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方談人生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出自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要解詞,先要看清標題

    我們先認真研究標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西江月”是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點出了時間地點和本詞的大至內容:詞所寫的時間是夜晚,結合詞中的內容可知為夏夜。地點是黃沙道中,結合辛棄疾的傳記,可知這個“黃沙”是指黃沙嶺,黃沙嶺在上饒縣城西南方40公里處,當時辛棄疾在黃沙嶺有讀書堂。所以這首詞寫的是辛棄疾在一個夏天的夜晚,行走在黃沙嶺山道上的所見所聞。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句詞,結合詞人所描寫的場境,這裡“說”的主語或主角,只有兩種可能:1)辛棄疾夜行時有同行的同伴,那麼“說”的主語或主角就是辛棄疾和他的同伴。2)辛棄疾獨行,那麼“說”的主語或主角就只能是蛙了。

    我認為辛棄疾所寫的“說”的主語或主角更應該是蛙。因此“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是一個倒裝句:蛙聲一片,似在稻花香裡向人們訴說著今年將是一個豐收之年了!而且這個主語解釋成蛙更有情趣。

    全詞解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一句詞,如果單純從字面解釋,是很容易被誤導的:明月升起或移動驚飛了樹枝上的鳥鵲,清風吹來,帶來一片蟬聲。但結合標題“夜行黃沙道中”這裡問題就來了,因為這首詞的作者是在山道上行走!有過鄉村夜行經驗的人對這兩句詞的理解可能會有所不同,這裡的“明月別枝”是因為人的行走而產生的視覺效果,而“驚鵲”和“鳴蟬”,也是人行的結果,因為在寂靜的夜晚,人的腳步聲是絕對會產生“驚鵲”和“鳴蟬”的效果的。

    詞人不說人行而產生了“明月別枝”、“驚鵲”和“鳴蟬”。也就是要給讀者一種特別的情趣感,同時產生一種寂靜中的動感。

    “明月別枝”結合下片詞,還可以理解為:詞人在山道上行走的時間較長,開始還是月明星稀,漸漸天空起雲了,雲彩遮住了月亮了。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天上有七八個星星,還零零星星下些雨點,這種天氣還真是我們江西省北部在夏天時常見的一種天氣。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天要下雨了,行人自然更要急著趕路,以至於熟識的“茅店社林” “路轉溪橋”才猛然發現了(社:土地廟)。

    這首詞讀者可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面。

    《清平樂·村居》也是寫鄉村情趣的: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 2 # 文筆逍遙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出自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作者透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村夏夜的美麗景色。作者的感受親切細膩,生動逼真,使人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是整首詞的主句,是體現全篇的歡快和喜悅心情所在。夜裡的能見度是很低的,作者靠嗅覺和聽覺來捕捉農村夏夜最具特點的事物:稻花、蛙聲。人們一邊談論著豐收,一邊聽著歡快的蛙聲,這兩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農村安靜祥和、動靜相宜的田園風光,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這兩句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片詞雖然寫的是夜晴,但卻已經埋伏著雨意了。有豐富農村生活經驗的人,似乎可以從"稻花香"裡,從"蛙聲一片"之中預感到驟雨將臨的資訊。

    下片詞筆鋒一轉:"七八個星天外",寫遠望之所見,說明烏雲四起,透過雲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這境界,與上片的氣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兩三點雨山前",寫驟雨初來,大雨將至的資訊。作者的心情轉而有些惶急了,想快些趕路或尋地避雨的心情。"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因為作者經常往來於黃沙道中,明知道樹林旁邊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時因為是在夜裡,再加上心慌,卻忽然不見了。可是,過了小溪上的石橋,再轉個彎,那座舊時相識的茅店便突然出現在眼前,至此,高興之情可想而知了。

  • 3 # wing246

    讀辛棄疾這首〈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詩,相信很多人多流俗於表面的詞藻上,今人多生活在都市的石矢森林中,很難體會到這首詞樸質的田園風光。在下不知旁人的真實感受如何,但在下對這首詞,表面看似輕描淡寫,但其樸實的語言,卻融化在我少年時光的現實生活環境中。

    我是年過七十的人,生活在廣東臺山南部田園環境中長大,對田園風光的情懷最深。月明星稀,村邊疏林,幾點疏雨,驚林飛鳥,野田蛙聲,這是伴隨我少年成長的樂聲。猶其是春來驚蟄後,一㘯春淋過後的夜晚,蛙聲鬧野歡叫,布穀鳥在午夜催耕:"早耕早鋤,早耕早鋤"的叫聲,時遇驚林的鳥雀掠空而過的恬噪聲,也時有幾點淅瀝疏雨聲,融匯成南國春天的樂章。難免自然而詠:

    撩人沉醉夜月明,野田蛙聲動地聽。幾點疏雨無限意,布穀催耕最深情。

    外一首:

    驚蟄夜雨停,野田聞蛙聲。布穀催耕急,播種待黎明。

  • 4 # 播種火焰的青牛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句詩詞出自南宋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首詞有別於其它雄渾豪邁的稼軒詞,它描述的是一種很常見的農村自然場景,表現出的是一種對豐收之年的喜悅以及對農村平淡生活的熱愛。

    “稻花香裡說豐年”

    辛棄疾走在田間小路上,路兩邊是一片一片的稻田,稻花正開,淡淡的稻花香傳入鼻中,聞之令人心曠神怡,眼前不禁浮現出秋天稻穀累累、一片豐收的景象。

    問題是誰把這個豐收之年的訊息“說”出來的呢?

    “聽取蛙聲一片”

    豐收之年的好訊息原來是稻田裡的青蛙告訴作者的,青蛙本就是稻田的守護者,他辛勤地捕捉害蟲,讓稻子健康成長。所以這時候的蛙聲聽在作者耳中非但沒有一點呱噪的感覺,反而像是一首動聽的音樂,又像是一群調皮的孩子在自己的長輩面前爭相訴說自己取得的成績。

    作者漫步在鄉間小道上,聞著稻花香,聽著青蛙的叫聲,彷彿已經完全融入在這月明風清的夏夜之中,對秋天的豐收場景也充滿著期待。

  • 5 # 弋痕夕sunshine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看——金燦燦的稻田

    聞——稻米的香甜說——豐收的喜悅聽——雨後的蛙鳴

    這句詩沒有雕飾語言,也沒有用典故,簡單的從看、聞、說、聽四個感官,向我們描述了一幅幅畫面,看起來平平淡淡,卻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之美。像是閉上眼,遠離喧囂,沉靜在溫和的大自然,一切那麼祥和、安寧。

    記得小時候的天還是藍的,水還是清的,樹林裡是有成片成片的鳥兒的,雨後的池塘裡是有呱呱不停叫的青蛙的。

    夏天雨後,早上總是被青蛙的叫聲喊醒,然後頂著潮溼的空氣,呼喚幾個小夥伴,一起去看池塘裡的荷葉和蓮花,特別開心,那時候還不懂詩意這個詞,只覺得畫面感特別強。

    而當讀到這首詞的時候,就想著,這個詞人真的好厲害呀,幾個字就把一幅場景勾勒出來,那麼形象,那麼貼切,那麼美好!

  • 6 # 肥肥要加油

    全詩: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大概表達了: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穀的香氣裡,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急急地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裡去了?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在眼前。

    是在農村裡長大的孩子應該可以體會在其中的感情。春天把稻苗栽下,隨著天氣越來越熱,稻苗也逐漸長大,到抽穗,大片大片的的水稻同時開花,村裡人相互打招呼就會問道今年的預計的收成,稻田的水還夠不夠,能不能保證豐收年。傍晚夕陽西下,青蛙聲逐漸響起,家裡的奶奶就會拿著蒲扇有一下沒一下的拍著蚊子。愜意的時光,美好的田園風格都是回憶。

    表現了一種安靜祥和,充滿希望的意境,表達了對生活以及田園生活的喜愛,是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嚮往,喜愛一切美好事物!

  • 7 # 驛路奇奇

    這兩句詞出自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原詞很多人都較為熟悉,我們在語文課上都跟著老師學習過,並能熟讀成誦,整首詞主要描繪夜晚靜謐的田園風光,讀來清新自然,純樸美好。

    設問中兩句詞的意境,我們不妨結合上下文來細細品味一番:

    首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風清月明的夜舒朗幽靜,從“鳴蟬”二字可知這是個美好的夏日夜晚,鳥鵲在明月中久難成眠,蟬雖不是烈日下焦躁,仍會似有還無地叫上幾聲,這樣的景象並不鮮見。難得的是,詩人把多種事物巧妙融合,製造出除形式對仗之外的一種美感,近乎白描般的描繪,卻在動靜的彼此映襯下顯得相得益彰。

    三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又是不著痕跡的描述。月明星稀,有限的幾顆星暗示夜已深,而淅瀝小雨由著性子下著,雨不大,卻不知何時能停。與下文的“路轉溪頭忽見”形成轉折和心態上的對比。

    再來看提問中涉及的第二句: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承接上文的動靜結合之態,依舊描繪自然風光。鏡頭轉向稻田,夜晚稻花芬芳,稻田裡蛙聲陣陣,此起彼伏,那是在向我們傳遞豐收的訊息。作為整首詞中流傳最廣的句子,這一句將夏夜之景,延展到豐收之時,在時空凝鍊中,產生了詞句的放大效果,也讓人由此前的平靜轉為渴盼和喜悅。堪稱結尾轉折之外詞中最大的亮點。

    這首詞的全稱是《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很顯然有人的存在。然而詞中

    句句寫景,將人的位置退到鏡頭之外,但卻處處離不開人的感官體驗。二四兩句尤其強調內心感受,呈現比字面的意思更為深遠的意境和含義。

    本詞的作者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以寫愛國詞作為主,這首《西江月》卻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感受到辛詞的魅力。一種迴歸童真,融於自然,找回初心的美滲透在詞作間,這正是詩的意境所在。

  • 8 # 使用者阿彌陀佛

    稻田滿是青蜒群,

    香芬穀穗更迎飛。

    撲面喜豐最實在,

    鼻嗅新米漾得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裸根嘉寶果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