一點。秦制也是結束周代分封制唯一的出路。只不過後世沒有完全繼承秦制,沒有施行秦的法制。所以造成了後世帝制的先天不足。秦又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等。所以秦一統天下是有巨大進步意義的。

  • 3 # 夏天的蟲4

    首先,近代意義的‘國’和古代意義的‘國’完全不同。這麼說吧,周朝的天子,相當於古代歐洲的羅馬教皇,諸侯國只是各大家族經營的地盤。國家興亡,與匹夫何干?正如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戰爭是貴族的事。所謂國家興亡,也只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已。

    戰國時期長期戰亂,人們都知道天下一統,才會有和平安定。人們都盼望天下一統,有什麼可指責的?至於諸侯國之間的征戰,如孔夫子所說‘春秋無義戰’,又有什麼可歌頌的?楚華人李斯做了秦始皇的相國,齊華人鄒衍還發明瞭五行始終說,以證明秦替代周的正統性。為什麼?

    其次,古代華夏人強調的是‘天下’,而不是國家。什麼是天下?知道明末顧炎武的《亡國與亡天下之辯》嗎?天下指的是文明,是文化傳承。從黃帝以來就有史官記載歷史的華夏人,看重的就是‘天下’,是文明,是文化傳承。至於‘國’,‘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而已。得‘天下’的王朝是否正統,要看能不能讓天下太平,能不能傳承文明?讓平民吃飽飯,讓平民可以保障家人的安全和尊嚴,就是正統。以‘國’和‘民’為由,行擾亂天下之事,就是披著正義的邪惡!!!

    ‘五胡亂華’時期,氐人在蜀地建國,國號是‘漢’,有大量的晉人歸附。匈奴人在趙地以建國,國號也是‘漢’,有大量的晉人和匈奴部落歸附。匈奴漢國後來分裂為前趙和後趙,被西方民粹洗腦的一群人稱為‘民族英雄’的冉閔,就是後趙的將領,後趙是以羯人為主的政權。鮮卑人在燕地建國,也許是歸附的晉人數量比鮮卑人多太多,以至於鮮卑人若不會說漢語、不會用漢字就無法指揮部隊和推行政令。但是,早期的部族隊伍殘忍屠殺平民的行為,這些‘反晉復漢’的力量一而再,再而三的分裂,導致新一輪長期的亂世。

    第三,民族從何而來?民族是被歧視出來的!若沒有近代百年恥辱,若沒有近代華人做為整體被凌辱歧視,華夏文明就不會有什麼‘民族’。民族是近代歐洲人崛起之後的概念,古代中國沒有民族。古代中國只有華人(華夏)和部族(四夷)之分,華夏和四夷的分別不是以血脈為主,而是以文化,或者說生活方式為主,所以‘入夷則夷,入夏則夏’。中國亂世的時候,部族要爭天下,必然要吸收很多華人加入。得天下之後,要坐穩江山,就必然要把部族轉化為華人(現在叫漢化)。

    ‘五代十國’時期,沙陀人(西突厥的分支)在中原建立很多政權。若看名字,誰看得出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都是沙陀人?後漢的勢力經過後周,到宋的時候,已經完全看不到部族的痕跡,沙陀人都成為華人(或者說漢人)。

    所以呢,這個問題在對於古華夏文明而言,是不存在的。戰國時期沒有近代意義的國家,談不上指責或者歌頌,也沒有近代意義的民族,談不上民族統一。

  • 4 # 老劉雜談2017

    民族統一戰爭也分野蠻統一戰爭和仁義統一戰爭。屠殺平民就算是民族統一戰爭也是錯誤的戰爭,不值得歌頌,就像搶劫作慈善也是錯誤行為沒有任何可以歌頌的

  • 5 # 目西

    大家好我是李斯,出生在楚國的上蔡,那一年是公元前284年,我的出生對於我個人來說很平淡,因為我家不是豪族,所以從我出生那一年,我的命運就註定了。

    長大之後,我在家鄉做了個小吏,那時候我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平平淡淡安安穩穩的過一生。一開始我覺得自己生活的還不錯,至少比那些普通的百姓強多了,你們可能對我的國家不太瞭解,它向來是一個貴族專政的國家,人民在這些人的眼中就是一種財產!隨著我的長大我對國家的歷史有了一些瞭解,可是我越去了解,心就越疼。

    我先給你們講一個離我出生最近的故事,公元前301年,齊韓魏三國攻打我們,我們的將軍唐蔑被殺,然後國家就出現了極大的動盪,一個叫莊蹻的搞起了叛亂,呂不韋在他的《呂氏春秋》中將這件事兒和“長平之戰並列起來說“韓、荊、趙此三國之將帥貴人皆多驕矣,其士族眾庶皆多壯矣,因相暴以相殺”,莊蹻的暴亂曾經攻打到我們的首都,這時候我的國家已經四分五裂的厲害!

    那個時候就連我們的王也感慨自己的國家盜賊橫行,然而他卻沒有辦法。曾經有一個叫做史疾的人來到我的國家,我們的王問“我們國家盜賊多,正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嗎?”。史疾是這樣回答的“大王的國家,有令尹、柱國等一系列的官職,而且您說這些人都是非常廉潔有實力的,為什麼您的政府不能禁止盜賊呢?難道不是因為做官的沒有盡到做官的責任嗎?”

    我個人認為史疾說的非常不錯,我們楚國掌權的都是什麼人啊?屈、景、昭這些貴族。而這些都是有根源的!公元前390年一個叫做吳起的人來到我們國家,說中國貴族“上逼君下虐民”提議“壎有餘、補不足”把很多貴族遷移到荒涼地區。吳起變法的時候我們楚國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可是吳起死的慘啊,趴在楚悼王屍體上也被射成了刺蝟。

    吳起一死我們國家又回到了老一套,普通百姓的生活似乎還不如做秦國的順民,至少秦國是獎勵耕織的,可以讓老百姓好好種地,秦國是獎勵軍功的可以讓你顯露才能,而我的楚國能給他的人民什麼呢?

    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你們說的楚國很多時候不是我的楚國,而是屈、景、昭這些人的。我喜歡我的故鄉,然而當我的故鄉只能給我帶來悲劇的時候我又能做什麼?因此後來我去了秦國,我的才華讓我過的很好。

    所以我建議,如果你是楚國的屁民請去秦國,如果你是有才華的屁民請去秦國,如果你是貴族請遠離秦國。

  • 6 # 仰望星空45吞噬苦澀29

    我是古楚語儲存至今的湖南雙峰人。這個地方是湖南貧困縣,偏僻和貧窮。但祖宗為什麼會在這安家,必定是為了躲避災難。如果是秦朝當年,死了這麼多楚人,來完成秦始王的統一大業,那肯定是恨得幾代人都不能消除仇恨的,鞭屍尋仇都有可能。但也怕到托兒帶小在這窮鄉僻壤掙扎求存。但從跳出歷史的今天來看,卻是支援他統一中國的。書同文,車同軌,計量相同不用重新換算麻煩。

  • 7 # 微言共論觀天下

    無論說什麼還是做什麼,大多數人還是離不開他所處的時代和現實給他設定的框框。

    如果我是戰國時一個楚華人,生於斯,長於斯,必然對楚國充滿了認同感。

    春秋戰國期間,雖說數百年的諸侯混戰,侵略與亡國的故事不斷髮生,但作為戰國七雄的諸侯國,畢竟已獨立、強大了多年,他們都有著輝煌的歷史,強大的國力,在眾多諸侯國間有著很高的地位,因此,他們的國民也不同於那些夾在大國中間朝不保夕的小國的國民,他們有著足夠的國家認同感和自豪感,願意為保國家獨立披甲執戈上陣殺敵。

    一個長時間分裂的國家,久而久之,人們就會接受分裂的現實,從而認同現狀。春秋戰國數百年的分裂,那時的普通人們早已經忘卻了統一,忘卻了那個名義上、名存實亡的周朝。因為與他們聯絡最密切的就是他們所在的諸侯國,潛移默化中,諸侯國國民的身份認同,中央政府的虛無,保家衛國戰爭的此起彼落......這一切的一切都強化了人們對於所處諸侯國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作為一名當時的楚華人,我在國內原本有著穩定的工作與生活,我的家在這裡,我的親人在這裡,我的根在這裡,而一個外國軍隊卻要掀起烽火,挑起戰爭,打破我們原有的生活秩序,那麼,應對辦法只有一個——拿起武器消滅他們!

    到底是譴責侵略還是歌頌統一的回答應該是很清楚了。

    此一時,彼一時,一切要看當時的實際情況。又有多少人能夠超脫時代和現實來考慮問題呢?

  • 8 # 國病

    戰國時期的人與今天的人思維是不一樣的。

    周朝八百年都是分封成列國存在,商代目前看也是一個邦聯制政體。在秦之前有統一概念的大概要上推至炎黃時代了。炎黃時代的文化確實存在於後世的各個文化體系裡,這說明的確存在一個時期是統一的。炎黃時代距離戰國末年可能好幾千年曆史。這麼長的分裂期戰華人這麼會有天下一統的概念?

    目前破譯的歷史看,那個叫做棄的后稷被拋棄就是分裂的開始。后稷的後人直到大洪水爆發才報了仇,將對方大鯀族一分為二發配東北和四川。等到若干年後四川的大禹重新發跡將帝堯集團的人如法炮製一分為二發配到西部。又經歷了夏商周,直到秦漢才實現中原漢地的統一。就是說那時的人是沒有天下一統的想法的。

    對於楚華人而言更加不願意。楚人比任何一個諸侯國都要具有想要維持楚國的願望。屈原這個愛國者,也只是愛楚國。陳勝吳廣這種下層楚人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是為了恢復楚國。最後秦確實也是被以楚人為主的舊貴族所滅。楚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楚國內部存在著舊制文化,是一種血親族群為結構的平等制度。之所以楚人有那麼強烈的家國情懷,就是因為楚人在部落內部擁有平等。否則下層民眾又怎麼會有楚國情懷。楚雖三戶大概就是指存在三個大族群體系。目前發現苗瑤、泰族、畲族都是楚人。他們大多遠走沒有融入漢文化,因為不願意執行你的等級制度。但有的得勢的楚人又都走向秦制,比如劉邦。

    我若是楚華人我也會反對強秦的,就像我生為華人怎麼會接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躪。這是一個熱愛家園的人的必然反應。從宏觀看,當然秦實現天下一統是對中國有好處的。畢竟結束了連年戰亂,畢竟後世持久存在和平時期。項羽重新分封,結果就是再次爆發戰亂。歷代都證明了這一點。秦制也是結束周代分封制唯一的出路。只不過後世沒有完全繼承秦制,沒有施行秦的法制。所以造成了後世帝制的先天不足。秦又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等。所以秦一統天下是有巨大進步意義的。

  • 9 # 夏天的蟲4

    首先,近代意義的‘國’和古代意義的‘國’完全不同。這麼說吧,周朝的天子,相當於古代歐洲的羅馬教皇,諸侯國只是各大家族經營的地盤。國家興亡,與匹夫何干?正如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戰爭是貴族的事。所謂國家興亡,也只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已。

    戰國時期長期戰亂,人們都知道天下一統,才會有和平安定。人們都盼望天下一統,有什麼可指責的?至於諸侯國之間的征戰,如孔夫子所說‘春秋無義戰’,又有什麼可歌頌的?楚華人李斯做了秦始皇的相國,齊華人鄒衍還發明瞭五行始終說,以證明秦替代周的正統性。為什麼?

    其次,古代華夏人強調的是‘天下’,而不是國家。什麼是天下?知道明末顧炎武的《亡國與亡天下之辯》嗎?天下指的是文明,是文化傳承。從黃帝以來就有史官記載歷史的華夏人,看重的就是‘天下’,是文明,是文化傳承。至於‘國’,‘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而已。得‘天下’的王朝是否正統,要看能不能讓天下太平,能不能傳承文明?讓平民吃飽飯,讓平民可以保障家人的安全和尊嚴,就是正統。以‘國’和‘民’為由,行擾亂天下之事,就是披著正義的邪惡!!!

    ‘五胡亂華’時期,氐人在蜀地建國,國號是‘漢’,有大量的晉人歸附。匈奴人在趙地以建國,國號也是‘漢’,有大量的晉人和匈奴部落歸附。匈奴漢國後來分裂為前趙和後趙,被西方民粹洗腦的一群人稱為‘民族英雄’的冉閔,就是後趙的將領,後趙是以羯人為主的政權。鮮卑人在燕地建國,也許是歸附的晉人數量比鮮卑人多太多,以至於鮮卑人若不會說漢語、不會用漢字就無法指揮部隊和推行政令。但是,早期的部族隊伍殘忍屠殺平民的行為,這些‘反晉復漢’的力量一而再,再而三的分裂,導致新一輪長期的亂世。

    第三,民族從何而來?民族是被歧視出來的!若沒有近代百年恥辱,若沒有近代華人做為整體被凌辱歧視,華夏文明就不會有什麼‘民族’。民族是近代歐洲人崛起之後的概念,古代中國沒有民族。古代中國只有華人(華夏)和部族(四夷)之分,華夏和四夷的分別不是以血脈為主,而是以文化,或者說生活方式為主,所以‘入夷則夷,入夏則夏’。中國亂世的時候,部族要爭天下,必然要吸收很多華人加入。得天下之後,要坐穩江山,就必然要把部族轉化為華人(現在叫漢化)。

    ‘五代十國’時期,沙陀人(西突厥的分支)在中原建立很多政權。若看名字,誰看得出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都是沙陀人?後漢的勢力經過後周,到宋的時候,已經完全看不到部族的痕跡,沙陀人都成為華人(或者說漢人)。

    所以呢,這個問題在對於古華夏文明而言,是不存在的。戰國時期沒有近代意義的國家,談不上指責或者歌頌,也沒有近代意義的民族,談不上民族統一。

  • 10 # 老劉雜談2017

    民族統一戰爭也分野蠻統一戰爭和仁義統一戰爭。屠殺平民就算是民族統一戰爭也是錯誤的戰爭,不值得歌頌,就像搶劫作慈善也是錯誤行為沒有任何可以歌頌的

  • 11 # 目西

    大家好我是李斯,出生在楚國的上蔡,那一年是公元前284年,我的出生對於我個人來說很平淡,因為我家不是豪族,所以從我出生那一年,我的命運就註定了。

    長大之後,我在家鄉做了個小吏,那時候我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平平淡淡安安穩穩的過一生。一開始我覺得自己生活的還不錯,至少比那些普通的百姓強多了,你們可能對我的國家不太瞭解,它向來是一個貴族專政的國家,人民在這些人的眼中就是一種財產!隨著我的長大我對國家的歷史有了一些瞭解,可是我越去了解,心就越疼。

    我先給你們講一個離我出生最近的故事,公元前301年,齊韓魏三國攻打我們,我們的將軍唐蔑被殺,然後國家就出現了極大的動盪,一個叫莊蹻的搞起了叛亂,呂不韋在他的《呂氏春秋》中將這件事兒和“長平之戰並列起來說“韓、荊、趙此三國之將帥貴人皆多驕矣,其士族眾庶皆多壯矣,因相暴以相殺”,莊蹻的暴亂曾經攻打到我們的首都,這時候我的國家已經四分五裂的厲害!

    那個時候就連我們的王也感慨自己的國家盜賊橫行,然而他卻沒有辦法。曾經有一個叫做史疾的人來到我的國家,我們的王問“我們國家盜賊多,正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嗎?”。史疾是這樣回答的“大王的國家,有令尹、柱國等一系列的官職,而且您說這些人都是非常廉潔有實力的,為什麼您的政府不能禁止盜賊呢?難道不是因為做官的沒有盡到做官的責任嗎?”

    我個人認為史疾說的非常不錯,我們楚國掌權的都是什麼人啊?屈、景、昭這些貴族。而這些都是有根源的!公元前390年一個叫做吳起的人來到我們國家,說中國貴族“上逼君下虐民”提議“壎有餘、補不足”把很多貴族遷移到荒涼地區。吳起變法的時候我們楚國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可是吳起死的慘啊,趴在楚悼王屍體上也被射成了刺蝟。

    吳起一死我們國家又回到了老一套,普通百姓的生活似乎還不如做秦國的順民,至少秦國是獎勵耕織的,可以讓老百姓好好種地,秦國是獎勵軍功的可以讓你顯露才能,而我的楚國能給他的人民什麼呢?

    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你們說的楚國很多時候不是我的楚國,而是屈、景、昭這些人的。我喜歡我的故鄉,然而當我的故鄉只能給我帶來悲劇的時候我又能做什麼?因此後來我去了秦國,我的才華讓我過的很好。

    所以我建議,如果你是楚國的屁民請去秦國,如果你是有才華的屁民請去秦國,如果你是貴族請遠離秦國。

  • 12 # 仰望星空45吞噬苦澀29

    我是古楚語儲存至今的湖南雙峰人。這個地方是湖南貧困縣,偏僻和貧窮。但祖宗為什麼會在這安家,必定是為了躲避災難。如果是秦朝當年,死了這麼多楚人,來完成秦始王的統一大業,那肯定是恨得幾代人都不能消除仇恨的,鞭屍尋仇都有可能。但也怕到托兒帶小在這窮鄉僻壤掙扎求存。但從跳出歷史的今天來看,卻是支援他統一中國的。書同文,車同軌,計量相同不用重新換算麻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葡萄著色到成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