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二宸
-
2 # 塵香苑
或許從小你就聽過一首兒歌:“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
花兒是不會笑的,小鳥也不會說話,但是在作者的眼裡,花兒是會笑的,小鳥也是會說話的,因為作者心裡高興啊,自己終於背上夢寐以求的書包可以去上學了。所以作者就賦予鮮花和小鳥人的感情,讓它們會說會笑,這就是擬人的寫法。
杜甫看到國家破碎,滿目瘡痍,就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往往我們人類在自己高興的時候,看到萬事萬物都是高興的,花也會笑,水也會笑,小樹也會向你招手,小貓小狗也會對你格外溫柔,這都是因為心情好啊!
但是當你不高興的時候,看山山也愁,它總是鐵青著臉。看水水也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看著鮮花上晶瑩的露珠也會認為是眼淚,看到鮮花落地更是頻添憂愁,“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但是當你心情平靜,心如止水時,你卻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你與山與水與花與草與大自然的一切都能和平共處,平凡相對。
這是人把自己的感情加諸於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當中,這種寫法叫做移情。你可以把你的所有想法都用自然界的事物來表達出來。或者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寄託在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當中去。
你還可以把自己的多種感覺器官移植到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當中去。那就是通感了。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練習很多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後才懂得如何識別劍器。
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是不行的。讀書是學,運用是習,學以致用,這才是學習的真義。
那麼多說無益,首先讓我們操練起來,先來觀千曲,識千器吧!
要想把景物當作人來寫,讓它賦予人的思想感情。除了上面說的那些,這裡給你一些例子。
首先是擬人句。
1、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高爾基
2、瞧,秋姑娘來到田野裡,玉米可高興了,它特意換了一束金纓,咧開嘴笑了,露出滿口白牙;大豆也許太興奮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稻子卻特別地懂禮貌,彎著腰迎接那久別的“故友”——秋姑娘;高粱向來是怕見生人的,這不,見了秋姑娘,還不好意思呢,臉都漲得紅紅的。
這時,春風送來沁鼻的花香,滿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歡笑,彷彿對張老師那美好的想法給予肯定和鼓勵……
——劉心武
3、每條嶺都是那麼的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老舍
4、錄音機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聲,不唱了。
——王蒙
5、下午,天空一片青灰色,暴烈的太陽把地面烤的滾燙滾燙;一陣南風吹來,捲起一股熱浪。蟬在樹上“知——了”“知——了”地叫得,聲音低沉而緩慢,像在訴說一個古老的傳說。老人們坐在樹蔭下,耐心地搖著扇子,嘴邊還一邊詛咒炎熱,一邊高興地議論天氣怎樣又利於稻穀抽穂。那些樹中的小鳥,都懶洋洋地歇在樹上,似乎在做“豐收”的夢。
6、落葉隨著風翩翩起舞了 。
7、風兒來了,花向我招手了 。
8、它脫下破舊的外衣,又開始新的生活;它貪婪地吮吸著春天那清新、甜潤的露珠兒,慢慢地長出逗人喜愛的嫩枝綠葉。
9、春天母親又甦醒了,她哺育小草,呵護大樹,孕育生命,溫暖人間,使世界一片生機盎然。
10、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11、秋天的高粱,如一群亭亭玉立的姑娘,在風中搖曳著曼妙的身姿,低著那漲紅的臉不時地眺望下遠方,似是等著遠歸的情人。
瞧,秋姑娘來到田野裡,玉米可高興了,它特意換了一束金纓,咧開嘴笑了,露出滿口白牙;大豆也許太興奮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稻子卻特別地懂禮貌,彎著腰迎接那久別的”故友“ 秋姑娘;高粱向來是怕見生人的,這不,見了秋姑娘,還不好意思呢,臉都漲得紅紅的。
12、高高掛起的太Sunny芒四射,溫暖人心。春天的景色,那嫩綠的新葉,那田野的薄霧輕煙,象她的衣衫。
第二是移情。
移情:也就是“愛屋及烏”,把對特定物件的情感遷移到與該物件相關的人或事物上來。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彷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
通俗的講,就是當我們喜歡某個人或者物時,也覺得彷彿周圍的人也會同樣去喜歡。這是一個極普遍的經驗。自己在歡喜時,大地山河都在揚眉帶笑;自己在悲傷時,風雲花鳥都在嘆氣凝愁。惜別時蠟燭可以垂淚,興到時青山亦覺點頭。
1、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2、山也笑來水也笑。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第三是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也就是把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各種官能溝通起來的一種寫法。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如說“光亮”,也說“響亮”,彷彿視覺和聽覺相通,如“熱鬧”和“冷靜”,感覺和聽覺相通。
最典型的例子:
1、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歌臺暖響,春光融融”。
4、“舞殿冷袖,風雨悽悽” 。
5 、“你笑得很甜”。“甜”是用來形容味道的,這裡卻用形容味覺的詞來形容視覺。
6、“搖曳的音調”、“表情冷漠”、“一彎寒月”等詞語中,視覺、聽覺、觸覺構成了通感。
7、人們常用“甜美”形容歌聲,“甜”本屬於味覺印象,“美”屬於視覺印象,“歌聲”則屬於聽覺感受。
8、一個可愛的小女孩說:“我最喜歡睡媽媽曬過的被子了,因為裡面有Sunny的味道!”這裡的Sunny是用鼻子聞出來的,而不是用眼睛看見的。
9、花裡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朱自清 《春》
10、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
11、“你笑得很甜”。
“甜”是用來形容味道的,這裡卻用形容味覺的詞來形容視覺。
12、宋祁《玉樓春》有句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
13、晏幾道《臨江仙》:“風吹梅蕊鬧,雨細杏花香。”
14、毛滂《浣溪沙》:“水北寒煙雪似梅,水南梅鬧雪千堆。”
15、馬子嚴《阮郎歸》:“翻騰妝束鬧蘇堤,留春春怎知!”
16、黃庭堅《才韻公秉》:“車馳馬驟燈方鬧,地靜人閒月自妍。”
17、《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寒窗穿碧流,潤礎鬧蒼蘚。”
18、陳與義《夜賦》:“三更螢火鬧,萬里天河橫。”
19、陸游《開歲...有賦》:“百草吹香蝴蝶鬧,一溪漲綠鷺鷥閒。”
20、范成大《立秋後二日泛舟越來溪》:“行入鬧荷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
21、陳耆卿《與二三友遊天慶觀》:“月翻楊柳盡頭影,風餚擢芙蓉鬧處香。”
22、《挽陳知縣》:“日邊訊息花爭鬧,露下光陰柳變疏。”
23、趙孟堅《康不領...長賦》:“鬧處相挨如有意,靜中背立見無聊。”
24、“付與笙歌三萬指,平分彩舫聒湖山”。“聒”是說“笙歌”,指嘈嘈切切、耳朵應接不暇的聲響。
第四種是“粘連”
粘連指利用上下文聯絡,把運用到甲物的詞語巧妙地運用到乙物中 .
例:1、一個木匠學徒找自己的師傅請教技藝,師傅正在做活,就對徒弟說:“等著,我先咔嚓咔嚓這塊木頭,然後再咔嚓咔嚓你。”
2、惆悵如同煙霧一般充斥著這個房間,燻得我喘不過氣來。
書本的知識要反覆研讀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內涵,把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做到學以致用,真正掌握一門知識不容易,做到知識淵博更難。勤奮用功、學以致用,這才是學習的正道。
希望你能夠從中學會這些方法,讓自己筆下的萬事萬物都為你所用,都能夠靈活多變富於感情。
回覆列表
武大三行情書裡有一個應該會給你些啟示:
螃蟹在剝我的殼,筆記本在寫我,漫天的我落在楓葉上雪花上,而你在想我。
萬里河山,千頃密林太大了可能不好寫,你可以先從小物件開始寫,比如一碗茶,一支筆等等。
不過這也是其中一種方式,多試著嘗試,最主要的還是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