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商丘娜間花藝
-
2 # 新年裡的老人
首先說薛仁貴,高宗時期名將,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征服高麗,就是這位名將。 薛禮(614-683),字仁貴,漢族。出生地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主要成就破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雲州大捷。官職右領軍衛將軍,爵位平陽郡公。
人物生平:薛家因為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他的老婆柳氏有一天跟他說:有能耐的人吶,要等到機遇才能發揮,如今皇帝在招募驍勇的將領,這是難得機會,你趕緊去試一試。於是薛仁貴應徵入伍。在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三月,朗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圍住,無法脫身,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入取下高句麗一將領的人頭,於是名揚軍中。
三箭定天山:鄭仁泰、薛仁貴率軍赴天山後,九姓鐵勒擁眾十餘萬相拒,並令驍勇騎士數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臨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騎士懾於薛仁貴神威,都下馬請降。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大敗九姓鐵勒,並坑殺降卒。接著,薛仁貴又越過磧北追擊鐵勒敗軍,擒其葉護(首領)兄弟三人。薛仁貴收兵後,軍中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九姓鐵勒衰敗,不再為邊患。
大非川之戰:咸亨元年(670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復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還青海,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吐蕃派出四十餘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不敵,大敗。薛仁貴無奈,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然而吐谷渾自此淪陷。薛仁貴嘆息說:"今年是庚午年,降婁星當值,不應該到西方打仗,當年魏國的鄧艾因此死在蜀國,我本來就知道必然失敗。"因為戰敗,薛仁貴被革職除名為平民。
雲州之戰:永淳元年(682年),單于都護府(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檢校降戶部落官阿史德元珍投奔於自稱突厥可汗的阿史那骨篤祿。阿史德元珍進犯幷州(今山西太原)與單于都護府北境,又入侵雲州,薛仁貴奉命征討。突厥人問:"唐朝的將領是誰?"回答說:"薛仁貴。"突厥人說:"我聽說薛將軍流放到象州已經死了,怎能復生?"薛仁貴脫掉頭盔去見他們,突厥人仔細一看大驚失色,都下馬排隊拜揖,漸漸逃走。薛仁貴乘勢追擊,大敗突厥軍,斬殺上萬人,俘虜兩萬餘(一作三萬)人,奪取駝馬牛羊三萬餘頭,取得雲州大捷。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終年七十歲。高宗冊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由官府提供車馬,護送靈柩返回故鄉,另一說埋葬于山東省嘉祥縣。
薛平貴:中國戲曲與民間故事的虛構人物,出身貧寒,宰相王允的三女兒王寶釧拋繡球選其為婿,其後,薛平貴從軍遠赴西涼征戰,因魏虎魏豹陷害他,被西涼國公主代戰所救,後成為西涼國駙馬,輾轉成為西涼國王。最終回到長安。
劉仁軌:(601年-685年3月2日 ),字正則,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縣張市鎮)人。唐朝宰相、名將,漢章帝劉炟之後。 劉仁軌出身尉氏劉氏 。他恭謹好學,博涉文史,直言敢諫 。唐太宗時,累官至給事中。唐高宗即位後,歷任青州刺史、帶方州刺史、同中書門下三品、西京留守、文昌左相等職,封樂城郡公。鎮守百濟期間,他因救援新羅,並在白江口之戰大敗倭國、百濟聯軍而名震天下。
-
3 # 我超級酷啦
薛仁貴在《舊唐書》《新唐書》中均有記載,他名禮,字仁貴,漢族,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生卒年是公元614年-683年,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是初唐名將和著名軍事家。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遼東時,薛仁貴應募投軍並在與遼軍的戰鬥中驍勇善戰,立下戰功,而後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後來薛仁貴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薛平貴與王寶釧在歷史上並無其人其事,因京劇《武家坡》(薛平貴與王寶釧故事)與《汾河灣》(薛仁貴與柳迎春故事)情節十分相似,都是男主角投軍多年後與原配妻子相認,相認的地點都發生在寒窯,而男主角姓名也很接近,所以也有人認為它是薛平貴就是薛仁貴,《武家坡》是由薛仁貴與柳迎春的故事演變而來的。另一種說法是認為薛平貴即是後晉石敬瑭,石敬瑭為後唐明宗李嗣源之婿,又為契丹所立,國號晉,即戲中“由西涼歸來即皇帝位”。
實際上,小說也好,戲劇也好,一般都會參考某個原型人物,再糅合多個人物的故事於一身,以增加其戲劇性和可觀賞性。所以薛平貴一角,應是以薛仁貴作為原型,但將其時代背景改至唐末,又糅合了石敬瑭等人的身份和故事,而為了迎合觀眾喜歡大團圓的願望,又想象了一些喜劇的情節,再加以藝術加工從而產生了這麼一位虛擬人物。
劉仁軌劉仁軌(601—685年3月2日),字正則,漢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縣張市鎮),唐朝名將。
劉仁軌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雖生在動盪年代,仍“恭謹好學”,“每行坐所在,輒書空地,由是博涉文史”。唐高祖、唐高宗年間,歷任給事中、青州刺史。因救援新羅,在白江口之戰大敗日本、百濟聯軍而名震天下。
垂拱元年(685年)正月二十二,劉仁軌逝世。武則天停朝三日,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賜其家實封三百戶。撰有《行年記》、《永徽留本司格後本》十一卷。
劉仁軌別名正則,汴州尉氏縣人。少年時代家境貧困,愛好學習。遇上隋朝末年的社會動亂,不能安靜地讀書,每當勞動之餘,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在地上寫寫劃劃,來鞏固學得的知識,終於以學識淵博而聞名。
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撫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議論國事,劉仁軌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幾句話。任瑰對他的才學感到驚異,按照朝廷的授官規定任命他為息州參軍。
後來改任陳倉縣尉。官署裡有個名叫魯寧的折衝都尉,驕狂放縱違反法紀,縣署裡沒有誰能制服他。劉仁軌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魯寧兇暴蠻橫依然如故,劉仁軌用刑杖將他打死。州里的官員把這事報告了朝廷,唐太宗憤怒地說:“一個縣尉竟打死了我的折衝都尉,這能行嗎?”把他召進朝廷責問。劉仁軌回答說:“魯寧侮辱我,我因此殺了他。”唐太宗認為劉仁軌剛毅正直,提拔他任咸陽縣丞。
回覆列表
1、薛平貴,中國戲曲與民間故事的虛構人物,出身貧寒,宰相王允的三女兒王寶釧拋繡球選其為婿,其後。
薛平貴從軍遠赴西涼征戰,因魏虎魏豹陷害他,被西涼國公主代戰所救,後成為西涼國駙馬,輾轉成為西涼國王。最終回到長安。
2、薛仁貴(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於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
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今已佚。
薛平貴雖然和薛仁貴只有一字只差,但是薛平貴的故事,都是由薛仁貴的經歷所改編出來的。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薛平貴有很多種說法,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一個富家人為母親慶祝,其中演出了《汾河灣》的戲,但是母親因為知道薛平貴和王寶釧是悲劇的結局,最後抑鬱。
後來開始徵求薛仁貴和王寶釧團員的劇本,最後改成了大團圓的結局,就出現了一個薛仁貴和薛平貴。兩薛出現多年。
兩個人只差一個字,生在同一個年代,但不是同一個人,因為故事的原因被大家認為兩個薛都是同一個人。
薛仁貴是出生在614年,唐朝初年的名將,是在貞觀年末開始當兵,攻擊過突厥,降服過高句麗,征戰數十年。曾祖父,祖父薛衍,父親薛軌,後來薛家因為薛軌早逝開始了家道中落。
在薛仁貴小時候地位是很卑微的,比較貧寒,當兵是因為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說他有這麼厲害的才能,碰到機遇才可以更好的發揮。
如今唐太宗正在徵遼東,正在招募將領,你為何不去爭取一下,薛仁貴之後開始進入了軍旅生活。之後追隨李世民開始進攻高句麗,在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
把高句麗的將軍拿下,從此薛仁貴一戰成名。在654年,因為大雨導致洪水,所有的人都在逃跑,薛仁貴憤怒,冒死救了唐高宗李治,李治對他更加有好感。
因為薛仁貴,沒被淹沒,避過災難,更加信任薛仁貴。到了658年,李治又派薛仁貴徵討高句麗,薛仁貴為副將,當時薛仁貴擊敗高句麗。
薛仁貴追隨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戰功赫赫,從良策息干戈,三箭定