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分得知字 李清照 學語三十年(仄仄平仄平) 緘口不求知(平仄仄平平) 誰遣好奇士(平仄仄平仄) 相逢說項斯(平平仄仄平) 觀此詩格律,唯首句不合格律,仄起平收,卻不入韻。這作何解釋,是出律呢?還是這是一首古體詩?
5
回覆列表
  • 1 # 河間笑笑生

    是的!《分得知字韻》是李清照早年與友人分韻作詩時留下的一首五言絕句。從題目可知詩以“知”字為韻作詩。全詩透過寫作者自己學詩的過程和用典,表達了李清照對自身的文學水平的自信,而且希望自己像項斯一樣遇到一個像楊敬之一樣的伯樂,來欣賞自己這匹千里馬。

    作品譯文:我學習做詩已有三十年了,總是閉口不言,也不求他人欣賞。誰能教喜歡奇才的人士,就象當年楊敬之逢人就把項斯讚譽。

  • 2 # 讀書野人郝明瑋

    難莫這李丫頭還能寫現代詩?哈哈哈哈哈哈哈,此問不確!若以韓柳古文運動為背景的話,也難以界定李清照如何今古矣?

  • 3 # 老街味道

    問題:李清照《分得知字》是一首古體詩嗎?

    觀此詩格律,唯首句不合格律,仄起平收,卻不入韻。這作何解釋,是出律呢?還是這是一首古體詩?

    前言

    從這首詩的格律來看,雖然後三句是律句,但是第一句是古體詩的句式,所以這首詩是古體詩。

    《分得知字》 李清照

    學語三十年(仄仄平仄平) 緘口不求知(平仄仄平平) 誰遣好奇士(平仄仄平仄) 相逢說項斯(平平仄仄平)一、古體律體相間的絕句

    在古詩詞中,這首古體和近體相雜的詩有不少。

    1、在唐詩三百首中的七絕篇中,李白也有一首首句出律的詩,《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中平平平平仄平。可以看出來,第二個字”人“ 出律了。所以這首絕句也不是嚴格的近體詩。

    2、在唐詩三百首的五絕篇中,有大量的古體絕句,其中有幾首,也是古體與近體相雜。例如:祖詠《終南望餘雪 》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這首絕句第2句三平調:浮雲端。其他三句都是標準律句,不過2、3句失黏,3、4句還有失對的現象。也不是近體詩絕句。

    3、唐劉長卿《聽彈琴》也是唐詩三百首中的五絕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熟悉格律的朋友應該知道,第三句是大拗句,第四句完美的救拗(多,救拗:自),但是第二句也是三平調:松風寒。所以也是古絕句。

    4、金昌緒《春怨 / 伊州歌》也是其中的一首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打起黃鶯兒,仄仄平平平,也是三平調。

    二、古體律體相間的七律

    說起七律,爭論最多的詩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的下半首是標準的律詩,上半首幾乎就是古體詩,被人稱為半古半律。關於這種詩,嚴羽在《滄浪詩話》中稱之為”古律“:

    有古律(陳子昂及盛唐諸公多此體),有今律....

    清朝的吳昌祺《刪訂唐詩解》中也說道:

    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絕唱“。

    清人編《李詩直解》裡評價直接就把這一類詩(評價李白七律)稱之為說:

    至七言律詩則似古非古,似律非律。即其佳如《鳳凰臺》、《鸚鵡洲》,亦不得入為正聲也”。

    這首七律,嚴格來說,不能算是標準的格律詩。

    結束語

    格律詩在初唐沈宋時期定型,並且在科舉中作為考試的詩體應用,具備的完整的體式。平仄、押韻、對仗、黏連,四個要求有一處錯誤就會影響到考試的成績。

    從盛唐以後,詩人們作詩就越發的嚴謹,不過也有一些詩人主動求變,或者疏忽,還是有一些失律的”格律詩“流傳下來。

    另外,很多詩人有意做一些夾雜了律句的古體詩,例如長恨歌中就有不少律句。

    話說回來,李清照的這首《分得知字》,還是作為古體詩來看待最合理。

  • 4 # 吳鉤001

    李清照,易安居士(1084--1155),山東濟南人。婉約詞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身於書香門第,家中藏書甚多。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打下堅實的文學基礎。很小就會寫文作詩。她少女時代的作品,由於思想單純,作品語言清麗,悠閒淡雅。後期家庭變故,父親遭反對派打擊,個人生活也受到衝擊,反映在作品中,有悲嘆身世,情調傷感的情調。 讓我們欣賞一首李清照少女時代的作品。

    蹴罷鞦韆,起來墉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活脫脫一個清純少女,正在盪鞦韆玩耍,忽見客人到來,顯得幾分匆慌,幾分羞澀。少女的嬌羞情 態之慾出。

    點絳唇 李清照

    我們再來看一看晚期作品。

    聲聲慢 李清照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秋風陣陣,滿地黃花,細雨濛濛,點點滴滴,一個愁字,怎能表達?真是秋風秋雨愁煞人! 最後,我們再看這一首《分得知字韻》

    分得知字韻

    李清照

    學詩三十年,

    緘口不求知,

    誰遣好奇才,

    相逢說項斯。

    這是詞人早期作品,從題目上我們可以看出,她和友人相約寫詩,分得一個‘‘知’’字韻,按韻寫下了這首詞。

    意思是說,我寫詩已經三十年了,只是閉口不談,也不求他人欣賞。我只是希望有喜歡奇才的人,能象當年的楊敬之一樣,逢人便誇獎項斯。

    項斯,唐代著名文人,少有才華。曾攜詩作拜見當朝權威人士楊敬之。楊非常欣賞項斯的文才,贈詩云:

    幾度見得詩盡好

    及觀標格過於詩。

    平生不角藏人善,

    到處逢人說項斯。

    項斯遇到了伯樂,隨著名聲大噪,第二年又高中進士。

    李清照在詩作中用項斯典,表達了她對自己的文學才能的自信。希望自己也能象項斯一樣,遇到一個象楊敬之一樣的伯樂來欣賞自己。

  • 5 # Xsports視角

    〈分得知字韻〉大抵為李清照自敘創作經歷的一首小詩,在這裡為大家先加以介紹。

    作詩應事先規定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韻字,依韻韻詩,叫做「分韻」。李清照「分得知字韻」是指拈得「知」字,限其押「知」字韻。雖然這是一首小詩,但從用語來看,卻又其獨到的文化內涵。

    此詩約作於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其自謂「學詩三十年」實際上是指她的作詩歷程,其學步階段開始的很早,因為她既有無與倫比的天賦,又有文學氣氛極為濃郁的生活環境,在她啞啞學語的同時即可學詩,由西元1128年上溯三十年,她的詩歌處女座應當產於十六歲那年。

    京都的詩情畫意自是濃厚,她家也當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其父李格非文章幾乎幾乎無人與之匹敵,但是作詩卻不如秦觀和晁補之。李清照則不甘示弱,年方及笄不久,所作詩已為士大夫稱讚不已,所以「相逢說項斯」遍很耐人尋味,項斯是唐朝台州臨海人,其當初能詩而無詩名,遂以詩卷謁見國子監祭酒楊敬之,楊賞識其才,作〈贈項斯〉詩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之句,使得項斯聞名於世。因此「相逢說項斯」此句既是詩人渴望有楊敬之那樣德高望重的人為自己「說項」,亦當隱含著對為自己「說項」的文學長輩晁補之等人的懷戀之情。

    「緘口」一詞,在此詩中不一定有明哲保身之意,僅指不求聞達,閉口不言而已,但作者恐不是隨意拈來,很可能是從這樣一段話中受到啟發——「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劉向編著《說苑·敬慎》)

    《說苑》是一本歷史故事集,原有二十卷,後只存留五卷。大致是李清照祖父輩李曾鞏,廣收佚文,恢復到二十卷的規模。書中所記的自先秦至西漢的歷史故事,對家國興亡,政治成敗多有鑑戒,且文字精練。此類書籍對李清照的影響恐怕非同一般。

  • 6 # 123老梅吳楣福

    在答問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詩:

    "學詩三十年,緘口不求知。

    誰遣好奇才,相逢說項斯。"

    這是一首依"知″字韻寫的詩,"學″、"十″、"說"三字為古仄聲。從每句第二、四字聲調變化來看,雖符合絕句要求,但首句尾字"年″與"知″、"斯″不同韻,因此此詩並非格律詩之絕句,而是古風。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我習寫詩歌三十年了,閉口不求他人知曉。只希望遇上喜歡奇才之人,逢人便誇獎項斯。

    開頭兩句寫自己寫作詩詞的歷程。末尾兩句用項斯遇到楊敬之賞識之典,希望也能有如楊敬之一樣的好才之士來欣賞自己的才華。充分表達了對自己文學才能的自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前種地的人比現在多,燒秸稈的人也要更多,為什麼汙染沒有現在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