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下雄主

    沒有啊,秦國崛起最根本是內部改革,而不是外部促進。三家分晉,趙國是秦國最難纏的對手,魏文候時期的魏國更是戰國第一個霸主,總的來說,三家分晉,趙、魏強大了,比一個晉國更難對付。。。當然,你從外部因素來看也行,敵人的強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自己強大。。。。但不是主要因素。。。

  • 2 # 歷史小視界

    三家分晉對秦國的影響,可以從以後幾個方面來了解:

    1、從地理方位上來說,秦國起於西部,而晉在中原,晉國可以說是秦國向中原發展的一大障礙。三家分晉,大國一分為三,有利於各個擊破。

    2、秦國的強大,主要來自於內部的改革發展,從春秋時期秦穆公開始,就確立了西進的策略,這個對秦國充實國力,開疆拓土有直接關係。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徹底的封建性質改革,可以說讓秦國無敵於天下,別說三晉的韓趙魏,就是曾經風光一時的楚國,在此時的秦國面前也極為遜色。

    3、但是不管怎麼說,三家分晉以後,韓趙魏之間也並不和睦,之間各種利益博弈,對坐視秦國做大也是起到了縱容作用。

  • 3 # 南楓一劍

    顯然一個統一的晉國要比三分的趙、魏、韓威脅大得多。

    春秋時期,即使秦穆公在位時也幾乎被晉國全面壓制,東出函谷根本毫無優勢。就算在晉惠公時取得一次勝利,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到晉文公圖霸之時的一場秦晉之爭,秦軍主將孟明視都被俘了。

    三家分晉之後,再也形不成合力,甚至相互制約,互為攻伐,這當然給了秦國各個擊破的機會。到了孝公以後,三晉抗秦也只剩下合縱一個手段了。

  • 4 # 蘇綻

    韓趙魏三家分晉,表面上滅亡了晉國,讓秦國的東方沒有了強大的障礙。因為晉國還存在的時候,由於強大的晉國的阻擋,秦國向東基本上出不了秦關。

    其實,這只是一種假設。秦國的確被晉國圍堵在關西逾幾百年,但是秦國最後的強大,根本原因是內部的變法。在秦國崛起的過程中,雖然也佔有著部分外因,但是外因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

    晉國是否存在,不會是決定秦國強弱的根本。事實上,晉國滅亡以後,韓趙魏三國一點也不弱。在戰國早期,魏國是當之無愧的霸主,魏國強盛的時候,逼迫秦國割讓了大量的土地,魏國擴張以後,魏國的國土並不比曾經的晉國小,鼎盛的時候甚至直逼秦都。所以,如果說晉國曾經的強大,迫使秦國龜縮於關西之地的話,魏國其實也做到了。

    此外,魏國是戰國早期的霸主,而戰國中後期以後,從晉國分出來的趙國也崛起了。趙國鼎盛的時候也非常強大,擴張以後控制的國土也比曾經的晉國大很多。而秦國的東面和北面,也是處於趙國的包圍之中的,趙國也是戰國後期唯一有能力挑戰秦國的諸侯國。

    因此,晉國雖然很強大,但是瓜分晉國的魏國、趙國同樣也是強大的國家,並不比曾經的晉國弱。而在魏趙的威脅下,秦國同樣還是崛起了。可見,即便晉國在世,晉國也不一定有能力阻擋秦國的崛起。

    秦國的崛起,根本因素還是秦國成功進行了商鞅變法。有了商鞅變法的成功,秦國與其他諸侯國的差距才越拉越大。所以,三家分晉,並沒有直接促進秦國的崛起。

  • 5 # 卷舒風雲潤天地

    韓趙魏三家分晉劃分了春秋與戰國,曾經出過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的晉國一分為三,逐漸成為戰國七雄其中的三個。三家分晉是否促進了秦國的崛起?這要看三家分晉是否給了秦國可乘之機或壓力。

    秦國曆代君主都致力於強國擴張,在春秋“穆公圖強”時期秦國終於壯大到能與晉國一爭高下,秦晉之好、殽之戰、擒三帥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甚至是秦穆公促成了晉文公稱霸。這一時期整體來說,晉強於秦,秦晉多次大戰後,秦穆公晚年把主要擴張方向轉向西戎地區。這時的晉阻擋了秦迅速崛起,但秦先佔領西戎地區的戰略成了後續崛起的基礎。後方穩定,秦就可以專心對付函谷關東部的諸國了。在我看來,春秋時期的晉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但促進了秦的崛起。

    在三家分晉前,晉國發生了好多事,其中與秦國有關的有著名的“趙盾背秦”的故事,晉國國君權利開始削弱,漸由六卿執政,但在這期間,秦並沒撿到多少便宜。三家分晉後,戰國時期首先崛起的魏文侯就任用吳起,西河防線和魏武卒壓制了秦,使秦多年無法東擴。“孫龐鬥智”後魏國被削弱,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國迅速強盛,但趙國又出了“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成長為戰國第二強國的趙國就成了秦一直博弈的對手。三晉中的魏趙對秦國確實起到了一定壓制作用,而這些成了秦的動力,戰國時期的秦國更加努力納賢、變法、強國、擴張。在我看來,戰國時期的三晉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但促進了秦的崛起。

    總的說來,歷代秦國國君始終不變是圖強的願望和決心,擺在他們面前的不論是機會還是困難,都被他們轉化成了崛起的動力,韓趙魏三家分晉前的春秋如此,三家分晉後的戰國亦如此。所以,我認為三家分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秦國的崛起。

  • 6 # 補刀蝦

    大家好,我是痴人,我有不一樣的觀點。

    韓趙魏三家分晉確實促進了秦國的崛起,原因是魏國的衰弱不可避免,秦國必定佔領河西。秦國佔有河西,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席捲天下之勢已成。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問題,魏國的衰弱為什麼不可避免?

    周威烈王承認三家分晉意味著春秋時代結束,戰國時代開始。魏國分得河東之地,半個河西之地,上洛之地以及東郡一部,擁有廣大的平原產糧區,能夠贍養更多的人口,再加上魏人身材高大強壯。在戰國前期,魏國佔盡優勢。與其他六國都有接壤,想打誰就打誰,霸道無比。

    魏國劣勢也很明顯,缺乏高山深河險阻,防守不足。一旦衰弱,必然被六國攻打,衰弱無可挽回。魏國的衰弱,秦國最佔便宜。很快秦國的機會來了。

    既然秦國的機會來了,我們再來說第二個問題,河西之地為什麼對秦國很重要?

    河西之地,廣泛意義上為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地區。洛水水勢平穩,不如黃河浪急河寬,可以憑險而守。秦國與晉國爭奪河西之地已逾百年,一直被晉國壓制抬不起頭。

    三家分晉之後,魏國經歷戰國初期的強勢,漸漸走向衰弱,秦國的機會就要來了。公元前341年,著名的馬陵之戰發生,魏國主將龐涓被齊國孫濱擊敗,魏國10萬大軍被殲。龐涓羞愧自殺。此時秦國商鞅變法完成,國富兵強。從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330年,十年之間,秦國對魏國連續用兵,佔領全部河西之地。公元329年,秦國繼續對魏國兩路用兵,北路攻打魏國河東地區,佔領汾陰,皮氏,南路佔領曲沃,焦,抵達魏國崤山長城。魏國求和,割上郡15縣獻給秦國,秦國至此完全佔有黃河天險。

    秦國至此已盡得地利,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再無國家能威脅秦國本土安全。魏國的地緣缺陷,促進了秦國的崛起。

  • 7 # 加州陽光52

    沒有一點關係!三家分晉後,依然強大,特別是魏國,把秦壓的喘不過氣來,丟失了河西,幾次都要亡國了。秦真正強大的原因是秦人的堅強,重視人才,商鞅變法使秦國真正走上了強大之路,不想統一都難了!

  • 8 # 晨心花語

    三家分晉使得強大的晉國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但是這也使得晉國實力分散了一定程度上對秦國的崛起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這樣的作用不能說秦國崛起就是三家分晉促進的。秦國的崛起是內部開始的並不是外部促進的,誠然三家分晉後魏國崛起對秦國連續打擊造成秦國長期積貧積弱,間接促使秦孝公改變秦國現狀。於是有了孝公招賢改革,商鞅入秦。發起了對秦國積貧積弱的根本原因進行質的改變獎勵耕戰,自此秦民以耕作,打仗為榮。民眾喜戰造就了秦國的強大。耕作使得秦國有實力進行戰爭,軍功制使秦民有了晉級貴族的渠道。可是這種改變並不是魏國直接促使成的。秦變法本質是一部分新興的貴族集團沒有得到既得利益,想要改變現狀促使變法。即使沒有魏國的壓制也會發生變法。所以三家分晉對秦崛起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這種作用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 9 # 以史說史

    你好,三家分晉的確促進了秦國的崛起。

    首先來說,晉國作為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大國,它與秦國是相鄰的,是作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崛起的。雖然春秋末期它衰落了,但是它的國土非常大,人口眾多,雖然秦國強大起來了,但還不至於一口把晉國“吃掉”,秦國統一六國就不會這麼快實現。

    再次來說,春秋末期的晉國最終被韓趙魏三家瓜分了,這也給了秦國一個加速統一的機會。我們舉個例子表示:這就好比掰一個拳頭一樣。大家都知道一個人想掰開一個拳頭很難,而一個指頭一個指頭的掰就容易的多了。這就跟秦國想要滅掉晉國這麼一個諸侯大國很不容易是一樣的。如今他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為三部分,就好比三個手指頭一樣,我一個一個的掰掉你就容易的多了,秦國統一六國第一個滅掉的就是南韓,然後就是趙國,韓趙魏三家的滅亡這就加快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

    三家分晉具有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他被看作是春秋五霸時代的結束,開始進入了戰國時期的標誌性事件。也就是說從公元前403年開始,歷史從此進入戰國時代,就在晉國衰落之際,秦國已經慢慢成為一個諸侯大國。這一衰一盛為後來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秦國的快速崛起。

  • 10 # 奧德修斯蛇夫座聖鬥士

    秦國是三家分晉最大的受益者,春秋時期秦國和楚國最大的噩夢就是晉國的存在。當初晉文公重耳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秦穆雲和楚莊王,稱霸於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每天不願意上幼小銜接班,一去就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